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哲琴在接受采访时称:“‘上乘非奢侈’是‘看见造物’倡导的中国当代造物美学和价值观。”
出道20余载,朱哲琴并不高产,但每一部音乐作品问世,总能在乐坛掀起一阵涟漪。如今,她不再选择作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选择站在对面,“为手艺人代‘颜’”,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精湛工艺及传承人故事重新呈现到公众视野当中。
为中国民艺探索复兴之路
“为手艺人代‘颜’,让绝技不绝迹”。2016年8月29日,中国原创设计代表品牌“看见造物”携手京东众筹与太火鸟,发起“民艺复兴,看见初心”行动,旨在“为手艺人代‘颜’”,通过覆盖互联网、设计、艺术、金融等公共领域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支持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与匠人文化,为手作传承寻找现代社会的新生。
这是一场让手工艺回归本然的公益倡议。当代民艺设计与中国创造倡导者朱哲琴、创业设计圈雷海波力邀各界人士,迅速得到各界朋友和民众广泛的支持。获得了包括摄影艺术家陈漫、摄影师肖全、艺术家张晓刚、财经作家吴晓波、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时尚集团总裁苏芒、设计师杨明洁、Masha Ma、延参法师、歌唱家谭晶、《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等大批名人、明星的力挺。已有超100位名人加入到“为中国手艺代‘颜’”的行列里,横跨音乐、设计、媒体、艺术、互联网、金融各个领域。
朱哲琴早就是一位蜚声国际的艺术家了。曾有媒体这样评价:“如果你在外国的唱片店发现只有一张来自中国的CD,那么它极有可能是朱哲琴的。”
20世纪90年代,一首歌唱环保的歌红遍大江南北。彼时,环保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很新鲜,人们忘记了演唱者朱哲琴的名字,只记得歌名—《丹顶鹤的故事》。1995年,她的作品《阿姐鼓》在全球56个国家同步发行,神秘西藏的窗户好像被这个瘦小女人的声线打开了一条缝,人们在这种吟唱中听出了西藏的形状。美国权威音乐杂志《Billboard》对这张专辑不吝赞赏:“既充满灵性,又不乏尘世的欢愉,那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各种文化的混合。”朱哲琴获得了全球性的声誉。但就在专辑发表前,她和她的搭档、作曲家何训田破天荒地坚持花费一百万制作了专辑并拍摄了《阿姐鼓》的MV,以致唱片公司称两人患上了不可自拔的“盆地狂想症”。就在朱哲琴大红大紫的时候,她突然发现,世界这么大,她想去看看。
2002年,朱哲琴从英国到印度的德钦,再到喜马拉雅山;2003年去非洲,第一天下到地下4000米的矿井,第二天上乞力马扎罗雪山。此后的大部分时间,她在第三世界国家游历,彻底成了一名自由艺术家—歌者朱哲琴似乎消失了。
2009年,朱哲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授予“中国亲善大使”,任期两年。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她发起“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近10年来,朱哲琴一直致力于保护与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倡导中国创造。她走访云南、贵州、青海、内蒙、西藏等地,联合设计师、艺术家、年轻音乐人、时尚人士,共同开展音乐创作和当代民艺设计。
那两年,朱哲琴带着团队深入云贵、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地的山川、村寨,总共收集和整理了民族音乐素材1000余首,之后便是巡演、出专辑、再次出山,一鸣惊人。当然,最重要的是,她在寻访民间音乐的同时,也带着多位当代著名设计师,探访采集了包括云南扎染、尼西黑陶、昌都藏纸、内蒙古东乌旗马鞍等在内的15种民族手工艺精品,完成了“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
之后,朱哲琴将这些手艺人的作品保存、传承,于是,歌者朱哲琴变成了传统手艺人的传播大使。2014年,“看见造物”上线;2016年,“看见民生”面世。朱哲琴这些年所做的,恰恰是让世界看见中国。
民艺复兴 看见初心
占据社会主流的新中产阶级,主导了当下消费升级的风头。花钱消费,不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人们希望感受到的是价值认同和共通的品牌气质,注重生活美学体验。
在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做“亲善行动大使”那两年,在民间艺术的寻访过程中,许多令人忧虑的现实让朱哲琴感到揪心。茶马古道上一个专做黑陶的乡村,世代以黑陶制作和买卖为营生,如今这个村原有108家黑陶作坊仅剩两家。
朱哲琴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民间手工艺能以1名老传承人带5个年轻人的方式,3到5年内培养2000名传承人。第一年,他们选取了内蒙古、西藏、云南试点。寻访结束两个月后,朱哲琴变身策展人,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了“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设计特展”,展示了将民族手工艺发展成为现代艺术作品及产品的可能性。
随后,有了“看见造物”品牌。它是由中国民间的手工业者、设计师、媒体、销售渠道、消费者等一起来做的一个平台。
2009年朱哲琴参加联合国“世界看见”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并在2012年团结匠人、设计师、产业人士延伸出“看见造物”的品牌愿景,继而推出“看见民生—中国新品质”的当代生活产品系列,以手工制作与设计结合制造原创生活产品,获得市场追捧,让弥足珍贵的手工匠人得以生存发展。同时将销售10%利润捐助到“世界看见—1 5民族文化传承计划”,以在地一名老传承人带5个年轻人的方式,切实支持匠人工坊将部分中国传统工艺保护存留。
2012年2月,“看见造物”品牌成立。在北京华贸商务楼三层的一套复式办公室中,朱哲琴正式转变身份,作为品牌艺术总监带领团队继续开展看见美学的寻觅之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朱哲琴以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激情投入工作,她对自己有要求,对工作的细节极其苛刻,喜欢亲力亲为,力求完美。“看见造物”需要去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有精神,有审美,有传递,有情感流露。“看见造物”的设计总监卢志荣则将其理解为“朴素和平静”。
太火鸟创始人雷海波与朱哲琴相交多年,两人对于民族文化和艺术理念有着共同的理解。太火鸟长久以来深耕科技美学创意产品领域,从知名硬件孵化平台到科技美学创意选品,始终秉持着“设计驱动”的企业文化。双方决定发起民艺复兴行动,集“太火鸟”和“看见造物”之所长,通过现代商业模式让传统工艺重生,让更多人知道、看到、用得到民族艺术。
作为国内知名众筹平台,京东众筹全力支持“民艺复兴,看见初心”活动。借由京东众筹平台的巨大流量和大众网络推广,能够让更多用户了解中国手艺传承,并以众筹行动支持中国手作原创产品,扶持中国手艺人,帮助众多设计师和创业团队实现理想,让绝技不绝迹。
让传统手艺温暖回归
如今,当代人的生活已经被冰冷的大批量复制品所包围,它们多了工业社会的快捷便利,少了手工传递的时间厚度、人文故事和个性情趣。民艺复兴致力于重新发掘支持中国手艺人及传统工艺,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带有时间体温和匠心沉淀的手作良器以当代的面貌亲近我们,回归我们手中。
在民艺复兴的道路上,保护传统技艺、重生匠艺品牌,仍需要多方支持。“看见造物”与京东众筹、太火鸟、设计师、非遗手艺人,为传统技艺复兴共同打造匠艺美学新概念,旨在现代模式中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新生,将机械无法表达的朴素之味,通过“民艺复兴,看见初心”传承下去。
“看见造物”这个品牌之下有两条产品线。一个是“看见造物”。它是高端定制的产品线,是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特别定制。另一个产品线叫“看见民生”。这条产品线是希望通过手工坊的手艺传承人使手艺得到更多的运用和传承,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的中国原创设计品,进而继续产生生产需求。
一个是大格局,一个是接地气。2015年夏天,“看见民生”重磅推出的《看见·昆虫美学》系列,灵感来源于当代水墨名家边平山先生的作品水墨鸣虫。在中国传统里,社会各个基层都能从昆虫里找到趣味得到快乐。这是一个极好的生动的主题。中国传统美学对物象的寄托是一种生命的寄托,吉祥的寄托,跟人的愿望在一起,所以中国人对昆虫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想象。对此,朱哲琴说:“民间技艺被普通人接受才是最好的弘扬。”
朱哲琴在接受采访时称:“‘上乘非奢侈’是‘看见造物’倡导的中国当代造物美学和价值观。所谓上乘,不是靠金钱来堆砌,而是在精神上、制造上的优良。希望‘看见民生’通过与工匠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保护手艺,实现‘活的传承’,为中国当代生活而作,这才是‘看见造物’的价值核心。”
出道20余载,朱哲琴并不高产,但每一部音乐作品问世,总能在乐坛掀起一阵涟漪。如今,她不再选择作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选择站在对面,“为手艺人代‘颜’”,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精湛工艺及传承人故事重新呈现到公众视野当中。
为中国民艺探索复兴之路
“为手艺人代‘颜’,让绝技不绝迹”。2016年8月29日,中国原创设计代表品牌“看见造物”携手京东众筹与太火鸟,发起“民艺复兴,看见初心”行动,旨在“为手艺人代‘颜’”,通过覆盖互联网、设计、艺术、金融等公共领域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支持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与匠人文化,为手作传承寻找现代社会的新生。
这是一场让手工艺回归本然的公益倡议。当代民艺设计与中国创造倡导者朱哲琴、创业设计圈雷海波力邀各界人士,迅速得到各界朋友和民众广泛的支持。获得了包括摄影艺术家陈漫、摄影师肖全、艺术家张晓刚、财经作家吴晓波、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时尚集团总裁苏芒、设计师杨明洁、Masha Ma、延参法师、歌唱家谭晶、《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等大批名人、明星的力挺。已有超100位名人加入到“为中国手艺代‘颜’”的行列里,横跨音乐、设计、媒体、艺术、互联网、金融各个领域。
朱哲琴早就是一位蜚声国际的艺术家了。曾有媒体这样评价:“如果你在外国的唱片店发现只有一张来自中国的CD,那么它极有可能是朱哲琴的。”
20世纪90年代,一首歌唱环保的歌红遍大江南北。彼时,环保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很新鲜,人们忘记了演唱者朱哲琴的名字,只记得歌名—《丹顶鹤的故事》。1995年,她的作品《阿姐鼓》在全球56个国家同步发行,神秘西藏的窗户好像被这个瘦小女人的声线打开了一条缝,人们在这种吟唱中听出了西藏的形状。美国权威音乐杂志《Billboard》对这张专辑不吝赞赏:“既充满灵性,又不乏尘世的欢愉,那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各种文化的混合。”朱哲琴获得了全球性的声誉。但就在专辑发表前,她和她的搭档、作曲家何训田破天荒地坚持花费一百万制作了专辑并拍摄了《阿姐鼓》的MV,以致唱片公司称两人患上了不可自拔的“盆地狂想症”。就在朱哲琴大红大紫的时候,她突然发现,世界这么大,她想去看看。
2002年,朱哲琴从英国到印度的德钦,再到喜马拉雅山;2003年去非洲,第一天下到地下4000米的矿井,第二天上乞力马扎罗雪山。此后的大部分时间,她在第三世界国家游历,彻底成了一名自由艺术家—歌者朱哲琴似乎消失了。
2009年,朱哲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授予“中国亲善大使”,任期两年。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她发起“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近10年来,朱哲琴一直致力于保护与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倡导中国创造。她走访云南、贵州、青海、内蒙、西藏等地,联合设计师、艺术家、年轻音乐人、时尚人士,共同开展音乐创作和当代民艺设计。
那两年,朱哲琴带着团队深入云贵、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地的山川、村寨,总共收集和整理了民族音乐素材1000余首,之后便是巡演、出专辑、再次出山,一鸣惊人。当然,最重要的是,她在寻访民间音乐的同时,也带着多位当代著名设计师,探访采集了包括云南扎染、尼西黑陶、昌都藏纸、内蒙古东乌旗马鞍等在内的15种民族手工艺精品,完成了“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
之后,朱哲琴将这些手艺人的作品保存、传承,于是,歌者朱哲琴变成了传统手艺人的传播大使。2014年,“看见造物”上线;2016年,“看见民生”面世。朱哲琴这些年所做的,恰恰是让世界看见中国。
民艺复兴 看见初心
占据社会主流的新中产阶级,主导了当下消费升级的风头。花钱消费,不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人们希望感受到的是价值认同和共通的品牌气质,注重生活美学体验。
在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做“亲善行动大使”那两年,在民间艺术的寻访过程中,许多令人忧虑的现实让朱哲琴感到揪心。茶马古道上一个专做黑陶的乡村,世代以黑陶制作和买卖为营生,如今这个村原有108家黑陶作坊仅剩两家。
朱哲琴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民间手工艺能以1名老传承人带5个年轻人的方式,3到5年内培养2000名传承人。第一年,他们选取了内蒙古、西藏、云南试点。寻访结束两个月后,朱哲琴变身策展人,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了“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设计特展”,展示了将民族手工艺发展成为现代艺术作品及产品的可能性。
随后,有了“看见造物”品牌。它是由中国民间的手工业者、设计师、媒体、销售渠道、消费者等一起来做的一个平台。
2009年朱哲琴参加联合国“世界看见”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并在2012年团结匠人、设计师、产业人士延伸出“看见造物”的品牌愿景,继而推出“看见民生—中国新品质”的当代生活产品系列,以手工制作与设计结合制造原创生活产品,获得市场追捧,让弥足珍贵的手工匠人得以生存发展。同时将销售10%利润捐助到“世界看见—1 5民族文化传承计划”,以在地一名老传承人带5个年轻人的方式,切实支持匠人工坊将部分中国传统工艺保护存留。
2012年2月,“看见造物”品牌成立。在北京华贸商务楼三层的一套复式办公室中,朱哲琴正式转变身份,作为品牌艺术总监带领团队继续开展看见美学的寻觅之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朱哲琴以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激情投入工作,她对自己有要求,对工作的细节极其苛刻,喜欢亲力亲为,力求完美。“看见造物”需要去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有精神,有审美,有传递,有情感流露。“看见造物”的设计总监卢志荣则将其理解为“朴素和平静”。
太火鸟创始人雷海波与朱哲琴相交多年,两人对于民族文化和艺术理念有着共同的理解。太火鸟长久以来深耕科技美学创意产品领域,从知名硬件孵化平台到科技美学创意选品,始终秉持着“设计驱动”的企业文化。双方决定发起民艺复兴行动,集“太火鸟”和“看见造物”之所长,通过现代商业模式让传统工艺重生,让更多人知道、看到、用得到民族艺术。
作为国内知名众筹平台,京东众筹全力支持“民艺复兴,看见初心”活动。借由京东众筹平台的巨大流量和大众网络推广,能够让更多用户了解中国手艺传承,并以众筹行动支持中国手作原创产品,扶持中国手艺人,帮助众多设计师和创业团队实现理想,让绝技不绝迹。
让传统手艺温暖回归
如今,当代人的生活已经被冰冷的大批量复制品所包围,它们多了工业社会的快捷便利,少了手工传递的时间厚度、人文故事和个性情趣。民艺复兴致力于重新发掘支持中国手艺人及传统工艺,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带有时间体温和匠心沉淀的手作良器以当代的面貌亲近我们,回归我们手中。
在民艺复兴的道路上,保护传统技艺、重生匠艺品牌,仍需要多方支持。“看见造物”与京东众筹、太火鸟、设计师、非遗手艺人,为传统技艺复兴共同打造匠艺美学新概念,旨在现代模式中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新生,将机械无法表达的朴素之味,通过“民艺复兴,看见初心”传承下去。
“看见造物”这个品牌之下有两条产品线。一个是“看见造物”。它是高端定制的产品线,是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特别定制。另一个产品线叫“看见民生”。这条产品线是希望通过手工坊的手艺传承人使手艺得到更多的运用和传承,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的中国原创设计品,进而继续产生生产需求。
一个是大格局,一个是接地气。2015年夏天,“看见民生”重磅推出的《看见·昆虫美学》系列,灵感来源于当代水墨名家边平山先生的作品水墨鸣虫。在中国传统里,社会各个基层都能从昆虫里找到趣味得到快乐。这是一个极好的生动的主题。中国传统美学对物象的寄托是一种生命的寄托,吉祥的寄托,跟人的愿望在一起,所以中国人对昆虫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想象。对此,朱哲琴说:“民间技艺被普通人接受才是最好的弘扬。”
朱哲琴在接受采访时称:“‘上乘非奢侈’是‘看见造物’倡导的中国当代造物美学和价值观。所谓上乘,不是靠金钱来堆砌,而是在精神上、制造上的优良。希望‘看见民生’通过与工匠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保护手艺,实现‘活的传承’,为中国当代生活而作,这才是‘看见造物’的价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