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视神经损伤合并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1例视神经损伤病例,应用CTA和(或)MRA进行初步筛查,其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分析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 1 08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发生率2.4%),其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9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瘘
【机 构】
: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神经损伤合并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1例视神经损伤病例,应用CTA和(或)MRA进行初步筛查,其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分析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 1 08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合并颈内动脉损伤26例(发生率2.4%),其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9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瘘4例,海绵窦部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17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9例行球囊栓塞,6例行微弹簧圈栓塞,1例行球囊+微弹簧圈栓塞,1例行Onyx胶栓塞;7例闭塞颈内动脉.1例眶内创伤性动脉瘤接受颅眶入路手术治疗.8例未行介入治疗者中1例瘘口自行闭合,2例死亡.结论 视神经损伤患者伤后有鼻出血史、早期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鼻窦CT显示蝶窦外侧壁骨折者应考虑到颈内动脉损伤的可能,头颅CTA和(或)MRA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确诊后应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
目的 研究致痫性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的PET-CT与MRI检查特点,评价其在癫痫外科术前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癫痫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FCD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中39例资料完整患者的病灶分布、病理亚型、MRI及PET-CT影像特点、预后等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本组MRI阳性31例,主要表现为灰白质交界不
浆细胞肿瘤(plasmacytoma)是克隆性的浆细胞增生,发生于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术前多易误诊.本文总结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盖骨浆细胞瘤,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脑室内出血(IVH)的影响因素、病因、危险因素等,为IVH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四川省3家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为基础,进行多中心协作登记,收集包括人口学因素、IVH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结果 纳入IVH患者660例,男416例(63.0%),女244例(37.0%);年龄17 ~ 93岁,平均(60.4±13.8)岁;原发性脑室内出血(
目的 探讨运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方法治疗婴幼儿颅内巨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婴幼儿颅内肿瘤患者,采用显微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依照肿瘤的生长方式、部位及大小,对肿瘤进行全部切除及部分性切除,并用显效、有效及无效等指标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8例患儿经手术全切肿瘤,4例患儿经手术次全切肿瘤,术后经头颅MRI复查显示肿瘤区域明显改变,受压脑组织充分减压,大部分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颅底凹陷症的临床分型、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03例颅底凹陷症.在Goel分类的基础上,将先天性颅底凹陷症进一步分为四型.根据不同类型颅底凹陷症的影像及临床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法,并对其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103例患者中,101例术后疗效满意,JOA评分由术前(9.54±3.43)分提高至(12.76 ±2.53)分(t=4
高颈段髓内肿瘤系生长于C1~4节段脊髓内的肿瘤,因其位置特殊、功能重要和手术的高风险性,目前仍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1].2001年7月至2011年10月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和山西长治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20例高颈段髓内肿瘤,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0岁.因走路不稳1年,加重3个月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走路不稳,中药及理疗后症状稍缓解,3个月前症状加重,出现间歇性跛行,便秘,小便正常.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色素沉积及色素斑块,T9~10节段棘突压痛,双下肢痛温觉减退,以远端为著,双下肢肌力Ⅴ级,双侧膝跟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阳性.MRI示T9~10髓内见椭圆形短T1、短T2信号影,大小约15 mm×10 mm,边界清楚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联合多种神经功能定位技术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及其致痫灶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9月,对解放军第153医院31例功能区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患者,结合MRI、fMR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制定手术方案,在唤醒麻醉技术下开颅,术中实时B超定位,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M)技术定位感觉、运动及语言功能区,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定
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其中原发伤合并对冲伤患者27例,占51.9%;对冲伤患者中行一侧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开颅手术后再次行原发伤硬膜外血肿清除粉碎性颅骨骨折清除者13例,占48.1%.对于此类患者国内有学者[1]采用自体颅骨转移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们参考此方法手术治疗13例该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