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用人本管理的理念统领,要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师为本,创新教师发展机制;以服务为本,创新学校文化环境。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 构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6-0043-02
和谐校园作为一种状态,它所要展示的是学校自身系统内部结构设置合理,运行科学有序,实现目标达到高效和最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活力协调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必须用人本管理的理念统领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人本管理是和谐校园的灵魂
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领域内的应用,也是对传统高校管理思想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它强调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进行学校管理,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学校的专门职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这种教育性和育人性是学校的本质。培育人的精神生产,不同于厂矿企业的物资生产,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教职员工角色具有双重性。即教职员工相对于校长而言是管理对象,而相对于学校管理的对象——学生而言又是管理者。这样,教职工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要先于学生获得主体发展——明确、认同学校教育目标,而后内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进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施。二是学校管理过程体现了培养、造就人的两个层次的传递。发展教师是为了培养、发展学生。要实现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中间环节的培养教育过程。学校培养、造就人的两个层次的传递即为:发展教师,并通过教师发展学生。三是管理要素也成为教育思想的载体。现代人本管理中,人被视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真人,这已没有疑义。同时除人之外的财、物、时间空间也要人性化,即要成为教育思想的载体,成为教育思想的传媒和标识,这便是学校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学校管理过程的以上本质特征,决定了培育人的精神生产只能是以智力开发智力,不能用机械控制的办法,或强制的手段。要赋予学校管理人性的色彩,学校管理也必须是突出柔性的特征,其各种管理制度办法要真正符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内心需求,使之产生共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调动起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心态平和地做事做人,这也正是和谐校园的灵魂。
二、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要十分注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大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具体表现为:加强管理模式创新,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结构合理、体系开放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加强教育载体创新,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加强教育方法创新,实现说教法与体验法相结合。再有要善于分析学生思想现状、心理成长变化规律,以自身的言行和精神追求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实现研究法与人格法相结合。还要对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及时加以表扬、奖励,鼓励学生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取得成绩和进步,实现鼓励法与成就法相结合。
2.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教育主体个性,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追求个体心理品质健康、均衡和完善,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实现真善美统一的教育。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际关系、精神压力、贫富差距、未来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造成相当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焦虑和心理问题。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心态,构建和谐的心灵,实现学生自身、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学校要引导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人本教学,通过全面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过程、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新教学方式应当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个性化教育,从而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要正确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二是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和实践,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教学内容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教材,加强实训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4.要探索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走产学研结合的育人路子,在教学、实践等各环节取得行业企业的介入和支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方式、新途径,逐步与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接轨。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聘任兼职教师、合作开发技术应用项目、合作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与企业携手共担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培养人才的适用性。
三、以教师为本,创新教师发展机制
首先,实施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对于教师这样学历层次较高、有主见、善思考、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进取心的群体,管理上如果过多、过严就会扼杀其创造性。实施以信任、尊重、理解为核心的情感管理才会更加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和成就的激情。实施情感管理,必须要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滥用职权,在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教师信任。实施情感管理,还必须尊重教师。领导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热情,关心、体贴、宽容的态度,团结教师,尽可能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赢得教师情感上的认同。
其次,进行和谐性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它遵循“和而不同”的和谐本质理念,容许差异的合法存在,即承认教师间各有不同。和谐性教师评价运用多维评价内容,综合衡量教师的发展状况。不仅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还注重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同时还兼顾教师具有民主化、合作化的评价手段。充分体现评价双方的民主、平等与合作,即在评价中最大限度地认同和强化教师主体参与意识,特别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发展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张在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中,推动教师积极、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促进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以服务为本,创新学校文化环境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是学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望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其他人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形象。
创新学校文化环境,是指学校要创建一种有效的学校文化,实行超越规范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体现了一种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当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共识和一种努力,“和谐”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理念和重要范式,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上下工夫,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
责任编辑史小今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 构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6-0043-02
和谐校园作为一种状态,它所要展示的是学校自身系统内部结构设置合理,运行科学有序,实现目标达到高效和最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活力协调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必须用人本管理的理念统领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人本管理是和谐校园的灵魂
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领域内的应用,也是对传统高校管理思想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它强调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进行学校管理,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学校的专门职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这种教育性和育人性是学校的本质。培育人的精神生产,不同于厂矿企业的物资生产,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教职员工角色具有双重性。即教职员工相对于校长而言是管理对象,而相对于学校管理的对象——学生而言又是管理者。这样,教职工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要先于学生获得主体发展——明确、认同学校教育目标,而后内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进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施。二是学校管理过程体现了培养、造就人的两个层次的传递。发展教师是为了培养、发展学生。要实现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中间环节的培养教育过程。学校培养、造就人的两个层次的传递即为:发展教师,并通过教师发展学生。三是管理要素也成为教育思想的载体。现代人本管理中,人被视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真人,这已没有疑义。同时除人之外的财、物、时间空间也要人性化,即要成为教育思想的载体,成为教育思想的传媒和标识,这便是学校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学校管理过程的以上本质特征,决定了培育人的精神生产只能是以智力开发智力,不能用机械控制的办法,或强制的手段。要赋予学校管理人性的色彩,学校管理也必须是突出柔性的特征,其各种管理制度办法要真正符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内心需求,使之产生共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调动起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心态平和地做事做人,这也正是和谐校园的灵魂。
二、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要十分注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大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具体表现为:加强管理模式创新,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结构合理、体系开放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加强教育载体创新,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加强教育方法创新,实现说教法与体验法相结合。再有要善于分析学生思想现状、心理成长变化规律,以自身的言行和精神追求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实现研究法与人格法相结合。还要对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及时加以表扬、奖励,鼓励学生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取得成绩和进步,实现鼓励法与成就法相结合。
2.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教育主体个性,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追求个体心理品质健康、均衡和完善,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实现真善美统一的教育。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际关系、精神压力、贫富差距、未来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造成相当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焦虑和心理问题。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心态,构建和谐的心灵,实现学生自身、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学校要引导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人本教学,通过全面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过程、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新教学方式应当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个性化教育,从而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要正确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二是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和实践,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教学内容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教材,加强实训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4.要探索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走产学研结合的育人路子,在教学、实践等各环节取得行业企业的介入和支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方式、新途径,逐步与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接轨。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聘任兼职教师、合作开发技术应用项目、合作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与企业携手共担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培养人才的适用性。
三、以教师为本,创新教师发展机制
首先,实施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对于教师这样学历层次较高、有主见、善思考、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进取心的群体,管理上如果过多、过严就会扼杀其创造性。实施以信任、尊重、理解为核心的情感管理才会更加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和成就的激情。实施情感管理,必须要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滥用职权,在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教师信任。实施情感管理,还必须尊重教师。领导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热情,关心、体贴、宽容的态度,团结教师,尽可能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赢得教师情感上的认同。
其次,进行和谐性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它遵循“和而不同”的和谐本质理念,容许差异的合法存在,即承认教师间各有不同。和谐性教师评价运用多维评价内容,综合衡量教师的发展状况。不仅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还注重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同时还兼顾教师具有民主化、合作化的评价手段。充分体现评价双方的民主、平等与合作,即在评价中最大限度地认同和强化教师主体参与意识,特别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发展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张在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中,推动教师积极、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促进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四、以服务为本,创新学校文化环境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是学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望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其他人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形象。
创新学校文化环境,是指学校要创建一种有效的学校文化,实行超越规范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体现了一种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当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共识和一种努力,“和谐”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理念和重要范式,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上下工夫,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
责任编辑史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