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目前学校发展、企业拓展空间的需要,往往由学生教育管理、带队教师角色、学校、中间人和企业意识五个因素构成,各因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协作、密不可分,缺少哪个因素都不能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本文就校企合作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顺利实现企业、学校之间的长期合作,实现双赢。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 教师角色 中间人 学校 企业意识
很多企业一直未能很好地认识校企合作,怕学生给企业增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加大管理的难度。这种认识本身就存在观念的误差和局限性,实际上如果把校企合作做好做大,会带来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企业应该逐步探索校企合作这种生产和用工模式。
一、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角,学生的教育管理对校企合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决定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稳定性和质量。在每个阶段,对学生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校企合作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
1.校内学习以德育教育为主
在校内,学生管理应以传统的德育教育为主,主要以培养学生认知、遵章守纪、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为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意识,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高年级学生下厂实习的演讲宣传,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及报刊、板书、图片宣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宣传企业理念,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在校内实习中,尽量按照企业的模式管理学生,注重“7S”现场管理,注重学生品质意识、质量责任意识、安全行为习惯意识的培养。在实习上班前,实施排队和班后排队点名制度,培养遵章守纪的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实习技能,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企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
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管理注重学生工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工作环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刚入职时,学生一般都能比较认真地对待入厂前的安全教育、厂纪厂规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入厂教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管理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关注和本身有直接关联的事务,这就明显有别于在校内的教育管理。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学生迟到旷工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学生明显形成了上班提前打卡、下班推后打卡的意识。他们知道迟到、旷工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工资待遇,因此会认真对待。
学生管理应避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在思想意识、认知上明显有不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应区别对待。学生入厂实习时,心态上还不能完全脱离学生的背景,相对而言,学生对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一开始不会很在意,进入企业之后,会对一些诸如上网、住宿条件、休闲和消费场所有更多的需求,也会有更多的体现。针对学生的现状,在提倡吃苦耐劳、努力工作方面,更多地从学生的心理上教育和管理,尽量避免采用极端的方法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学生的劳动强度、工作岗位、与班主管之间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工作环境的适应、生活习惯、日常饮食等问题都会逐渐表现出来。对学生的教育一般都应以配合企业生产为主,在采取鼓励教育的同时,也赏罚分明地对待不同学生在入厂后的表现,注重对学生心理、心态的引导,关注个别学生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状况,及时发现并安排表现好的学生作为信息的收集汇报者,应及时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客观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防止发生连锁反应,避免个别学生的情绪问题影响其他同学的心理和大批学生同时离厂的情况发生。注重亲情关怀,学生外出实习,远离父母,他们最熟悉的人就是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我们更应当做好教师的工作,和学生像朋友般地相处,很多时候学生也愿意融入。学生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老师,在工作中与班组长、领班出现问题也会及时向老师反映。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妥善处理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例如,确实需要调换岗位的要应及时调整;在学生生病时,应带学生去医院治疗,帮学生办理请假手续;和当班主管取得联系,办理好请假手续,给学生更多的关怀与安慰,让学生感到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并不孤单。
二、带队教师的角色和要求
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的角色应与在校内的主要管理者有所不同,企业实习带队教师的主要作用侧重于协调配合、教育引导、管理督促。
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多对学生的管理都体现在单位和工作时间,上班的时候是企业管理,教师负责与企业协调管理的工作,对学生日常行为、心理疏导、旷工、生病请假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一般来说,如果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超过30人,就应派驻1名教师;顶岗实习的学生超过60人,应派驻2名教师。两人管理在配合、分工上有协商性,也便于照顾学生,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和突发状况,避免一名教师无法同时处理多个重大问题的现象,也避免了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的单一性。
带队教师应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及公司管理层、车间主管领班等都比较熟悉,应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学生一般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心理素质应比较过硬。
在整个带队实习期间,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给予不同的管理和关注。可将6个月的实习时间划分为适应期、正常期、稳定期三个不同的时期,而每一个时期的学生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应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侧重点。
首先,要做好学生入厂前的教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主要抓住学生对陌生环境不熟悉,加强对学生进行厂纪厂规的教育,要反复地强调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这个时候,学生处于兴奋期,对顶岗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心态较好,学生之间也会相互提醒,按时上班下班,这种心理状态大概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一周属于入厂顶岗工作的前期适应期,问题相对少一些,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学生心理没有太多的变化,相对平静。 其次,从实习第二周开始至第一个月结束,这段时间是比较困难的时期,属于工作的磨合期。磨合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对学生继续稳定实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问题反复出现最多的时期。学生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不适应工作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和自身状况,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同时,班组长的管理方法单一,企业的生产量达不到预期要求,废品处罚、生病请假困难等问题的积累,也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波动,连续旷工、故意不上班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实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产生离开企业的念头。这时,带班教师要酌情分析情况,问明原因、查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协调班组长调动学生工作岗位。教师应采用鼓励的方式,避免直接、严厉的批评,从而在心理上稳定学生情绪,消除学生的急躁情绪,这个时候也是教师下宿舍最多的时候。
最后,实习的第二个月就是疲劳过渡期。经过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逐步了解了生产情况、工作方法和规律,逐步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也会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身体上出现一些病痛、疲惫。这个时候,教师应及时协调班组长做好学生轮休请假的工作。有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到医院检查治疗。教师还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厂方联系,积极改善情况,减少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思想多关注,对学生的生活多关心。
三、为学生、教师、企业沟通的中间人
为企业与学生、老师沟通的中间人,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是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的代理商。他既是企业的代表,又是学生的管理协调者,这个人必须能得到企业领导的信任,最好是企业一把手的支持,且对校企合作的整个流程比较熟悉,对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企业文化、管理方式方法、学生心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问题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起到调节和沟通的作用。中间人既要表现出较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也要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好的了解,遇到问题的时候,能较好地协调学生与企业领班主管交流、沟通。
四、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角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就是提供产品(学生)的供应商,产品质量、整体素质都会对实习企业生产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学校也是与企业协调的主角,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不断开拓实习企业,立足面向珠三角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在实习企业的选择方面,应注重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注重企业的品质。现在,很多企业每天的实习时间都很长,考虑学生本身的身体条件,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这样长时间的工作,应尽量避免与这样的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协议,以免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学生不适应而产生大面积辞工现象的出现,否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选择就业实习的企业时,应有的放矢,兼顾重点的同时也不断地开展调研和宣传活动,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使企业愿意用接受我们的学生去实习,同时,学生也乐意留在企业完成实习任务,甚至就业。学生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对学校的信赖程度以及校企合作的时间。
学校在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还应不定时地下厂巡检,调查校企合作中学生实习、生活、学习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调研应深入企业一线,而不是走过场,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包括岗位设置人员分配、工资收入、生活情况等,为学生实习做好相应的安排。
五、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理解。企业领导的观念、看法、认识程度决定了校企合作的规模、质量以及合作时间的长短。校企合作办学在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都与企业面向社会招工不同,学生主要以实习为主,兼顾生产任务。在合适的工作强度、劳动时间、报酬收入以及产量的安排下,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达到企业的要求。
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应采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避免单一批评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学生的管理要注重加大教育的比重,处罚应适度,管理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学生实习的特点,企业应以教育鼓励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激励的方式,对表现优异、生产产量高、产品质量好、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积极上进的学生可进行奖励和表扬,通过板报宣传、刊登图片的形式,鼓励学生,同时这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表现。
企业应制定长效激励机制,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上有所提高,应逐步改善生活设施、住宿条件、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学生对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期望,鼓励学生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贡献力量,留住比较优秀的实习学生,重视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和应该解决的问题。学生来到企业实习,不应是简单地吃苦磨炼。学生来企业工作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实习。学生如果不能对企业有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错误地理解企业的文化、公司的目标,漠视和淡化产品质量,过了实习期才获得自由的心态,那么,无形中会给以后来实习的同学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同时也是对企业信誉的一种损伤,这样的结果应尽量避免。
在一般情况下,实习的学生几乎都是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车间—食堂—宿舍,业余文化生活很少,除了休息请假以外就是到网吧上网,对企业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上班前几天培训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其他情况了解很少,这也是企业文化的缺失。同样,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少,企业也很少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有专职人员关注,企业更多重视的是产量的高低。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力求把企业特有的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传递给每一名员工中,包括来企业实习的学生。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栏、车间、食堂、宿舍都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最佳场地。企业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要拘泥于环境和形式,注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要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张名片,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
总之,校企合作中学生、带队教师、学校、中间人、企业是一个密切的整体,缺少了哪一方的参与,校企合作都是不完整的、不能持续的。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彼此协调,不断改进,不断摸索,走出一条适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新路子,为学生实习和企业用工创造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晓义.管理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德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 教师角色 中间人 学校 企业意识
很多企业一直未能很好地认识校企合作,怕学生给企业增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加大管理的难度。这种认识本身就存在观念的误差和局限性,实际上如果把校企合作做好做大,会带来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企业应该逐步探索校企合作这种生产和用工模式。
一、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角,学生的教育管理对校企合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决定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稳定性和质量。在每个阶段,对学生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校企合作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
1.校内学习以德育教育为主
在校内,学生管理应以传统的德育教育为主,主要以培养学生认知、遵章守纪、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为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意识,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高年级学生下厂实习的演讲宣传,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及报刊、板书、图片宣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宣传企业理念,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在校内实习中,尽量按照企业的模式管理学生,注重“7S”现场管理,注重学生品质意识、质量责任意识、安全行为习惯意识的培养。在实习上班前,实施排队和班后排队点名制度,培养遵章守纪的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实习技能,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企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
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管理注重学生工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工作环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刚入职时,学生一般都能比较认真地对待入厂前的安全教育、厂纪厂规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入厂教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管理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关注和本身有直接关联的事务,这就明显有别于在校内的教育管理。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学生迟到旷工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学生明显形成了上班提前打卡、下班推后打卡的意识。他们知道迟到、旷工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工资待遇,因此会认真对待。
学生管理应避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在思想意识、认知上明显有不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应区别对待。学生入厂实习时,心态上还不能完全脱离学生的背景,相对而言,学生对劳动强度和工资待遇一开始不会很在意,进入企业之后,会对一些诸如上网、住宿条件、休闲和消费场所有更多的需求,也会有更多的体现。针对学生的现状,在提倡吃苦耐劳、努力工作方面,更多地从学生的心理上教育和管理,尽量避免采用极端的方法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学生的劳动强度、工作岗位、与班主管之间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工作环境的适应、生活习惯、日常饮食等问题都会逐渐表现出来。对学生的教育一般都应以配合企业生产为主,在采取鼓励教育的同时,也赏罚分明地对待不同学生在入厂后的表现,注重对学生心理、心态的引导,关注个别学生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状况,及时发现并安排表现好的学生作为信息的收集汇报者,应及时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客观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防止发生连锁反应,避免个别学生的情绪问题影响其他同学的心理和大批学生同时离厂的情况发生。注重亲情关怀,学生外出实习,远离父母,他们最熟悉的人就是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我们更应当做好教师的工作,和学生像朋友般地相处,很多时候学生也愿意融入。学生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老师,在工作中与班组长、领班出现问题也会及时向老师反映。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妥善处理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例如,确实需要调换岗位的要应及时调整;在学生生病时,应带学生去医院治疗,帮学生办理请假手续;和当班主管取得联系,办理好请假手续,给学生更多的关怀与安慰,让学生感到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并不孤单。
二、带队教师的角色和要求
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的角色应与在校内的主要管理者有所不同,企业实习带队教师的主要作用侧重于协调配合、教育引导、管理督促。
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多对学生的管理都体现在单位和工作时间,上班的时候是企业管理,教师负责与企业协调管理的工作,对学生日常行为、心理疏导、旷工、生病请假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一般来说,如果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超过30人,就应派驻1名教师;顶岗实习的学生超过60人,应派驻2名教师。两人管理在配合、分工上有协商性,也便于照顾学生,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和突发状况,避免一名教师无法同时处理多个重大问题的现象,也避免了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的单一性。
带队教师应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及公司管理层、车间主管领班等都比较熟悉,应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学生一般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心理素质应比较过硬。
在整个带队实习期间,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给予不同的管理和关注。可将6个月的实习时间划分为适应期、正常期、稳定期三个不同的时期,而每一个时期的学生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应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侧重点。
首先,要做好学生入厂前的教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主要抓住学生对陌生环境不熟悉,加强对学生进行厂纪厂规的教育,要反复地强调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这个时候,学生处于兴奋期,对顶岗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心态较好,学生之间也会相互提醒,按时上班下班,这种心理状态大概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一周属于入厂顶岗工作的前期适应期,问题相对少一些,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学生心理没有太多的变化,相对平静。 其次,从实习第二周开始至第一个月结束,这段时间是比较困难的时期,属于工作的磨合期。磨合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对学生继续稳定实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问题反复出现最多的时期。学生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不适应工作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和自身状况,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同时,班组长的管理方法单一,企业的生产量达不到预期要求,废品处罚、生病请假困难等问题的积累,也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波动,连续旷工、故意不上班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实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产生离开企业的念头。这时,带班教师要酌情分析情况,问明原因、查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协调班组长调动学生工作岗位。教师应采用鼓励的方式,避免直接、严厉的批评,从而在心理上稳定学生情绪,消除学生的急躁情绪,这个时候也是教师下宿舍最多的时候。
最后,实习的第二个月就是疲劳过渡期。经过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逐步了解了生产情况、工作方法和规律,逐步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也会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身体上出现一些病痛、疲惫。这个时候,教师应及时协调班组长做好学生轮休请假的工作。有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到医院检查治疗。教师还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厂方联系,积极改善情况,减少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思想多关注,对学生的生活多关心。
三、为学生、教师、企业沟通的中间人
为企业与学生、老师沟通的中间人,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是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的代理商。他既是企业的代表,又是学生的管理协调者,这个人必须能得到企业领导的信任,最好是企业一把手的支持,且对校企合作的整个流程比较熟悉,对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企业文化、管理方式方法、学生心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问题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起到调节和沟通的作用。中间人既要表现出较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也要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好的了解,遇到问题的时候,能较好地协调学生与企业领班主管交流、沟通。
四、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角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就是提供产品(学生)的供应商,产品质量、整体素质都会对实习企业生产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学校也是与企业协调的主角,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不断开拓实习企业,立足面向珠三角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在实习企业的选择方面,应注重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注重企业的品质。现在,很多企业每天的实习时间都很长,考虑学生本身的身体条件,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这样长时间的工作,应尽量避免与这样的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协议,以免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学生不适应而产生大面积辞工现象的出现,否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选择就业实习的企业时,应有的放矢,兼顾重点的同时也不断地开展调研和宣传活动,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使企业愿意用接受我们的学生去实习,同时,学生也乐意留在企业完成实习任务,甚至就业。学生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对学校的信赖程度以及校企合作的时间。
学校在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还应不定时地下厂巡检,调查校企合作中学生实习、生活、学习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调研应深入企业一线,而不是走过场,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包括岗位设置人员分配、工资收入、生活情况等,为学生实习做好相应的安排。
五、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理解。企业领导的观念、看法、认识程度决定了校企合作的规模、质量以及合作时间的长短。校企合作办学在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都与企业面向社会招工不同,学生主要以实习为主,兼顾生产任务。在合适的工作强度、劳动时间、报酬收入以及产量的安排下,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达到企业的要求。
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应采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避免单一批评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学生的管理要注重加大教育的比重,处罚应适度,管理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学生实习的特点,企业应以教育鼓励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激励的方式,对表现优异、生产产量高、产品质量好、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积极上进的学生可进行奖励和表扬,通过板报宣传、刊登图片的形式,鼓励学生,同时这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表现。
企业应制定长效激励机制,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上有所提高,应逐步改善生活设施、住宿条件、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学生对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期望,鼓励学生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贡献力量,留住比较优秀的实习学生,重视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和应该解决的问题。学生来到企业实习,不应是简单地吃苦磨炼。学生来企业工作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实习。学生如果不能对企业有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错误地理解企业的文化、公司的目标,漠视和淡化产品质量,过了实习期才获得自由的心态,那么,无形中会给以后来实习的同学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同时也是对企业信誉的一种损伤,这样的结果应尽量避免。
在一般情况下,实习的学生几乎都是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车间—食堂—宿舍,业余文化生活很少,除了休息请假以外就是到网吧上网,对企业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上班前几天培训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其他情况了解很少,这也是企业文化的缺失。同样,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少,企业也很少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有专职人员关注,企业更多重视的是产量的高低。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力求把企业特有的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传递给每一名员工中,包括来企业实习的学生。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栏、车间、食堂、宿舍都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最佳场地。企业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要拘泥于环境和形式,注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要让每一名员工都知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张名片,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
总之,校企合作中学生、带队教师、学校、中间人、企业是一个密切的整体,缺少了哪一方的参与,校企合作都是不完整的、不能持续的。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彼此协调,不断改进,不断摸索,走出一条适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新路子,为学生实习和企业用工创造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晓义.管理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德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