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 富尔在其所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也通过研究证明∶知识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应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保证。因此,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其相适应的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倡导学生自主探讨,“讨论、交流、合作”是它的灵魂。分组合作突出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注重通过研讨、感悟、合作获取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优化,能很好的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及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的英语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充分创造合作式的空间,教学生学会学习。
本学期我在合作式教学中也有所尝试,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学设计,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积极性
可以说问题情境创设是分组教学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目的在于创设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做好情感上的准备。我在刚开始操作时只注意问题,忽视了情境,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后来我在教学中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中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利用其好奇心,从新旧知识间、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分组合作,资源共享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际,而“说”则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pair work)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争辩讨论的功效,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活动形式经常是2-4名学生一组,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或操练语言段落,或发表个人见解,或通过讨论得出某种结论。
例如: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是一篇有关于UFO的文章,我在设计此课时让学生首先谈论自己知道哪些有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四个同学为一组,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查阅资料,两分钟以后,以各组的形式进行阐述。
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小组气氛热烈,兴趣浓厚,下课了仍意犹未尽。有的小组不成功,无话可说,学生觉得很枯燥,小组活动成了空架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活动呢?我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小组活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每一堂课前,学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的新学课文较简单,与已学知识联系甚密,学生无需过多的指导,做过多的准备,就能在课堂上顺利对话,而有的则比较难。针对较难的课文,我经常给学生留下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材料,以丰富自己的话题的能力。这样,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就有话可说,表现踊跃。例如:复习课中有一篇关于节日的话题课,中西方的节日有很多,即使在课堂上给学生非常充裕的时间,学生了解或总结的也不会非常全面,因此,我在讲授这一课之前,给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利用回家的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的形式查找有关于节日某一方面的内容。第一小组,负责查找中西方一些节日的名称;第二小组负责查找一些节日的由来;第三小组负责查找庆祝节日的方式;第四小组负责查找中西方节日的区别,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经过这样的分配,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各小组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同学们表现积极踊跃,每一名学生都有话说。
2、精心选择话题。
除了课文中相关的话题,我经常在课堂上随机给同学们一两个课外话题,这些话题既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欲望,又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讲授sports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话题:How many sports do you know?及What sport do you like? What sport does your English teacher like?话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查字典、查资料寻找各种样式的运动项目,兴趣盎然。
3、关注小组活动的进程。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小组活动的进程,关注每个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很容易成为小组活动的中心,而有的学生不主动,不多发言,只听别人说,不发表个人意见。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就容易不合群,认为小组活动与他们无关,产生怕开口甚至厌学英语的心理。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鼓励的方法,适时引导,让他们敢开口,敢自己争取发言的机会,从自己的发言中找回自信,融入小组活动之中。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她英语学的非常好,但是一直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张口说英语。于是,在谈论的话题中,我试图找一个非常简单的话题抛给她,起初她很害怕,仅说简单的几个词,但是我始终坚持不懈的在每一堂英语课上让她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让和她合作的学生主动邀请她加入,这样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她转变了,现在给她一个话题,她就可以张嘴说上很多。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发挥作用,给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提供了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口才,明确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积极的评价他人,更懂得了集众人之长为我所用的道理。
三.反馈交流,评价反省
提供舞台,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尽量留几分钟分别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给他们以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的机会,同时也请台下的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错误,并评出表演最佳组合,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同时也给予适当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师给予的肯定评价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合作的成功。当然对于一些学生的不合适的做法或者是错误的说法,我们教师必须以委婉的语气给予随时的纠正。总之,让学生唱主角,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深深的感到合作学习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信息资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小组成员树立了“荣辱与共”的集体主意意识,增强了每个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本学期我在合作式教学中也有所尝试,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学设计,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积极性
可以说问题情境创设是分组教学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目的在于创设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做好情感上的准备。我在刚开始操作时只注意问题,忽视了情境,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后来我在教学中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中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利用其好奇心,从新旧知识间、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分组合作,资源共享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实际,而“说”则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pair work)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争辩讨论的功效,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活动形式经常是2-4名学生一组,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或操练语言段落,或发表个人见解,或通过讨论得出某种结论。
例如: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是一篇有关于UFO的文章,我在设计此课时让学生首先谈论自己知道哪些有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四个同学为一组,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查阅资料,两分钟以后,以各组的形式进行阐述。
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小组气氛热烈,兴趣浓厚,下课了仍意犹未尽。有的小组不成功,无话可说,学生觉得很枯燥,小组活动成了空架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活动呢?我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小组活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每一堂课前,学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的新学课文较简单,与已学知识联系甚密,学生无需过多的指导,做过多的准备,就能在课堂上顺利对话,而有的则比较难。针对较难的课文,我经常给学生留下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材料,以丰富自己的话题的能力。这样,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就有话可说,表现踊跃。例如:复习课中有一篇关于节日的话题课,中西方的节日有很多,即使在课堂上给学生非常充裕的时间,学生了解或总结的也不会非常全面,因此,我在讲授这一课之前,给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利用回家的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的形式查找有关于节日某一方面的内容。第一小组,负责查找中西方一些节日的名称;第二小组负责查找一些节日的由来;第三小组负责查找庆祝节日的方式;第四小组负责查找中西方节日的区别,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经过这样的分配,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各小组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同学们表现积极踊跃,每一名学生都有话说。
2、精心选择话题。
除了课文中相关的话题,我经常在课堂上随机给同学们一两个课外话题,这些话题既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欲望,又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讲授sports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话题:How many sports do you know?及What sport do you like? What sport does your English teacher like?话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查字典、查资料寻找各种样式的运动项目,兴趣盎然。
3、关注小组活动的进程。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小组活动的进程,关注每个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很容易成为小组活动的中心,而有的学生不主动,不多发言,只听别人说,不发表个人意见。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就容易不合群,认为小组活动与他们无关,产生怕开口甚至厌学英语的心理。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鼓励的方法,适时引导,让他们敢开口,敢自己争取发言的机会,从自己的发言中找回自信,融入小组活动之中。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她英语学的非常好,但是一直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张口说英语。于是,在谈论的话题中,我试图找一个非常简单的话题抛给她,起初她很害怕,仅说简单的几个词,但是我始终坚持不懈的在每一堂英语课上让她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让和她合作的学生主动邀请她加入,这样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她转变了,现在给她一个话题,她就可以张嘴说上很多。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发挥作用,给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提供了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口才,明确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积极的评价他人,更懂得了集众人之长为我所用的道理。
三.反馈交流,评价反省
提供舞台,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尽量留几分钟分别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给他们以展示小组活动成果的机会,同时也请台下的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错误,并评出表演最佳组合,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同时也给予适当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师给予的肯定评价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合作的成功。当然对于一些学生的不合适的做法或者是错误的说法,我们教师必须以委婉的语气给予随时的纠正。总之,让学生唱主角,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深深的感到合作学习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信息资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小组成员树立了“荣辱与共”的集体主意意识,增强了每个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