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这个舞台上,教师应该找到良好的切入点来拉开课堂的帷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环节对于后续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导入环节有许多有效的技巧,本文将进行简单介绍。
知识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导入语。这样的导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收集一些与其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链接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导入方法非常适用于一些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即将要学的古诗词的主题内容引入相关的文本资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几首与离别相关的古诗词。例如李清照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再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等。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别”的特点,然后顺势导入同样具有离别情怀的《雨霖铃》,既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量,又明确主题。
用故事导入新课程,能够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故事导入一定要注意故事的选材,尽可能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篇幅短小精悍的,避免喧宾夺主。
举个例子,我教学《物种起源》绪论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述了一个与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有关的故事:达尔文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也成为一名医生。但是达尔文的兴趣不在于此,他进入医科大学后,每天都要去采集动物和植物的标本。父亲对他的行为无可奈何,于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把他送到了神学院,希望他成为牧师。但是达尔文对牧师这个职业也没有兴趣,他有自己的理想,将来要周游世界,发现世界上的很多奥秘。为了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放弃了工作,进行了五年的环球旅行,对动植物以及地质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旅行结束后,达尔文苦心钻研,做了近20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学术界的《物种起源》。在故事的渲染下,大家对达尔文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的课本中,很多课文的作者都是非常著名的作家或者文学家,教师在讲解著名作者的作品之前,可以介绍作者来进行新课文的导入。这种导入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又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对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生平事迹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利用介绍作者的方式导入,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新知识,从作者到作品,教学过程会变得十分自然,顺理成章引出课文内容。
如教学《报任安书》這篇课文,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本文作者——司马迁的一些相关故事。司马迁生活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汉朝,他10岁随父亲到长安,得向大儒孔安国学习。大约20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38岁时,司马迁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借阅浏览汉朝宫廷的一些藏书和档案。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书写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通过这些背景介绍,学生对司马迁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于高中生来说,引起他们的质疑往往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主动探究。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疑问,让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矛盾和冲突,促使学生主动研究探索新知识。这种导入方式简单高效,能够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势导入新的课文内容。
以《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这篇课文为例,我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丽江古镇、乌镇、南浔古镇等图片,并说道:从图片中我们看到这些古镇道路不平,老房子也参差不齐,可是为什么每到旅游旺季,总是有大批量的人去丽江旅游?是什么在吸引着人们去丽江?对于这些问题,学生的回答有很多种,大部分认为这些古镇的建筑承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去那里旅游,能够领略到文化的沉淀。随后我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了,北京该以怎样的面貌面对全国人民,老北京的城墙拆还是不拆,这是个问题。为此梁思成先生特地写了这篇《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从题目来看,这是一场“存”与“废”的辩论,学生面对这个题目肯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又或许摇摆不定。对于这个话题,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在导入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导入效率。众所周知,高中课本中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感情,会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或者手段进行情感方面的渲染,让学生感受课本中的情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篇文章。我进行导入时,为了让学生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用多种手段渲染情感。我首先用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的罪恶行径,引导学生铭记血债。随后为了强化学生的视觉冲击,我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抗日战争题材的视频片段,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学生了解了那个时期人们的遭遇,也了解了帝国主义的罪恶。紧接着,我通过语言的渲染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方法丰富多样,教师在运用导入技巧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才是适合学生的;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语文教师。
一、知识导入
知识导入,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导入语。这样的导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收集一些与其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链接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导入方法非常适用于一些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即将要学的古诗词的主题内容引入相关的文本资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几首与离别相关的古诗词。例如李清照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再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等。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别”的特点,然后顺势导入同样具有离别情怀的《雨霖铃》,既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量,又明确主题。
二、故事导入
用故事导入新课程,能够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故事导入一定要注意故事的选材,尽可能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篇幅短小精悍的,避免喧宾夺主。
举个例子,我教学《物种起源》绪论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述了一个与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有关的故事:达尔文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也成为一名医生。但是达尔文的兴趣不在于此,他进入医科大学后,每天都要去采集动物和植物的标本。父亲对他的行为无可奈何,于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把他送到了神学院,希望他成为牧师。但是达尔文对牧师这个职业也没有兴趣,他有自己的理想,将来要周游世界,发现世界上的很多奥秘。为了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放弃了工作,进行了五年的环球旅行,对动植物以及地质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旅行结束后,达尔文苦心钻研,做了近20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学术界的《物种起源》。在故事的渲染下,大家对达尔文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介绍作者导入
高中语文的课本中,很多课文的作者都是非常著名的作家或者文学家,教师在讲解著名作者的作品之前,可以介绍作者来进行新课文的导入。这种导入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又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对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生平事迹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利用介绍作者的方式导入,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新知识,从作者到作品,教学过程会变得十分自然,顺理成章引出课文内容。
如教学《报任安书》這篇课文,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本文作者——司马迁的一些相关故事。司马迁生活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汉朝,他10岁随父亲到长安,得向大儒孔安国学习。大约20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38岁时,司马迁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借阅浏览汉朝宫廷的一些藏书和档案。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书写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通过这些背景介绍,学生对司马迁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四、设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于高中生来说,引起他们的质疑往往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主动探究。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疑问,让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矛盾和冲突,促使学生主动研究探索新知识。这种导入方式简单高效,能够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势导入新的课文内容。
以《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这篇课文为例,我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丽江古镇、乌镇、南浔古镇等图片,并说道:从图片中我们看到这些古镇道路不平,老房子也参差不齐,可是为什么每到旅游旺季,总是有大批量的人去丽江旅游?是什么在吸引着人们去丽江?对于这些问题,学生的回答有很多种,大部分认为这些古镇的建筑承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去那里旅游,能够领略到文化的沉淀。随后我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了,北京该以怎样的面貌面对全国人民,老北京的城墙拆还是不拆,这是个问题。为此梁思成先生特地写了这篇《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从题目来看,这是一场“存”与“废”的辩论,学生面对这个题目肯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又或许摇摆不定。对于这个话题,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五、渲染情感导入
在导入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导入效率。众所周知,高中课本中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感情,会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或者手段进行情感方面的渲染,让学生感受课本中的情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篇文章。我进行导入时,为了让学生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用多种手段渲染情感。我首先用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的罪恶行径,引导学生铭记血债。随后为了强化学生的视觉冲击,我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抗日战争题材的视频片段,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学生了解了那个时期人们的遭遇,也了解了帝国主义的罪恶。紧接着,我通过语言的渲染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方法丰富多样,教师在运用导入技巧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才是适合学生的;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