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江左政权的马匹来源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3至6世纪的三百六十多年间,在江左地区曾先后建立过六个政权,史称六朝。六朝政权的腹心都在江左一隅(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它们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维持统治,并与北方政权相抗衡,必须保持足够的武装力量,而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马匹是最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所谓“兵强马壮”是武力强盛的表现,马匹的多寡是军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他文献
孟森所著《满洲开国吏》,乃其三十年代之初于北京大学授课之讲义。当时从师选修此课的仅有家父(商鸿逵)及一位日本学者(名字记不得了)。时隔既远,且多变乱,这份讲义已几乎无处可寻,而家父手中的一份却始终保存完好,虽经文革浩劫亦未曾失散。早年家父曾拟将其整理付刊,并于讲义天头地脚写下补证文字,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十八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一书最近面世了,是书由中山大学历史系陈春声副教授撰写,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二十六万字,由汤明榷教授作序,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言,回顾了本领域研究的学术史,介绍了本书的基本研究构想、依据的史料和研究方法。
众所周知,福建路的寺院经济在宋代独占鳌头,居全国之冠。恰如宋人吴潜所谓“寺观所在不同,湖南不如江西,江西不如两浙,两浙不如闽中”①。足见福建路的寺院经济在宋代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对福建路寺院经济的研究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有些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探索。
六朝是指往令南京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岭南亦称岭外、岭表。即五岭以南的今广东、广西两省区。过去史学界对六朝长江流域的开发研究者多,而对岭南地区的开发研究者少,岭南是六朝的大后方,六朝后期岭南经济迅速崛起,变为江左王朝举足轻重的一个经济区,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就是以岭南为后盾,平定了侯景之乱,统一了江南。
人云:明严海禁,抑制海外贸易。或曰:太祖定“片板不许下海”,奉为有明一代祖训,故明是闭关自守的一代。然论者殊不辨太祖之训是有条件的,并非自觉禁绝通海,只是为了巩固海防,采取权宜之计,实际上仍允许正当的贸易往来。嘉靖一朝曾厉行海禁。
一、配户当差缘由 过去已经屡次说明过,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时期,土是“王士”(帝王的土地),民是“王民”(帝王的人名),这是一份极大的人家业。这份人家业帝王们怎么经营呢?土地山林川泽是生命所由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殷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奴隶制国家。但其疆域有多大、统治范围的四至到底在什么地方?有关这个问题可作为研究依据的古籍文献记述寥寥无几。殷墟卜辞中所见叫名虽多达五百多个,可是对这些古地名的正确解读是非常不容易的,既使得到正确的解陵,但要确定它就是古代文献中的何地,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西汉孝文年间,贾山上书建议“以夏岁二月,定明堂”(《汉书·贾山传》),遂引发汉代历史上“明堂”论题。嗣后,从孝武至东汉末年,立“明堂”已成为完善中央专制集权的一个重要步骤,颇为刘氏政权所重视。汉代为什么会出现立“明堂”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呢?要澄清此问题,尚须从“明堂”自身开始探寻。
我国奴隶社会经历夏商西周三代持续的上升阶段之后,到了春秋时代,终因奴隶社会内部不可克服的潜在矛盾的激化,酿成了一场历时三百余年的社会危机。此时,那些维护奴隶制存在的一系列传统制度均遭到猛烈的冲击和严重的破坏,尤其是传统的奴隶制军事制度,更是不断呈现出阶段性和规律性的演变。
谄媚是阶级社会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经常运用的权术之一。谄媚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采用种种无耻的手法,奉承巴结,吹捧论好,博取被谄媚者的好感和欢心。这种手段,长期活跃在中国古代的政坛,对封建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