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经济相关论文
敦煌僧众"居家过活"被视为敦煌佛教世俗化的重要表现,关于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李正宇等先生认为源于吐蕃佛教等原因,但这实际上......
“厨田”一词最初指西晋政府赏赐给退休官员的俸禄田。在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寺院中,“厨田”是寺院地产的总称,梁课和硙课是寺院地产......
敦煌建郡始于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莫高窟492个洞窟中有45万平方米的壁画及1000多尊佛造像。从乐僔以来,大规模......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种社会变革不仅贯穿于当时的世俗生活,也贯穿在当时的宗教世界之中。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之一,......
自南北朝始,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寺院经济产生了。它出现的标志是北魏的僧户。皇家把租税权移交给了......
灵岩寺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之东的灵岩山,始建于东晋时期,之后历各朝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千载之中,僧人、......
沙毕纳尔是清代蒙古寺院和呼图克图、活佛以及喇嘛旗的阿拉巴图(属民),是寺院经济中的主要生产者和劳动者。作为蒙古社会的特殊阶......
汉传佛教寺院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寺院经济不同于古代,显现出新的面貌与特点。寺院不仅要......
从寺院经济的角度探讨青海宗教问题是全方位宗教研究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寺院经济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了青海地区寺院......
20 0 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取得较大成绩,在两宋货币史、宋元商业贸易、地域经济等方面有新的进展。出版专著、论文集有:姜锡......
摘要:魏收撰《魏书》,首创《释老志》,系统记载了北魏释道发展状况与历史影响,尤以佛教为主。文章从《释老志》中丰富的诏、奏文书档案......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
大陆地区学者对敦煌寺院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在僧侣个体私有经济、寺院的财产及其管理、阶级关系、收支及经济交往、经......
<正>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六月,在冀州(今河北冀县)爆发了由沙门法庆领导的僧侣起义,史称“大乘起义”。大乘起义声势浩大,......
<正>在松赞林寺脚下,畔着神湖拉姆央措,有一个叫措古隆的小村庄,清末,这里被称为"白腊谷",藏语意为金盘子,是整个建塘镇的商贸中心......
昙曜是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灭北凉时被徙至平城的。昙曜笃信佛法,历经太武灭法而不改其志。文成帝继位的第二年(453年),下诏恢复......
《宪超塔铭》记载了唐代长安及郊区的几座大型寺院,还涉及到唐代寺院经济以及云阳县的历史地理内容,是研究这一方面的重要资料。......
【正】 姜伯勤先生的《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是凝聚着著者十余年心血的力作,其开掘问题的广泛、深入,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都给读......
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秘笈》第一册中有四件与敦煌寺院经济活动相关的文书,其中两件为算会牒文书,一件为寺院买舍契文书,一件为寺院对......
摘 要:临汾地区金元时期的寺院财产来源以民众布施、寺僧捐赠及统治阶层的捐助为主,房舍、土地、树木园林是寺院的主要财产。当时临......
明清易代之际广东出现众多遁入佛门的“逃禅”者,他们在寺庙修建、衣食筹措以及寺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既有相同的一面,又存在很大差异。......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地主封建制发展较为曲折的时期.奴隶制在这一时期得到突出发展.究其原因,除了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以及徭役、......
【正】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很快地发展起来。大约在魏晋时期,佛教开始传入福建。至唐末五代,福建的......
显通寺佛教史略萧宇显通寺座落在台怀镇中心、灵鹫峰之前。它是五台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高僧辈出、法会不断、......
敦煌及吐鲁番出土文书是研究中国中古西部寺院经济的最佳文献,其中尤以寺院籍账最为珍贵。籍账中记载了寺院各种僧俗劳力的工作任......
20世纪中叶,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普遍陷入困境。各寺院耕地和牧场开垦殆尽,多数寺庙拥有数量不等的房产。经济来源单一,主......
少林寺僧众夺下州城、擒拿王世充之侄王仁则,投奔秦王李世民之后,李世民不但派人送来了慰问信,还赐给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嘉靖年间,福建因抗倭军费开支庞大,寺田充饷被作为筹措军费的手段而提出和实施。事实上,寺田充饷还起因于当时高估寺院经济的实力,以及......
为了将佛教中国化的研究纳入社会科学领域,本文构建了四个要素的理论模型,包括:民众对宗教的需求、宗教与其他社会力量的竞争、宗......
现代汉语中“妮”是一个常用词,它的出现和尼姑的“尼”关系密切,与佛教的传播发展密不可分。寺院经济中的奴婢制度使得“尼”和“婢......
<正>一中国佛教寺庙经济现象是佛教组织形式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僧团将得道解脱作为唯一目标,将物质生活要求......
本文从"农禅并重"的历史形成及发展中,提出了佛教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创建模式,为寺院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为佛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