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运动与保健出发,简要阐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在运动与保健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并有针对地开出运动处方,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早衰;运动性疾病;运动处方
在我国学术界,中年早衰、英年早逝的现象绝非个别。这种情况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一个令人非常忧虑的社会问题。中年教师不仅承担着家庭生活重担,而且工作量也极大,每天至少工作十多个小时;尽管如此,这种清苦的生活却从未影响过他们的工作热情。社会上对学生的负担过重、作业过多常常作出反应,但对奋笔灯下、批改作业至深夜还得承受家庭重负的中年教师却很少提及。教师在这十多个小时中多是伏案工作,是脑力劳动的典型工作方式。大家知道,能长年坚持工作、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基础是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又必须 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人到中年以后多与体育锻炼绝缘;那么,我们的中年教师究竟还需不需要挤出宝贵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在锻炼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确实起到保健作用呢?
一、运动是防止早衰的关键
多数中年教师认为自己“已值中年,为时已晚,没有必要再去注意那些本应是青少年的事”。殊不知,这种过早地认为自己青春已逝、不再年少的心理,是早衰的信号。而由早衰所引起早逝现象则司空见惯。正值科研有成、立论著说的辉煌时刻却遭此大劫,实在可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人体早衰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氧运动。
为了防止早衰的发生,美国的一些专家专门设计了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方案,我们的中年教师也可借鉴。40岁左右,选择步行、爬楼梯、网球、乒乓球、自行车等运动,这些运动能有效加强下半身肌肉力量,提高自我控制、判断力与时间感;50岁左右,适合游泳、适中力量训练、划船及打高尔夫球,这些运动能增加全身各部位肌肉弹性和骨质密度,改善自我形象;60岁左右,则多散步、跳交谊舞和广场舞、慢跑或进行水上运动,这些运动能强化双腿肌肉,预防骨质流失与关节僵直,增进协调感,同时可使心肌得到锻炼、可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和氧的供给,增强心肌的工作效能。
中年时期是人生继青少年之后到老年阶段的过渡时代,如果中年教师能坚持必要的体育锻炼,必将在增强体质和智力等方面受益无穷,在教育事业上也更能发挥自己体能的最高水平,也为创造科研成果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也可延长自己献身报国的美好时光。由此可见,运动是延缓中年教师心理衰老、生理衰老及健身养生之法宝。
二、运动锻炼时应注意的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
中年教师整天忙着备课,批改作业和料理家务,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锻炼,而一旦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重要性,便又很投入,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还需认识以下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
1.运动性腹痛。刚接触体育锻炼,人们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有人在运动开始时会感觉腹部疼痛,稍激烈运动后疼痛更严重。这在运动医学上名之曰“运动性腹痛”,多发生于初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
初次锻炼,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挥往往不同步。由于运动时机体对营养和氧的需要量骤增,各种代谢产物亦相应增多,这就要求内脏器官“超常运转”,尽可能摄取氧气,争取及时把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此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肋间肌和腹直肌频繁收缩,初次或偶尔锻炼者便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以致发生膈肌痉挛,产生腹痛。
预防运动性腹痛,主要注意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先热身;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律,以逐渐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一旦发生运动性腹痛,也不要紧张,应立即停止运动,做7--9次深呼吸,慢慢放松身体,然后在疼痛部位按摩,然后再重复一组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回流;然后再做背伸动作,以拉长腹直肌,缓解疼痛。随着锻炼时间的持续与身体机能的相互适应,运动性腹痛便自行消失。
2.运动性肝肿大。有些中年教师在自己年轻时,有过较大运动量的运动史。在间隔二三十年后重新运动时,一开始便几乎接近年轻时的运动量,而且过渡期很短。这时,就要根据自己所参加锻炼的项目及自身体能反应,预防“运动性肝肿大”。
我们在参加运动特别是耐力性锻炼后,会感到右上腹部有些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可能发现肝脏肿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必怀疑自己得了肝病而惊恐万状。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分析,在较大运动负荷下,肝脏的体积大都比安静时增大。剧烈运动还会使呼吸肌疲劳,膈肌运动幅度减小,减弱对肝脏按摩作用,使肝血回流减慢,长时间呼吸浅快,胸腔内压上升,肝脏血液通过下腔静脉回流心脏的阻力也会增大,这些因素均可引起肝脏淤血增多。此外,剧烈运动时肝糖原消耗过多,热量释放大,局部温度明显升高,肝细胞膨胀,也可引起肝肿大。当在运动中出现肝区疼痛、涨满不适时,不必担心,运动停止后便逐渐恢复常态。这种肝区疼痛及肝肿大是人体过度锻炼的早期症状,它与肝炎不同,没有消化道症状,不厌油,体力也不下降,肝功能检查正常。
3.骨质疏松症。有的中年教师因为觉得自己身体可能体虚有病而不宜多动;而有些症状恰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致,而且这些症状无法根治,骨质疏松症便是其中一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性中老年常见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据资料表明,骨质疏松症能防不能治;因此,生活中摄取足够的Ca及多进行日光性锻炼促使Ca的转化是十分重要的。牛奶的奶制品是Ca最理想的来源,且能提供多种营养,因为食物中的Ca比人为补Ca更易被人体吸收,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锻炼身体能促进骨的生成,减少骨的丧失,有利于骨的生产,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4.心脏病。有的教师看似每天精力充沛,很少有不适感,且自己又坚持体育锻炼,但身体各项检查结果接近边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组织器官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功能减退。有的教師虽然平时爱好运动,又极少患病,但要正视自身的生理变化,不可盲目相信自己的“实力”。人到中年,除需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体育锻炼的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保证睡眠质量,心情舒畅。体育锻炼是及其必要的,但要适可而止,不宜过度。
三、运动处方
对一般中年教师来说,锻炼是从轻柔舒缓的运动开始,以运动当时和过后没有劳累感为度。经过若干天的适应期,即可渐渐增加运动量;首先是延长运动时间,直到一次运动半小时以上,而且身体无任何异常反应、感觉良好即可;随之饮食和睡眠便有所改善,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有计划的下一阶段的锻炼了。
合理的锻炼计划应以锻炼时的最高心率适合自己的心脏功能为准则。这时运动处方便能显示出我们的身体状况及运动量是否适宜。
什么时间锻炼最好?可根据各人情况安排,起码的要求是不同吃饭、睡眠相矛盾,并能有效避免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人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活动积极性,他就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配合以自然锻炼和遵守正确的作息制度,是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人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希望人到中年的精英教师们能通过运动与保健,有效地延长自己的职业辉煌!
关键词:早衰;运动性疾病;运动处方
在我国学术界,中年早衰、英年早逝的现象绝非个别。这种情况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一个令人非常忧虑的社会问题。中年教师不仅承担着家庭生活重担,而且工作量也极大,每天至少工作十多个小时;尽管如此,这种清苦的生活却从未影响过他们的工作热情。社会上对学生的负担过重、作业过多常常作出反应,但对奋笔灯下、批改作业至深夜还得承受家庭重负的中年教师却很少提及。教师在这十多个小时中多是伏案工作,是脑力劳动的典型工作方式。大家知道,能长年坚持工作、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基础是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又必须 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人到中年以后多与体育锻炼绝缘;那么,我们的中年教师究竟还需不需要挤出宝贵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在锻炼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确实起到保健作用呢?
一、运动是防止早衰的关键
多数中年教师认为自己“已值中年,为时已晚,没有必要再去注意那些本应是青少年的事”。殊不知,这种过早地认为自己青春已逝、不再年少的心理,是早衰的信号。而由早衰所引起早逝现象则司空见惯。正值科研有成、立论著说的辉煌时刻却遭此大劫,实在可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人体早衰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氧运动。
为了防止早衰的发生,美国的一些专家专门设计了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方案,我们的中年教师也可借鉴。40岁左右,选择步行、爬楼梯、网球、乒乓球、自行车等运动,这些运动能有效加强下半身肌肉力量,提高自我控制、判断力与时间感;50岁左右,适合游泳、适中力量训练、划船及打高尔夫球,这些运动能增加全身各部位肌肉弹性和骨质密度,改善自我形象;60岁左右,则多散步、跳交谊舞和广场舞、慢跑或进行水上运动,这些运动能强化双腿肌肉,预防骨质流失与关节僵直,增进协调感,同时可使心肌得到锻炼、可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和氧的供给,增强心肌的工作效能。
中年时期是人生继青少年之后到老年阶段的过渡时代,如果中年教师能坚持必要的体育锻炼,必将在增强体质和智力等方面受益无穷,在教育事业上也更能发挥自己体能的最高水平,也为创造科研成果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也可延长自己献身报国的美好时光。由此可见,运动是延缓中年教师心理衰老、生理衰老及健身养生之法宝。
二、运动锻炼时应注意的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
中年教师整天忙着备课,批改作业和料理家务,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锻炼,而一旦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重要性,便又很投入,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还需认识以下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
1.运动性腹痛。刚接触体育锻炼,人们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有人在运动开始时会感觉腹部疼痛,稍激烈运动后疼痛更严重。这在运动医学上名之曰“运动性腹痛”,多发生于初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
初次锻炼,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挥往往不同步。由于运动时机体对营养和氧的需要量骤增,各种代谢产物亦相应增多,这就要求内脏器官“超常运转”,尽可能摄取氧气,争取及时把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此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肋间肌和腹直肌频繁收缩,初次或偶尔锻炼者便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以致发生膈肌痉挛,产生腹痛。
预防运动性腹痛,主要注意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先热身;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律,以逐渐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一旦发生运动性腹痛,也不要紧张,应立即停止运动,做7--9次深呼吸,慢慢放松身体,然后在疼痛部位按摩,然后再重复一组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回流;然后再做背伸动作,以拉长腹直肌,缓解疼痛。随着锻炼时间的持续与身体机能的相互适应,运动性腹痛便自行消失。
2.运动性肝肿大。有些中年教师在自己年轻时,有过较大运动量的运动史。在间隔二三十年后重新运动时,一开始便几乎接近年轻时的运动量,而且过渡期很短。这时,就要根据自己所参加锻炼的项目及自身体能反应,预防“运动性肝肿大”。
我们在参加运动特别是耐力性锻炼后,会感到右上腹部有些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可能发现肝脏肿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必怀疑自己得了肝病而惊恐万状。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分析,在较大运动负荷下,肝脏的体积大都比安静时增大。剧烈运动还会使呼吸肌疲劳,膈肌运动幅度减小,减弱对肝脏按摩作用,使肝血回流减慢,长时间呼吸浅快,胸腔内压上升,肝脏血液通过下腔静脉回流心脏的阻力也会增大,这些因素均可引起肝脏淤血增多。此外,剧烈运动时肝糖原消耗过多,热量释放大,局部温度明显升高,肝细胞膨胀,也可引起肝肿大。当在运动中出现肝区疼痛、涨满不适时,不必担心,运动停止后便逐渐恢复常态。这种肝区疼痛及肝肿大是人体过度锻炼的早期症状,它与肝炎不同,没有消化道症状,不厌油,体力也不下降,肝功能检查正常。
3.骨质疏松症。有的中年教师因为觉得自己身体可能体虚有病而不宜多动;而有些症状恰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致,而且这些症状无法根治,骨质疏松症便是其中一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性中老年常见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据资料表明,骨质疏松症能防不能治;因此,生活中摄取足够的Ca及多进行日光性锻炼促使Ca的转化是十分重要的。牛奶的奶制品是Ca最理想的来源,且能提供多种营养,因为食物中的Ca比人为补Ca更易被人体吸收,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锻炼身体能促进骨的生成,减少骨的丧失,有利于骨的生产,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4.心脏病。有的教师看似每天精力充沛,很少有不适感,且自己又坚持体育锻炼,但身体各项检查结果接近边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组织器官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功能减退。有的教師虽然平时爱好运动,又极少患病,但要正视自身的生理变化,不可盲目相信自己的“实力”。人到中年,除需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体育锻炼的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保证睡眠质量,心情舒畅。体育锻炼是及其必要的,但要适可而止,不宜过度。
三、运动处方
对一般中年教师来说,锻炼是从轻柔舒缓的运动开始,以运动当时和过后没有劳累感为度。经过若干天的适应期,即可渐渐增加运动量;首先是延长运动时间,直到一次运动半小时以上,而且身体无任何异常反应、感觉良好即可;随之饮食和睡眠便有所改善,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有计划的下一阶段的锻炼了。
合理的锻炼计划应以锻炼时的最高心率适合自己的心脏功能为准则。这时运动处方便能显示出我们的身体状况及运动量是否适宜。
什么时间锻炼最好?可根据各人情况安排,起码的要求是不同吃饭、睡眠相矛盾,并能有效避免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人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活动积极性,他就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配合以自然锻炼和遵守正确的作息制度,是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人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希望人到中年的精英教师们能通过运动与保健,有效地延长自己的职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