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平阳县15所中学3000名中学生的参加校外体育的抽样调查研究,探讨了中学生节假日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形式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校外体育;现状;对策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青少年为重点",《体育法》也明确规定"青少年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青少年学生占全国人口的1/4,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青少年体质的强弱是关系到国力强弱、民族兴衰的大问题。中学生时代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能力的形式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养成自觉的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不仅成为一种教育手段,而且成为学生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最近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每天锻炼1小时,这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校内体育,对校外体育研究较少。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平阳县15所中学的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的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现状有所认识,为校内外结合实现学校体育改革设想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平阳县15所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
1.2研究时间。2014年7月---2015年3月
1.3研究方法
1.3.1访谈法。对15所学校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中心议题为当前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参加人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组织形式)与发展方向。
1.3.2问卷调查。对平阳县15所中学的3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在选定区域内随机抽样确定,共回收有效问卷2940份,回收率为98%。
1.3.3数理统计法。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算过程借助计算机完成。
1.3.4以逻辑分析法对全部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平阳县中学生节假日的余暇时间及余暇活动内容
这里将余暇时间的内涵规定为:每天除去学习、劳动、就餐、睡眠、交通的时间外,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在节假日存在学习时间过长,余暇时间过短的情况。初高中学生余暇时间随年级升高减少,节假日学生活动内容呈多样性,但以学习文化课为主,体育活动还没有真正进入学生余暇生活。
从表中可知双休日和节假期活动时间占据第一位是"看书做作业";偏重知识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节假日依然存在。在与家长座谈中不少家长认为双休日制度缩短了孩子学习时间,对孩子成材不利,所以双休日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班,布置名目繁多的家庭作业,使双休日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日"。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学生的余暇生活中体育活动还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可知除去学习、温课、作业外,节假日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看电视、打游戏机和看小说、听音乐,这一点也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家长的关注。
2.2 影响中学生余暇时间体育参与的因素
中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体育活动参与率低。影响中学生双休日、暑假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太重,作业太多。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对双休日、节假期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有所提高,86.7%的学生认为双休日、假期有必要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课余生活,但这种认识还是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层次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上。从表4可知,有43.98%的学生双休日、节假期中不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升高呈越来越下降的趋势。为了了解双休日、节假期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我们作了调查,结果发现主要原因学习负担过重、作业和学习内容太多、无活动场所等。
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分,带给学生的是题海战术,做不完的作业,沒完没了的测验,即使放假学生还是处在家长布置"学业"圈子里,使他们失去双休日、节假期应有的欢乐。不少同学反映一星期五天的紧张学习后,感到很疲劳,很想在双休日好好休息,参加体育锻炼调节轻松一下,可惜连这点时间都没有,特别是初三、高三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双休日和假期早已被望子成龙、望又成凤的家长排得满满的。
在双休日和节假期40%以上的学生学习时间在3h以上,家庭、社会从一定程度上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忽视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其次,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严重匮乏。社会体育设施本来就少,又很少向中小学生无偿开放。特别是社会上要求体育系统的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但体育系统的场地却不向中学生免费开放,而一些高档娱乐体育项目象保龄球、网球、健身房等收费过高,学生只能望洋兴叹。这边是中学生找不到活动场所,那边是学生大门却紧锁着。
中学生双休日、节假期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全民健身计划提出要"以青少年为重点",体育法也明确规定要保证学生每天1h的体育锻炼日,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国民体质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校内体育工作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是,校外体育几乎是处于无序管理状态,使得青少年校外的体育健身活动得不到充分保证,双休日、暑假每天1h体育锻炼的法定权利得不到保证。
2.3中学生课外体育的活动场所和主要形式
双休日、假期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特征是以家中的住宅空地为主,活动形式以群体为主,参加体育的项目向娱乐化、竞技化方向发展,男生喜欢球类、健美、游泳,女生喜欢轻、美、易、趣的活动项目。
中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上有娱乐化倾向,男女生有差异性,男生普遍喜欢球类,因其技术性、竞赛性强,能引起男生的兴趣。独轮车、溜冰、健美操等娱乐性较强的项目也颇受男生的喜爱。女生在内容选择上第一位的是健美操,第二位是木兰拳。中学生女生处于花季的年龄,对美的追求非常强烈,所以对能体现女性特点的健美操、木兰拳的练习非常喜欢。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发展耐力的长跑项目不感兴趣,这和他们本身体力弱、耐力素质差有关。而对一些比较简单的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游戏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从对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看,我们发现学校实施选项教学规定的选项内容学生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并能在双休日、节假期中自觉锻炼。这就给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带来了思考,学校体育教学怎样向校外这块空间延续,除了重视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的传授,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是否还可作些改革,如增加一些偏重个人、运用场地器材少、受季节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具有在改变场地器材、作息制度等客观条件后坚持锻炼的适应能力。
双休日、节假期中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家中和住宅空地,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小群体为主,基本上是自发的行为,学校、社区组织学生双休日、节假期体育活动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社区往往比较注重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忽视青少年节假日体育活动的组织,学校认为双休日、节假期体育活动已出了"围墙",学校管不了,社区又不管,因此目前中学生双休日的体育活动是处于无序、无组织状态,须引起社会、学校有关部门的关注。
3 对策
3.1树立新的时空观。过去学校体育时空观较窄,仅仅局限于校内。体育已大大突破了学校的空间界限,学校体育的空间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会。应加强中学生"双休日、两个假期"体育的导向机制,引导学生家长正确认识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学生精神、身体得到调节放松,让学生到户外、到阳光中、到大自然中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3.2社会、学校、家长要指导学生过好双休日、两个假期的生活,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双休日、假期体育活动,组织双休日、假期体育活动小组,聘请体育教师及有体育爱好和特长的家长、大学生、离退人员担任指导员。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并定期组织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3要尽快改变社区、乡镇体育设施滞后,余暇体育文化不足的状况,开放学校体育设施,让社区、少年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负责假期管理并有组织地带领中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要健全社区体育组织,形成双休日、假期中学生体育活动网络,使体育活动做到经常化、系统化。
3.4要尽快做到体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向中学生免费开放,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增加中學生的活动场地。
3.5要尽量搬倒双休日、假期学生文化学习负担过重这座大山,改变"重智轻体"的现象。学校体育教学在内容、形式上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要把培养体育意识、体育习惯、自我锻炼能力落到实处。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研究教法,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炼法。要补充从事健身指导需要的有关知识,把终身体育、娱乐体育、野外体育活动、实用生活技能的内容补充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去,以满足中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能够在双休日节假期走出家门,到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一民. 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 3
[2] 王则珊. 终身体育.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王晓芳. 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3月
[4] 季浏. 体育及健康课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5] 吴峰. 教育改革要避免走入误区[J].中国教育杂志,2004年5月
关键词:中学生;校外体育;现状;对策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青少年为重点",《体育法》也明确规定"青少年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青少年学生占全国人口的1/4,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青少年体质的强弱是关系到国力强弱、民族兴衰的大问题。中学生时代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能力的形式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养成自觉的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不仅成为一种教育手段,而且成为学生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最近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每天锻炼1小时,这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校内体育,对校外体育研究较少。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平阳县15所中学的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的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现状有所认识,为校内外结合实现学校体育改革设想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平阳县15所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
1.2研究时间。2014年7月---2015年3月
1.3研究方法
1.3.1访谈法。对15所学校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中心议题为当前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参加人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组织形式)与发展方向。
1.3.2问卷调查。对平阳县15所中学的3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在选定区域内随机抽样确定,共回收有效问卷2940份,回收率为98%。
1.3.3数理统计法。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算过程借助计算机完成。
1.3.4以逻辑分析法对全部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平阳县中学生节假日的余暇时间及余暇活动内容
这里将余暇时间的内涵规定为:每天除去学习、劳动、就餐、睡眠、交通的时间外,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在节假日存在学习时间过长,余暇时间过短的情况。初高中学生余暇时间随年级升高减少,节假日学生活动内容呈多样性,但以学习文化课为主,体育活动还没有真正进入学生余暇生活。
从表中可知双休日和节假期活动时间占据第一位是"看书做作业";偏重知识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节假日依然存在。在与家长座谈中不少家长认为双休日制度缩短了孩子学习时间,对孩子成材不利,所以双休日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班,布置名目繁多的家庭作业,使双休日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日"。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学生的余暇生活中体育活动还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可知除去学习、温课、作业外,节假日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看电视、打游戏机和看小说、听音乐,这一点也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家长的关注。
2.2 影响中学生余暇时间体育参与的因素
中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体育活动参与率低。影响中学生双休日、暑假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太重,作业太多。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对双休日、节假期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有所提高,86.7%的学生认为双休日、假期有必要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课余生活,但这种认识还是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层次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上。从表4可知,有43.98%的学生双休日、节假期中不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升高呈越来越下降的趋势。为了了解双休日、节假期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我们作了调查,结果发现主要原因学习负担过重、作业和学习内容太多、无活动场所等。
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分,带给学生的是题海战术,做不完的作业,沒完没了的测验,即使放假学生还是处在家长布置"学业"圈子里,使他们失去双休日、节假期应有的欢乐。不少同学反映一星期五天的紧张学习后,感到很疲劳,很想在双休日好好休息,参加体育锻炼调节轻松一下,可惜连这点时间都没有,特别是初三、高三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双休日和假期早已被望子成龙、望又成凤的家长排得满满的。
在双休日和节假期40%以上的学生学习时间在3h以上,家庭、社会从一定程度上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忽视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其次,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严重匮乏。社会体育设施本来就少,又很少向中小学生无偿开放。特别是社会上要求体育系统的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但体育系统的场地却不向中学生免费开放,而一些高档娱乐体育项目象保龄球、网球、健身房等收费过高,学生只能望洋兴叹。这边是中学生找不到活动场所,那边是学生大门却紧锁着。
中学生双休日、节假期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全民健身计划提出要"以青少年为重点",体育法也明确规定要保证学生每天1h的体育锻炼日,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国民体质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校内体育工作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是,校外体育几乎是处于无序管理状态,使得青少年校外的体育健身活动得不到充分保证,双休日、暑假每天1h体育锻炼的法定权利得不到保证。
2.3中学生课外体育的活动场所和主要形式
双休日、假期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特征是以家中的住宅空地为主,活动形式以群体为主,参加体育的项目向娱乐化、竞技化方向发展,男生喜欢球类、健美、游泳,女生喜欢轻、美、易、趣的活动项目。
中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上有娱乐化倾向,男女生有差异性,男生普遍喜欢球类,因其技术性、竞赛性强,能引起男生的兴趣。独轮车、溜冰、健美操等娱乐性较强的项目也颇受男生的喜爱。女生在内容选择上第一位的是健美操,第二位是木兰拳。中学生女生处于花季的年龄,对美的追求非常强烈,所以对能体现女性特点的健美操、木兰拳的练习非常喜欢。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发展耐力的长跑项目不感兴趣,这和他们本身体力弱、耐力素质差有关。而对一些比较简单的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游戏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从对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看,我们发现学校实施选项教学规定的选项内容学生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并能在双休日、节假期中自觉锻炼。这就给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带来了思考,学校体育教学怎样向校外这块空间延续,除了重视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的传授,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是否还可作些改革,如增加一些偏重个人、运用场地器材少、受季节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具有在改变场地器材、作息制度等客观条件后坚持锻炼的适应能力。
双休日、节假期中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家中和住宅空地,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小群体为主,基本上是自发的行为,学校、社区组织学生双休日、节假期体育活动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社区往往比较注重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忽视青少年节假日体育活动的组织,学校认为双休日、节假期体育活动已出了"围墙",学校管不了,社区又不管,因此目前中学生双休日的体育活动是处于无序、无组织状态,须引起社会、学校有关部门的关注。
3 对策
3.1树立新的时空观。过去学校体育时空观较窄,仅仅局限于校内。体育已大大突破了学校的空间界限,学校体育的空间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会。应加强中学生"双休日、两个假期"体育的导向机制,引导学生家长正确认识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学生精神、身体得到调节放松,让学生到户外、到阳光中、到大自然中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3.2社会、学校、家长要指导学生过好双休日、两个假期的生活,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双休日、假期体育活动,组织双休日、假期体育活动小组,聘请体育教师及有体育爱好和特长的家长、大学生、离退人员担任指导员。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并定期组织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3要尽快改变社区、乡镇体育设施滞后,余暇体育文化不足的状况,开放学校体育设施,让社区、少年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负责假期管理并有组织地带领中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要健全社区体育组织,形成双休日、假期中学生体育活动网络,使体育活动做到经常化、系统化。
3.4要尽快做到体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向中学生免费开放,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增加中學生的活动场地。
3.5要尽量搬倒双休日、假期学生文化学习负担过重这座大山,改变"重智轻体"的现象。学校体育教学在内容、形式上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要把培养体育意识、体育习惯、自我锻炼能力落到实处。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研究教法,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炼法。要补充从事健身指导需要的有关知识,把终身体育、娱乐体育、野外体育活动、实用生活技能的内容补充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去,以满足中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能够在双休日节假期走出家门,到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一民. 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 3
[2] 王则珊. 终身体育.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王晓芳. 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3月
[4] 季浏. 体育及健康课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5] 吴峰. 教育改革要避免走入误区[J].中国教育杂志,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