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检查评比,对于改进办学条件,促进学校整体水平提高,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是十分有益的。然而这些年来,一些名目繁多、流于形式、可有可无的检查评比,早已让广大师生深恶痛绝,但本文并不想在此抨击声讨这一弊端,而是试图探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必须直面这些纷至沓来的检查评比时,学校领导人当以何种姿态,何种心境来应对要比一味地对检查评比发牢骚、抱怨不休更有意义。
一、别让检查评比成了弄虚作假的根源
新华网南京2005年12月10日电在题为《教育验收弄虚作假损害了谁》的文章中报道: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专家组来到沛县,对某普通高中进行省三星级学校评估验收。为了通过验收,校方竟让几百名学生临时停课回家休息几天,将这些学生的课桌凳搬走。学校又另做一套应付检查的花名册。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校的负责人说,星级学校评估有20多项硬性指标,只要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就很难通过验收。按规定高中每班人数不能超过54人,而事实上每个班级都超标,有的多达八九十人,没有办法,只好造假。
其实文中所反映的现象,不仅仅在这所高中存在,为应付检查评估,一些学校的领导、师生都在“做戏”。检查组来了,学校便把彩排好的“节目”展示给检查组看;谢幕后,一切恢复正常。真可谓“学校变舞台,校长做导演,师生当演员,检查组成观众”。
弄虚作假者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评估后,可以向学生多收点钱,向政府多要点款,校长脸上自然有光彩,有了“政绩”。弄虚作假无形中助长了不正之风,很多学校为了通过评比,使出浑身解数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这样的行为,对于师生心灵无疑会造成伤害。这些学校,搞什么思想品德教育也只能成为闹剧。
我们时常听到不少学校领导抱怨现在的检查评比过多、过滥,这其中确实有一些走过场的检查,但大多数的检查评比还是不可缺少的,至少没有什么坏处,既是检验学校情况、考核各方面工作的尺度,也是监督推进学校开展工作的动力。对于纷至沓来的检查、评比,应该怀着一种平常心来对待,不能把一些虚假的面子、声誉作为弄虚作假的借口。要知道,如果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造假,可能会赢得上级领导一时的赞赏,获得验收通过,但学校自身的形象却会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学校使用各种手段换了几块“优秀”、“先进”、“满意”的匾牌,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当然,更不应该的是,一些学校在平时的常规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等到检查、评比时,就慌了神,临时抱佛脚,拼命造假。如果说以上情况中的弄虚作假是为假应付一些无谓的检查、评比,或为了学校的实际利益,那么这样造假就确实说不过去了。
某乡镇中学,平时一味抓升学率,文体活动几乎等于零。一次市教育局要来检查该项工作,在体育器材清单中,缺少拔河绳,学校匆忙派人购回崭新的拔河绳,为了糊弄上级领导,又从食堂里扒来一筐火灰,将绳子在里面揉搓,造成已经陈旧的迹象。乡镇学校如此,城区学校的情况是否有所改观呢?某实验小学本来建有一个规模不错的图书阅览室,为了让藏书量达到检查的指定标准,学校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一批新书,还发动学生广泛捐赠图书,不少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新书热心地献给学校,可几年来,学校的图书室却从未向学生开放过,理由是小学生不爱惜书,如果将书借出,弄烂了,搞丢了怎么办,以后如何迎接上面的检查?一旦等有检查来了,又临时抽调几个班的学生编造一些虚假的借阅登记。
以上两例中的学校领导,应当知道体育课或适当的课外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又能丰富校园生活。试想一根拔河绳充其量也就一百块钱吧,学校经费再紧张也应该买得起?而图书阅览室中陈列的书籍,应该是供学生阅读的,而不能只当成迎接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的“道具”,何况还有那么多学生自费捐的书,难道他们连看自己书的权利也没有了吗?我想,不管对图书馆建设的检查评比有什么样的条款,其中应该有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学生借阅的指标,离开了这,哪怕图书再整洁再完好又有什么用呢?
二、别让检查评比成了折腾人的苦差事
再来看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消息:《燕赵都市报》2005年11月12日报道,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普九”达标检查,河北省沧县纸房头乡周庄子小学青年教师李洪杰和其他教师正在加班忙碌。下午3时坐在办公室里的李洪杰突然一头栽倒在地,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青年教师,以生命的代价加班加点到底在迎接着什么检查呢?我们实在难以明白,“普九”检查如何可以加班就能“迎接”得了呢?难道平时学校就没有一点准备?李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那些沉重的检查评比敲响了警钟,更拷问着那些“校官”们的灵魂,引发着他们良心的反省。
不管校长、书记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在举全校之力,乐此不疲地迎接着一场场多如牛毛的检查评比,一次次发号施令让教师加班加点地炮制材料时,他们想过教师的苦衷没有?他们是否意识到教师们担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他们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搞班级管理,怎么忍心让他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殚精竭虑,又毫无报酬地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做无谓的“迎检”呢?如果说校长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荣誉而迫不得已地干着这些事,那么与那些虚假的等级、名次、称号相比,那些教师们的身体健康,基本权力是否显得更重要,更实在呢?
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为了迎接检查评比劳民伤财,疲惫不堪,就连学生及家长也未能幸免,比如,一些学校隔三差五地会迎接卫生检查评比,一到检查团到来之前,学校领导就会让各班停课进行地毯式地大扫除,吩咐学生从家里带水桶、抹布、拖把,早上扫了中午扫,中午扫了下午放学后再扫,就连下课了还要派学生到清洁区去捡纸,上课还要安排两三名所谓的“保洁员”在那里守候,学生宝贵的上课时间都被耽误了。如果学校领导平时就制定规范的卫生制度,实行奖惩措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何必要等到“客人”来了手忙脚乱,全员上阵,使正常的教学被扰乱呢?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家长也要受到牵连,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要么帮忙填写一些虚假的材料,要么被邀请到学校,按照校方的意思发言,共同搪塞检查人员。
三、别让检查评比成了遮掩问题的大伞
检查评比的初衷本是为了让学校及时发现不足,改进工作中的缺陷弊端,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学校的领导为了让上级满意,千方百计地造成工作圆满完成的局面,甚至不惜在出了问题的时候掩盖真相,百般搪塞,结果只能是敷衍了检查组,却给学校留下了祸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比如,某校为了迎接上级综合治理检查,全力以赴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谁知,就在检查组即将到来前几天的一个傍晚,校园电视台的门意外地被人踹开,两台新买的摄像机被盗走,等到晚上值班人员发现时,已经晚了,门上留着几个鲜明的皮鞋印。从放学到锁教学楼大门,中间只有一个多小时的空隙,盗贼能够如此熟练地摸清位置,准确地寻找到放在室内柜子中的摄像机,并且从容不迫地取走,显然是相当熟悉情况的。如果及时地报警,展开调查,应该能够很快将案情查个水落石出。但学校领导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如果一旦报警,等于学校出现了治安案件,那么在检查评比中可能就一票否决了。于是采取不了了之的办法,不声张,不调查,立即采取安装防盗门,加锁的消极对策。但这样一来,一个很容易就被告破的案子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同时还纵容了那些内外勾结的盗贼,给他们造成学校领导软弱怕事的印象。难保以后不会故技重演,给学校增添不安定因素。一万多块钱的经济损失,与一个挂在墙上的虚假的文明单位的牌子相比,学校领导是否更应当考虑一下学校根本的安全保障问题呢?
再看另一个大同小异的案例。在某校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之际,偏偏有位教师一不小心违反了师德规范:在她对一名顽皮学生大发雷霆时,由于冲动,一记耳光扇在了这个学生脸上,将该学生的耳膜给击伤了。领导得知此事虽怒不可遏,但为了不让这件事影响大局,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办法,为学生支付医疗费,并让这位冒失的老师提着礼品上门赔礼道歉,希望学生家长就此打住。可这位家长不依不饶,执意要校方给老师点惩处,以示警戒,学校态度含糊,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过了几天,这位家长投诉到教育局,结果可想而知,不仅给这位教师记了过,全市通报,“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称号也泡了汤。可见,出现了问题捂是捂不住的,身为学校领导者应该有勇气承认错误,正视问题,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学校机关化,校长政客化,教师工具化”,有人这样愤懑而又无奈地归纳。然而笔者要奉劝的是,学校领导在接受上面一次次的检查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宽阔的胸襟,务实的态度,无论是为了本单位的一己私利去做假,还是为了个人的政绩,乌纱帽,都没有理由去折腾教师,隐瞒问题;即使在某些检查评比中成绩平平,甚至过不了关,也不要看得太重,而对那些无用的检查评比更当大声说“不”。惟有此,才能不让检查评比成为自己,同时也成为全体师生的累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学校领导良心,公仆精神的一次检测评定。
责任编辑:陈国庆
一、别让检查评比成了弄虚作假的根源
新华网南京2005年12月10日电在题为《教育验收弄虚作假损害了谁》的文章中报道: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专家组来到沛县,对某普通高中进行省三星级学校评估验收。为了通过验收,校方竟让几百名学生临时停课回家休息几天,将这些学生的课桌凳搬走。学校又另做一套应付检查的花名册。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校的负责人说,星级学校评估有20多项硬性指标,只要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就很难通过验收。按规定高中每班人数不能超过54人,而事实上每个班级都超标,有的多达八九十人,没有办法,只好造假。
其实文中所反映的现象,不仅仅在这所高中存在,为应付检查评估,一些学校的领导、师生都在“做戏”。检查组来了,学校便把彩排好的“节目”展示给检查组看;谢幕后,一切恢复正常。真可谓“学校变舞台,校长做导演,师生当演员,检查组成观众”。
弄虚作假者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评估后,可以向学生多收点钱,向政府多要点款,校长脸上自然有光彩,有了“政绩”。弄虚作假无形中助长了不正之风,很多学校为了通过评比,使出浑身解数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这样的行为,对于师生心灵无疑会造成伤害。这些学校,搞什么思想品德教育也只能成为闹剧。
我们时常听到不少学校领导抱怨现在的检查评比过多、过滥,这其中确实有一些走过场的检查,但大多数的检查评比还是不可缺少的,至少没有什么坏处,既是检验学校情况、考核各方面工作的尺度,也是监督推进学校开展工作的动力。对于纷至沓来的检查、评比,应该怀着一种平常心来对待,不能把一些虚假的面子、声誉作为弄虚作假的借口。要知道,如果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造假,可能会赢得上级领导一时的赞赏,获得验收通过,但学校自身的形象却会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学校使用各种手段换了几块“优秀”、“先进”、“满意”的匾牌,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当然,更不应该的是,一些学校在平时的常规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等到检查、评比时,就慌了神,临时抱佛脚,拼命造假。如果说以上情况中的弄虚作假是为假应付一些无谓的检查、评比,或为了学校的实际利益,那么这样造假就确实说不过去了。
某乡镇中学,平时一味抓升学率,文体活动几乎等于零。一次市教育局要来检查该项工作,在体育器材清单中,缺少拔河绳,学校匆忙派人购回崭新的拔河绳,为了糊弄上级领导,又从食堂里扒来一筐火灰,将绳子在里面揉搓,造成已经陈旧的迹象。乡镇学校如此,城区学校的情况是否有所改观呢?某实验小学本来建有一个规模不错的图书阅览室,为了让藏书量达到检查的指定标准,学校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一批新书,还发动学生广泛捐赠图书,不少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新书热心地献给学校,可几年来,学校的图书室却从未向学生开放过,理由是小学生不爱惜书,如果将书借出,弄烂了,搞丢了怎么办,以后如何迎接上面的检查?一旦等有检查来了,又临时抽调几个班的学生编造一些虚假的借阅登记。
以上两例中的学校领导,应当知道体育课或适当的课外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又能丰富校园生活。试想一根拔河绳充其量也就一百块钱吧,学校经费再紧张也应该买得起?而图书阅览室中陈列的书籍,应该是供学生阅读的,而不能只当成迎接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的“道具”,何况还有那么多学生自费捐的书,难道他们连看自己书的权利也没有了吗?我想,不管对图书馆建设的检查评比有什么样的条款,其中应该有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学生借阅的指标,离开了这,哪怕图书再整洁再完好又有什么用呢?
二、别让检查评比成了折腾人的苦差事
再来看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消息:《燕赵都市报》2005年11月12日报道,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普九”达标检查,河北省沧县纸房头乡周庄子小学青年教师李洪杰和其他教师正在加班忙碌。下午3时坐在办公室里的李洪杰突然一头栽倒在地,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青年教师,以生命的代价加班加点到底在迎接着什么检查呢?我们实在难以明白,“普九”检查如何可以加班就能“迎接”得了呢?难道平时学校就没有一点准备?李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那些沉重的检查评比敲响了警钟,更拷问着那些“校官”们的灵魂,引发着他们良心的反省。
不管校长、书记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在举全校之力,乐此不疲地迎接着一场场多如牛毛的检查评比,一次次发号施令让教师加班加点地炮制材料时,他们想过教师的苦衷没有?他们是否意识到教师们担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他们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搞班级管理,怎么忍心让他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殚精竭虑,又毫无报酬地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做无谓的“迎检”呢?如果说校长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荣誉而迫不得已地干着这些事,那么与那些虚假的等级、名次、称号相比,那些教师们的身体健康,基本权力是否显得更重要,更实在呢?
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为了迎接检查评比劳民伤财,疲惫不堪,就连学生及家长也未能幸免,比如,一些学校隔三差五地会迎接卫生检查评比,一到检查团到来之前,学校领导就会让各班停课进行地毯式地大扫除,吩咐学生从家里带水桶、抹布、拖把,早上扫了中午扫,中午扫了下午放学后再扫,就连下课了还要派学生到清洁区去捡纸,上课还要安排两三名所谓的“保洁员”在那里守候,学生宝贵的上课时间都被耽误了。如果学校领导平时就制定规范的卫生制度,实行奖惩措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何必要等到“客人”来了手忙脚乱,全员上阵,使正常的教学被扰乱呢?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家长也要受到牵连,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要么帮忙填写一些虚假的材料,要么被邀请到学校,按照校方的意思发言,共同搪塞检查人员。
三、别让检查评比成了遮掩问题的大伞
检查评比的初衷本是为了让学校及时发现不足,改进工作中的缺陷弊端,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学校的领导为了让上级满意,千方百计地造成工作圆满完成的局面,甚至不惜在出了问题的时候掩盖真相,百般搪塞,结果只能是敷衍了检查组,却给学校留下了祸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比如,某校为了迎接上级综合治理检查,全力以赴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谁知,就在检查组即将到来前几天的一个傍晚,校园电视台的门意外地被人踹开,两台新买的摄像机被盗走,等到晚上值班人员发现时,已经晚了,门上留着几个鲜明的皮鞋印。从放学到锁教学楼大门,中间只有一个多小时的空隙,盗贼能够如此熟练地摸清位置,准确地寻找到放在室内柜子中的摄像机,并且从容不迫地取走,显然是相当熟悉情况的。如果及时地报警,展开调查,应该能够很快将案情查个水落石出。但学校领导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如果一旦报警,等于学校出现了治安案件,那么在检查评比中可能就一票否决了。于是采取不了了之的办法,不声张,不调查,立即采取安装防盗门,加锁的消极对策。但这样一来,一个很容易就被告破的案子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同时还纵容了那些内外勾结的盗贼,给他们造成学校领导软弱怕事的印象。难保以后不会故技重演,给学校增添不安定因素。一万多块钱的经济损失,与一个挂在墙上的虚假的文明单位的牌子相比,学校领导是否更应当考虑一下学校根本的安全保障问题呢?
再看另一个大同小异的案例。在某校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之际,偏偏有位教师一不小心违反了师德规范:在她对一名顽皮学生大发雷霆时,由于冲动,一记耳光扇在了这个学生脸上,将该学生的耳膜给击伤了。领导得知此事虽怒不可遏,但为了不让这件事影响大局,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办法,为学生支付医疗费,并让这位冒失的老师提着礼品上门赔礼道歉,希望学生家长就此打住。可这位家长不依不饶,执意要校方给老师点惩处,以示警戒,学校态度含糊,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过了几天,这位家长投诉到教育局,结果可想而知,不仅给这位教师记了过,全市通报,“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称号也泡了汤。可见,出现了问题捂是捂不住的,身为学校领导者应该有勇气承认错误,正视问题,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学校机关化,校长政客化,教师工具化”,有人这样愤懑而又无奈地归纳。然而笔者要奉劝的是,学校领导在接受上面一次次的检查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宽阔的胸襟,务实的态度,无论是为了本单位的一己私利去做假,还是为了个人的政绩,乌纱帽,都没有理由去折腾教师,隐瞒问题;即使在某些检查评比中成绩平平,甚至过不了关,也不要看得太重,而对那些无用的检查评比更当大声说“不”。惟有此,才能不让检查评比成为自己,同时也成为全体师生的累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学校领导良心,公仆精神的一次检测评定。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