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式各样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建筑结构。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房屋的?未来我们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让时光布偶说个段子,你来听一听,好吗?
最早的房子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房子的?有近万年的历史了吧?不过最初的人类可没有房子住,冷啦,聚聚堆,蜷到山洞里躲躲风雨,遇到猛兽跑不掉,就爬上树和豺狼虎豹玩躲猫猫。
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时间可以改变人类”。等到人类可以用火烤肉,用木器石器捕猎时,想打打牙祭,便会成群结队地挥舞着石斧木棍,呼啸着在丛林中穿梭,杀只老虎狗熊什么的。人类吃得好了,寿命也就延长啦。伴随着初步解决温饱问题这一小小幸福,人类的大烦恼也出现了。人口增多,都蜗居在山洞里实在有些伸不开腿。总不能学猴子跑到树上蹲成一排吧?“住”便成为了大问题。
好啦,找个原始人大叔领咱们去看看他们的房子吧。挖个或深或浅的地洞,用台阶与地面连接——“地窖”,这就是人类最早的房屋。房子是被挖出来的,多么不可思议!而且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在最初的上千年时间里,居住在地球上的多数原始人都在挖地洞过日子。从黄河挖到古埃及,谁也没联系谁,谁也没剽(piáo)窃谁的“知识产权”,但挖出的地窖就是地窖,无论怎么挖,样子都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默契呢?兴许,人类在建筑学领域的第一批老师,就是兔子或老鼠一类喜欢“深挖洞广积粮”的小家伙们吧?
挖地穴是项体力活,尤其是用石头做成的工具进行这种重体力劳动就更是没法想象啦。另外这个地洞不能挖得太奢侈,要是某位勤劳的原始棒小伙想挖出个“三室一厅”什么的,那他可得先琢磨琢磨地穴里是不是需要立几个木桩子,穴顶会不会塌下来,要是挖着挖着就挖塌啦,那即便一不小心见到上帝,上帝也多半会不乐意吧?无知 贪心=罪恶,你说说,乔迁之喜怎么就直接变成入土为安了呢!要是长此以往,天堂的住房还不得满客啊?上帝要真的存在,或许会为那不幸的原始人写上一句墓志铭:他为了房子辛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并永远被房产所压迫,阿门……
原始建筑
的变革
时间倒退到6000年前,黄河岸边站着一位体态丰满的中年女人。这个画面或许真的出现过。那中年妇女是一个原始村落的酋长。最近她比较烦,本来粟(sù)米收成很好,羊也饲养得只只健康,村落里的人不愁吃喝,她是该很高兴的。可现在村落里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居住的地穴越来越不够用。不久前,一群村民打算新挖一处地穴,可说巧不巧的,挖着挖着就挖到另一处人居地穴去了,而且这类事情也不是头一次发生。更可笑的,有一天老牧羊人正驱赶着羊群去河岸边吃草,却突然轰的一声,跟着尘土飞扬,好似大地在震怒一样。等烟尘过后,赶来观望的部民寻着“咩咩”的叫声找去,却发现大土坑底,摔伤的牧羊人四仰八叉地躺着,四五个被砸伤的妇女哼哼个不停。说什么好呢?天谴(qiǎn)?谁信呢?
女酋长沉思着,地穴本来就阴暗潮湿不适合人居住,现在村落里的人口多了,乱挖地穴的现象十分普遍,人走在地面上脚下晃晃的,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尽管女酋长下令,每挖一处地穴都要经过部落会议同意,可从长远看,要想让村民安居乐业,是得想个办法在地面上盖房居住啦……
类似上面的事情在遥远的过去,在世界上所有产生过文明的地区都发生过吧?反正,地穴被历史淘汰啦,人类的建筑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在地面上盖起真正意义上的房子。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在古代,不同的地理环境也造就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限制了一个地区的建筑方法,更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
你知道埃及,知道尼罗河,知道幼发拉底河,知道爱琴海,知道古希腊,知道古罗马吗?我们就先沿着地中海走一走,做一次时间旅行,看看那不同文明的建筑结构和特色吧。
重视死后居住
的古埃及人
埃及的位置在非洲北部,如果没有尼罗河冲积出的肥沃土壤,这里到处是沙漠,炎热、干燥、缺少树木,实在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可以说,埃及人的确是勤劳聪明的民族,他们要想建造一座房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在尼罗河流域,建房子需要的树木、巨石都是稀缺品,但埃及人却建造出了大量的石头建筑,像金字塔、神庙、宫殿,统统都是石制建筑。埃及人是从什么地方获得巨大石料的呢?这是一个谜。一些UFO爱好者把金字塔说成是外星人的杰作。不过也有人认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石头,而是用碎石、石灰岩、贝壳人工合成的混凝土,就地取材,控制形状,现场加工,时光布偶还是相信这个结论。
古埃及的房屋建筑多是平顶房。这种结构主要还是因为沙漠风沙大,平顶屋对风的阻力小,大风过后房顶不会积太多的沙子,就是有,人爬到房顶上清理起来也很方便。古埃及宫殿的墙壁一般都很厚,谁让沙漠里实在热得吓人呢?喜欢享受的古埃及贵族们,只有躲在墙壁厚厚的、有穿堂风的宫殿里,奢侈的生活才舒服惬(qiè)意。
古埃及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人死后的居住条件。对死亡,人类与生俱来就带有一种恐惧,但古埃及人却把这种恐惧变成了绝对的信仰。埃及人热爱尼罗河,也崇拜尼罗河,他们惊奇地发现,尼罗河河水每年都会周而复始地泛滥,然后再消退。泛滥时大量的生命被河水淹没死亡,而当河水消退后,在河的两岸,生命会重新焕发生机,并带给埃及人富饶与丰收。渐渐地,古埃及人相信,人也像尼罗河两岸的作物一样,死后只要保护住死者的尸体就会复活,在来世获得永恒的生命。再加上沙漠气候条件干燥,尸体容易保存,造成古埃及人在尸体保存方面的技术发达到让人乍舌的程度。他们更会为他们的统治者法老建造令后世叹为观止的坟墓——活着在法老的统治下生存,法老死后也要让他在来世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之,古埃及人给人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砖石——欧洲建筑的代表
与埃及人比,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先民是幸运的,他们居住的环境树木虽然不够繁密,草却长得很旺盛,不缺泥土,而且地下矿物蕴藏丰富,这些条件使得西亚民族成了在建筑上最早烧制土坯砖,最早使用天然沥青的人。 能够使用沥青和土坯砖做建筑材料,这使得西亚民族更懂得美化建筑环境,在他们的建筑中,可以用土坯砖排成不同的建筑图案,还可以把屋顶做成有弧度的拱形,使得西亚人建造出更加巧夺天工的房屋。不清楚你知道不知道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通天塔,听说通天塔有96米高,与今天的哈利法塔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不过想一想,96米,有30层楼那么高呢!虽然不至于通天,但放到今天看,也算是摩天大楼啦!
等砖石建筑进入希腊罗马时期,砖石几乎成了欧洲建筑的代表。罗马人更是规范化,对房屋石柱的样式、屋顶的样式都统统做了规范。不过从罗马建筑的一些特点,还是可以找到这个民族的起源。在罗马的民居中常常会有一个中庭,中庭四周都是过道。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中庭呢?这是因为罗马人原本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原本可是住帐篷的。宿营时帐篷围成一个圈圈,中间是口大锅;冬天了,帐篷还是围成一个圈圈,中间是取暖的火堆。这个圈圈后来融入建筑里,就成了罗马建筑里的中庭。
在古罗马,城市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住在城市里的人口不断增加,住就成了大问题。对于生活在罗马城内的大多数市民来说,他们是住不起独门独院有庭院有喷泉的别墅(shù)的,而且在罗马城内寸土寸金,也不允许多数罗马人住在占地较大的别墅里。于是,公寓楼就在罗马城内诞生了。最初罗马人建设的公寓楼都比较高,可是楼建太高了,用水不但成了问题,而且还很容易倒塌。后来,罗马政府强制规定,楼不得超过18米,也就是5层楼高,楼和楼之间还要留出宽3米的过道。那可真是相当规范。不过罗马的平民生活得实在比较惬意,因为古罗马的社会福利非常好,公共浴池、公共餐厅,到处都是,所以很多罗马人是不常呆在家里蜗居的。
中国建筑,木材的世界
在西方走得差不多了,该回中国看看啦。中国的建筑风格影响了东亚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特点是:夯土做地基、主要以木材架构房屋、建筑结构布局对称、房屋间辅以院落。
我想你一定读过一些历史书吧?那就一定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没错,中国最初的几个朝代夏、商、周的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几千年前,这个地区的土质松软,树木葱葱。当时为了把房屋造得坚固耐用,在生活实践中,古代中国人摸索出了一种用巨石或其他重物砸实房屋墙壁及地基的建筑方法,也就是——夯(hāng)。其实从“夯”的造字结构也能看出其劳动特点,上面一个大字,下面一个力字,抱块重物用大力气往下砸,多生动。
不要小看“夯”这种卖体力的简单技术活儿,在中国古人建造“台榭”的过程中可是不能缺少的。想一想,单靠脆弱的木材建造高层建筑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啊!聪明的古代人想出了一个方法,先夯实一个大土堆,在土堆上再夯实一层一层的小土堆,不断垒高,房屋都建在一层层的土堆上,靠楼梯连接。一层层的土堆就叫做“台”,建在土堆上的房屋就叫做“榭”。看过《封神演义》吗?商纣王的鹿台就是用这种方法建造出的古代摩天大厦。
如果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在走出穴居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了夯,那么在夯的基础上,中国人学会了建造木制结构的亭台楼榭,到了秦汉,中国的建筑特点基本定型,汉以后一直到隋唐,中国的建筑又有了一次大发展,建造的宫殿更辉煌,技术难度更高,建造更有组织性,速度更快。传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曾在洛阳建造“明堂”。明堂高86米,长89米,从空中俯瞰(kàn)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形,按现在的楼房高度看,足足有26层高,竟然只用了10个月就完工啦,多不可思议呀。
从北到南,从故宫漫步到江南水乡,赏玩风格迥(jiǒng)异的中国古代建筑,你会发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是呈三角形斜向下的。三角形的屋顶不仅稳定坚固,而且把屋顶带给房屋梁柱的压力也分散了,更不会积存雨雪,这就大大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
比一比,想一想,
未来我们住啥房?
看了好多的古代建筑,现在比一比,如果你对考古感兴趣,现在就一定能明白,为什么那些上千年的历史遗迹,在欧洲保留下的最多,西亚次之,东方最少了:欧洲的建筑材料是砖石、西亚的是土坯砖、中国的是木材。了解了这些,以后你再去旅游,可再不要乱刻乱画些什么:“到此一游”。每一座东方建筑能保存下来,都很不容易啊。
再想一想,现在世界的人口已经多少啦?足足有70亿!明天我们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呢?
建立地下城。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只是想想近年来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很多城市出现的地陷现象,要在地下挖个洞洞住人不难,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么做的,可要建一座城市,安全、照明、通风、饮水、垃圾处理,都是大问题,尤其是人的素质需要提高,不然地下城很可能成为肮脏龌(wò)龊(chuò)的代名词了。
建立海洋城市。海底城和海面城市都是海洋城市。从今天的科技方面说,要建立海底城和海洋城市都不是问题。在美国有一家叫“儒勒”的旅馆。这家旅馆需要游客穿潜水服,潜入6米深的海底才能入住。旅馆于1986年落成,为了纪念儒勒·凡尔纳和他著名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所以起名叫儒勒旅馆,是世界上仅有的4座海底旅馆之一。每次只能容纳6位客人,一扇直径为1米的窗户可以让客人一边听着维瓦尔迪的美妙音乐、喝着玛格丽塔鸡尾酒,一边欣赏独特的海底风景。但是像儒勒旅馆这样建一座海底城,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在海底建城市,别说耗资巨大,而且能解决多少人口居住问题也值得考虑。在海面上建城倒是可以实践,这可要比填海造陆对海洋的危害小得多,只是能解决的居住问题也比较有限。
太空城的建立。移民太空,移民月球,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茫茫太空中,建起一座座城市,像卫星一样,日夜不停地围绕地球运行,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类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在这个庞然大物里,人类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物品一应俱全,绿树茵茵,小桥流水,蛙鸣鸟叫……这就是未来的太空城。建设太空城能够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就说我们中国要在太空建立的空间站吧,就可以说是一座小型的太空城。如果能解决太空中的失重问题,建立太空城就只是时间问题啦。
最早的房子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房子的?有近万年的历史了吧?不过最初的人类可没有房子住,冷啦,聚聚堆,蜷到山洞里躲躲风雨,遇到猛兽跑不掉,就爬上树和豺狼虎豹玩躲猫猫。
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时间可以改变人类”。等到人类可以用火烤肉,用木器石器捕猎时,想打打牙祭,便会成群结队地挥舞着石斧木棍,呼啸着在丛林中穿梭,杀只老虎狗熊什么的。人类吃得好了,寿命也就延长啦。伴随着初步解决温饱问题这一小小幸福,人类的大烦恼也出现了。人口增多,都蜗居在山洞里实在有些伸不开腿。总不能学猴子跑到树上蹲成一排吧?“住”便成为了大问题。
好啦,找个原始人大叔领咱们去看看他们的房子吧。挖个或深或浅的地洞,用台阶与地面连接——“地窖”,这就是人类最早的房屋。房子是被挖出来的,多么不可思议!而且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在最初的上千年时间里,居住在地球上的多数原始人都在挖地洞过日子。从黄河挖到古埃及,谁也没联系谁,谁也没剽(piáo)窃谁的“知识产权”,但挖出的地窖就是地窖,无论怎么挖,样子都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默契呢?兴许,人类在建筑学领域的第一批老师,就是兔子或老鼠一类喜欢“深挖洞广积粮”的小家伙们吧?
挖地穴是项体力活,尤其是用石头做成的工具进行这种重体力劳动就更是没法想象啦。另外这个地洞不能挖得太奢侈,要是某位勤劳的原始棒小伙想挖出个“三室一厅”什么的,那他可得先琢磨琢磨地穴里是不是需要立几个木桩子,穴顶会不会塌下来,要是挖着挖着就挖塌啦,那即便一不小心见到上帝,上帝也多半会不乐意吧?无知 贪心=罪恶,你说说,乔迁之喜怎么就直接变成入土为安了呢!要是长此以往,天堂的住房还不得满客啊?上帝要真的存在,或许会为那不幸的原始人写上一句墓志铭:他为了房子辛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并永远被房产所压迫,阿门……
原始建筑
的变革
时间倒退到6000年前,黄河岸边站着一位体态丰满的中年女人。这个画面或许真的出现过。那中年妇女是一个原始村落的酋长。最近她比较烦,本来粟(sù)米收成很好,羊也饲养得只只健康,村落里的人不愁吃喝,她是该很高兴的。可现在村落里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居住的地穴越来越不够用。不久前,一群村民打算新挖一处地穴,可说巧不巧的,挖着挖着就挖到另一处人居地穴去了,而且这类事情也不是头一次发生。更可笑的,有一天老牧羊人正驱赶着羊群去河岸边吃草,却突然轰的一声,跟着尘土飞扬,好似大地在震怒一样。等烟尘过后,赶来观望的部民寻着“咩咩”的叫声找去,却发现大土坑底,摔伤的牧羊人四仰八叉地躺着,四五个被砸伤的妇女哼哼个不停。说什么好呢?天谴(qiǎn)?谁信呢?
女酋长沉思着,地穴本来就阴暗潮湿不适合人居住,现在村落里的人口多了,乱挖地穴的现象十分普遍,人走在地面上脚下晃晃的,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尽管女酋长下令,每挖一处地穴都要经过部落会议同意,可从长远看,要想让村民安居乐业,是得想个办法在地面上盖房居住啦……
类似上面的事情在遥远的过去,在世界上所有产生过文明的地区都发生过吧?反正,地穴被历史淘汰啦,人类的建筑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在地面上盖起真正意义上的房子。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在古代,不同的地理环境也造就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限制了一个地区的建筑方法,更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
你知道埃及,知道尼罗河,知道幼发拉底河,知道爱琴海,知道古希腊,知道古罗马吗?我们就先沿着地中海走一走,做一次时间旅行,看看那不同文明的建筑结构和特色吧。
重视死后居住
的古埃及人
埃及的位置在非洲北部,如果没有尼罗河冲积出的肥沃土壤,这里到处是沙漠,炎热、干燥、缺少树木,实在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可以说,埃及人的确是勤劳聪明的民族,他们要想建造一座房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在尼罗河流域,建房子需要的树木、巨石都是稀缺品,但埃及人却建造出了大量的石头建筑,像金字塔、神庙、宫殿,统统都是石制建筑。埃及人是从什么地方获得巨大石料的呢?这是一个谜。一些UFO爱好者把金字塔说成是外星人的杰作。不过也有人认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石头,而是用碎石、石灰岩、贝壳人工合成的混凝土,就地取材,控制形状,现场加工,时光布偶还是相信这个结论。
古埃及的房屋建筑多是平顶房。这种结构主要还是因为沙漠风沙大,平顶屋对风的阻力小,大风过后房顶不会积太多的沙子,就是有,人爬到房顶上清理起来也很方便。古埃及宫殿的墙壁一般都很厚,谁让沙漠里实在热得吓人呢?喜欢享受的古埃及贵族们,只有躲在墙壁厚厚的、有穿堂风的宫殿里,奢侈的生活才舒服惬(qiè)意。
古埃及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人死后的居住条件。对死亡,人类与生俱来就带有一种恐惧,但古埃及人却把这种恐惧变成了绝对的信仰。埃及人热爱尼罗河,也崇拜尼罗河,他们惊奇地发现,尼罗河河水每年都会周而复始地泛滥,然后再消退。泛滥时大量的生命被河水淹没死亡,而当河水消退后,在河的两岸,生命会重新焕发生机,并带给埃及人富饶与丰收。渐渐地,古埃及人相信,人也像尼罗河两岸的作物一样,死后只要保护住死者的尸体就会复活,在来世获得永恒的生命。再加上沙漠气候条件干燥,尸体容易保存,造成古埃及人在尸体保存方面的技术发达到让人乍舌的程度。他们更会为他们的统治者法老建造令后世叹为观止的坟墓——活着在法老的统治下生存,法老死后也要让他在来世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之,古埃及人给人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砖石——欧洲建筑的代表
与埃及人比,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先民是幸运的,他们居住的环境树木虽然不够繁密,草却长得很旺盛,不缺泥土,而且地下矿物蕴藏丰富,这些条件使得西亚民族成了在建筑上最早烧制土坯砖,最早使用天然沥青的人。 能够使用沥青和土坯砖做建筑材料,这使得西亚民族更懂得美化建筑环境,在他们的建筑中,可以用土坯砖排成不同的建筑图案,还可以把屋顶做成有弧度的拱形,使得西亚人建造出更加巧夺天工的房屋。不清楚你知道不知道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通天塔,听说通天塔有96米高,与今天的哈利法塔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不过想一想,96米,有30层楼那么高呢!虽然不至于通天,但放到今天看,也算是摩天大楼啦!
等砖石建筑进入希腊罗马时期,砖石几乎成了欧洲建筑的代表。罗马人更是规范化,对房屋石柱的样式、屋顶的样式都统统做了规范。不过从罗马建筑的一些特点,还是可以找到这个民族的起源。在罗马的民居中常常会有一个中庭,中庭四周都是过道。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中庭呢?这是因为罗马人原本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原本可是住帐篷的。宿营时帐篷围成一个圈圈,中间是口大锅;冬天了,帐篷还是围成一个圈圈,中间是取暖的火堆。这个圈圈后来融入建筑里,就成了罗马建筑里的中庭。
在古罗马,城市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住在城市里的人口不断增加,住就成了大问题。对于生活在罗马城内的大多数市民来说,他们是住不起独门独院有庭院有喷泉的别墅(shù)的,而且在罗马城内寸土寸金,也不允许多数罗马人住在占地较大的别墅里。于是,公寓楼就在罗马城内诞生了。最初罗马人建设的公寓楼都比较高,可是楼建太高了,用水不但成了问题,而且还很容易倒塌。后来,罗马政府强制规定,楼不得超过18米,也就是5层楼高,楼和楼之间还要留出宽3米的过道。那可真是相当规范。不过罗马的平民生活得实在比较惬意,因为古罗马的社会福利非常好,公共浴池、公共餐厅,到处都是,所以很多罗马人是不常呆在家里蜗居的。
中国建筑,木材的世界
在西方走得差不多了,该回中国看看啦。中国的建筑风格影响了东亚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特点是:夯土做地基、主要以木材架构房屋、建筑结构布局对称、房屋间辅以院落。
我想你一定读过一些历史书吧?那就一定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没错,中国最初的几个朝代夏、商、周的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几千年前,这个地区的土质松软,树木葱葱。当时为了把房屋造得坚固耐用,在生活实践中,古代中国人摸索出了一种用巨石或其他重物砸实房屋墙壁及地基的建筑方法,也就是——夯(hāng)。其实从“夯”的造字结构也能看出其劳动特点,上面一个大字,下面一个力字,抱块重物用大力气往下砸,多生动。
不要小看“夯”这种卖体力的简单技术活儿,在中国古人建造“台榭”的过程中可是不能缺少的。想一想,单靠脆弱的木材建造高层建筑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啊!聪明的古代人想出了一个方法,先夯实一个大土堆,在土堆上再夯实一层一层的小土堆,不断垒高,房屋都建在一层层的土堆上,靠楼梯连接。一层层的土堆就叫做“台”,建在土堆上的房屋就叫做“榭”。看过《封神演义》吗?商纣王的鹿台就是用这种方法建造出的古代摩天大厦。
如果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在走出穴居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了夯,那么在夯的基础上,中国人学会了建造木制结构的亭台楼榭,到了秦汉,中国的建筑特点基本定型,汉以后一直到隋唐,中国的建筑又有了一次大发展,建造的宫殿更辉煌,技术难度更高,建造更有组织性,速度更快。传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曾在洛阳建造“明堂”。明堂高86米,长89米,从空中俯瞰(kàn)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形,按现在的楼房高度看,足足有26层高,竟然只用了10个月就完工啦,多不可思议呀。
从北到南,从故宫漫步到江南水乡,赏玩风格迥(jiǒng)异的中国古代建筑,你会发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是呈三角形斜向下的。三角形的屋顶不仅稳定坚固,而且把屋顶带给房屋梁柱的压力也分散了,更不会积存雨雪,这就大大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
比一比,想一想,
未来我们住啥房?
看了好多的古代建筑,现在比一比,如果你对考古感兴趣,现在就一定能明白,为什么那些上千年的历史遗迹,在欧洲保留下的最多,西亚次之,东方最少了:欧洲的建筑材料是砖石、西亚的是土坯砖、中国的是木材。了解了这些,以后你再去旅游,可再不要乱刻乱画些什么:“到此一游”。每一座东方建筑能保存下来,都很不容易啊。
再想一想,现在世界的人口已经多少啦?足足有70亿!明天我们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呢?
建立地下城。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只是想想近年来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很多城市出现的地陷现象,要在地下挖个洞洞住人不难,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么做的,可要建一座城市,安全、照明、通风、饮水、垃圾处理,都是大问题,尤其是人的素质需要提高,不然地下城很可能成为肮脏龌(wò)龊(chuò)的代名词了。
建立海洋城市。海底城和海面城市都是海洋城市。从今天的科技方面说,要建立海底城和海洋城市都不是问题。在美国有一家叫“儒勒”的旅馆。这家旅馆需要游客穿潜水服,潜入6米深的海底才能入住。旅馆于1986年落成,为了纪念儒勒·凡尔纳和他著名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所以起名叫儒勒旅馆,是世界上仅有的4座海底旅馆之一。每次只能容纳6位客人,一扇直径为1米的窗户可以让客人一边听着维瓦尔迪的美妙音乐、喝着玛格丽塔鸡尾酒,一边欣赏独特的海底风景。但是像儒勒旅馆这样建一座海底城,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在海底建城市,别说耗资巨大,而且能解决多少人口居住问题也值得考虑。在海面上建城倒是可以实践,这可要比填海造陆对海洋的危害小得多,只是能解决的居住问题也比较有限。
太空城的建立。移民太空,移民月球,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茫茫太空中,建起一座座城市,像卫星一样,日夜不停地围绕地球运行,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类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在这个庞然大物里,人类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物品一应俱全,绿树茵茵,小桥流水,蛙鸣鸟叫……这就是未来的太空城。建设太空城能够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就说我们中国要在太空建立的空间站吧,就可以说是一座小型的太空城。如果能解决太空中的失重问题,建立太空城就只是时间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