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和鄂州方言本字考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辖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行政区和国营长港农场。1991年末统计,全市总人口93万。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汉,东连“矿冶之城”的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毗邻。鄂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区,是武汉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其方言自成一体,保留了许多古音古义。许多方言词无法进入现在通用的书面语中,在编写方志、民歌、家谱等地方文献时,我们经常碰到有音无字的现象,有的勉强用同音字来代替,有的自创一些俗字。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字书,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发现,有不少现代鄂州方言词都可以在《说文解字》中找到它们的本字。本文主要以《说文解字》为义证,以《广韵》《集韵》为音证,并参照一些古籍文献考释鄂州方言中的一些常用动词,以求溯源有本,考古有证。
  本文体例:
  (一)先列本字,再加注音,然后解释字义并举例,最后考证。
  (二)声调顺序是:阴平调值55,阳平调值35,上声调值213,去声调值42。
  (三)本文字头按声母音序排列。
  (四)文中鄂州方言以华容话为代表。
  孚 [pau42] 称鸟类用体温卵化为雏为“孚”,如“那个孚鸡婆在孚鸡。” 《说文·爪部》:“孚,卵孚也。”《段注》:“《通俗文》:‘卵化曰孚。’《广雅》:‘孚,生也。’谓子出于卵也……卵因伏而孚,学者因即呼伏为孚。凡伏孵曰抱。”徐灏笺:“孚,伏,抱一声之转,今俗谓鸡伏卵为步,即孚之重唇音稍转耳。”其实,抱、孚古音同,都属重唇音。徐鍇《系传》:“鸟抱恒以爪反覆其卵也。”今鄂州方言保留了“孚”的古音古义。
  魝 [ts?35] 剖鱼腹、刮鱼鳞的动作。如“他在溏边魝鱼。”《说文·刀部》:“魝,楚人謂治魚也。从刀从魚。讀若鍥。古屑切。”《广韵》:“治,水名,岀东莱。亦理也。直之切。” “治鱼”在古代文献中常见,最早的记载见于《晏子春秋》。《晏子春秋·内篇》:“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取其腥臊而已。”“治”有“理”义,“理”含有治理、处理的意思。“治鱼”就是在烹饪之前把鱼处理干净,二者意义相通。
  撢 [tan213] 用手把食物放在水中清洗以除去怪味。如“你把苦瓜放在盐水里头撢一下,这样苦味就轻些。”《说文·手部》:“撢,探也。从手覃聲。”他紺切。《集韵》“撢”作徒感切。
  椓 [tou213] 用锐利的物体刺或戳。如“用针椓破。”《说文·木部》:“椓,击也。”“椓”最早见于《诗经》,《诗经·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广韵》没收入“椓”字,但收入了“椓”字。《广韵》入声觉韵:“椓,击也,推也,竹角切。”《集韵》入声觉韵中同列“椓”“椓”“”“”“”等字,其义均为“击也”,其音皆为“竹角切”,其形或从木、或从手、或从攴、或从殳、或从戈,可见它们都是异体字,形不同而音义相同。
  [xu42] 大声吼叫。如“莫撒,有话好说。”《说文·后部》:“,厚怒声。从后口,后亦声。呼后切。”《广韵》上声厚韵,呼后切。按:《说文》“吼,牛鸣。”
  企 [ti42] 站的意思。如“你莫老是企倒撒,快坐下来说话。”《说文·足部》:“跽,长跽也。”《段注》曰:“系于拜曰跪,不系于拜曰跽,……人安坐则形驰,敬则小跪耸体若加长焉,故曰长跽。”《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古人直腰抬臀曰“跪”,对来人致意或应付突然变故作立起姿式为“跽”。项羽的姿势正是段注所谓“小跪耸体”,是由坐直身准备随时立起搏斗的姿势。今湖北蕲春还称跪为“跽”,章太炎《新方言》:“两胫后有所距,正像跽形,故字变作,跽……蕲州谓跪曰跽。”鄂州方言中“企”虽然发音与“跽”相同,但其意义却只有站立的意思,而不是跪的意思。《说文·人部》:“企,举踵也。”这是踮脚引体向上望的动作。扬雄《方言》曰:“企,立也。”《新方言》:“今福州、广州谓立为企。”这说明“企”自古就有站立的意思。鄂州方言的站立正是“企”义,而且读音的声母与“企”的声母乃同部位语音之转,正体现了不同方言的发音特点。
  [ti213] 口吃。如“那个细伢讲话有点。”“他是个巴子。”《说文·口部》:“,言蹇难也。从口气声。”居乙切。《方言》卷十:“、极,吃也。楚语也。”郭璞注:“语歰难也。今江南又吃为喫。”《广韵》入声迄韵:“吃,语难。”字也作。《说文·欠部》:“,也。从欠气声。一曰:口不便言。”
  揫 [tiu55] 用手指去抓或扭别人脸上或身上的肉。如“他揫人揫倒痛死!”《说文·手部》:“揫,束也。从手秋聲。《詩》曰:‘百祿是揫。’即由切。”《方言》:“凡细貌谓之笙。敛物而细谓之揫,或曰掺。”《龙龛手镜》:“揫:即由反。聚也,细也。”“束”有纠集的意思,“揫”即是把肉扭在一起,使人产生疼痛。
  [k抋35] 跨的意思。如“这沟很窄,可以一脚过去。”再如:“你今天要是出了这门槛,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了。”《说文·足部》:“跟,足所履也。”《广韵》:“跟,脚下也。”“跟”在二书中都训作名词,而在鄂州方言中却是用作动词。湖北方言隶属于西南官话,在西南官话中“跟”用作“跨步”义古已有之。《蜀语》云:“急行曰大步跟。”
  [k抩213] 敲击。如“他就喜欢栗壳。”《说文·殳部》:“,从上擊下也。一曰素也。从殳聲。,苦江切。苦角切。”《说文·手部》:“搉,敲擊也。从手隺聲。苦角切。”《广韵》入声觉韵:“搉,擊也。”苦角切。其音皆为“苦角切”,其形或从殳,或从手,可见它们可能是异体字,形不同而音义相同。
  居 [k抲213] 蹲。如“他居倒那里半天了。”《说文·尸部》:“居,蹲也。从尸古声。九鱼切。”《广韵》平声模韵:“跍,苦胡切,蹲貌。”《集韵·虞韵》“跍,空胡切,蹲也。”当是同义后起字。
  鬻 [p抲55] 液体沸腾溢岀。如“过细,米汤都鬻出来了。”《说文·粥部》:“饮釜鬻溢也。从粥孛声。”蒲没切。《段注》:“今江苏俗谓火盛水鬻溢岀为铺岀,鬻之转语也。正当作鬻字。”
  仆 [p抲42] 摔倒。如“他被绊了一下, 仆倒地上去了。”另一个意思是脸朝下睡觉。如:“他总喜欢仆倒睡觉。”《说文·人部》:“仆,顿也。从人卜声。芳遇切。”《段注》:“顿,下首也。”《广韵》:“仆,前倒。芳遇切。”正是去声,与吾方言语音合,意思与第一义近,吾方言第二义是脸朝下,与“下首”义近。《新方言》:“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江谓坠地俯者为合仆,仆音如朴。”
  蹻 [tiau55] 抬高腿或者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如“ 你看他蹻倒个二郎腿好得意。”《说文·足部》:“蹻,举足行高也。”《诗》云:“小子跷跷。”按:“蹻”或作“跷”。《玉篇》:“跷,去尧切,举足。”《集韵·宵韵》:“跷,举趾谓之跷。” 《红楼梦》第七回:“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腿,比你的头还高些。”
  趿 [sa35] 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如“他趿倒鞋子满街跑。”《说文·足部》:“趿,进足有所撷取也。从足及声。”苏合切。又《说文·革部》:“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苏合切。桂馥《说文义证》卷八:“小儿履,履之无跟者也。”又引《辍耕录》云: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趿鞋。杨遇夫先生据此考订趿为本字。按杨说似可商榷。趿为动词,靸为名词,划分显然。遍检字书,皆释靸为名词,无“进足”之说。《广雅·释器》:“靸,履也。”《释名·释衣服》“靸,韦履深头者之名也。”
  佗 [t抩35] 负荷。鄂州方言中称怀孕为“佗肚子”。如“他二嫂佗大肚子了还下地干活。”《说文·人部》:“佗,负荷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本训为负物,故蓄产载负亦曰佗,俗字作驼、作驮。” 《广韵》平声定母歌韵,徒河切。《集韵》平声戈韵:“佗,《说文》:负荷也,唐何切。”《汉书·赵充国传》:“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颜师古注:“凡以蓄产载负物者皆为佗。”
  扤 [u213] 做某个具体事情或者骚扰别人。如(1)“她妈叫她扤饭。”(2)“莫扤我哈,我烦不过!”《说文·手部》:“扤, 動也。从手,兀聲。五忽切 ” 《诗经·小雅·正月》:“天之扤我,如不我克。”毛传:“扤,动也。”郑笺:“扤,五忽反。”“扤”在《广韵》中作五忽切或鱼厥切,入声字,上古许多入声字在鄂州方言中多念阳平。
  [uai55] 歪。如“这棵树有点。”《说文·立部》:“,不正也。从立声。”火蛙切。段注:“俗字作歪。”《广韵》平声佳韵 :“物不正。火娲切。”
  抯 [tsa55] 表示张开五指的动作。如“他抯开手想打人。《说文·手部》:“抯,挹也。从手且聲。讀若樝棃之樝。側加切。”《广韵》亦侧加切,与吾方言音相同。《方言·卷十》:“抯、,取也。”“抯”或写作“”。《释名·释姿容》:“,叉也。五指具往叉取也。”《广雅·释话一》:“,取也。”王念孙疏证:“与下抯字同。”“抯”的意思是张开手拿东西,鄂州方言表示张开手,意义略有缩小。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大徐本,1963.
  [2]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济南:齐鲁书社,1987.
  [5]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扬雄.方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顾野王.玉篇[M].北京:中国书店,1983.
  [8]张揖.广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9]刘熙.释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陈彭年等.广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2.
  [11]丁度等.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2]释行均.龙龛手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章太炎.章太炎全集·新方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3.
  (童 琴,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说服”一词从来都读“shuōfú”,然而几年前某名人忽然发现该读“shuìfú”,于是就在媒体上“shuìfú”起来。名人效应果然厉害,大家马上改口,就连一些语文老师也把持不住,不得不改读“shuìfú”,心里还惴惴地生怕别人笑话自己不知道文言里有个“说shuì”字。  笔者当时本想就此说两句,但大家正在兴头上不宜扫兴,况且人们常常唯名人是从。比如某数学权威对一年轻老师大谈“陈景润证明1+2=3
建立了同时测定塑料和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6 种脂溶性荧光增白剂(FWA 135、FWA 184、 FWA 185、 FWA 199、FWA 378和FWA 393)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用三氯甲烷-乙腈( 3:7, v/v )混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在桂柳方言中,特别是在桂北地区,“爽快”一词的意义与普通话中的意义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爽快”有两种意思,一是舒适痛快;二是直爽。但是下面这些桂北方言中的用例,其中的“爽快”一词好像不是这两种意思,例如:  (1)你们能来我们这里,看得上我们家,就是我们的“爽快”了。  (2)以前这里的瑶寨一到三月三,六月六就“赶歌堂”,那田地里的小坡上都是来来往往穿着节日服装的
国务院早在1956年2月20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就已明确指出:“全国各报社、通讯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应该学习普通话和语法修辞常识,加强对稿件的文字编
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检测植物源食品中氯啶菌酯和丙炔恶草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氨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