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ywc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生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自己有责任心,对他人有责任心,对集体有责任心,对自然有责任心。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的研究把笼统的责任教育进一步序列化、系统化。通过动态的、参与式的研究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
  一个人的责任是指个人对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行为表现,能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对他充当的角色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在此过程中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自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小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等等,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保障。
  一、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批评学生“你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在家庭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这孩子,写完作业什么也不收拾,对自己不负责任。”,在社区里,有一些居民指着孩子无奈地说“我想睡会午觉。可这些孩子就是在窗前乱嚷乱叫,对别人一点不负责任。”综合以上这些抱怨,我们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非常重要,为此,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把学生中缺乏责任意识的现状概括为:四个“缺乏”
  1、对自己缺乏责任心。在开学初,我校低中年级进行了调查,其中有25%的学生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是责任,对谁负责?怎样负责?他们随手乱丢纸屑;课间在楼道内追跑打闹;该带的作业、学习用品忘带,还埋怨父母没给他装,没提醒他。这些孩子,缺乏最起码的责任意识,认为其他的人都要为他服务,他什么责任也没有。
  2、对他人缺乏责任心。 经过调查,还有32%的学生对他人缺乏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1)缺乏规则意识:比如有很多同学在楼道里行走时不能遵守规则,虽然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但是却不能够自觉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而是在楼道里大声喧哗,上下楼梯不按顺序,一到课间,楼道内的噪音非常大,影响了师生的健康。学生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在道德认知的环节出现了问題,而是在责任感上缺乏行为跟进。
  (2)缺乏爱心。有的学生就知道接受爱、接受他人的帮助,但是却不知道给与爱,爱自己的亲人、爱身边的小伙伴。有45%的学生不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不知道疼爱自己的父母,经常和小伙伴闹别扭,甚至会出现打架的现象,而且总是把责任归为他人。
  3、对集体、对自然缺乏责任心。在校园内,大部分孩子非常爱护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墙壁上乱写乱画,缺乏主人意识,影响了校园环境。另外,许多孩子在集体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上课、集会的时候随意说话,打扰他人。
  有一部分孩子随地乱丢果皮纸屑,践踏草坪,攀折树枝,对美丽的环境随意破坏。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理念
  1、责任意识的培养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指导思想上,是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策略上,通过变革那些“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强调的是“行动”,以行动来体现,以行动来评判,以行动来深化,在行动中运用、体悟、确证之后,逐步培养起按道德要求行动的能力。
  2、责任意识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权利。如果我们在培养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孩子的责任,而不保护其应有的权利,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自己总是有责任却没有任何权利呢?为此研究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忽略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
  三、研究的基本步骤
  四、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原则
  1、突出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我们以体验为宗旨,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各方面的责任心,促进学生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具体做法是:每个年级设定一个主题活动,每一主题系列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的提高,责任心的增强。六个年级的活动形成一个序列,各年级相互衔接形成阶梯性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得到全面锻炼的过程中,责任心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2、采取开放式设计、动态式控制,分期分批收获研究成果的策略。开放式设计:研究方案、目标的制定,充分听取专家领导意见,经教师、家长、学生的讨论修改。
  动态控制:边实施边研究边修改,不断地完善该项教育过程,保持着较高的研究信度和效度。
  分期分批收获科研成果:注重研究过程的不断总结和提高,注重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和推广。
  五、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成果
  责任感的培养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和家长的成长。
  1、促进了学生成长。现代德育要求培养学生一种理念,不是无为的被动的参与者,而是能动的主体,是要努力解决现实问题、改变现实情况的人。学生在使用《成长心语手册》的过程中,懂得了思考、检验自己的具体行为,懂得了如何才是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学生在实际的岗位上落实责任,在自主判断、选择、内化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逐步实现个体责任意识的加强,责任能力的提高,在反思自己行为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2、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教育者引导者,而对研究而言,教师便是最直接的参与者。设计课题方案、落实课题计划、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写出论文、案例和调查报告,教师的思维变得敏锐起来,思想变得活跃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飞速提高。
  在责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感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德育导师制实施以后,所有教师的责任意识更强了,他们对每个孩子更加关注,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更加突出,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课题的研究带动了教师责任意识的增强。
其他文献
中药肠宁Ⅱ是针对延边黄牛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因而研制的复方制剂,为了探明中药肠宁Ⅱ防治犊牛腹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从体外抑菌试验、亚抑菌作用、抗生素后效应、细胞粘附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课堂效果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上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特别是示范性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正确合理地运用动作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还能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中专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领悟动作示范的作用和技巧,发挥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也是当前实施向素质教育转轨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师讲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师基本功占30%,教学过程占60%,教学效果只占10%,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提供的条件或创设的特定情境下,每个学生自我发现了多少新东 ,在这一过程中又发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评价  一、一堂好课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存在于脊椎动物特定染色体上、呈高度多态性的一组基因群。其中,MHC I类分子由α链和β2m微球蛋白组成。α链呈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