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冠心病病患介入诊治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针对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介入手术诊治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48例冠心病病患进行临床分析,认真分析其出现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8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28例出现穿刺口的渗血以及血肿,占58.3%。9例发生假性的动脉瘤,占18.8%。11例患有动静脉瘘,占22.9%。这些病患给予积极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后,均能治愈出院。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因素繁多且复杂。通过先进科学的操作技术、全面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患的病情以及给予精心的护理措施后,能有效降低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越加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不仅给病患带来巨大的疼痛,还延长病患的治疗时间,进而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对此,如何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是临床医学上始终研究及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以及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后,患者病情好转,护理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分析: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48例冠心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均在30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单纯行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有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有36例。
2.2护理方法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术前宣教,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可通过文字、图示等为其讲解,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了解,使病人充分享有知情权。消除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术后取卧位,谢绝探访,局部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常规心电图每天2次以上,予心电示波监测以便随时发现心律失常,予血压监测,并根据不同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地观察和护理。
3.结果
48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28例出现穿刺口的渗血以及血肿,占58.3%。9例发生假性的动脉瘤,占18.8%。11例患有动静脉瘘,占22.9%。所有病患给予积极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后,均能治愈出院。
4.讨论
4.1出现穿刺点的渗血、血肿的原因及护理
在本次治疗中,有28例出现穿刺点的渗血及血肿。原因在于:手术操作时,导丝以及导管伤及血管内膜造成的[1]。与此同时,也与术中后抗凝剂的使用、血小板功能的减弱、以及血管的脆性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生血肿的原因,是由于多次穿刺相同部位以及术后止血的操作不合理,而造成的血液外渗。此外,高血压也能引发血肿,少数病患在流放鞘管后,血液渗透至皮下组织,进而引发血肿。因此,对于这类病患的护理方法,应为:围手术期间,加大抗凝治疗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认真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看其是否出血或者血肿的现象。另外,在观察病患穿刺位置的敷料是否干净的同时,也要观察穿刺位置的附近皮肤,看其是否变色或者血肿等。若穿刺的部位大量出血,将使病患的血压降低,甚至发生休克。对此,术后,护理人员应紧密观察病患的表情、面色,询问病患,是否存有恶心、眩晕、或者出汗等状况,若血压降低,应将情况告知主治医生,便于及时抢救。
4.2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
本组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有9例,大多数是老龄高血压患者。其发生原因在于:术后过早进行肢体活动,而造成动脉的修复不完整。或者由于穿刺的部位较浅、止血不当以及抗凝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等造成的[2]。假性的动脉瘤,是由于腹股沟形成较大的血肿,并在血肿逐步消散后遗留下来的包块,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出现并带有震颤、杂音的血肿。关于这类患者的护理,应采用以下方法。即对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关于穿刺位置出现血肿或者触痛显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此情况告知主治医生,并为穿刺部位的周围进行诊断,看其是否存有杂音。本次研究,利用超声诊断后,重新压迫股动脉的穿刺部位20至40分钟。其次,利用绷带加压包扎,制动1至2天,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待超声再次诊断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4.3患有动静脉瘘的原因及护理
本次研究中,22.9%的患者出现动静脉瘘,原因在于:首先,手术治疗时,所选取的血管解剖部位存有偏差。其次,穿刺时,进针的角度不合理,造成动静脉同步穿刺。最后,术后操作者的操作不规范,出现重复穿刺,并且未及时压迫止血穿刺的部位。这一症状的临床表现是:超声诊断动脉的穿刺部位后,可听到连续性的杂音。在护理这类病患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其的穿刺点,看其是否存有血管震颤或者杂音。另外,进行远端的肢体血运,能尽早发现动静脉瘘。本次研究中,为动静脉瘘患者进行近似股动脉的穿刺处理,1天后,诊断其的穿刺部位。发现在穿刺点的3厘米处听到吹风样的杂音,提示这一症状为股动静脉瘘。利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个小时,以及加压包扎、制动后,诊断穿刺部位的血管无杂音,这表明股动静脉瘘自主痊愈。
5.结束语
冠心病病患介入手术治疗出现血管并发症的因素繁多且复杂,通过先进科学的操作技术、全面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患的病情以及给予精心的护理措施后,能有效降低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獻:
[1] 袁琼,曾玉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08(28).
[2] 王立春,王素珍,吴竹兰,张宜生.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5).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越加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不仅给病患带来巨大的疼痛,还延长病患的治疗时间,进而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对此,如何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是临床医学上始终研究及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以及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后,患者病情好转,护理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分析: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48例冠心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均在30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其中单纯行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有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有36例。
2.2护理方法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术前宣教,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可通过文字、图示等为其讲解,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了解,使病人充分享有知情权。消除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术后取卧位,谢绝探访,局部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常规心电图每天2次以上,予心电示波监测以便随时发现心律失常,予血压监测,并根据不同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地观察和护理。
3.结果
48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28例出现穿刺口的渗血以及血肿,占58.3%。9例发生假性的动脉瘤,占18.8%。11例患有动静脉瘘,占22.9%。所有病患给予积极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后,均能治愈出院。
4.讨论
4.1出现穿刺点的渗血、血肿的原因及护理
在本次治疗中,有28例出现穿刺点的渗血及血肿。原因在于:手术操作时,导丝以及导管伤及血管内膜造成的[1]。与此同时,也与术中后抗凝剂的使用、血小板功能的减弱、以及血管的脆性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生血肿的原因,是由于多次穿刺相同部位以及术后止血的操作不合理,而造成的血液外渗。此外,高血压也能引发血肿,少数病患在流放鞘管后,血液渗透至皮下组织,进而引发血肿。因此,对于这类病患的护理方法,应为:围手术期间,加大抗凝治疗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认真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看其是否出血或者血肿的现象。另外,在观察病患穿刺位置的敷料是否干净的同时,也要观察穿刺位置的附近皮肤,看其是否变色或者血肿等。若穿刺的部位大量出血,将使病患的血压降低,甚至发生休克。对此,术后,护理人员应紧密观察病患的表情、面色,询问病患,是否存有恶心、眩晕、或者出汗等状况,若血压降低,应将情况告知主治医生,便于及时抢救。
4.2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
本组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患者有9例,大多数是老龄高血压患者。其发生原因在于:术后过早进行肢体活动,而造成动脉的修复不完整。或者由于穿刺的部位较浅、止血不当以及抗凝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等造成的[2]。假性的动脉瘤,是由于腹股沟形成较大的血肿,并在血肿逐步消散后遗留下来的包块,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出现并带有震颤、杂音的血肿。关于这类患者的护理,应采用以下方法。即对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关于穿刺位置出现血肿或者触痛显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此情况告知主治医生,并为穿刺部位的周围进行诊断,看其是否存有杂音。本次研究,利用超声诊断后,重新压迫股动脉的穿刺部位20至40分钟。其次,利用绷带加压包扎,制动1至2天,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待超声再次诊断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4.3患有动静脉瘘的原因及护理
本次研究中,22.9%的患者出现动静脉瘘,原因在于:首先,手术治疗时,所选取的血管解剖部位存有偏差。其次,穿刺时,进针的角度不合理,造成动静脉同步穿刺。最后,术后操作者的操作不规范,出现重复穿刺,并且未及时压迫止血穿刺的部位。这一症状的临床表现是:超声诊断动脉的穿刺部位后,可听到连续性的杂音。在护理这类病患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其的穿刺点,看其是否存有血管震颤或者杂音。另外,进行远端的肢体血运,能尽早发现动静脉瘘。本次研究中,为动静脉瘘患者进行近似股动脉的穿刺处理,1天后,诊断其的穿刺部位。发现在穿刺点的3厘米处听到吹风样的杂音,提示这一症状为股动静脉瘘。利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个小时,以及加压包扎、制动后,诊断穿刺部位的血管无杂音,这表明股动静脉瘘自主痊愈。
5.结束语
冠心病病患介入手术治疗出现血管并发症的因素繁多且复杂,通过先进科学的操作技术、全面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患的病情以及给予精心的护理措施后,能有效降低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獻:
[1] 袁琼,曾玉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08(28).
[2] 王立春,王素珍,吴竹兰,张宜生.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