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如意:1996年出生,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人,中共预备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检验科化验员。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甘如意骑着自行车,四天三夜从公安县返回单位,与同事们并肩抗疫。2020年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7月“中国好人榜”,甘如意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秋意渐浓,白露如霜。纷纷扰扰的庚子年即将进入尾声,伴随着庚子年的一些场景、一些画面、一些声音、一些词语却依然一次次被想起、被打开、被传说。这些记忆中有一个词语,是这个庚子年最美的符号,它连接着一条条通往大城武汉的坎坷道路,记录着一个个奔向大城武汉的坚强身影。它,就是逆行。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检验科化验员甘如意刚刚回到公安县的家中,就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一千多万人口的大武汉突然封城了?这闻所未闻的消息令她顿时心生不安。随即,单位工作群发出了医务人员取消春节休假返岗上班的通知,甘如意开始着急了。正常情况下,她从单位回家都得转几次车,现在各地封城了,怎么返岗?
1月25日,大年初一,眼看着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在忙碌,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武汉,甘如意坐立不安。“我要回武汉!”新年的饭桌上,她对爸妈说。
在乡下生活的父母对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还不够了解,正值春节,爸妈哪里舍得平时难得回家的女儿马上就走?劝她过几天再说。可是,想到科室只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医生连轴工作,想到同事们都在为新冠肺炎疫情冒险奋战,甘如意摇摇头。心系工作,面对满桌子好吃的,她却食不甘味,她的心已经飞走了。
看到女儿小小年纪却很有责任感,朴实的父母既高兴又忧心,转而为她想办法。大年初二,父亲陪着甘如意去办理返汉手续。村里近几年已经有了私家车,可是春节期间,又逢新冠肺炎疫情,谁家不需要用车?谁愿意出远门?没等通行证办好,另一个消息传来:所有去武汉的公共交通全部停运,就连甘如意所在的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去往县城的主路都只能通行两个轮子的车。甘如意慌忙查询各种交通线路,竟没有一条行得通。
疫情形势一日比一日严峻,甘如意越来越着急。一阵冷风忽地吹开大门,搁在门前树下的自行车引起了甘如意的注意,那是父亲的自行车,平时去地里干活儿,或去镇上买东西,父亲总是骑自行车。她起身走出门外,来到家里放置杂物的小屋,看到了那辆女式自行车,那是自己上学时骑过的,已经锈迹斑斑,灰尘累累。看着它,愁眉不展的甘如意却有了主意。
“我可以骑自行车回单位。”她对正在做饭的母亲说。
“什么?”锅铲翻动的声音让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你怎么回去?”
“只能骑自行车。”甘如意说。
陪着女儿办理返岗手续的父亲听到这个主意后没有出声。如果是如意的哥哥,男孩子,他会毫不犹豫地同意儿子克服困难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如意是个女孩子,返岗的路程三百多公里,路上得好几天,天寒地冻,他这个当父亲的哪能放心?可是,还有别的办法吗?北京、上海、辽宁等各地医务人员都在日夜兼程驰援武汉抗疫一线。两年前,如意从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通过公开招录,考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成为一名检验医生。女儿是他的骄傲。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她怎能不回到她的岗位?
这个夜晚,一家人都没有睡好,却觉得夜晚特别短。早晨,甘如意起床后,母亲已经为她整理了一大堆东西,不少是她喜欢吃却没来得及吃的。父亲帮她擦干净了自行车,将自己的自行车与她的放在一起。“我送你去县城,看看能不能想到别的办法。”
1月31日,上午10点,从斑竹垱镇通往公安县城的路上,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消失,时而出现,甘如意在父亲的陪同下,踏上了返岗抗疫的单骑逆行之路。踩着嘎嘎作响的破旧自行车,走在寂静无人的乡路上,甘如意心里全是没能站在抗疫一线的愧疚和必须返岗的决心,她没有多想前面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更没有想到,这一段行程会使她的青春流光溢彩,成为她人生的新起点。
真正的考验是从2月1日开始的。
头一天从家里到县城亲戚家,父亲陪着甘如意骑行了五十公里。平日熙来攘往的县城,春节期间却人迹杳然,父亲的心情更加凝重,对疫情的严重性有了切身的体认。他内心矛盾纠结,前面还有三百多公里未知道路,他的小女儿一个人将会遭遇怎样的困难?到县城后他找过亲戚朋友,却仍然没有更好的办法。看看女儿笃定前行的样子,他知道,这是女儿的使命所在。
甘如意性格内向,知道父亲很担心,却不知如何安慰父亲。2月1日,父亲还想再送女儿一程,她坚决不让。早上8点,告别父亲那双满是心疼的眼睛,甘如意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上路了。她不愿父亲太劳累,更不愿给父亲增加风险,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
从小学三年级起,甘如意就开始骑自行车上学。不论刮风下雨,不管路有多远,身子单薄的她浑身是劲儿,从不叫苦。她知道家里经济困难,珍惜自己的自行车,更珍惜上学读书的每一天。直到离家上大学后,她才不再骑那辆自行车了。岁月流转,她长大了,自行车也旧了,斑斑锈迹仿佛年轮,一层叠着一层,甘如意没有想到,这辆自行车还能动起来,还能陪着自己踏上抗疫之旅。她骑上自行车时,身上那股劲儿又回来了。可是,相对于数十公里的路程,一个女孩子的力气哪里够?加上老旧自行车很不灵便,头一天又骑行了五十公里,甘如意两腿又胀又酸,很快就觉得十分吃力了。
知道路途遥远,骑自行车不能背负太多,甘如意将母亲为自己整理的那些东西都留在了家中,双肩包里只带了几件路上换洗的衣服、一点儿水果和饼干。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补充体力。常在网上看到有些驴友徒步或骑自行车长途跋涉,这些见闻让她低估了单骑逆行的困难,她忘了这是百年不遇的疫情期间,走到哪里都是封城封路。当看到沿途车辆稀少、行人罕见时,她才意识到,一个人的骑行是多么突兀。空旷的道路上,前不见车,后不见人,甘如意先是感到孤单落寞,渐渐开始感到害怕,特别是看不到城镇和村庄的路上,一点儿响动都会让她的心咚咚咚地跳。她不敢多休息,只能拼着劲儿奋力往前骑行。身上的衣服湿透了,冷风吹来,前胸后背透心凉,她也不敢停下来。
下午1点,甘如意终于到达荆州长江大橋。然而,等待她的消息竟是桥上已经不能通行自行车。她将自行车寄存到一个副食店里,打电话跟父亲说明情况,一旁的母亲听到了非常担心,让她转头回家算了。此时,她很疲惫。返岗的路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前面不知什么情况,她心里开始打鼓。在副食店休息了一阵,吃了点儿东西,渐渐缓过劲儿来。不能半途而废,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远,只要一直前行,走一段就会少一段,就会离单位近一点儿。甘如意打起精神,步行上了荆州长江大桥。在荆州读书几年,她对这座古城很熟悉,却从没有徒步走过这座长江大桥。
武汉解封后,金口卫生院院长陈宗勇开车送甘如意回家,经过荆州长江大桥时陈院长特意记录了行车时间,十分钟!十分钟车程,甘如意拖着沉重的双腿,顶着寒冷的江风一步一步走过,接着继续走到市区。当她到达荆州市区时,天已经黑了,往日喧闹的城区冷冷清清,她找不到开门营业的旅馆,手机也已没电了。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家关着门的旅馆窗子里透出一缕灯光,她鼓起勇气上去敲门求助。老板听说这个女孩要回单位上班抗疫,帮她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一家还能安排她住宿的旅馆。
九个多小时,六十多公里,总算到了荆州。躺在陌生的小旅馆,浑身仿佛散了架,她吃了一碗泡面,却怎么也睡不着。眼看着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她还在路上,照这样骑行下去,哪天才能返岗?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行程将更加困难。
……
秋意渐浓,白露如霜。纷纷扰扰的庚子年即将进入尾声,伴随着庚子年的一些场景、一些画面、一些声音、一些词语却依然一次次被想起、被打开、被传说。这些记忆中有一个词语,是这个庚子年最美的符号,它连接着一条条通往大城武汉的坎坷道路,记录着一个个奔向大城武汉的坚强身影。它,就是逆行。
出发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检验科化验员甘如意刚刚回到公安县的家中,就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一千多万人口的大武汉突然封城了?这闻所未闻的消息令她顿时心生不安。随即,单位工作群发出了医务人员取消春节休假返岗上班的通知,甘如意开始着急了。正常情况下,她从单位回家都得转几次车,现在各地封城了,怎么返岗?
1月25日,大年初一,眼看着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在忙碌,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武汉,甘如意坐立不安。“我要回武汉!”新年的饭桌上,她对爸妈说。
在乡下生活的父母对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还不够了解,正值春节,爸妈哪里舍得平时难得回家的女儿马上就走?劝她过几天再说。可是,想到科室只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医生连轴工作,想到同事们都在为新冠肺炎疫情冒险奋战,甘如意摇摇头。心系工作,面对满桌子好吃的,她却食不甘味,她的心已经飞走了。
看到女儿小小年纪却很有责任感,朴实的父母既高兴又忧心,转而为她想办法。大年初二,父亲陪着甘如意去办理返汉手续。村里近几年已经有了私家车,可是春节期间,又逢新冠肺炎疫情,谁家不需要用车?谁愿意出远门?没等通行证办好,另一个消息传来:所有去武汉的公共交通全部停运,就连甘如意所在的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去往县城的主路都只能通行两个轮子的车。甘如意慌忙查询各种交通线路,竟没有一条行得通。
疫情形势一日比一日严峻,甘如意越来越着急。一阵冷风忽地吹开大门,搁在门前树下的自行车引起了甘如意的注意,那是父亲的自行车,平时去地里干活儿,或去镇上买东西,父亲总是骑自行车。她起身走出门外,来到家里放置杂物的小屋,看到了那辆女式自行车,那是自己上学时骑过的,已经锈迹斑斑,灰尘累累。看着它,愁眉不展的甘如意却有了主意。
“我可以骑自行车回单位。”她对正在做饭的母亲说。
“什么?”锅铲翻动的声音让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你怎么回去?”
“只能骑自行车。”甘如意说。
陪着女儿办理返岗手续的父亲听到这个主意后没有出声。如果是如意的哥哥,男孩子,他会毫不犹豫地同意儿子克服困难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如意是个女孩子,返岗的路程三百多公里,路上得好几天,天寒地冻,他这个当父亲的哪能放心?可是,还有别的办法吗?北京、上海、辽宁等各地医务人员都在日夜兼程驰援武汉抗疫一线。两年前,如意从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通过公开招录,考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成为一名检验医生。女儿是他的骄傲。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她怎能不回到她的岗位?
这个夜晚,一家人都没有睡好,却觉得夜晚特别短。早晨,甘如意起床后,母亲已经为她整理了一大堆东西,不少是她喜欢吃却没来得及吃的。父亲帮她擦干净了自行车,将自己的自行车与她的放在一起。“我送你去县城,看看能不能想到别的办法。”
1月31日,上午10点,从斑竹垱镇通往公安县城的路上,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消失,时而出现,甘如意在父亲的陪同下,踏上了返岗抗疫的单骑逆行之路。踩着嘎嘎作响的破旧自行车,走在寂静无人的乡路上,甘如意心里全是没能站在抗疫一线的愧疚和必须返岗的决心,她没有多想前面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更没有想到,这一段行程会使她的青春流光溢彩,成为她人生的新起点。
第一次徒步走过荆州长江大桥
真正的考验是从2月1日开始的。
头一天从家里到县城亲戚家,父亲陪着甘如意骑行了五十公里。平日熙来攘往的县城,春节期间却人迹杳然,父亲的心情更加凝重,对疫情的严重性有了切身的体认。他内心矛盾纠结,前面还有三百多公里未知道路,他的小女儿一个人将会遭遇怎样的困难?到县城后他找过亲戚朋友,却仍然没有更好的办法。看看女儿笃定前行的样子,他知道,这是女儿的使命所在。
甘如意性格内向,知道父亲很担心,却不知如何安慰父亲。2月1日,父亲还想再送女儿一程,她坚决不让。早上8点,告别父亲那双满是心疼的眼睛,甘如意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上路了。她不愿父亲太劳累,更不愿给父亲增加风险,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
从小学三年级起,甘如意就开始骑自行车上学。不论刮风下雨,不管路有多远,身子单薄的她浑身是劲儿,从不叫苦。她知道家里经济困难,珍惜自己的自行车,更珍惜上学读书的每一天。直到离家上大学后,她才不再骑那辆自行车了。岁月流转,她长大了,自行车也旧了,斑斑锈迹仿佛年轮,一层叠着一层,甘如意没有想到,这辆自行车还能动起来,还能陪着自己踏上抗疫之旅。她骑上自行车时,身上那股劲儿又回来了。可是,相对于数十公里的路程,一个女孩子的力气哪里够?加上老旧自行车很不灵便,头一天又骑行了五十公里,甘如意两腿又胀又酸,很快就觉得十分吃力了。
知道路途遥远,骑自行车不能背负太多,甘如意将母亲为自己整理的那些东西都留在了家中,双肩包里只带了几件路上换洗的衣服、一点儿水果和饼干。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补充体力。常在网上看到有些驴友徒步或骑自行车长途跋涉,这些见闻让她低估了单骑逆行的困难,她忘了这是百年不遇的疫情期间,走到哪里都是封城封路。当看到沿途车辆稀少、行人罕见时,她才意识到,一个人的骑行是多么突兀。空旷的道路上,前不见车,后不见人,甘如意先是感到孤单落寞,渐渐开始感到害怕,特别是看不到城镇和村庄的路上,一点儿响动都会让她的心咚咚咚地跳。她不敢多休息,只能拼着劲儿奋力往前骑行。身上的衣服湿透了,冷风吹来,前胸后背透心凉,她也不敢停下来。
下午1点,甘如意终于到达荆州长江大橋。然而,等待她的消息竟是桥上已经不能通行自行车。她将自行车寄存到一个副食店里,打电话跟父亲说明情况,一旁的母亲听到了非常担心,让她转头回家算了。此时,她很疲惫。返岗的路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前面不知什么情况,她心里开始打鼓。在副食店休息了一阵,吃了点儿东西,渐渐缓过劲儿来。不能半途而废,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远,只要一直前行,走一段就会少一段,就会离单位近一点儿。甘如意打起精神,步行上了荆州长江大桥。在荆州读书几年,她对这座古城很熟悉,却从没有徒步走过这座长江大桥。
武汉解封后,金口卫生院院长陈宗勇开车送甘如意回家,经过荆州长江大桥时陈院长特意记录了行车时间,十分钟!十分钟车程,甘如意拖着沉重的双腿,顶着寒冷的江风一步一步走过,接着继续走到市区。当她到达荆州市区时,天已经黑了,往日喧闹的城区冷冷清清,她找不到开门营业的旅馆,手机也已没电了。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家关着门的旅馆窗子里透出一缕灯光,她鼓起勇气上去敲门求助。老板听说这个女孩要回单位上班抗疫,帮她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一家还能安排她住宿的旅馆。
九个多小时,六十多公里,总算到了荆州。躺在陌生的小旅馆,浑身仿佛散了架,她吃了一碗泡面,却怎么也睡不着。眼看着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她还在路上,照这样骑行下去,哪天才能返岗?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行程将更加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