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门技师学院是荆门地区唯一的技师学院、荆门市公共实训基地、荆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
多年来,学院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体现“突出技能教学,造就高级蓝领;面向市场办学,服务经济建设”的办学思想,实行“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工学一体,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企业得人才、学校得发展的“双赢”局面,为荆门市兴工富市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改革机构体制,转变工作职能
积极争取荆门市人社局、市编办等部门的支持,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坚决推进机构改革。
一是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使其更加有利于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和学生管理。二是理顺内设机构间职责关系,强化工作职责,为机构高效运行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让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走上領导岗位。目前学院共有21名中层干部,其中新提拔10名正科级干部,2名中层干部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队伍活力倍增。
二、推行积分管理,加强自身建设
推行积分制管理,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局面。一是全力以赴抓自身建设工作,增强学院发展的内涵。二是开展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开展了“查短板、补短板”等系列活动。
三、转变办学方式,创建“荆门模式”
学院按照全省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学院先后与湖北凯龙、福耀集团(湖北)等合作开展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和探索试点模式——企校“双招”,互惠互利;配备“双师”,互动培养;工学“双融”,产学一体;实行“双补”,企校双赢。
截止到目前,学院企业新型学徒制班注册学员已达到499名,开设有6个专业,高级工(专科)班8个,技师(本科)班2个。
作为全省第一家试点院校,学院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被人社部《职业》杂志社以 “荆门模式”进行了推介,列入2017年年初人社部与省政府签署的共同推进湖北技能强省战略工程备忘录中的重点支持工作中,2017年2月写入《荆门市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十项政策清单(2017版)》。
四、拓展培训视野,培育特色品牌
一是抓调研。学院派出20个调研组到企业行业调研,知企业之所需,寻合作之路径。二是抓合作。和行业协会、部门等开展合作,借力推培训。三是抓特色。创新培训模式,办学到企业、培训到社区、讲座到机关、送教到农村,培训领域不断拓展,培训影响日益扩大,既服务企业又拓展办学市场。同时,注重培训质量,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色培训品牌。
仅2016年,学院就开办培训教学班63个班次,涉及专业56个,主要涵盖农村福利院养老护理员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大学生研究生入职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八个方面。通过培训,学员在企业成为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在行业成了抢手的技术能手,培训工作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好评。
五、创新育人方法,破解教学难题
1.抓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加强精品课程研究和建设,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育品牌专业,让第一课堂教育落在实处。学院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抓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发挥团委、学生会、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的作用,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竞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抓名师引路,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学院建立了袁秋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聘请了9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大师和名师的作用,选拔优秀教师为工作室核心团队成员和导师;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接受校内外名师的指导,让优秀学生更优秀。
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指导”四位一体办学模式,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错位发展策略,为荆门地区壮大人力资源、破解就业难题、改善民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荆楚大地的职教名片。
(作者单位:荆门技师学院)
多年来,学院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体现“突出技能教学,造就高级蓝领;面向市场办学,服务经济建设”的办学思想,实行“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工学一体,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企业得人才、学校得发展的“双赢”局面,为荆门市兴工富市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改革机构体制,转变工作职能
积极争取荆门市人社局、市编办等部门的支持,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坚决推进机构改革。
一是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使其更加有利于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和学生管理。二是理顺内设机构间职责关系,强化工作职责,为机构高效运行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让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走上領导岗位。目前学院共有21名中层干部,其中新提拔10名正科级干部,2名中层干部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队伍活力倍增。
二、推行积分管理,加强自身建设
推行积分制管理,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局面。一是全力以赴抓自身建设工作,增强学院发展的内涵。二是开展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开展了“查短板、补短板”等系列活动。
三、转变办学方式,创建“荆门模式”
学院按照全省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学院先后与湖北凯龙、福耀集团(湖北)等合作开展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和探索试点模式——企校“双招”,互惠互利;配备“双师”,互动培养;工学“双融”,产学一体;实行“双补”,企校双赢。
截止到目前,学院企业新型学徒制班注册学员已达到499名,开设有6个专业,高级工(专科)班8个,技师(本科)班2个。
作为全省第一家试点院校,学院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被人社部《职业》杂志社以 “荆门模式”进行了推介,列入2017年年初人社部与省政府签署的共同推进湖北技能强省战略工程备忘录中的重点支持工作中,2017年2月写入《荆门市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十项政策清单(2017版)》。
四、拓展培训视野,培育特色品牌
一是抓调研。学院派出20个调研组到企业行业调研,知企业之所需,寻合作之路径。二是抓合作。和行业协会、部门等开展合作,借力推培训。三是抓特色。创新培训模式,办学到企业、培训到社区、讲座到机关、送教到农村,培训领域不断拓展,培训影响日益扩大,既服务企业又拓展办学市场。同时,注重培训质量,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色培训品牌。
仅2016年,学院就开办培训教学班63个班次,涉及专业56个,主要涵盖农村福利院养老护理员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大学生研究生入职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八个方面。通过培训,学员在企业成为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在行业成了抢手的技术能手,培训工作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好评。
五、创新育人方法,破解教学难题
1.抓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加强精品课程研究和建设,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育品牌专业,让第一课堂教育落在实处。学院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抓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发挥团委、学生会、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的作用,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竞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抓名师引路,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学院建立了袁秋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聘请了9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为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大师和名师的作用,选拔优秀教师为工作室核心团队成员和导师;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接受校内外名师的指导,让优秀学生更优秀。
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指导”四位一体办学模式,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错位发展策略,为荆门地区壮大人力资源、破解就业难题、改善民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荆楚大地的职教名片。
(作者单位:荆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