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影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邓老师围绕阴影部分面积计算中的重点、难点展开教学,所选的练习和例题以最新中考题为主,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练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整理,数学思想方法更是贯穿在一个个不同的练习中,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充分发展,让他们在练习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片段一 题组练习,夯实基础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阴影面积的计算问题,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一组练习。(老师在投影上出示练习题)
1.如图1,⊙A和⊙B都与x轴和y轴相切,圆心A和圆心B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
2.已知:如图2,以Rt△ABC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3.如图3,已知点A、B、C、D均在⊙O上,AD//BC,AC平分∠BCD,∠ADC=12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 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 cm2
A.10 B.16 C.20 D.36
■
(学生开始做题,老师巡视,等待学生做完题)
师: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说出这些题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生1:第1题填π。因为⊙A和⊙B都与x轴相切,圆心在y=■,所以得出圆的半径为1,然后通过旋转变换,将⊙A中的阴影变换到⊙B中,正好得到一个圆,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
师:很好,第2题呢?
生2:本题填■。可以先求出△ABE的面积为■,再用勾股定理将△AHC、△BFC的面积之和转化为△ABE的面积,也是■,所以总面积为■。
生3:第3题我算的结果为■π-■。
师:上面3个习题用到了哪些面积转化的方法?
生4:第1题用了等积变换法,第3题计算弓形面积用割补法,第2题运用了整体思想,即把几个阴影部分当做一个整体来求。
师:生4回答得很好。对于能求的阴影面积,我们可用公式直接求解,对于不能求的阴影面积,则常用割补法。另外等积变换也是转化面积的常用方法,如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以及三角形的同(等)底等(同)高等,对于多个部分的面积求和常转化为一个整体求解。
【赏析】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练得很多,也很精细,但收效并不大。其原因之一就是孤立地练习,没有组成练习系统,结果学生的知识始终是零散的,很难达到系统整体掌握。在本教学片段中,邓老师设计了3个求“阴影面积的计算”的题组练习,这些练习按照一定的教学重点和学习方法对练习重新优化组合,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以查缺补漏。在教学中,邓老师的一句话:“上面3个习题用到了哪些面积转化的方法?” 就是引导学生归纳求面积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悟练习中蕴含的转化思想。
片段二 例题学习,提升能力
师:复习完了上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后,我们结合所学知识来学习下面的例题:
例1 如图4,在△ABD中,C是BD边上一点,若E、F分别是AC、AB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14,求△DEF的面积。
■
师: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发现?
生1:EF是△ABC的中位线,所以EF∥BC,且EF=■BC。
师:这个结论怎么用呢?
生2:由EF∥BC得△AEF∽△ABC,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从而求出△AEF的面积为3.5。
师:回答得很好,但我们需求的是△DEF的面积,怎样转化呢?
生3:因为EF∥BC,且E是AC的中点,所以△DEF与△AEF同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
师:很好,从这道题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生4:求面积时,可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也可用等积变形。
师:生4回答得太好了,这两种方法都是计算面积的常用方法。
师:学完了例1,大家来看看例2又怎样来解决呢?
(老师在投影上打出例2,学生认真读题)
例2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5位置摆放,使得两块三角板的直角边AC和MD重合。已知AB=AC=8 cm,将△MED绕点A(M)逆时针旋转60°后(图6),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约是_______cm2 (结果精确到0.1,■≈1.73)。
师:要求本题中的阴影,你找到了哪些可用的条件呢?
■
生5: AC=8 cm,只需求AC边上的高即可。
生6:∠BCA=45°由旋转还能得到∠DAC=60°。
……
师:从这道题你学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呢?
生7:当三角形是斜三角形时,为求面积常作高。
生8:本题用到了方程思想。
师:对,方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计算时经常用到,大家解题时要重视方程思想。
【赏析】波利亚认为:要把三分之一的努力花在教基本的数学上,而把三分之二的努力花在培养学生有益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上。邓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掘了学生潜能,把培育学生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纳入教学的视野,通过不断设问,使生成跃入课堂,丰富了学生探索的旅程。当有学生总结了本题用到了方程思想,邓老师告诉同学们:“方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计算时经常用到,大家解题时要重视方程思想。”是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永远比只教如何解题重要。
片段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老师在投影上出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1.如图7,⊙O的半径为2,C1是函数y=■x2的图像,C2是函数y=-■x2的图像,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
2.如图8,已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DEF的面积为4 cm2,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 ______cm2。
3.如图9,平行于y轴的直线l被抛物线y=■x2+1、y=■x2-1所截。当直线l向右平移3个单位时,直线l被两条抛物线所截得的线段扫过的图形面积为________平方单位。
生7:第1题填2π,第2题填16 ,第3题填3。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第3题是6,其余与他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3题,哪个同学来谈谈你的方法?
生5:如图9,我发现直线l被抛物线y=■x2+1、y=■x2-1所截的线段长总为2,所以我通过平移将图形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10),底为2,高为3,从而求出面积是6。
■
■
师:对的,这道题实际上还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其他各题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生1:第1题用轴对称变换把阴影拼成一个半圆。
生2:第2题用整体思想,三角形的底与梯形中位线相同,高为梯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梯形的四分之一。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在解题时要重视应用这些思想方法。
【赏析】本来,阴影面积的计算,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枯燥的。因此,反复演练直至“熟能生巧”成了常态的教学,随即也促成了课堂的枯燥低调,学生学得乏味寡淡,老师教得兴味索然,而邓老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把这种工具性作用的技能教学融入轻松的练习之中,营造出灵动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把方法掌握了,把思想领会了。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纵观本节课,邓老师由基础练习到例题提高再到拓展训练,不断巩固知识,对能力要求逐步提高,使本堂课的学习收效高。先练后评的模式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数学感受,知识不断内化,能力不断生成,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感悟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作者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jxjyjxb@126.com
片段一 题组练习,夯实基础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阴影面积的计算问题,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一组练习。(老师在投影上出示练习题)
1.如图1,⊙A和⊙B都与x轴和y轴相切,圆心A和圆心B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
2.已知:如图2,以Rt△ABC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3.如图3,已知点A、B、C、D均在⊙O上,AD//BC,AC平分∠BCD,∠ADC=12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 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 cm2
A.10 B.16 C.20 D.36
■
(学生开始做题,老师巡视,等待学生做完题)
师: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说出这些题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生1:第1题填π。因为⊙A和⊙B都与x轴相切,圆心在y=■,所以得出圆的半径为1,然后通过旋转变换,将⊙A中的阴影变换到⊙B中,正好得到一个圆,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
师:很好,第2题呢?
生2:本题填■。可以先求出△ABE的面积为■,再用勾股定理将△AHC、△BFC的面积之和转化为△ABE的面积,也是■,所以总面积为■。
生3:第3题我算的结果为■π-■。
师:上面3个习题用到了哪些面积转化的方法?
生4:第1题用了等积变换法,第3题计算弓形面积用割补法,第2题运用了整体思想,即把几个阴影部分当做一个整体来求。
师:生4回答得很好。对于能求的阴影面积,我们可用公式直接求解,对于不能求的阴影面积,则常用割补法。另外等积变换也是转化面积的常用方法,如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以及三角形的同(等)底等(同)高等,对于多个部分的面积求和常转化为一个整体求解。
【赏析】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练得很多,也很精细,但收效并不大。其原因之一就是孤立地练习,没有组成练习系统,结果学生的知识始终是零散的,很难达到系统整体掌握。在本教学片段中,邓老师设计了3个求“阴影面积的计算”的题组练习,这些练习按照一定的教学重点和学习方法对练习重新优化组合,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以查缺补漏。在教学中,邓老师的一句话:“上面3个习题用到了哪些面积转化的方法?” 就是引导学生归纳求面积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悟练习中蕴含的转化思想。
片段二 例题学习,提升能力
师:复习完了上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后,我们结合所学知识来学习下面的例题:
例1 如图4,在△ABD中,C是BD边上一点,若E、F分别是AC、AB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14,求△DEF的面积。
■
师: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发现?
生1:EF是△ABC的中位线,所以EF∥BC,且EF=■BC。
师:这个结论怎么用呢?
生2:由EF∥BC得△AEF∽△ABC,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从而求出△AEF的面积为3.5。
师:回答得很好,但我们需求的是△DEF的面积,怎样转化呢?
生3:因为EF∥BC,且E是AC的中点,所以△DEF与△AEF同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
师:很好,从这道题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生4:求面积时,可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也可用等积变形。
师:生4回答得太好了,这两种方法都是计算面积的常用方法。
师:学完了例1,大家来看看例2又怎样来解决呢?
(老师在投影上打出例2,学生认真读题)
例2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5位置摆放,使得两块三角板的直角边AC和MD重合。已知AB=AC=8 cm,将△MED绕点A(M)逆时针旋转60°后(图6),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约是_______cm2 (结果精确到0.1,■≈1.73)。
师:要求本题中的阴影,你找到了哪些可用的条件呢?
■
生5: AC=8 cm,只需求AC边上的高即可。
生6:∠BCA=45°由旋转还能得到∠DAC=60°。
……
师:从这道题你学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呢?
生7:当三角形是斜三角形时,为求面积常作高。
生8:本题用到了方程思想。
师:对,方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计算时经常用到,大家解题时要重视方程思想。
【赏析】波利亚认为:要把三分之一的努力花在教基本的数学上,而把三分之二的努力花在培养学生有益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上。邓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掘了学生潜能,把培育学生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纳入教学的视野,通过不断设问,使生成跃入课堂,丰富了学生探索的旅程。当有学生总结了本题用到了方程思想,邓老师告诉同学们:“方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计算时经常用到,大家解题时要重视方程思想。”是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永远比只教如何解题重要。
片段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老师在投影上出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1.如图7,⊙O的半径为2,C1是函数y=■x2的图像,C2是函数y=-■x2的图像,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
2.如图8,已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DEF的面积为4 cm2,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 ______cm2。
3.如图9,平行于y轴的直线l被抛物线y=■x2+1、y=■x2-1所截。当直线l向右平移3个单位时,直线l被两条抛物线所截得的线段扫过的图形面积为________平方单位。
生7:第1题填2π,第2题填16 ,第3题填3。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第3题是6,其余与他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3题,哪个同学来谈谈你的方法?
生5:如图9,我发现直线l被抛物线y=■x2+1、y=■x2-1所截的线段长总为2,所以我通过平移将图形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10),底为2,高为3,从而求出面积是6。
■
■
师:对的,这道题实际上还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其他各题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生1:第1题用轴对称变换把阴影拼成一个半圆。
生2:第2题用整体思想,三角形的底与梯形中位线相同,高为梯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梯形的四分之一。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在解题时要重视应用这些思想方法。
【赏析】本来,阴影面积的计算,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枯燥的。因此,反复演练直至“熟能生巧”成了常态的教学,随即也促成了课堂的枯燥低调,学生学得乏味寡淡,老师教得兴味索然,而邓老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把这种工具性作用的技能教学融入轻松的练习之中,营造出灵动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把方法掌握了,把思想领会了。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纵观本节课,邓老师由基础练习到例题提高再到拓展训练,不断巩固知识,对能力要求逐步提高,使本堂课的学习收效高。先练后评的模式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数学感受,知识不断内化,能力不断生成,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感悟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作者单位:江西教育期刊社)■
□责任编辑 孙恭伟
E-mail:jxjyj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