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对日本商业活动的观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中国与日本的不容忽视的巨大差距;这种巨大差距并不仅仅是巨大的物质经济差距,更是巨大的精神文明差距。这种差距在人民层面,商人层面,政府层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这种差距,最明显也最典型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通过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可知,没有任何一个成功崛起的大国是靠物质而不是靠精神文明的。我们改革开放30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因发展过快,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大大落后与制度建设。要真正实现强国梦,阻碍我们的不仅仅是30多年的“成功经验”的惯性思维,更是我们民族内心中深藏的傲慢与自卑。深挖劣根性,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中国才会实现强国梦。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文化软实力 民族劣根性 大国崛起
一.落地生根;并未停留在口号上的日本“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日本随处可见。在专卖店买好东西,收银员在小票上盖好章后会用吸油纸按在上面,吸走油墨,防止染脏顾客的其他物品; 把商品包装好递给客人之后,收银员一定要走出柜台送一小段,然后接到下一个排队客人手中的商品,把顾客引领到柜台,再继续重复收款、盖章、吸油、送别的流程。
日本的百货商场通过自己以人为本、极度人性化的服务,带给了消费者一种享受般的购物体验,所以才能抵御住电商的价格冲击;
二.见微知著,日本政府,日本的商人,日本的百姓
(一)从中日高铁盒饭的对比来探讨政府的行政智慧
中国是闻名世界的美食大国,可能别的国家这里比我们强那里比我们强。但是在饮食方面,没有一个国家人敢说中国美食不好。但我们的高铁盒饭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糟糕。
日本铁路盒饭为什么好?第一: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并不是某一个机构垄断的产业。第二:生产铁路便当的日本企业,同样是一个普通的餐饮企业,同样是面向大众贩卖便当,价格与质量无明显差异,进行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第三:因为日本商人真正以人为本,所以人家花尽了心思,结合当地特色来制作便当。
(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与行政的相辅相成
日本便当可以通过将质量做上来得到更好的口碑和更高价格的定价权,同时利用赚回来的钱进行研发,进行产业升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在日本,吃高铁便当是一种享受。抓不住乘客的心和没有愿意为乘客生产更好的企业。与真正以人为本的日本企业相比,软实力不足的我们依然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当我们在高铁上,家电,手机,互联网上战胜日本,我相信只要中国重视并谦虚的学习进步,我对中国在软实力上追上日本甚至超越日本抱有十分乐观的态度。
三.文化软实力与大国崛起
(一)深挖劣根性才是强国之路。
关于中国人是否丑陋的问题,著名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一本书,现在对这本书有这样一种主流观点:说虽然中国人歧视,压迫妇女。但是不要紧,因为圣经上面明确指出女人是男人的依附品,要听从男人的摆布。所以西方人更歧视妇女。同样,中国存在太监,可是不要紧,历史上的罗马,土耳其也存在太监,而且西方还有阉割艺人的传统。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这种对比所带来的逻辑结论。就是不否认中国人丑陋,只不过认为西方人比中国人丑陋的多,自己不行,不要紧,只要找到比自己还不行的人,就可以沾沾自喜的讲,我至少比他们強。
自己不行,不从自身找原因。不深挖问题改正缺点。而是将注意力钉在所谓不如自己的人身上。这样的逻辑,强大呀。这恰好契合了鲁迅先生作品的经典人物阿Q的逻辑。这也正是鲁迅深刻批判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之一。反复用别人的丑陋来证明自己不丑陋,反复用别人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缺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大国崛起与西方文明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大国的崛起是世所公认的。对于这些国家的大国崛起,普遍的公知认为人家的崛起不是深挖劣根性的结果,不是纠正自己错误的结果。而是依靠改变所谓落后的政治体制,带动了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靠他们富国强民的政策与完善了政治制度,是靠所谓的明治维新,发展了生产力,才走向了富强的道路,像克伦威尔这样的旧时代革命家,从来不去探讨所谓的民族劣根性,就是一心不乱的去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制度。
今天我们学习大国崛起的经验,不正是因为我们也缺一场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吗?从某种角度来说,能认识到中国人的丑陋还不错。著名的科幻书籍《三体》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金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没错,无知可以学习,弱小总有一天会变的强大,可是傲慢会毁了这一切。
四:结语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带领中国走向了富强,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偏重制度性的改革并获得了成功不能掩盖他对于文化等“软实力”忽视,这种忽视是致命性的。
当历史的长镜头越拉越远的时候,那些过往的残酷与悲情往往都被虚化,留下来的都是经过美颜的片段,让我们误以为那些过往的美好,还能指导今天的现实,可惜这是错的。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今天我们还要拿出这种态度来,深挖劣根性,才能实现强国梦。
【参考文献】
【1】武心波著:《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黄静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版。
【3】王国平著:《产业升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版。
【4】柏杨著:《丑陋的中国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5】段琦著:《圣经故事》,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6】孔丘著:《论语》,中华书局2006年版。
【7】庄周著:《庄子:精美图文版》,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版。
【8】刘艳霞编写:《二十四孝》,黄山书社2012年7月版。
【9】刘慈欣著:《三体》,重庆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简介:谢林阳(1992.4.3)男,甘肃兰州,无,硕士研究生三年级,广西师范学院,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文化软实力 民族劣根性 大国崛起
一.落地生根;并未停留在口号上的日本“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日本随处可见。在专卖店买好东西,收银员在小票上盖好章后会用吸油纸按在上面,吸走油墨,防止染脏顾客的其他物品; 把商品包装好递给客人之后,收银员一定要走出柜台送一小段,然后接到下一个排队客人手中的商品,把顾客引领到柜台,再继续重复收款、盖章、吸油、送别的流程。
日本的百货商场通过自己以人为本、极度人性化的服务,带给了消费者一种享受般的购物体验,所以才能抵御住电商的价格冲击;
二.见微知著,日本政府,日本的商人,日本的百姓
(一)从中日高铁盒饭的对比来探讨政府的行政智慧
中国是闻名世界的美食大国,可能别的国家这里比我们强那里比我们强。但是在饮食方面,没有一个国家人敢说中国美食不好。但我们的高铁盒饭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糟糕。
日本铁路盒饭为什么好?第一: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并不是某一个机构垄断的产业。第二:生产铁路便当的日本企业,同样是一个普通的餐饮企业,同样是面向大众贩卖便当,价格与质量无明显差异,进行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第三:因为日本商人真正以人为本,所以人家花尽了心思,结合当地特色来制作便当。
(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与行政的相辅相成
日本便当可以通过将质量做上来得到更好的口碑和更高价格的定价权,同时利用赚回来的钱进行研发,进行产业升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在日本,吃高铁便当是一种享受。抓不住乘客的心和没有愿意为乘客生产更好的企业。与真正以人为本的日本企业相比,软实力不足的我们依然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当我们在高铁上,家电,手机,互联网上战胜日本,我相信只要中国重视并谦虚的学习进步,我对中国在软实力上追上日本甚至超越日本抱有十分乐观的态度。
三.文化软实力与大国崛起
(一)深挖劣根性才是强国之路。
关于中国人是否丑陋的问题,著名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一本书,现在对这本书有这样一种主流观点:说虽然中国人歧视,压迫妇女。但是不要紧,因为圣经上面明确指出女人是男人的依附品,要听从男人的摆布。所以西方人更歧视妇女。同样,中国存在太监,可是不要紧,历史上的罗马,土耳其也存在太监,而且西方还有阉割艺人的传统。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这种对比所带来的逻辑结论。就是不否认中国人丑陋,只不过认为西方人比中国人丑陋的多,自己不行,不要紧,只要找到比自己还不行的人,就可以沾沾自喜的讲,我至少比他们強。
自己不行,不从自身找原因。不深挖问题改正缺点。而是将注意力钉在所谓不如自己的人身上。这样的逻辑,强大呀。这恰好契合了鲁迅先生作品的经典人物阿Q的逻辑。这也正是鲁迅深刻批判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之一。反复用别人的丑陋来证明自己不丑陋,反复用别人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缺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大国崛起与西方文明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大国的崛起是世所公认的。对于这些国家的大国崛起,普遍的公知认为人家的崛起不是深挖劣根性的结果,不是纠正自己错误的结果。而是依靠改变所谓落后的政治体制,带动了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靠他们富国强民的政策与完善了政治制度,是靠所谓的明治维新,发展了生产力,才走向了富强的道路,像克伦威尔这样的旧时代革命家,从来不去探讨所谓的民族劣根性,就是一心不乱的去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制度。
今天我们学习大国崛起的经验,不正是因为我们也缺一场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吗?从某种角度来说,能认识到中国人的丑陋还不错。著名的科幻书籍《三体》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金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没错,无知可以学习,弱小总有一天会变的强大,可是傲慢会毁了这一切。
四:结语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带领中国走向了富强,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偏重制度性的改革并获得了成功不能掩盖他对于文化等“软实力”忽视,这种忽视是致命性的。
当历史的长镜头越拉越远的时候,那些过往的残酷与悲情往往都被虚化,留下来的都是经过美颜的片段,让我们误以为那些过往的美好,还能指导今天的现实,可惜这是错的。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今天我们还要拿出这种态度来,深挖劣根性,才能实现强国梦。
【参考文献】
【1】武心波著:《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黄静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版。
【3】王国平著:《产业升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版。
【4】柏杨著:《丑陋的中国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5】段琦著:《圣经故事》,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6】孔丘著:《论语》,中华书局2006年版。
【7】庄周著:《庄子:精美图文版》,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版。
【8】刘艳霞编写:《二十四孝》,黄山书社2012年7月版。
【9】刘慈欣著:《三体》,重庆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简介:谢林阳(1992.4.3)男,甘肃兰州,无,硕士研究生三年级,广西师范学院,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