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入手,剖析农村水利工程,特别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深刻内涵,列举了几十年来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新技术、完善田间灌溉排涝系统、实施村镇供水规模化、深化基层水利管理制度改革等重点内容,本文对加速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加以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农村水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业结构;改革
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内涵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他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利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一般是指灌溉面积667hm2、除涝面积2000hm2、渠道流量1m3/s以下的农村水利工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分类广泛,根据其用途大致可分为输水配水设施、提水设施、田间灌水设施、蓄水设施、引水设施、交叉建筑物、防洪设施、排涝降渍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等。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强,收效立竿见影,意义重大;②基层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③需要政府经济扶持和技术支持;④需要政府的规划和计划指导;⑤运行管理上需要基层地方政府监督,受益群众参与,项目区群众自觉。
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已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已取得的成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农村水利的投入,农村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农业用水:加快进行以大型灌区为重点的节水改造工程,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现有灌溉面积达到0.57亿公顷,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达到0.213亿公顷;全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5。
(2)保障生活用水: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的实施,解决了0.67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并且解放了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发展牧区水利设施:“十五”期间,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已完成170多个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建成了一批牧区水利基础设施。
(4)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与管理格局:各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陆续出台;约占现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总数的1/3的工程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了产权流转;有6个省区出台了鼓励、扶持和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相关办法;农民用水户协会相继成立,管理的田间工程控制面积在大型灌区已达36%。灌区管理单位改革逐步推进。
(5)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村水利建设增强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单产和复种指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并且,农村水利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社会稳定。
2.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2.1 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已由单一的粮食蔬菜生产逐步转向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多种作物生产的市场化农村经济,降渍和抗旱的标准更高,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2.2.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中期,由于设计标准较低,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部分工程已达到或超过了使用年限,普遍老化破损严重,导致输水效率低,效益衰减,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
2.2.3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质恶化
我国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全国来水减少、污染加剧、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湖泊萎缩、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达极限、部分地区出现水生态危机的条件下,要保持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2.2.4 灌溉技术落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在灌水方式上,我国灌区大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渠道漏水现象普遍,其中仅有不足10%的灌溉面积采用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灌溉水利用率偏低。
2.2.5 财政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此外,水价偏低、水费征收困难,许多灌溉工程管理单位只能维持简单的运行管理,无法实现良性运行。
2.2.6 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管理滞后
目前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影响了群众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大型灌溉工程虽然采用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但由于受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绝大多数灌区尚未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更谈不上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2.7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办事效率低。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3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3.1 农田灌排标准应适应农业结构调整
为了使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灌、排、降技术与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应该加强对灌、排、降技术的深入研究,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
3.2 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防涝防洪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的正常发展。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而且目前一般农村小城镇的防洪标准较低或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3.3 加速农村供水规模发展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科学规划,加快管网敷设,形成规模供水,是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首要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法规,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带动农民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污染源注重环保,做到农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
3.4 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
随着水土流失加剧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流失和水资源浪费,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5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可以缓解当前社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3.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水利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使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3.7 完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
农村水利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无法完全走向市场。首先,要保证公益性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正常经费开支,以稳定农村水利队伍这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其次,要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情况灵活掌握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强化经营者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受益农户的积极性,推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和谐自主建管体系建设。
4 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根据中国农村水利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提出以下对策与措施:
4.1 解放思想,科学管理,加强领导
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运行管护方式,是水利工程进入良性运行轨道的关键。同时,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统筹协调,把继续搞好农村水利工作当作执政的第一要务,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并且,要完善农村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为农村水利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农村水利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
4.2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排灌设施续建配套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对老化失修水利设施的整修配套和除险加固,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4.3 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推广节水灌溉,是缓解当前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抓好重点地区节水,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吸收、利用国外节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
4.4 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工作
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工作是指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从资金、技术、物资和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加强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加速农村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在全国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4.5 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必须建立市场化筹资和依法组织农民投劳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方位筹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充分利用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6 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良性运行、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加快农业灌溉水费改革步伐,使农业灌溉水费尽快达到成本,用经济的杠杆,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要鼓励灌区管理单位在搞好农业灌溉服务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革城乡供水管理体制,加强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进程。
4.7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
抓好农村水利教育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农村水利队伍的关键。根据农村水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培养农村水利后备人才。搞好农村水利基础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农村水利系统在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发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
参考文献
[1]杨建隆,张海忠.农村小水利的改革思路[J].农牧水利,2006(2).
[2]李代鑫.加快农村水利改革与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2).
【关键词】农村水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业结构;改革
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内涵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他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利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一般是指灌溉面积667hm2、除涝面积2000hm2、渠道流量1m3/s以下的农村水利工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分类广泛,根据其用途大致可分为输水配水设施、提水设施、田间灌水设施、蓄水设施、引水设施、交叉建筑物、防洪设施、排涝降渍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等。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强,收效立竿见影,意义重大;②基层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③需要政府经济扶持和技术支持;④需要政府的规划和计划指导;⑤运行管理上需要基层地方政府监督,受益群众参与,项目区群众自觉。
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已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已取得的成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农村水利的投入,农村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农业用水:加快进行以大型灌区为重点的节水改造工程,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现有灌溉面积达到0.57亿公顷,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达到0.213亿公顷;全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5。
(2)保障生活用水: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的实施,解决了0.67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并且解放了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发展牧区水利设施:“十五”期间,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已完成170多个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建成了一批牧区水利基础设施。
(4)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与管理格局:各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陆续出台;约占现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总数的1/3的工程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了产权流转;有6个省区出台了鼓励、扶持和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的相关办法;农民用水户协会相继成立,管理的田间工程控制面积在大型灌区已达36%。灌区管理单位改革逐步推进。
(5)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村水利建设增强了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单产和复种指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并且,农村水利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社会稳定。
2.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2.1 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已由单一的粮食蔬菜生产逐步转向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多种作物生产的市场化农村经济,降渍和抗旱的标准更高,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2.2.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中期,由于设计标准较低,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部分工程已达到或超过了使用年限,普遍老化破损严重,导致输水效率低,效益衰减,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
2.2.3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质恶化
我国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全国来水减少、污染加剧、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湖泊萎缩、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达极限、部分地区出现水生态危机的条件下,要保持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2.2.4 灌溉技术落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在灌水方式上,我国灌区大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渠道漏水现象普遍,其中仅有不足10%的灌溉面积采用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技术,灌溉水利用率偏低。
2.2.5 财政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此外,水价偏低、水费征收困难,许多灌溉工程管理单位只能维持简单的运行管理,无法实现良性运行。
2.2.6 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工程管理滞后
目前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影响了群众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大型灌溉工程虽然采用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但由于受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绝大多数灌区尚未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更谈不上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2.7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办事效率低。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3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3.1 农田灌排标准应适应农业结构调整
为了使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灌、排、降技术与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应该加强对灌、排、降技术的深入研究,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
3.2 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防涝防洪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的正常发展。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而且目前一般农村小城镇的防洪标准较低或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3.3 加速农村供水规模发展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科学规划,加快管网敷设,形成规模供水,是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首要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法规,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带动农民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污染源注重环保,做到农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
3.4 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
随着水土流失加剧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流失和水资源浪费,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5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可以缓解当前社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3.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水利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使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3.7 完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
农村水利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无法完全走向市场。首先,要保证公益性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正常经费开支,以稳定农村水利队伍这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其次,要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情况灵活掌握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强化经营者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受益农户的积极性,推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和谐自主建管体系建设。
4 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根据中国农村水利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提出以下对策与措施:
4.1 解放思想,科学管理,加强领导
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运行管护方式,是水利工程进入良性运行轨道的关键。同时,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统筹协调,把继续搞好农村水利工作当作执政的第一要务,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并且,要完善农村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为农村水利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农村水利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
4.2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排灌设施续建配套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对老化失修水利设施的整修配套和除险加固,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4.3 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推广节水灌溉,是缓解当前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抓好重点地区节水,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在吸收、利用国外节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
4.4 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工作
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工作是指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从资金、技术、物资和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加强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加速农村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在全国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4.5 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必须建立市场化筹资和依法组织农民投劳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方位筹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充分利用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6 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良性运行、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加快农业灌溉水费改革步伐,使农业灌溉水费尽快达到成本,用经济的杠杆,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要鼓励灌区管理单位在搞好农业灌溉服务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革城乡供水管理体制,加强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进程。
4.7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
抓好农村水利教育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农村水利队伍的关键。根据农村水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培养农村水利后备人才。搞好农村水利基础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农村水利系统在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发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
参考文献
[1]杨建隆,张海忠.农村小水利的改革思路[J].农牧水利,2006(2).
[2]李代鑫.加快农村水利改革与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