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一、 深化音响感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音响艺术,对其感知必须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觉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并诱发美感的产生。乐曲的情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
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播音员那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物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歌唱长江。“音乐内涵的多义,情感的丰富,意象的漂浮不定,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的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只有反复聆听、多次体验,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
二、 深化视觉感知,发展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形象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能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
在小学生欣赏、歌唱、视唱、简单音乐创作中常用“音画合壁”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小学低年级课本中老牛、公鸡、小鸟并在同一画面,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音高、音色概念。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若运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画片、幻灯或教儿童回忆影视中曾经看到的四只小天鹅天真活泼的舞蹈形象,这些视觉的表象有助于儿童用听觉来感知舞曲旋律、节奏、情感的变化。
要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视觉感知,即经过长期听觉体验的积累,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可以不用直接唱(奏)和聆听音乐作品,只通过读谱,根据谱例的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及风格的变化引发联想,内心即产生了对某个音乐形象的体验。如有经验的指挥家、演奏家在演出之前,总要静心读谱,从视觉上感知音乐,进而在演出中完美地用头脑驾驭,用技巧来表达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曲,通过谱例的视觉直观形象,能加深学生对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感的记忆和理解,如果能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持久地引导学生在视觉感知中体验这些音乐作品的深邃情感,就能较深入地体味并挖掘旋律的美感。如教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歌曲的旋律美感、母子情深,首先可以从视觉中体验到;歌谱(五线谱)给人的视觉印象如同母亲摇着孩子安睡的律动一起一伏,由此知道此曲表现的是一种轻柔舒缓、安详慈爱、优美静谧的音乐情感。
三、 通过联想升华,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维,进入音乐作品留给我们的艺术蕴涵点。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生唱《翅膀》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为何以“翅膀”为歌名。四年级的学生很有思想,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太阳”“春风”“黄河”“理想”“知识”虽然没有翅膀,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给它们“安”上翅膀,使歌曲显得更加形象、生动。你看学生说得多好,接下来我又问:我们要拥有什么样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呢?学生说:我们一定要拥有“知识”“理想”这两副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瞧!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实际上“创造”也就是指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高一个层次发展,是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活动中尝到学生活动的乐趣和满足,进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教师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和优点,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情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抓住情感教学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通州市三余小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一、 深化音响感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音响艺术,对其感知必须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觉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并诱发美感的产生。乐曲的情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
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播音员那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物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歌唱长江。“音乐内涵的多义,情感的丰富,意象的漂浮不定,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的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只有反复聆听、多次体验,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
二、 深化视觉感知,发展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形象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能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
在小学生欣赏、歌唱、视唱、简单音乐创作中常用“音画合壁”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小学低年级课本中老牛、公鸡、小鸟并在同一画面,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音高、音色概念。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若运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画片、幻灯或教儿童回忆影视中曾经看到的四只小天鹅天真活泼的舞蹈形象,这些视觉的表象有助于儿童用听觉来感知舞曲旋律、节奏、情感的变化。
要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视觉感知,即经过长期听觉体验的积累,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可以不用直接唱(奏)和聆听音乐作品,只通过读谱,根据谱例的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及风格的变化引发联想,内心即产生了对某个音乐形象的体验。如有经验的指挥家、演奏家在演出之前,总要静心读谱,从视觉上感知音乐,进而在演出中完美地用头脑驾驭,用技巧来表达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曲,通过谱例的视觉直观形象,能加深学生对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感的记忆和理解,如果能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持久地引导学生在视觉感知中体验这些音乐作品的深邃情感,就能较深入地体味并挖掘旋律的美感。如教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歌曲的旋律美感、母子情深,首先可以从视觉中体验到;歌谱(五线谱)给人的视觉印象如同母亲摇着孩子安睡的律动一起一伏,由此知道此曲表现的是一种轻柔舒缓、安详慈爱、优美静谧的音乐情感。
三、 通过联想升华,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维,进入音乐作品留给我们的艺术蕴涵点。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生唱《翅膀》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为何以“翅膀”为歌名。四年级的学生很有思想,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太阳”“春风”“黄河”“理想”“知识”虽然没有翅膀,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给它们“安”上翅膀,使歌曲显得更加形象、生动。你看学生说得多好,接下来我又问:我们要拥有什么样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呢?学生说:我们一定要拥有“知识”“理想”这两副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瞧!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实际上“创造”也就是指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高一个层次发展,是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活动中尝到学生活动的乐趣和满足,进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教师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和优点,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情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抓住情感教学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通州市三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