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1
摘 要 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进行有目的性的教育培养,将终身体育这一体育运动锻炼的新理念更好的融入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当中,是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主旨。本文主要通过课堂内外来阐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课堂内、外 体育兴趣 培养
一、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依据和起点,因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
(一)培养体育兴趣,树立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培养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本文主要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1.树立教师自身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的感召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情绪,百倍的信心,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中。教师要经常性的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以优秀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同时,教师的技术技能一定要熟练,动作示范要规范、形象逼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兴趣,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2.加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堂上,恰当、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让体育教学内容通俗化、直观化、易懂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打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在游戏中能使学生感到愉快,同时增强课堂气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长时间的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因各种原因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选择的来安排趣味性、竞争性、实用性等易学易练的技术运动项目。使学生会主动学习,积极练习,自觉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从而更好的完成终生体育教育的目的。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1.改善活动条件,促进活动开展
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器材的不足和场地条件的限制,是阻碍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日本的一个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仅仅增加了跳远沙坑的数量,而没有增加课的时数和进行另外的辅导,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跳远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这是改善活动条件以后,满足了更多学生参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2.开展体育竞赛,提高活动质量。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外体育竞赛,不仅是一个促进学生参与锻炼的过程,也是一个组织竞赛的示范教学过程。通过竞赛,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才能可以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因此,为了有效地促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把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合理分配在全年的各个时期,定期举行竞赛活动,并要求学生每年每人最少必须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以保证参与活动人员的普遍性。
三、结论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课外体育锻炼是对体育课内容的一种补充,也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手段,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至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最终达到其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中和.现代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科研.2004.1(4).
[2] 周兵.体育教学任务[J].体育心理学.2005.4.
[3]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王素萍.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17).
[5] 张忠铭,孙庆军.浅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S1).
[6] 江玉芬.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2(09).
摘 要 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进行有目的性的教育培养,将终身体育这一体育运动锻炼的新理念更好的融入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当中,是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主旨。本文主要通过课堂内外来阐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课堂内、外 体育兴趣 培养
一、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依据和起点,因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
(一)培养体育兴趣,树立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培养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本文主要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1.树立教师自身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的感召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情绪,百倍的信心,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中。教师要经常性的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以优秀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同时,教师的技术技能一定要熟练,动作示范要规范、形象逼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兴趣,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2.加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堂上,恰当、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让体育教学内容通俗化、直观化、易懂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打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在游戏中能使学生感到愉快,同时增强课堂气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长时间的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因各种原因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选择的来安排趣味性、竞争性、实用性等易学易练的技术运动项目。使学生会主动学习,积极练习,自觉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从而更好的完成终生体育教育的目的。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1.改善活动条件,促进活动开展
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器材的不足和场地条件的限制,是阻碍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日本的一个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仅仅增加了跳远沙坑的数量,而没有增加课的时数和进行另外的辅导,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跳远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这是改善活动条件以后,满足了更多学生参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2.开展体育竞赛,提高活动质量。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外体育竞赛,不仅是一个促进学生参与锻炼的过程,也是一个组织竞赛的示范教学过程。通过竞赛,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才能可以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因此,为了有效地促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把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合理分配在全年的各个时期,定期举行竞赛活动,并要求学生每年每人最少必须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以保证参与活动人员的普遍性。
三、结论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课外体育锻炼是对体育课内容的一种补充,也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手段,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至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最终达到其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中和.现代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科研.2004.1(4).
[2] 周兵.体育教学任务[J].体育心理学.2005.4.
[3]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王素萍.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17).
[5] 张忠铭,孙庆军.浅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S1).
[6] 江玉芬.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