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很多课程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评价理念滞后于现代教学观;评价指标设计多站在教师教的角度,与当代课堂教学变革在价值取向上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违背。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应用“以学评教”的评价取向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以学论教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何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由教师或教师团队自行创建视频;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课堂上完成小组讨论、实验和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顺序作了颠倒,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伙伴,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的主体。教师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节,组织有效讨论;学生需在课堂前后完成知识内化过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翻转课堂的本质
1.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从单向传授知识、把控课堂节奏和学生学习进程,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环境的设计师,教学正逐步从“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
2.评价理念的转变
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离不开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教人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师和高校的发展,通过教师自身的发展来影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3.评价标准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是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而不是教师行为与特征;是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而不是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学生成果与学生成功,而不是教学输入与资源。
如何“翻转”
1.学会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互联网上的文本、课件、视频、讨论等教学资源丰富、水平高、可选择性强。在制作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学会选择,利用好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非常重要。不能简单以为“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而忽视了由此引发的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2.合力打造课程团队。高校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陈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学科组和教研室组成研究团队,共同设计优秀课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产生智慧碰撞,逐步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库和问题库,进而推进教师团队的共研共建。[1]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学评价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1.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用于翻转课堂模式时,存在以下问题。
(1)期末考试比重大,过程性考核占比小。高校考试考核模式比例通常是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这种比例分配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过程性学习的要求,翻转课堂预习环节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无法检验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2)协作能力反馈较少。翻转课堂强调协作学习,通过学习小组任务分工、互动讨论等环节达到学习目标,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团队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评价体系缺少这一评价指标。
(3)以教师主观评价为主,缺乏学生互评。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相互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沟通有重要作用。目前的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
(4)评价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平时和期末评价仍以考核理论知识积累为主,很少涉及更能反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并符合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所倡导的预习、实习、实践、讨论、协作等能力目标要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及反馈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内容往往被忽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投身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2]难以被调动。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关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合理制订学习规划。
(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有些可以用客观的量化标准来衡量,有些则不行。因此,应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3]
(3)多元化。课堂教学活动是充满活力的师生交往与互动过程,不同的学科类型要求课堂评价标准不应是统一、封闭的。在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应结合不同学科类型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从不同的维度和侧重点设计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真实可靠的评价结论。
(4)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决定着评价指标能否在评价实施环节易于掌握,有效落实。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明确的界定和依据,评价主体能较快根据评审情况综合打分。
3.评价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两大维度:学习效果和学习环境。学习效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掌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果,是证明教学质量最直接的证据。
4.评价类型。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秉持综合性评价理念,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和信息反馈源(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学生、同行、专家评价与自我评价),来获取全面的教学信息。
5.“以学评教”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学评教”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教学所引起和促成学习行为的表现、状态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4]我们认为,具有针对性、能动性、多样性、选择性特征(见表1)的学习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学习行为四个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中处于基础性的内在学习行为特征是针对性,而能动性、多样性及选择性则是在学习行为针对性基础之上的外部表现。
6.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常采用层次分析法,此外,还可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表2)。
结语
目前,教育评价已经进入“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建构时代,设计能够体现指标体系个性化和弹性化的、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是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互联网时代实体课堂的质量与存亡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即与时俱变,“以学论教”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将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李玉民:《翻转课堂:何以“翻”得“转”》,《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第22期。
[2]严正宇、周凌翱:《“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方式分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3]刘强、周林、郭珂:《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综述》,《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5期。
[4]陳佑清、陶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以学论教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何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由教师或教师团队自行创建视频;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课堂上完成小组讨论、实验和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顺序作了颠倒,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伙伴,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的主体。教师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节,组织有效讨论;学生需在课堂前后完成知识内化过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翻转课堂的本质
1.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从单向传授知识、把控课堂节奏和学生学习进程,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环境的设计师,教学正逐步从“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
2.评价理念的转变
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离不开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教人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师和高校的发展,通过教师自身的发展来影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3.评价标准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是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而不是教师行为与特征;是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而不是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学生成果与学生成功,而不是教学输入与资源。
如何“翻转”
1.学会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互联网上的文本、课件、视频、讨论等教学资源丰富、水平高、可选择性强。在制作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学会选择,利用好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非常重要。不能简单以为“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而忽视了由此引发的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2.合力打造课程团队。高校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陈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学科组和教研室组成研究团队,共同设计优秀课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产生智慧碰撞,逐步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库和问题库,进而推进教师团队的共研共建。[1]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学评价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1.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用于翻转课堂模式时,存在以下问题。
(1)期末考试比重大,过程性考核占比小。高校考试考核模式比例通常是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这种比例分配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过程性学习的要求,翻转课堂预习环节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无法检验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2)协作能力反馈较少。翻转课堂强调协作学习,通过学习小组任务分工、互动讨论等环节达到学习目标,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团队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评价体系缺少这一评价指标。
(3)以教师主观评价为主,缺乏学生互评。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相互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沟通有重要作用。目前的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
(4)评价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平时和期末评价仍以考核理论知识积累为主,很少涉及更能反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并符合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所倡导的预习、实习、实践、讨论、协作等能力目标要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及反馈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内容往往被忽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投身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2]难以被调动。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关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合理制订学习规划。
(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有些可以用客观的量化标准来衡量,有些则不行。因此,应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3]
(3)多元化。课堂教学活动是充满活力的师生交往与互动过程,不同的学科类型要求课堂评价标准不应是统一、封闭的。在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应结合不同学科类型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从不同的维度和侧重点设计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真实可靠的评价结论。
(4)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决定着评价指标能否在评价实施环节易于掌握,有效落实。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明确的界定和依据,评价主体能较快根据评审情况综合打分。
3.评价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两大维度:学习效果和学习环境。学习效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掌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果,是证明教学质量最直接的证据。
4.评价类型。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秉持综合性评价理念,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和信息反馈源(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学生、同行、专家评价与自我评价),来获取全面的教学信息。
5.“以学评教”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学评教”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教学所引起和促成学习行为的表现、状态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4]我们认为,具有针对性、能动性、多样性、选择性特征(见表1)的学习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学习行为四个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中处于基础性的内在学习行为特征是针对性,而能动性、多样性及选择性则是在学习行为针对性基础之上的外部表现。
6.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常采用层次分析法,此外,还可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表2)。
结语
目前,教育评价已经进入“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建构时代,设计能够体现指标体系个性化和弹性化的、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是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互联网时代实体课堂的质量与存亡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即与时俱变,“以学论教”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将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李玉民:《翻转课堂:何以“翻”得“转”》,《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第22期。
[2]严正宇、周凌翱:《“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方式分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3]刘强、周林、郭珂:《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综述》,《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5期。
[4]陳佑清、陶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