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文亚是中国儿童文学界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两岸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编辑出版、阅读推广三十余年,历任《民生报》《世界日报》《欧洲日报》儿童版主编,《儿童天地》(周刊)、民生报儿童丛书总编辑等职,编辑出版儿童读物450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百余部;百余篇作品收录海峡两岸语文课本及各类选本;任职期间曾系统引进大陆具代表性的47位儿童文学作家的134册原创作品到台湾出版。2007年,在浙江师范大学设立了“台湾儿童读物资料中心”和“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促进两岸儿童文学研究。
在桂文亚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属于那个时代文人对待一项人文事业的优秀品质:满腹才华、一腔热血、终身效力。当她决定走上儿童文学这条光荣的荆棘路时,她便自动背负起了振兴发展的使命。她的儿子谢君韬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里这样写道:“真像古代的大侠!我想,就是郭靖,也只能和母亲差堪比拟吧!一个支撑着连天烽火中的危城,一个坚守着媚俗世风下一畦为儿童所留的青田。”
一、文章草草皆千古——作为出版者和阅读推广者的桂文亚
1949年12月31日,她出生于台北市的一个小康之家。
她20岁初出文坛,便展露出不俗的才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裁冰集》;30岁出头,就已经是一位出色的记者,拿到了“模范记者”“高级资深绩优记者”等表彰,采访过林海音、白先勇、梁实秋、三毛、高阳等诸多文坛名家,三毛称赞她为台湾报道文学中的“一支健笔”,出版人物专访单行本十余部。
1981年,由于工作调动,已经在报道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桂文亚从《民生报》副刊报道文学记者,调《民生报》儿童版任主编。崇尚人生多样性的桂文亚欣然接受这一变化,从零开始,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出版、推广等工作。
(一)确立出版特色和方针
在对当时的儿童读物出版环境不断摸索学习过程中,桂文亚有几个发现:一则,当时台湾以儿童作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很少;二则,引进作品多于原创作品。加之,她从小在父亲的敦促下受到的中西方古典文学的影响,十余年的报道文学记者所受的正统文学的训练,她深切地意识到优良少年儿童读物对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民生报》儿童版确立了自己的选登特色和标准:侧重扶持本土原创作品;特别注重作品的文学含金量;作品内容要展现创意和童趣,表达美好与光明。
(二)为原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她会尽可能地去發现优秀的原创作者,并为他们提供出版和发展的机会,无论是新人还是名家。
儿童散文作家冯辉岳先生,是生活在一个小山村的小学老师,他的散文写得清澈朴素,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纯真之美。桂文亚发现了他的才华,曾为他策划编辑过两本散文集《岗背的孩子》和《阿公的八角风筝》,数年来还一直为他的作品在大陆出版推广奔走效力。
1990年,《民生报》选载了一位大陆作者的童话作品《吹泡泡的小老鼠》。桂文亚觉得这位作者颇具才华,写信称赞她的作品,同时再向她约稿。后来才知,这是一位小学生作者,名字叫葛竞。如今,葛竞已是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回忆起这次珍贵的记忆时,说:“在创作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当你对写作感兴趣而又露出一点才能的时候,有一位好老师能发现你的小才能,给你创造发挥这种才能的机会,该是多么重要啊!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位老师。我想如果在生活中你也能遇见桂阿姨这样的好老师,这就是你的幸运。”
云南彝族儿童文学作者普飞也是桂文亚的作者,他常常投稿给《民生报》儿童版。透过他的笔,台湾小读者知道了许多有趣的彝族童话故事。有一年,桂文亚到云南泸沽湖旅游,普飞还专程从乡下赶到昆明探望桂文亚,送给她一袋白砂糖,因为对山寨的村民来说,白糖是送给尊贵的客人最贵重的礼物……
(三)取长补短,为两岸儿童文学发展谋大计
桂文亚不仅是原创作者们的良师益友,她更有过人的胆识和胸襟为台湾儿童文学的未来谋求发展。
她敏锐地发现台湾儿童文学作者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要逊色于大陆作者。在两岸开展交流之后,她便将一众较有影响和实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沈石溪、张秋生、金波、张之路、孙幼军等作者作品放到民生报社出版,还曾在台湾举办“曹文轩作品讨论会”。她首次提出曹文轩、沈石溪、张之路、李潼是华语儿童小说的“四大天王”,这一前瞻性的说法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她希冀通过这些出版交流活动,一方面,她让台湾小读者看到另一种面貌的中文表达,丰富他们的见识;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台湾创作者学习大陆儿童文学作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她也不忘把台湾的优秀作家作品推荐给大陆读者,为此举办了各类型的两岸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
(四)让更多好作品进入小读者的视野中
为了了解孩子,《民生报》儿童版每个月开办非常多的座谈会,包括校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插画家座谈会以及小朋友面对面的小记者的座谈会,甚至有教育专家及心理医生的座谈会,主编桂文亚及编辑团队试图从这些专业人员的身上去了解孩子。通过观察、吸收与判断来了解儿童喜好,希冀创造出更多贴近他们的心灵的作品。
1991年,桂文亚联合几家媒体共同发起的“好书大家读”的儿童读物评选活动,迄今仍是台湾最具权威与代表性的儿童读物评选活动之一。评选出来的优秀少儿读物会推荐到小学、图书馆,也让家长和老师有了选好书的依据。
二、美丽眼睛看世界——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桂文亚
儿童文学作家林世仁说:“上一代的创作者,大多同时身兼编辑工作。林良老师在《国语日报》,潘人木先生在省教育厅,林焕彰老师在《世界日报》,桂姐在《民生报》。他们一边编辑,一边创作,互相交融、互相滋养。”2020年5月,集结了桂文亚收录在两岸语文课本的作品合集《“菜刀”喜欢你》出版了,这是她创作的第100本书。从她20岁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裁冰集》算起,她的文学创作已经整整50年了。在这50年中,她创作最多的,也最被读者熟知的便是她的儿童散文。 (一)《班长下台》,描写童年生活的传神之作
《班长下台》是她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散文集,描写了鬼灵精怪的阿桂桂小学阶段的许多趣事,举凡偷抓虾米干踩到牛粪、闭眼走路陷入泥淖、掏垃圾箱寻糖果纸、被窝里手电筒偷读、同男生进行大决斗……种种恶作剧,应有尽有。起初,《班长下台》只是一篇散文,于1982年刊于《台视儿童月刊》后,1992年,桂文亚又将这篇作品投寄到上海《少年文艺》月刊。刊出后,获选该年度小读者票选散文类最喜爱作品第一名。同时,还收到大陆十几封中小学“班长”的来信,他们以为桂文亚与他们同龄,向她倾诉身为班长的压力和苦闷、自卑(成绩不好)与痛苦。1993年,她便以“班长下台”为书名,结集15篇小学生涯精彩有趣的校园生活故事交付民生报社出版。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先生评价:“桂文亚的散文,流畅自然,却蕴藏机锋和风趣,一向为读者所珍视,跟她一起莞尔,一起含笑……她的《班长下台》更是描写童年生活的传神之作,令人一读难忘。”
迄今,《班长下台》仍深受小读者的喜爱,还入选了全国语文特级教授张祖庆的推荐书单。书中的阿桂桂,也如黑柳彻子的“小豆豆”般深入人心了。
(二)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品
桂文亚在创作上得过许多奖项:1995年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好书大家读”(1994、1995、2002)年度最佳儿童读物奖等。从1990年起,桂文亚的作品还受到大陸权威儿童文学奖项的青睐。1990年,探亲散文《江南可采莲》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03年《哈玛!哈玛!伊斯坦堡!》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虽然有很多奖项对其作品的认可,但桂文亚坦言,最令她感到荣耀的是,作品被广泛地收录到两岸的语文课本当中,让作品陪伴着一代代儿童一起长大。
2002年,《你一定会听见的》收录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2006年,《“诗”中的秋》收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还有《美在颜色》《冰雹与雪的联想》《抽烟的滋味》等作品收录台湾的语文教科书中。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将这些入选海峡两岸语文教科书的经典散文集结成册以《“菜刀”喜欢你》(“作家入选课本作品全集”)一名出版。
这些作品都共同展现了桂文亚散文的一个特性:透过了她的心眼,以旅行的心情摄影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书写既是“我们的”“你们的”,也是“他们的”美好故事——
曹文轩这样评价:“桂文亚的散文,向我们证实了她的这一能力,被她感觉过的世界以及感觉之后化为语言而呈现出的世界,强化了我们对世界的印象,从而使世界深刻地进入了我们的记忆,而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三)艺术与纪实、情趣与理趣的旅行散文
也许是她曾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缘故,也许是她对读书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她总是喜欢踏遍世界的角落,将所到之处的风景和人记录在她的镜头下,写进她的散文里。“美丽眼睛看世界”系列则是她旅行散文的代表作。
在《少女发丝的故事》里,桂文亚用散文之笔、镜头之眼,用饱满的情感、精妙的文字,写下旅行中的美好故事,带给读者艺术与纪实、情趣与理趣的阅读享受。
在《星星也偷笑》里,桂文亚用最质朴的语言、最可爱的感觉和她很多年所经营起来的文学修养,将人生浓缩在了一本小书中——对家人的亲情,对世界的激情,对万物的温情,对生命的长情,于她的童年回忆和她的镜头文字下得以充分体现。
在《亲爱的坏猫先生》里,她为一只猫写传。猫,是她的老师,她说:“我一直在向一只猫学习。”
在《长着翅膀游英国》里,你可以跟着思想猫桂文亚,看不一样的旅途风景:午后三点,躺进剑桥校园的“草坪海”里,悠悠晃晃晒太阳;在哈尔路那户种满玫瑰花的人家前,和大肥猫与小兔子奇妙相遇;在晴朗的假日公园,舔着冰淇淋,租张帆布椅,尽情享受露天音乐会;漫步老学府、大教堂、博物馆,和一代代文豪伟人来场心灵交流。
桂文亚用她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打动着读者,也诠释了泰戈尔笔下的那句诗:“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我们才生活在这世界里。”
三、为儿童点一盏灯——作为儿童文学先驱的桂文亚
2005年,桂文亚受时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教授的邀约到浙师大红楼讲学。桂文亚有了由她个人出资设立一个面向浙师大学子的儿童文学研究奖项的想法。2007年5月,首届“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完成评奖,共10位同学获奖,桂文亚亲自飞赴金华为他们颁奖。同年,大陆地区唯一的“台湾儿童读物资料中心”正式挂牌,中心图书资料的组织、寄赠工作从1998年就开始了,也是在桂文亚的鼎力促成和推动下得以建立的。“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共举办了十届,共计参选人数143次,获奖者78人次;参赛论文的研究文类涉及图画书、儿童小说、童话、儿童电影、儿童报刊、儿童文学理论等;类型涵盖中外经典名著及当代两岸儿童文学名家作品。
每年的五月,对于红楼师生来说,是一种节庆。桂文亚这位远方的亲人每年都会携带着礼物,以及邀请一两位优秀的台湾儿童文学工作者,林芳萍、林世仁、黄惠玲、邱各容、孙晴峰、柯倩华等老师都曾作为贵宾,被桂文亚邀请到红楼为这里的学子们传道受业。
第六届“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得主石诗瑶(现已为资深图画书编辑)曾撰文描绘她对桂文亚的印象:“每一个人生阶段,我都有‘伟大的老师’。回忆起来,那时热热闹闹挂在口中的成就和荣誉早就淡忘,他们朴朴素素地站在我的生命里,是生活里的春日和诗意。桂文亚老师在我人生中也是念念不忘的伟大的老师。我获奖的那天,代替大家念了演讲稿,除了感谢,说了什么其他的我几乎快忘光了。但我记得第一段就高兴地说桂老师像圣诞老人,每回来,礼物美食叮叮当当响得整个红楼都是快乐的。那么远的距离,她总是准时敲门,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温暖又安心。” 除了每年的5月,桂文亚也常牵挂远在金华的“亲人”——他们都以儿童文学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桂文亚在他们身上投注了自己对于未来儿童文学发展的期望。到了岁末,桂文亚会给红楼的同学寄上一封信,写她这一年以来做的几件大事,写作、拜访朋友、读书、上研修班、买菜做饭、喂猫……写她丰富而又“忙成一团”的平凡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从第六届“思想猫”奖起,论文征奖活动将选题限定在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研究。林良、林世仁、王淑芬等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这才进入年轻一代研究者的视野中,大陆学子得以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台湾儿童文学创作的面貌。这些同学毕业后,大部分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学生时代对台湾儿童文学作者作品的亲近,使得他们工作后仍然密切关注台湾作者的创作,且密切保持着交流合作。儿童文学先驱者桂文亚和方卫平等老师对年轻一代学子的栽培,可谓苦心孤诣。
桂文亚十分钟爱“思想猫”这一意象,“思想猫”象征着一种独立、沉静而又充满活泼灵光的精神。纵览桂文亚几十余年的儿童文学工作,可以说,身为出版者、编辑、作者、推广者的她在每一个角色中都做到了极致。
方卫平称赞她:“以一副敏锐而美丽的目光打量世界,以一种严谨而干练的风格投入工作;而她又天生拥有一颗博大、友善的爱心,有缘接近她的人都会因此而沉醉在她播洒的友情的芬芳之中。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思想猫的世界中,执着、严谨、紧张、从容、优雅、精致、大度、慷慨、快乐、幽默、俏皮、淘气等等不同的质量或风格,竟能调适、搭配得如此协调而完美──当她投入工作时,她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当她放下工作时,她的智慧和天性又成为朋友们欢乐的源泉。”
谢君韬说:“这么多年来,母亲在她心爱的事业上难免遭受一些掣肘,令我感到不平;甚至,一度为她的全力以赴感到不值。但也正因为她对这份志业的执着及勇气,以及始终坚信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大路,终使我这个做儿子的,对儿童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事实上,我相信,母亲和她的朋友们最最在乎的是,我们下一代要和什么样的文化一起成长!”
她的父亲在看到她任职新闻记者的成绩时,曾借用诗句“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暂借玉堂留姓氏,便衣勾漏作神化,由来名士如名將,谁似汾阳福寿全”来表达他对女儿在未来文坛发展的希冀。也许他没想到女儿在另一个“无限小,又无限大”的文学世界里有了超越他想象的大发展吧!
参考文献:
[1]《班长下台》,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少女发丝的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3]方卫平主编:《思想猫的步履——“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十年文集》,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以下文章皆来源于桂文亚女士的网站:http://www.cat-kuei.com/about.html
[4]谢君韬《我的母亲》
[5]蓝珍梅、蔡淑宜、洪淑玉《专访儿童文学编辑桂文亚》
[6]桂吉辉《致女儿书》
[7]爱薇《桂文亚——报告文学的一支健笔》
[8]林世仁《从两个框架谈桂文亚散文》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林幼润
特约编辑:金旻甦
本专辑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办
在桂文亚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属于那个时代文人对待一项人文事业的优秀品质:满腹才华、一腔热血、终身效力。当她决定走上儿童文学这条光荣的荆棘路时,她便自动背负起了振兴发展的使命。她的儿子谢君韬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里这样写道:“真像古代的大侠!我想,就是郭靖,也只能和母亲差堪比拟吧!一个支撑着连天烽火中的危城,一个坚守着媚俗世风下一畦为儿童所留的青田。”
一、文章草草皆千古——作为出版者和阅读推广者的桂文亚
1949年12月31日,她出生于台北市的一个小康之家。
她20岁初出文坛,便展露出不俗的才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裁冰集》;30岁出头,就已经是一位出色的记者,拿到了“模范记者”“高级资深绩优记者”等表彰,采访过林海音、白先勇、梁实秋、三毛、高阳等诸多文坛名家,三毛称赞她为台湾报道文学中的“一支健笔”,出版人物专访单行本十余部。
1981年,由于工作调动,已经在报道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桂文亚从《民生报》副刊报道文学记者,调《民生报》儿童版任主编。崇尚人生多样性的桂文亚欣然接受这一变化,从零开始,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出版、推广等工作。
(一)确立出版特色和方针
在对当时的儿童读物出版环境不断摸索学习过程中,桂文亚有几个发现:一则,当时台湾以儿童作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很少;二则,引进作品多于原创作品。加之,她从小在父亲的敦促下受到的中西方古典文学的影响,十余年的报道文学记者所受的正统文学的训练,她深切地意识到优良少年儿童读物对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民生报》儿童版确立了自己的选登特色和标准:侧重扶持本土原创作品;特别注重作品的文学含金量;作品内容要展现创意和童趣,表达美好与光明。
(二)为原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她会尽可能地去發现优秀的原创作者,并为他们提供出版和发展的机会,无论是新人还是名家。
儿童散文作家冯辉岳先生,是生活在一个小山村的小学老师,他的散文写得清澈朴素,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纯真之美。桂文亚发现了他的才华,曾为他策划编辑过两本散文集《岗背的孩子》和《阿公的八角风筝》,数年来还一直为他的作品在大陆出版推广奔走效力。
1990年,《民生报》选载了一位大陆作者的童话作品《吹泡泡的小老鼠》。桂文亚觉得这位作者颇具才华,写信称赞她的作品,同时再向她约稿。后来才知,这是一位小学生作者,名字叫葛竞。如今,葛竞已是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回忆起这次珍贵的记忆时,说:“在创作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当你对写作感兴趣而又露出一点才能的时候,有一位好老师能发现你的小才能,给你创造发挥这种才能的机会,该是多么重要啊!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位老师。我想如果在生活中你也能遇见桂阿姨这样的好老师,这就是你的幸运。”
云南彝族儿童文学作者普飞也是桂文亚的作者,他常常投稿给《民生报》儿童版。透过他的笔,台湾小读者知道了许多有趣的彝族童话故事。有一年,桂文亚到云南泸沽湖旅游,普飞还专程从乡下赶到昆明探望桂文亚,送给她一袋白砂糖,因为对山寨的村民来说,白糖是送给尊贵的客人最贵重的礼物……
(三)取长补短,为两岸儿童文学发展谋大计
桂文亚不仅是原创作者们的良师益友,她更有过人的胆识和胸襟为台湾儿童文学的未来谋求发展。
她敏锐地发现台湾儿童文学作者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要逊色于大陆作者。在两岸开展交流之后,她便将一众较有影响和实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沈石溪、张秋生、金波、张之路、孙幼军等作者作品放到民生报社出版,还曾在台湾举办“曹文轩作品讨论会”。她首次提出曹文轩、沈石溪、张之路、李潼是华语儿童小说的“四大天王”,这一前瞻性的说法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她希冀通过这些出版交流活动,一方面,她让台湾小读者看到另一种面貌的中文表达,丰富他们的见识;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台湾创作者学习大陆儿童文学作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她也不忘把台湾的优秀作家作品推荐给大陆读者,为此举办了各类型的两岸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
(四)让更多好作品进入小读者的视野中
为了了解孩子,《民生报》儿童版每个月开办非常多的座谈会,包括校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插画家座谈会以及小朋友面对面的小记者的座谈会,甚至有教育专家及心理医生的座谈会,主编桂文亚及编辑团队试图从这些专业人员的身上去了解孩子。通过观察、吸收与判断来了解儿童喜好,希冀创造出更多贴近他们的心灵的作品。
1991年,桂文亚联合几家媒体共同发起的“好书大家读”的儿童读物评选活动,迄今仍是台湾最具权威与代表性的儿童读物评选活动之一。评选出来的优秀少儿读物会推荐到小学、图书馆,也让家长和老师有了选好书的依据。
二、美丽眼睛看世界——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桂文亚
儿童文学作家林世仁说:“上一代的创作者,大多同时身兼编辑工作。林良老师在《国语日报》,潘人木先生在省教育厅,林焕彰老师在《世界日报》,桂姐在《民生报》。他们一边编辑,一边创作,互相交融、互相滋养。”2020年5月,集结了桂文亚收录在两岸语文课本的作品合集《“菜刀”喜欢你》出版了,这是她创作的第100本书。从她20岁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裁冰集》算起,她的文学创作已经整整50年了。在这50年中,她创作最多的,也最被读者熟知的便是她的儿童散文。 (一)《班长下台》,描写童年生活的传神之作
《班长下台》是她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散文集,描写了鬼灵精怪的阿桂桂小学阶段的许多趣事,举凡偷抓虾米干踩到牛粪、闭眼走路陷入泥淖、掏垃圾箱寻糖果纸、被窝里手电筒偷读、同男生进行大决斗……种种恶作剧,应有尽有。起初,《班长下台》只是一篇散文,于1982年刊于《台视儿童月刊》后,1992年,桂文亚又将这篇作品投寄到上海《少年文艺》月刊。刊出后,获选该年度小读者票选散文类最喜爱作品第一名。同时,还收到大陆十几封中小学“班长”的来信,他们以为桂文亚与他们同龄,向她倾诉身为班长的压力和苦闷、自卑(成绩不好)与痛苦。1993年,她便以“班长下台”为书名,结集15篇小学生涯精彩有趣的校园生活故事交付民生报社出版。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先生评价:“桂文亚的散文,流畅自然,却蕴藏机锋和风趣,一向为读者所珍视,跟她一起莞尔,一起含笑……她的《班长下台》更是描写童年生活的传神之作,令人一读难忘。”
迄今,《班长下台》仍深受小读者的喜爱,还入选了全国语文特级教授张祖庆的推荐书单。书中的阿桂桂,也如黑柳彻子的“小豆豆”般深入人心了。
(二)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品
桂文亚在创作上得过许多奖项:1995年中华儿童文学奖、1997年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好书大家读”(1994、1995、2002)年度最佳儿童读物奖等。从1990年起,桂文亚的作品还受到大陸权威儿童文学奖项的青睐。1990年,探亲散文《江南可采莲》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2003年《哈玛!哈玛!伊斯坦堡!》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虽然有很多奖项对其作品的认可,但桂文亚坦言,最令她感到荣耀的是,作品被广泛地收录到两岸的语文课本当中,让作品陪伴着一代代儿童一起长大。
2002年,《你一定会听见的》收录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2006年,《“诗”中的秋》收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还有《美在颜色》《冰雹与雪的联想》《抽烟的滋味》等作品收录台湾的语文教科书中。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将这些入选海峡两岸语文教科书的经典散文集结成册以《“菜刀”喜欢你》(“作家入选课本作品全集”)一名出版。
这些作品都共同展现了桂文亚散文的一个特性:透过了她的心眼,以旅行的心情摄影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书写既是“我们的”“你们的”,也是“他们的”美好故事——
曹文轩这样评价:“桂文亚的散文,向我们证实了她的这一能力,被她感觉过的世界以及感觉之后化为语言而呈现出的世界,强化了我们对世界的印象,从而使世界深刻地进入了我们的记忆,而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三)艺术与纪实、情趣与理趣的旅行散文
也许是她曾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缘故,也许是她对读书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她总是喜欢踏遍世界的角落,将所到之处的风景和人记录在她的镜头下,写进她的散文里。“美丽眼睛看世界”系列则是她旅行散文的代表作。
在《少女发丝的故事》里,桂文亚用散文之笔、镜头之眼,用饱满的情感、精妙的文字,写下旅行中的美好故事,带给读者艺术与纪实、情趣与理趣的阅读享受。
在《星星也偷笑》里,桂文亚用最质朴的语言、最可爱的感觉和她很多年所经营起来的文学修养,将人生浓缩在了一本小书中——对家人的亲情,对世界的激情,对万物的温情,对生命的长情,于她的童年回忆和她的镜头文字下得以充分体现。
在《亲爱的坏猫先生》里,她为一只猫写传。猫,是她的老师,她说:“我一直在向一只猫学习。”
在《长着翅膀游英国》里,你可以跟着思想猫桂文亚,看不一样的旅途风景:午后三点,躺进剑桥校园的“草坪海”里,悠悠晃晃晒太阳;在哈尔路那户种满玫瑰花的人家前,和大肥猫与小兔子奇妙相遇;在晴朗的假日公园,舔着冰淇淋,租张帆布椅,尽情享受露天音乐会;漫步老学府、大教堂、博物馆,和一代代文豪伟人来场心灵交流。
桂文亚用她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打动着读者,也诠释了泰戈尔笔下的那句诗:“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我们才生活在这世界里。”
三、为儿童点一盏灯——作为儿童文学先驱的桂文亚
2005年,桂文亚受时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教授的邀约到浙师大红楼讲学。桂文亚有了由她个人出资设立一个面向浙师大学子的儿童文学研究奖项的想法。2007年5月,首届“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完成评奖,共10位同学获奖,桂文亚亲自飞赴金华为他们颁奖。同年,大陆地区唯一的“台湾儿童读物资料中心”正式挂牌,中心图书资料的组织、寄赠工作从1998年就开始了,也是在桂文亚的鼎力促成和推动下得以建立的。“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共举办了十届,共计参选人数143次,获奖者78人次;参赛论文的研究文类涉及图画书、儿童小说、童话、儿童电影、儿童报刊、儿童文学理论等;类型涵盖中外经典名著及当代两岸儿童文学名家作品。
每年的五月,对于红楼师生来说,是一种节庆。桂文亚这位远方的亲人每年都会携带着礼物,以及邀请一两位优秀的台湾儿童文学工作者,林芳萍、林世仁、黄惠玲、邱各容、孙晴峰、柯倩华等老师都曾作为贵宾,被桂文亚邀请到红楼为这里的学子们传道受业。
第六届“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得主石诗瑶(现已为资深图画书编辑)曾撰文描绘她对桂文亚的印象:“每一个人生阶段,我都有‘伟大的老师’。回忆起来,那时热热闹闹挂在口中的成就和荣誉早就淡忘,他们朴朴素素地站在我的生命里,是生活里的春日和诗意。桂文亚老师在我人生中也是念念不忘的伟大的老师。我获奖的那天,代替大家念了演讲稿,除了感谢,说了什么其他的我几乎快忘光了。但我记得第一段就高兴地说桂老师像圣诞老人,每回来,礼物美食叮叮当当响得整个红楼都是快乐的。那么远的距离,她总是准时敲门,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温暖又安心。” 除了每年的5月,桂文亚也常牵挂远在金华的“亲人”——他们都以儿童文学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桂文亚在他们身上投注了自己对于未来儿童文学发展的期望。到了岁末,桂文亚会给红楼的同学寄上一封信,写她这一年以来做的几件大事,写作、拜访朋友、读书、上研修班、买菜做饭、喂猫……写她丰富而又“忙成一团”的平凡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从第六届“思想猫”奖起,论文征奖活动将选题限定在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研究。林良、林世仁、王淑芬等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这才进入年轻一代研究者的视野中,大陆学子得以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台湾儿童文学创作的面貌。这些同学毕业后,大部分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学生时代对台湾儿童文学作者作品的亲近,使得他们工作后仍然密切关注台湾作者的创作,且密切保持着交流合作。儿童文学先驱者桂文亚和方卫平等老师对年轻一代学子的栽培,可谓苦心孤诣。
桂文亚十分钟爱“思想猫”这一意象,“思想猫”象征着一种独立、沉静而又充满活泼灵光的精神。纵览桂文亚几十余年的儿童文学工作,可以说,身为出版者、编辑、作者、推广者的她在每一个角色中都做到了极致。
方卫平称赞她:“以一副敏锐而美丽的目光打量世界,以一种严谨而干练的风格投入工作;而她又天生拥有一颗博大、友善的爱心,有缘接近她的人都会因此而沉醉在她播洒的友情的芬芳之中。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思想猫的世界中,执着、严谨、紧张、从容、优雅、精致、大度、慷慨、快乐、幽默、俏皮、淘气等等不同的质量或风格,竟能调适、搭配得如此协调而完美──当她投入工作时,她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当她放下工作时,她的智慧和天性又成为朋友们欢乐的源泉。”
谢君韬说:“这么多年来,母亲在她心爱的事业上难免遭受一些掣肘,令我感到不平;甚至,一度为她的全力以赴感到不值。但也正因为她对这份志业的执着及勇气,以及始终坚信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大路,终使我这个做儿子的,对儿童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事实上,我相信,母亲和她的朋友们最最在乎的是,我们下一代要和什么样的文化一起成长!”
她的父亲在看到她任职新闻记者的成绩时,曾借用诗句“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暂借玉堂留姓氏,便衣勾漏作神化,由来名士如名將,谁似汾阳福寿全”来表达他对女儿在未来文坛发展的希冀。也许他没想到女儿在另一个“无限小,又无限大”的文学世界里有了超越他想象的大发展吧!
参考文献:
[1]《班长下台》,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少女发丝的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3]方卫平主编:《思想猫的步履——“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十年文集》,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以下文章皆来源于桂文亚女士的网站:http://www.cat-kuei.com/about.html
[4]谢君韬《我的母亲》
[5]蓝珍梅、蔡淑宜、洪淑玉《专访儿童文学编辑桂文亚》
[6]桂吉辉《致女儿书》
[7]爱薇《桂文亚——报告文学的一支健笔》
[8]林世仁《从两个框架谈桂文亚散文》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林幼润
特约编辑:金旻甦
本专辑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