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210-02
摘要:诚信乃立身之本,社会之基。本文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结合90后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其原因和对策,从加强新生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健全高校信用评价机制、加强监督机制这四个方面来谈90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诚信教育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人的传统认为,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而西方近代也建立以契约关系为基础、他律为主的诚信伦理体系。诚信不仅是健全人格的必须组成,也是社会伦理的构筑基础。
新一代90后的高校学生群体在诚信建设上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和争议,因此,现代高校在承担专业技能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业不能偏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又要因人因势采用适当的方法开展教育,还要再制度上加强监督,有效管理。
一、90后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1、学业方面
大学生的诚信首先要体现在其根本的使命和任务——学业上。然而,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现象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学生本身并不以之为耻。例如:上课请其他同学代为点名;作业采取抄袭同学的,论文也是上网直接下载、东拼西凑,甚至一字不改。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把歪心思都放在考试的时候。他们认为偷看别人试卷、与人交头接耳等行为很正常,更有甚者,夹带纸条和替考现象等作弊行为[1]也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校规校纪,而且还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2、 经济方面
90后大学生中有些人恶意拖欠学费,将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浪费,吃喝玩乐,互相攀比;还有一些人冒充贫困领取困难补助;另一些人助学贷款长期不还,要学校银行反复催缴。这种种现象都说明90后的大学生不重视经济信用。虽然国家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经济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但是高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下岗职工的子女,无法一一辨清真伪,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学校也无法直接干涉学生的经济财务状况,只能是出现一例解决一例。因此,高校学生的经济诚信的建设仍然相对被动。
3、 制造虚假履历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为了虚荣心或其他目的要求入党、评先进、竞选干部等。甚至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竞争。此外,为了在就业市场中抢占先机,在就业求职等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制假成绩单、制假优秀证明等现象,给自己和学校带来名誉上的损失。
4、网络道德
网络在给90后大学生带来知识和消遣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对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在自由的网络中轻易发生了,很多事情可能永远无法查明真相。因此,若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信任对方,则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原因分析如下
1. 中学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生的中学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往往把分数看成唯一标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虽然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际上,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囿于重智轻德重教轻育的状况,而忽略了学会做人等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时,中学的诚信教育内容陈旧滞后,没有将教育理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欠缺针对性和时效性,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如何马上要求90后大学生具有诚信品质呢?
2、90后大学生本身存在诚信缺失的因子[2]
首先,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比较世俗功利化,特别是其中独生子女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的追求,无视集体利益和整体利益。
其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低下。9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的过分溺爱使90后大学生形成依赖性,导致抗挫折能力差,心理问题逐渐凸显。
最后,90后大学生的诚信观及道德观。大学生涉世不深,对诚信缺失的正确感知和是非分辨能力不强, 对社会转型出现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存在困惑,不能辨证地看待问题,把握不住高校社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3、高校的学生信用机制不健全
古语云:万谋之策,唯诚信为本。在我国高校,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相对滞后,尤其是鲜见与诚信直接相关的专门立法,从而导致了在高校讲诚信不一定会获得相应回报,而不讲诚信也不一定会受到处罚,甚至可能因此获利的现象。在此情形下,90后大学生趋向于不诚信行为也就在所难免了。曲正伟指出:“当人们长期处在高风险和高代价的道德成本中而只有道德行为的低回报或无回报时,当不道德的人和违法的人能轻易逃避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时,人们必然趋向于无道德状态。”据此可见,由于高校学生信用机制不健全,人们不讲诚信的成本大大降低,而讲诚信所付出的代价大于不讲诚信所付出的代价,从而使得不讲诚信的思想和行为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土壤,得不到有效遏制,这也在无形中消磨着90后大学生们的诚信意识。
三、 改善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措施
1.加强90后大学新生的诚信道德文化教育
新生教育是大学生涯的开始。要想改善90后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改变大学生在中学对诚信思想的忽略,必须加强新生诚信道德的正面教育。如果能第一时间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修身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建立“诚信做人,信誉至上”的诚信观念,将大大减少大学生的诚信认知过程。同时,要不断改进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变单纯的说教,为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注重人文关怀,经常性开展诚信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个性自我、反叛,独立思考能力强的特点,要因势利导的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避免采用在诚信缺失发生之后再亡羊补牢进行说教;要将诚信教育纳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学校的人文关怀精神,用实例引导学生的诚信行为,营造校园诚信之风,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1) 诚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目的,它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诚信宣传活动, 利用宣传标语、 校园广播、 校电视台、 橱窗和校报等多渠道、 多角度、 全方位开展诚信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诚信“光荣榜”和失信“曝光台”,通报大学生自律督导队反馈的信息,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3]。从而促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
2) 诚信教育工作要具有人性化色彩
诚信教育毕竟是做人的工作,内容设置上要体现学生当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要设置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通过案例分析来起到正面引导反面警醒的作用。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说教,而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入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让晦涩的诚信教育活跃起来,学生身在其中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与发展。
3、健全高校信用评价机制[3]。
高校的学生评价有一整套的体系制度,在原有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学生诚信度的考核,建立学生信用考评,健全高校信用评价体系,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008年天津外语学院在学生中建立《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并结合诚信档案出台了《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诚信档案实施及管理办法》。2010年,上海市也推行试点建设推行学生诚信报告,该报告内容包括学习诚信、政治思想诚信、技能诚信、计算机和语言诚信、在校表现及社会实践诚信等多个方面,用于学生求职诚信证明。这类证明和档案的建立有利于通过诚信教育制度化、诚信记录动态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有形的教育和约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意识,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4、加强监督机制[4]
加大失信惩罚力度。诚实守信,除了依靠自律和制度的约束外,同时还要加强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措施,例如,对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曝光,对严重的失信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必要时与学位挂钩,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
同时,要深入开展学生诚实守信评议活动,对诚信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使守信者受到尊敬和赞扬。在同学中不断树立典型,强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在学生思想中发扬光大,并自觉地将诚信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
总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认识到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针对不诚信的现状和原因,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探索出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可续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秦霞,陈敏,华小烨.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问题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 2004,(7)
[2]刘静丽、蒲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诚信回归的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5,(2)
[3]张多来,黄秋生.论大学生诚信教育及信用档案建设[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4]王春华.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探索[J].教书育人,2007,(33)
摘要:诚信乃立身之本,社会之基。本文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结合90后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其原因和对策,从加强新生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健全高校信用评价机制、加强监督机制这四个方面来谈90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诚信教育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人的传统认为,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而西方近代也建立以契约关系为基础、他律为主的诚信伦理体系。诚信不仅是健全人格的必须组成,也是社会伦理的构筑基础。
新一代90后的高校学生群体在诚信建设上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和争议,因此,现代高校在承担专业技能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业不能偏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又要因人因势采用适当的方法开展教育,还要再制度上加强监督,有效管理。
一、90后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1、学业方面
大学生的诚信首先要体现在其根本的使命和任务——学业上。然而,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现象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学生本身并不以之为耻。例如:上课请其他同学代为点名;作业采取抄袭同学的,论文也是上网直接下载、东拼西凑,甚至一字不改。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把歪心思都放在考试的时候。他们认为偷看别人试卷、与人交头接耳等行为很正常,更有甚者,夹带纸条和替考现象等作弊行为[1]也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校规校纪,而且还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2、 经济方面
90后大学生中有些人恶意拖欠学费,将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浪费,吃喝玩乐,互相攀比;还有一些人冒充贫困领取困难补助;另一些人助学贷款长期不还,要学校银行反复催缴。这种种现象都说明90后的大学生不重视经济信用。虽然国家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经济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但是高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下岗职工的子女,无法一一辨清真伪,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学校也无法直接干涉学生的经济财务状况,只能是出现一例解决一例。因此,高校学生的经济诚信的建设仍然相对被动。
3、 制造虚假履历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为了虚荣心或其他目的要求入党、评先进、竞选干部等。甚至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竞争。此外,为了在就业市场中抢占先机,在就业求职等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制假成绩单、制假优秀证明等现象,给自己和学校带来名誉上的损失。
4、网络道德
网络在给90后大学生带来知识和消遣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对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在自由的网络中轻易发生了,很多事情可能永远无法查明真相。因此,若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信任对方,则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原因分析如下
1. 中学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生的中学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往往把分数看成唯一标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虽然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际上,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囿于重智轻德重教轻育的状况,而忽略了学会做人等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时,中学的诚信教育内容陈旧滞后,没有将教育理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欠缺针对性和时效性,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如何马上要求90后大学生具有诚信品质呢?
2、90后大学生本身存在诚信缺失的因子[2]
首先,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比较世俗功利化,特别是其中独生子女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的追求,无视集体利益和整体利益。
其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低下。9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的过分溺爱使90后大学生形成依赖性,导致抗挫折能力差,心理问题逐渐凸显。
最后,90后大学生的诚信观及道德观。大学生涉世不深,对诚信缺失的正确感知和是非分辨能力不强, 对社会转型出现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存在困惑,不能辨证地看待问题,把握不住高校社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3、高校的学生信用机制不健全
古语云:万谋之策,唯诚信为本。在我国高校,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相对滞后,尤其是鲜见与诚信直接相关的专门立法,从而导致了在高校讲诚信不一定会获得相应回报,而不讲诚信也不一定会受到处罚,甚至可能因此获利的现象。在此情形下,90后大学生趋向于不诚信行为也就在所难免了。曲正伟指出:“当人们长期处在高风险和高代价的道德成本中而只有道德行为的低回报或无回报时,当不道德的人和违法的人能轻易逃避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时,人们必然趋向于无道德状态。”据此可见,由于高校学生信用机制不健全,人们不讲诚信的成本大大降低,而讲诚信所付出的代价大于不讲诚信所付出的代价,从而使得不讲诚信的思想和行为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土壤,得不到有效遏制,这也在无形中消磨着90后大学生们的诚信意识。
三、 改善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措施
1.加强90后大学新生的诚信道德文化教育
新生教育是大学生涯的开始。要想改善90后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改变大学生在中学对诚信思想的忽略,必须加强新生诚信道德的正面教育。如果能第一时间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修身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建立“诚信做人,信誉至上”的诚信观念,将大大减少大学生的诚信认知过程。同时,要不断改进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变单纯的说教,为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注重人文关怀,经常性开展诚信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个性自我、反叛,独立思考能力强的特点,要因势利导的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避免采用在诚信缺失发生之后再亡羊补牢进行说教;要将诚信教育纳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学校的人文关怀精神,用实例引导学生的诚信行为,营造校园诚信之风,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1) 诚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目的,它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诚信宣传活动, 利用宣传标语、 校园广播、 校电视台、 橱窗和校报等多渠道、 多角度、 全方位开展诚信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诚信“光荣榜”和失信“曝光台”,通报大学生自律督导队反馈的信息,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3]。从而促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
2) 诚信教育工作要具有人性化色彩
诚信教育毕竟是做人的工作,内容设置上要体现学生当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要设置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通过案例分析来起到正面引导反面警醒的作用。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说教,而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入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让晦涩的诚信教育活跃起来,学生身在其中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与发展。
3、健全高校信用评价机制[3]。
高校的学生评价有一整套的体系制度,在原有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学生诚信度的考核,建立学生信用考评,健全高校信用评价体系,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008年天津外语学院在学生中建立《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并结合诚信档案出台了《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诚信档案实施及管理办法》。2010年,上海市也推行试点建设推行学生诚信报告,该报告内容包括学习诚信、政治思想诚信、技能诚信、计算机和语言诚信、在校表现及社会实践诚信等多个方面,用于学生求职诚信证明。这类证明和档案的建立有利于通过诚信教育制度化、诚信记录动态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有形的教育和约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意识,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4、加强监督机制[4]
加大失信惩罚力度。诚实守信,除了依靠自律和制度的约束外,同时还要加强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措施,例如,对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曝光,对严重的失信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必要时与学位挂钩,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
同时,要深入开展学生诚实守信评议活动,对诚信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使守信者受到尊敬和赞扬。在同学中不断树立典型,强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在学生思想中发扬光大,并自觉地将诚信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
总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认识到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针对不诚信的现状和原因,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探索出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可续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秦霞,陈敏,华小烨.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问题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 2004,(7)
[2]刘静丽、蒲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诚信回归的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5,(2)
[3]张多来,黄秋生.论大学生诚信教育及信用档案建设[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4]王春华.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探索[J].教书育人,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