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社会调查以及走访相关部门等途径掌握文献资料及数据资料,对高虹镇农民素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农民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提出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教育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3方面的对策来提升农民素质,进而实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素质;激励机制;马斯洛需求理论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53
收稿日期:2020-06-17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201839963)
作者简介:沈晶晶(1983-),女,硕士,馆员,图书馆衣锦工作部主任。研究方向:信息素养;傅盛(1983-),男,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农业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言是必经之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之一就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1]。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是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农民科技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率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本文所指的农民素质主要是指农民的教育素质、科技素质以及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
1高虹镇农民素质现状
高虹镇距临安区中心约9km,距杭州市中心约30km,根据2019年高虹镇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高虹镇总面积113.3km2,人口23948人,其中户籍人口14664人,下辖9个行政村。高虹镇区域农村人口2319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16215人,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69.9%。另外,如按性别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划分,男劳动力资源数8446人,女劳动力资源数7769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15673人,农民总人数占人口总数的96.85%。2019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9元。
1.1农民教育素质整体水平
根据2016—2019年临安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与问卷调查结果,近年来高虹镇农民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以学历教育为主流思想的观念下,农民也能够正视职业教育等。高虹镇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不断提高,特别是中青年农民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文盲比例逐年降低。
1.2農民科技素质
根据调查采访,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工作近几年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对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十分重视,区政府将各类农业培训纳入到重点工作中来,并将其作为地方乡镇的年度相关综合业务考核指标之一。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高虹镇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十分熟悉,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也相较其它地区农民更为娴熟,对于农业生产技术提升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大方向具有认同感,认识到农业科技在农业活动中占有主要地位。
1.3农民经营管理素质
自2017年以来,高虹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产业等初见成效。如,龙门秘境村落景区、木公山高山蔬菜等,培育了一批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同时掌握市场经济意识、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得到了大力提升。同时高虹镇农业服务业增速也不断提高[2],大部分农民意识到经营管理素质对于现有农业活动的影响巨大,对于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丰厚收益也印象深刻。
2高虹镇农民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农民教育素质构成不均衡
在调查中发现,高虹镇农民受教育的年限高于全国平均年限[3],被调查人员中50岁以上的农民文化程度基本上是小学毕业,还有少数文盲,30~40岁多为高中毕业,少数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于农村高教育素质低年龄段的农民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而从事农业的则是低教育素质高年龄段的农民,农民教育素质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2农民对科技素质提升活动参与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农民的科技意识有所提升,但对于科技素质更深层次的认识仍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新技术依然处于观望状态,自我学习提升的想法和意愿并不是十分强烈[4],持较为保守态度,对农业新技术的获取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获取农业新技术信息的渠道较多,但没有简单易懂的学习体系供农民来提升自身科技素质,导致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更好转化以及推广的关键在于有效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因此,只有加强对科技素质培训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农民才能将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活动中,最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2.3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近年来,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农民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盲目跟随市场,分散的经营管理主体抗风险能力不强,缺乏竞争意识以及科学管理方法[5],随着高端民宿的引进,部分农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与民宿受到了很大冲击。调查中发现,高虹镇农家乐与民宿的发展,由2016年的34家增至2018年的104家,但同比增长率由2017年的176%下降到2018年的20%。政府对于农家乐、民宿的申请管理更加规范化、严格化,而绝大多数农民缺少经营管理的培训或教育,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其经营的农家乐或民宿处于整个行业的最低端,经济生态效益不高。
3提升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3.1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教育素质
立足于目前的农民职业教育基础,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采用资源集中、优势互补、专业优化等行政手段或政策引导,针对特色产业对农民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做到政策务实,积极培养地方农业产业应用型农民人才,直接为地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引导农业从业者树立农民终身职业教育理念,在重视农民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也就是农民自身积极进行自我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加速这一过程,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达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3.2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教育激励机制
农民培训教育激励机制需要从全局视角进行构建,是一个持续性的整体工程,整个激励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农业从业者的实际需求之上,在激励机制落实和运行上要保持整体协调一致。
应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关培训教育内容。针对物资需求的农民可进行适当物质激励;针对安全需求的农民可进行技能激励;针对社交需求的农民可进行文化激励;针对自我实现需求的农民可进行目标激励等[6]。通过各式各样的差异化培训,进一步将农民培训教育细分,将其形式内容尽可能丰富化、多元化,更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利用豐富的信息化资源来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
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引导民间涉农机构参与农民培训教育。政府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农民培训教育市场中的作用,鼓励并引导民间力量投入到农民培训教育工作中,尽可能利用民间资本来补充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教育的缺失。
3.3全面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在地域方面提升组织化程度。根据相关政策,应在农民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4]。通过土地流转可将农民承包地化散为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整体规划以及农业技术的整体引进使用,从而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
在人员结构方面提升组织化程度。应大力发展农村内生的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通过这些组织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对农民进行有效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由弱变强的转型升级,从而达到治理有效。
4结语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乡村振兴有着很大影响。农民素质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驱动,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通过提升农民素质来推动农业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睿,曹延明,刘方媛.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沈晶晶.临安市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3]李富英.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现状与培训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沈晶晶.临安市山核桃林滴灌技术推广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24):71-72.
[5]王怀明,宋怡.我国农民素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4(01):1-5.
[6]郝晓燕,王爱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农民培训激励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21-23.
(责任编辑贾灿)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素质;激励机制;马斯洛需求理论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53
收稿日期:2020-06-17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201839963)
作者简介:沈晶晶(1983-),女,硕士,馆员,图书馆衣锦工作部主任。研究方向:信息素养;傅盛(1983-),男,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农业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言是必经之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之一就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1]。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是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农民科技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率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本文所指的农民素质主要是指农民的教育素质、科技素质以及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
1高虹镇农民素质现状
高虹镇距临安区中心约9km,距杭州市中心约30km,根据2019年高虹镇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高虹镇总面积113.3km2,人口23948人,其中户籍人口14664人,下辖9个行政村。高虹镇区域农村人口2319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16215人,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69.9%。另外,如按性别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划分,男劳动力资源数8446人,女劳动力资源数7769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15673人,农民总人数占人口总数的96.85%。2019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9元。
1.1农民教育素质整体水平
根据2016—2019年临安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与问卷调查结果,近年来高虹镇农民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以学历教育为主流思想的观念下,农民也能够正视职业教育等。高虹镇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不断提高,特别是中青年农民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文盲比例逐年降低。
1.2農民科技素质
根据调查采访,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工作近几年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对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十分重视,区政府将各类农业培训纳入到重点工作中来,并将其作为地方乡镇的年度相关综合业务考核指标之一。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高虹镇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十分熟悉,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也相较其它地区农民更为娴熟,对于农业生产技术提升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大方向具有认同感,认识到农业科技在农业活动中占有主要地位。
1.3农民经营管理素质
自2017年以来,高虹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产业等初见成效。如,龙门秘境村落景区、木公山高山蔬菜等,培育了一批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同时掌握市场经济意识、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得到了大力提升。同时高虹镇农业服务业增速也不断提高[2],大部分农民意识到经营管理素质对于现有农业活动的影响巨大,对于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丰厚收益也印象深刻。
2高虹镇农民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农民教育素质构成不均衡
在调查中发现,高虹镇农民受教育的年限高于全国平均年限[3],被调查人员中50岁以上的农民文化程度基本上是小学毕业,还有少数文盲,30~40岁多为高中毕业,少数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于农村高教育素质低年龄段的农民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而从事农业的则是低教育素质高年龄段的农民,农民教育素质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2农民对科技素质提升活动参与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农民的科技意识有所提升,但对于科技素质更深层次的认识仍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新技术依然处于观望状态,自我学习提升的想法和意愿并不是十分强烈[4],持较为保守态度,对农业新技术的获取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获取农业新技术信息的渠道较多,但没有简单易懂的学习体系供农民来提升自身科技素质,导致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更好转化以及推广的关键在于有效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因此,只有加强对科技素质培训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农民才能将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活动中,最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2.3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近年来,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农民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盲目跟随市场,分散的经营管理主体抗风险能力不强,缺乏竞争意识以及科学管理方法[5],随着高端民宿的引进,部分农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与民宿受到了很大冲击。调查中发现,高虹镇农家乐与民宿的发展,由2016年的34家增至2018年的104家,但同比增长率由2017年的176%下降到2018年的20%。政府对于农家乐、民宿的申请管理更加规范化、严格化,而绝大多数农民缺少经营管理的培训或教育,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其经营的农家乐或民宿处于整个行业的最低端,经济生态效益不高。
3提升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3.1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教育素质
立足于目前的农民职业教育基础,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采用资源集中、优势互补、专业优化等行政手段或政策引导,针对特色产业对农民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做到政策务实,积极培养地方农业产业应用型农民人才,直接为地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引导农业从业者树立农民终身职业教育理念,在重视农民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个体,也就是农民自身积极进行自我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加速这一过程,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达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3.2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教育激励机制
农民培训教育激励机制需要从全局视角进行构建,是一个持续性的整体工程,整个激励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农业从业者的实际需求之上,在激励机制落实和运行上要保持整体协调一致。
应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关培训教育内容。针对物资需求的农民可进行适当物质激励;针对安全需求的农民可进行技能激励;针对社交需求的农民可进行文化激励;针对自我实现需求的农民可进行目标激励等[6]。通过各式各样的差异化培训,进一步将农民培训教育细分,将其形式内容尽可能丰富化、多元化,更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利用豐富的信息化资源来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
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引导民间涉农机构参与农民培训教育。政府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农民培训教育市场中的作用,鼓励并引导民间力量投入到农民培训教育工作中,尽可能利用民间资本来补充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教育的缺失。
3.3全面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在地域方面提升组织化程度。根据相关政策,应在农民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4]。通过土地流转可将农民承包地化散为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整体规划以及农业技术的整体引进使用,从而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
在人员结构方面提升组织化程度。应大力发展农村内生的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通过这些组织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对农民进行有效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由弱变强的转型升级,从而达到治理有效。
4结语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乡村振兴有着很大影响。农民素质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驱动,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通过提升农民素质来推动农业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睿,曹延明,刘方媛.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沈晶晶.临安市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3]李富英.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现状与培训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沈晶晶.临安市山核桃林滴灌技术推广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24):71-72.
[5]王怀明,宋怡.我国农民素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4(01):1-5.
[6]郝晓燕,王爱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农民培训激励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21-23.
(责任编辑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