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导读

来源 :特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慢地
  昂 放
  慢慢地
  属于你的雨下完了
  你站立的地方一无所有
  慢慢地
  把这片沙滩装进口袋
  把这条街的台阶折成纸牌,洗一洗
  慢慢地
  头发长了
  嘴唇落着厚厚的阴云
  慢慢地
  每盏灯下的愤怒都是一把琴,弹着它们
  把悲伤从膝盖上拿开
  慢慢地
  走向你的,每个真理手中都拿着一柄铁锹
  慢慢地
  把你掩埋
  徐江:悲傷有所指,悲伤无所指
  悲喜最易成诗,却又最难写。
  什么原因?世间人都一根筋。喜欢写作的性情中人更是一根筋。于是,悲要写成哭哭啼啼、哭天抢地;喜要写成疯疯癫癫、跳大神,还以为自己是年轻时的郭沫若在写《女神》。
  写悲伤的心境,不能空对空地玩高蹈,也不能实打实耍碎嘴子。奥登写《葬礼布鲁斯》,悲吧,具体吧,但他没有嚎“约翰啊本杰明啊李二狗子啊你怎么就挂掉啦”这类。人的悲伤肯定有一个具体的出处和来历,可到底需不需要伴随着情感宣泄,一五一十地报账本儿一样交待出来?每首诗自己都有一个度,它不是遵从某一道公式,而是作者根据此情此境,自然地选出最匹配的方式。
  《慢慢地》当然是一首悲伤之作。它写得既好像是人生之悲,又好像是感慨具体的世情,悲伤注入诗中,赋予了语言某种迷醉的张力。既惆怅,又愤懑。再多一分就颓废和无望了,但好就好在诗句戛然而止。
  在作者这样的感知,让它彻底明确化好不好?当然不错,淋漓尽致嘛。可是这样一来,它就从此只依附于某个具体的情绪引爆点了,成了单纯的宣泄和抒发,阅读的联想空间彻底被卡死,悲伤所能辐射和触及的景深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定,诗从此也就不再是诗了。
  孔子谈诗:“哀而不伤。”晦涩是一种“伤”,过于具体、私人化,则是另一种“伤”,形似两极,实则同病。具体到本诗,让悲伤“无所指”恰恰有了广阔的所指。
其他文献
以后我的诗都是快乐的  你总是问我  为什么不给你写一首诗  因为你不知道  当我为一个人  写诗的时候  心中往往充满悲伤  就像现在  我为你写了一首诗  你却已经  离开我  有很多声音从空气里钻进来  再不睡觉  闹钟就要响了  闹钟响起  窗外就没有月亮了  漫无目的时我在干什么  漫无目的时  我坐在一间咖啡店  靠窗的位置  面前是张空椅子  我一会按手机  一会看窗外  看起来像 
期刊
在暗处     树木整夜站在露水中  草地潮湿,或许正在交换它们的种子  而灯光如一道符咒,中止并取消  地下的秘密交易  在可见的边缘  蹲着一只的青蛙,正分泌出粘液  人的脸会在玻璃后面出现  身体陷入黑暗,那是未知的  地平线后面,半个世界滚落进海洋  它们终究摆脱了我们,只有  船依然笔直地航行,被暗处的  马达推动着。为什么驱动我们的一切  都来自地下、暗舱和沉重的黑色丝绒  仿佛中世纪
期刊
愈接近改变事实  孩子,花朵一样备受宠爱  因为美景易逝,孩子会长大。  我很少像观察孩子一样观察  长者。虽然,繁华之后的  盛夏,叶子葱茸、繁茂,比花脆弱的样子  更耐得住时间的捶打。  上帝大概是孤独的,看上去  他很爱孩子,也爱花。  他制造这些易逝之物  尽管将来不免伤心,还是如此,  日复一日。  孩子在长大,慢慢脱离  我的理解。有时候我感到害怕。  不是因为我终将面对一个  不再甜
期刊
父亲,我来看您  父亲 我来看您  夏日 荒草没过黄土  您依旧沉默 无言以对  如您生前 节俭地付出温情的言语  我用鞭炮通知您  希望泼洒的酒 抵达您的宴席  自您走后 留下我  在凡尘挣扎  头破血流后 我渴望扎进一个怀抱  可泪眼四顾 茫然无依  我只能举手为伞 扬手为帆  学会在寂寥的夜晚 自己舔舐伤口  我是病人 也装模作样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偶尔 借《金刚经》里飘洒的梵音  渡自己 
期刊
一、个人创作及阅读:以写作捍卫一个更好世界  陈劲松:蔡东老师,你好!前些时候,青年作家王威廉来信告知,他和青年批评家陈培浩今年在《特区文学》共同主持“大湾区文学地理”专栏,欲邀请我和深圳作家做一个对谈。得知访谈对象是你后,我欣然接受了邀约。一则,有幸认识并关注你的写作十多年了,尽管我们曾经在不同场合也有过各种交流,但像今天这样郑重其事的访谈还是第一次,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就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再深入
期刊
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脸盆里泡着一双早上脱下的袜子,我洗了捞出来,拧了一把搭在脸盆架子上。站着刷了牙,把牙膏沫吐在脸盆里,脏水倒了,再用脸盆洗了脸。对着镜子穿上皮衣,捋了捋长头发。收拾妥了我带上门,在木门上挂了把锁。  郊区出租屋一共两层,我们住二层,一层是个捡破烂的老大爷。我跨上摩托车时,老大爷正好折叠起一堆纸壳箱,把一个个瓶瓶罐罐往青砖垒起来的池子里扔。我几点醒,全看老大爷几点给垃圾分
期刊
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C·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区别了“讲述”与“显示”,后者是现代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的特征之一,许多现代作家“选择自我隐退,退到舞台侧翼,让他的人物到舞台上去决定自己的命运”。何荣的短篇小说《饵》正是采取了这种客观的叙述视角,如同将读者推至一架摄影机的镜头前,让读者的目光聚焦在男主人公经历的一幕幕生活场景上,观看着这位集父亲、丈夫、大学教师、诗人、失意中年男、引诱者等多种角色为一身
期刊
世 宾 导 读  阅读普里莫·莱维所得  陈煜佳  没有人能够自称苦难的大师。  没有人能够从苦难中获得真理  并把它传授给他人。即使他  死在集中营,又从那里活了下来。  不存在向他的苦难取经这样的命题。  因为当恐惧统辖我们全身的神经,  当绝望疯狂地朝我们扫射,  我们发现,所有他活着时避开的危险,  在他死后,都会为我们卷土重来。  世宾:一再出现的苦难  陈煜佳是近年广东潮汕地区出现的优
期刊
陈培浩:对我们这一代内地80后来说,香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提供了太多太多的文化符号。我们这代人大多是看金庸武侠小说,听香港流行歌曲,看香港电影长大的。特别是广东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直接感受到香港流行文化的巨流。  在一个80后的内地青年心中,香港就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代表。  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明星在内地受到的追捧是空前的。香港明星到内地来都拥有不言而喻的由区域带来的心理优势。在我
期刊
1、请问你居住在哪个城市,对那个城市的印象如何?  陈崇正:过去十几年,我主要是在东莞和广州两座城市生活。东莞夹在广州和深圳中间,常住人口八百多万,快赶得上海南省的人口了。早年东莞活力十足,野蛮生长。我在23岁那年从潮州来到东莞,第一印象是这座城市尘土飞扬,到处都在建设。那时候东莞给人印象不好,自行车不小心就丢了,女性出门都会被提醒小心飞车党抢包。十几年过去,东莞成功扭转了城市的面貌;特别是我曾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