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实践育人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一直备受关注。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农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在高等农业院校积极实践育人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了“专业实践育人”、“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实践育人”、“社會实践育人”三个维度相结合的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成效显著。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实践育人 “三维一体”
实践育人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实践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从当前高等教育的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探索构建与之契合的实践育人模式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专业实践育人”、“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育人”三个维度相结合的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只有根据特定的具体情况构建适宜的有效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高校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一)现有实践育人模式与人才成长规律不匹配
多年来高校多实行单一的教育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交流沟通等能力不强。当代高校大学生均为“90后”,对传统说教、“灌输”比较反感和抵触。所以,只有通过实践将“育智”和“育德”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勇担时代发展大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对实践育人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一些高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将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些高校仅仅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践基地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展一些活动,而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入其中;而有些高校仅仅把课程实训作为实践育人的方式。以上诸种做法对实践育人内涵认识均有所不足。
(三)对实践育人缺乏顶层设计和模式探索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内容方法,有着长期性、专业差异性、系统性等特点。而当前现有实践育人模式存在形式化、功利化等突出的问题。实践育人形式比较单一,育人效果不鲜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存在保障机制不完善和评价机制不科学,实践育人平台不完善的主要问题。所以,不同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将多种育人形式有机结合,使这些经验规范化、长效化、系统化,构建一种合理有效的系统化育人模式。
二、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意义
1.高校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
在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国务院提出了“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不断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培养学术和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积极研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育人工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2.高校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提高育人实效性的关键。
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上,更体现在对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上,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和“智育”实践平台,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应对困难、承受挫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高校实践育人机制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增强育人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实践既是一种独立的育人载体和育人模式,又与教书、管理、服务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成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高校育人工作的合力,提升高效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必要性
1.高校实践育人是促进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实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得高校农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环境逐渐发生变化,高等农业院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实践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不足,重视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参与。
2.高校实践育人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过去的精英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必然选择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学生在走向社会前需了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职场沟通、职业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提前接触社会,明确创业目标,找准就业方向。
3.高校实践育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实践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拼搏精神的培养和实践中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专业背景的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理论相关联,以实验技能为实践内容、选择专业相关的生产一线作为实践教育地点、由专业老师带队指导的假期实践活动。该实践集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素质教育于一体,是实现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依托志愿服务类社团的社会实践,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大学生在各方面给社会群体以帮助、关怀的同时,自身的道德品质在实践中获得反省和提高的机会,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重要载体。 三、“三维一体”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构建过程
(一)专业实践育人
“专业实践育人”,即根据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经多年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三田、两地、一课堂”的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主要指认知田、科研田、综合训练田,课程实习基地、毕业综合实习基地和开展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育人模式进行课后实践,在“三田”进行理论认知;在“两地”进行专业巩固;在“一课堂”进行专业基础拓展训练。该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且在推动作物学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带动学生实践活动的有力实行。
(二)校企合作育人
“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是通过与各类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注入资金,提供良好实践基地、兼职教师、就业渠道,而学院不断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如由“金色农华班”是山东农大与中国农牧业高科技上市企业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公司利用周末时间讲授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职场沟通、职业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相关课程,寒暑假安排学员在公司顶岗实习,让更多在校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现大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无缝隙对接。优秀学员经考核合格,优先录用到集团公司工作。“金色农华班”打通了学生创业就业最后一公里。
同时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积极与各农科类企业合作,学校为公司提供有关专业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协作服务,为公司推荐优秀科技人才;公司以优良的生产科研环境为学校提供实践和实习基地,并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等。通过企业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学校和企业的相互渗透,学院先后与十余家国内知名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假期顶岗实习,真正从实践中了解现代农业企业发展。
(三)社会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育人”,主要指打造以依托于专业背景的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社团为载体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依托于专业背景的科技支农社会实践由资深专家教授带队,各专业学生成员自由组合成一个10人左右的队伍于暑假期间走入乡土乡村,走进田间地头,将科研知识传递给农民,使科研技术得到实际应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长见识,学到知识,服务三农。同时教师们积极参与,带动实践团队学生的热情,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依托志愿类协会和青年志愿团进行,通过走进小学支教、走访敬老院及走访福利院等活动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如国家级社团植物科技协会与星火手语协会先后开展了植物科技节、绿色畅想植物创意大赛、实训田实践认知管理、“传承绿色文化,走进小学课堂”小学支教、新生游园植物认知等精品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向敬老院、福利院、聋哑儿童学校等献爱心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此类志愿活动带领全院甚至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丰富大學生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结束后同时加强对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社会实践回忆录评比等,使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从而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研究素养等多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四、“三维一体”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成效与思考
(一)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成效
1.学生专业兴趣更加浓厚学风向好,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创新创业积极性高。
调查显示,新型模式实践活动较传统实践模式对专业兴趣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期末考试优秀率同比增长12.6个百分点,近两年内不及格率明显降低,优秀率显著提高。调查显示,91%的学生考研、就业、创业目标明确,有创业意愿的人数同比往年提高3倍。在导师组的启发和引导下,30余名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创新性研究,同比往年提高5倍。
2.校企合作育人效果显著。
第一届金色农华班共计招收学员80人,包括5个农学类专业,其中毕业生21人,就业率达100%,其中到企业工作占比76.2%。55%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学院每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
3.社会实践参与度和实效性不断加强。
我院假期社会实践队伍年级参与率达85%。近三年来,9支队伍获得团中央和省级表彰。志愿的服务类社团近三年来累计服务9000余人次,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在踏实实践中逐渐增强能力,逐步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切身融入社会中。
(二)实践育人新模式实施中的思考
1.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
现阶段社会实践主要是依托于专业进行的科技支农、和精准扶贫和依托志愿服务类社团的社会实践,思想引领作用还有待加强。为了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沟通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举办更多具有社会意义和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
2.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的内涵。
如在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实践育人平台搭建方面,依据前期“金色农华班”的经验,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前进行测评,借鉴农业类兄弟高校的经验打造模拟创业班,使学生早打算、早进入、早适应。
3.加大对实践育人的保障服务力度。
依托学院一流学科的经费支持,出台相关评选办法,对实践活动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学生参与次数及个人表现定期进行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实践标兵与优秀实践学生的评选,并给予经费支持。通过激励,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真正领悟实践育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贾迅,彭容容.高等学校实践育人中的问题与难点——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2016(02):113-116.
[2]方正泉,张鹤,柏芳芳.大学生实践育人现状与途径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01):56-59.
[3]彭容容,刘彬.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开展现状梳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2016(02):242-243.
[4]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5]韩秀兰,张春庆,宋宪亮,李向东.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4(02):58-61.
[6]张影.国内外大学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比较[J].时代教育,2015(15):176.
[7]山农大有个“金色农华班”[N].大众日报数字报,2015-07-16.
[8]山东农业大学:校企联姻打通学生创业就业最后一公里[N].山东农大报,2015-07-11.
[9]刘川生.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10]陈玉林,潘瑞.高等农林院校与企业合作范式、实质和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79-283.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实践育人 “三维一体”
实践育人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实践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从当前高等教育的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探索构建与之契合的实践育人模式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专业实践育人”、“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育人”三个维度相结合的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只有根据特定的具体情况构建适宜的有效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高校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一)现有实践育人模式与人才成长规律不匹配
多年来高校多实行单一的教育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交流沟通等能力不强。当代高校大学生均为“90后”,对传统说教、“灌输”比较反感和抵触。所以,只有通过实践将“育智”和“育德”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勇担时代发展大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对实践育人内涵认识存在不足
一些高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将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些高校仅仅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践基地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展一些活动,而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入其中;而有些高校仅仅把课程实训作为实践育人的方式。以上诸种做法对实践育人内涵认识均有所不足。
(三)对实践育人缺乏顶层设计和模式探索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内容方法,有着长期性、专业差异性、系统性等特点。而当前现有实践育人模式存在形式化、功利化等突出的问题。实践育人形式比较单一,育人效果不鲜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存在保障机制不完善和评价机制不科学,实践育人平台不完善的主要问题。所以,不同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将多种育人形式有机结合,使这些经验规范化、长效化、系统化,构建一种合理有效的系统化育人模式。
二、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意义
1.高校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
在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国务院提出了“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不断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培养学术和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积极研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育人工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2.高校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提高育人实效性的关键。
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上,更体现在对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上,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和“智育”实践平台,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应对困难、承受挫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高校实践育人机制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增强育人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实践既是一种独立的育人载体和育人模式,又与教书、管理、服务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成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高校育人工作的合力,提升高效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必要性
1.高校实践育人是促进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实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得高校农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环境逐渐发生变化,高等农业院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实践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不足,重视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参与。
2.高校实践育人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过去的精英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必然选择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学生在走向社会前需了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职场沟通、职业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提前接触社会,明确创业目标,找准就业方向。
3.高校实践育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实践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拼搏精神的培养和实践中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专业背景的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理论相关联,以实验技能为实践内容、选择专业相关的生产一线作为实践教育地点、由专业老师带队指导的假期实践活动。该实践集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素质教育于一体,是实现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依托志愿服务类社团的社会实践,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大学生在各方面给社会群体以帮助、关怀的同时,自身的道德品质在实践中获得反省和提高的机会,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重要载体。 三、“三维一体”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构建过程
(一)专业实践育人
“专业实践育人”,即根据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经多年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三田、两地、一课堂”的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主要指认知田、科研田、综合训练田,课程实习基地、毕业综合实习基地和开展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育人模式进行课后实践,在“三田”进行理论认知;在“两地”进行专业巩固;在“一课堂”进行专业基础拓展训练。该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且在推动作物学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带动学生实践活动的有力实行。
(二)校企合作育人
“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是通过与各类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注入资金,提供良好实践基地、兼职教师、就业渠道,而学院不断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如由“金色农华班”是山东农大与中国农牧业高科技上市企业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公司利用周末时间讲授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职场沟通、职业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相关课程,寒暑假安排学员在公司顶岗实习,让更多在校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现大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无缝隙对接。优秀学员经考核合格,优先录用到集团公司工作。“金色农华班”打通了学生创业就业最后一公里。
同时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积极与各农科类企业合作,学校为公司提供有关专业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协作服务,为公司推荐优秀科技人才;公司以优良的生产科研环境为学校提供实践和实习基地,并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等。通过企业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学校和企业的相互渗透,学院先后与十余家国内知名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假期顶岗实习,真正从实践中了解现代农业企业发展。
(三)社会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育人”,主要指打造以依托于专业背景的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社团为载体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依托于专业背景的科技支农社会实践由资深专家教授带队,各专业学生成员自由组合成一个10人左右的队伍于暑假期间走入乡土乡村,走进田间地头,将科研知识传递给农民,使科研技术得到实际应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长见识,学到知识,服务三农。同时教师们积极参与,带动实践团队学生的热情,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依托志愿类协会和青年志愿团进行,通过走进小学支教、走访敬老院及走访福利院等活动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如国家级社团植物科技协会与星火手语协会先后开展了植物科技节、绿色畅想植物创意大赛、实训田实践认知管理、“传承绿色文化,走进小学课堂”小学支教、新生游园植物认知等精品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向敬老院、福利院、聋哑儿童学校等献爱心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此类志愿活动带领全院甚至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丰富大學生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结束后同时加强对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社会实践回忆录评比等,使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从而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研究素养等多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四、“三维一体”全程化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成效与思考
(一)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成效
1.学生专业兴趣更加浓厚学风向好,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创新创业积极性高。
调查显示,新型模式实践活动较传统实践模式对专业兴趣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期末考试优秀率同比增长12.6个百分点,近两年内不及格率明显降低,优秀率显著提高。调查显示,91%的学生考研、就业、创业目标明确,有创业意愿的人数同比往年提高3倍。在导师组的启发和引导下,30余名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创新性研究,同比往年提高5倍。
2.校企合作育人效果显著。
第一届金色农华班共计招收学员80人,包括5个农学类专业,其中毕业生21人,就业率达100%,其中到企业工作占比76.2%。55%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学院每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
3.社会实践参与度和实效性不断加强。
我院假期社会实践队伍年级参与率达85%。近三年来,9支队伍获得团中央和省级表彰。志愿的服务类社团近三年来累计服务9000余人次,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在踏实实践中逐渐增强能力,逐步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切身融入社会中。
(二)实践育人新模式实施中的思考
1.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
现阶段社会实践主要是依托于专业进行的科技支农、和精准扶贫和依托志愿服务类社团的社会实践,思想引领作用还有待加强。为了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沟通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举办更多具有社会意义和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
2.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的内涵。
如在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实践育人平台搭建方面,依据前期“金色农华班”的经验,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前进行测评,借鉴农业类兄弟高校的经验打造模拟创业班,使学生早打算、早进入、早适应。
3.加大对实践育人的保障服务力度。
依托学院一流学科的经费支持,出台相关评选办法,对实践活动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学生参与次数及个人表现定期进行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实践标兵与优秀实践学生的评选,并给予经费支持。通过激励,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真正领悟实践育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贾迅,彭容容.高等学校实践育人中的问题与难点——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2016(02):113-116.
[2]方正泉,张鹤,柏芳芳.大学生实践育人现状与途径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01):56-59.
[3]彭容容,刘彬.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开展现状梳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2016(02):242-243.
[4]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5]韩秀兰,张春庆,宋宪亮,李向东.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4(02):58-61.
[6]张影.国内外大学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比较[J].时代教育,2015(15):176.
[7]山农大有个“金色农华班”[N].大众日报数字报,2015-07-16.
[8]山东农业大学:校企联姻打通学生创业就业最后一公里[N].山东农大报,2015-07-11.
[9]刘川生.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10]陈玉林,潘瑞.高等农林院校与企业合作范式、实质和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7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