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研究,剖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地,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国高校陆续启动生态文明教育,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方案,开设生态文明课程,开展生态文明实践。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多数大学生都能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态文明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学体制,但是对其重视程度仍亟待加强。首先是一些高校领导层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视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发展重点学科上,将生态文明教育边缘化。其次是一些高校教师对生态文明认识不到位,往往只关注本专业教科研的进展,认为生态文明教育和自己无关,加之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很难将生态文明和本专业相结合以教育学生。再次是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念,但是这种认识只局限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不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不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建设举措,生态环境态度淡薄,没有认识到生态危机的危害,难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自身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不足。
生态文明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范围较广,生态文明教育应包含生态文明认知教育和生态观教育两个部分,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科学基本知识和生态环境现状,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和审美观等。对于高校而言,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难度,其次高校没有专门为生态文明教育设置课程,即使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也没有将其列为必修课程。部分综合高校和行业特色突出的高校会把生态文明课程设为选修课,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甚至没有专门的生态文明教材。
(三)生态文明教育方法单一。
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格和生态文明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从现行的教育方法看,这一目标实现存在一定难度。由于高校并没有将生态文明列为主干课程,任课教师选拔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某些教师生态文明知识有限,生态意识不足,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拘泥于以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生硬的理论知识,认为完成作业取得成绩即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接受,僵化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挫伤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学习积极性。
(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匮乏。
在国家大力倡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各高校均开设了实践教学环节,并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占比,有的高校更实施了“3 1”模式。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能建立较系统的理论课课程体系实属不易,增加实践环节则略显捉襟见肘。
二、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策
(一)对生态文明教育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向的文明形态,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工作提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如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组,由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后勤设备处等职能部门一起组织协调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并建设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生态文明特色教育。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培育生态文明理念。
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全校师生都能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利用学校网站、校刊、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平台,积极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宣传环境保护事迹,营造倡导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利用世界环境日,组织全校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聘请环境保护专家、生态学专家举办环保讲座,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增强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要加强生态文明课程建设,首先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把生态文明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其次要丰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安全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再次要编写专用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
(四)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平台。
生态文明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并将生态意识内化为行为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形成的生态意识付诸行动,让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从而激发自觉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积极带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创新,让他们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之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五)抓好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保障。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备生态道德观,让教师的行为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对教师进行生态文明培训,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水平,使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并把生态文明理念和技术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
(六)构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方面要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陶冶身心,同时要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設和维护之中,让他们学会创造环境、爱护环境。在精神文化方面,要塑造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风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之中。
三、结语
沙尘、雾霾、干旱、水土污染等生态问题已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党和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只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地,必须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责任,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良好素质的生态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105264/105268/6379572.html,2007.10.15.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2012.11.18.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
[4]吴宝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施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12(2).
[5]陈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
项目课题:本文系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成果(编号:20170508)。
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地,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国高校陆续启动生态文明教育,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方案,开设生态文明课程,开展生态文明实践。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多数大学生都能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态文明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学体制,但是对其重视程度仍亟待加强。首先是一些高校领导层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视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发展重点学科上,将生态文明教育边缘化。其次是一些高校教师对生态文明认识不到位,往往只关注本专业教科研的进展,认为生态文明教育和自己无关,加之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很难将生态文明和本专业相结合以教育学生。再次是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念,但是这种认识只局限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不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不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建设举措,生态环境态度淡薄,没有认识到生态危机的危害,难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自身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不足。
生态文明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范围较广,生态文明教育应包含生态文明认知教育和生态观教育两个部分,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科学基本知识和生态环境现状,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和审美观等。对于高校而言,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难度,其次高校没有专门为生态文明教育设置课程,即使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也没有将其列为必修课程。部分综合高校和行业特色突出的高校会把生态文明课程设为选修课,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甚至没有专门的生态文明教材。
(三)生态文明教育方法单一。
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格和生态文明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从现行的教育方法看,这一目标实现存在一定难度。由于高校并没有将生态文明列为主干课程,任课教师选拔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某些教师生态文明知识有限,生态意识不足,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拘泥于以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生硬的理论知识,认为完成作业取得成绩即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接受,僵化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挫伤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学习积极性。
(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匮乏。
在国家大力倡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各高校均开设了实践教学环节,并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占比,有的高校更实施了“3 1”模式。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能建立较系统的理论课课程体系实属不易,增加实践环节则略显捉襟见肘。
二、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策
(一)对生态文明教育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向的文明形态,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工作提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如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组,由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后勤设备处等职能部门一起组织协调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并建设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生态文明特色教育。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培育生态文明理念。
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全校师生都能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利用学校网站、校刊、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平台,积极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宣传环境保护事迹,营造倡导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利用世界环境日,组织全校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聘请环境保护专家、生态学专家举办环保讲座,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增强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要加强生态文明课程建设,首先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把生态文明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其次要丰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安全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再次要编写专用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
(四)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平台。
生态文明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并将生态意识内化为行为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形成的生态意识付诸行动,让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从而激发自觉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积极带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创新,让他们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之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五)抓好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保障。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备生态道德观,让教师的行为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对教师进行生态文明培训,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水平,使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并把生态文明理念和技术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
(六)构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方面要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陶冶身心,同时要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設和维护之中,让他们学会创造环境、爱护环境。在精神文化方面,要塑造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风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之中。
三、结语
沙尘、雾霾、干旱、水土污染等生态问题已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党和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只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地,必须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责任,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良好素质的生态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105264/105268/6379572.html,2007.10.15.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2012.11.18.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
[4]吴宝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施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12(2).
[5]陈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
项目课题:本文系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成果(编号: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