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乐器在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宋代乐器词描摹了乐器的演奏、展现了乐器的意蕴,表达了宋人独特的思想情感。本文首先对此进行探析,其次,因在本文的撰写准备中,作者以《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之乐器词作为参照,发现词被收录时的细节问题,做出勘误。最后对几首乐器词从乐器角度做选注。
关键词: 宋词 乐器词 思想情感 勘误 选注
乐器在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宋人使用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如笙、笛、箫,有弹拨乐器如琴、琵琶、筝、箜篌,有打击乐器如鼓、牙板、方响,更有管弦与打击乐器的合奏。宋代乐器词描摹了乐器的演奏,展现了乐器的意蕴,表达了宋人独特的思想情感。本文首先对此进行探析。其次,因在撰写准备中,笔者以《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之乐器词作为参照,发现词被收录时的细节问题,做出勘误。最后对几首乐器词从乐器角度做选注。
一、宋代乐器词中的思想情感
对乐器演奏的声音与造设的意境,宋代文人雅士聆听的心理感受,少有欢乐愉悦、兴奋热烈,多是悲凉凄清、愁苦哀伤。文人相轻、党争激烈、内忧外患,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相交织。越是北宋中期之后,乐器词的写作往往越成为传播思想、抒发情感的一个良好出口。
(一)宴饮舒畅、欢愉喜悦的祝贺
主人设宴招待宾客,聚会欢饮的场景自上古起就已被记录,如《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从宫廷到府邸到市井酒楼,宴饮之风绵延不断、繁荣兴盛。宋代文士阶层讲究宴饮,出席宴会、开怀畅饮是社交的必不可少的表现。宴饮必有音乐伴随,宋词中,常用“笙歌”“笙簧”指代宴会音乐,如“鳌宫开宴赏佳致。举笙歌鼎沸”(无名氏《太平年慢》);杨无咎在灯月交光之景中,聆听“笙簧递响”,欣喜“繁华依旧升平样”(《踏莎行》)。
节日为宋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庆祝宴饮在宋代成为一种习俗。如在上元节:“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广庭。罗绮纷盈。动一部、笙歌尽新声”(无名氏《金盏子慢》);如毛滂在立春前日,参加孙使君的宴席,借着落梅雪意,“留取笙歌直到明”(《武陵春》);如在端午节:“龙舟两两飞扬。见飘翻绣旗,歌杂笙簧。清尊满泛,休辞饮到斜阳。”(史浩《夜合花·洞天》)管(弦)乐器乘着节日的瑞气,奏乐浩荡,音韵迤逦,印证宋人的享乐,一天一夜,且乐欢醉。
“词之用于寿筵,乃自上而下影响之结果”①。宋人在祝寿宴会中写词,描摹了宴会的欢愉气氛。曹勋笔下的宫廷寿宴较多,如“六乐丝竹,绕云萦水,总按新声”(《透碧霄·中宫生辰》)、“文箫仪凤,妙舞低云,缓锵钧奏”(《瑞鹤仙·贵妃生辰》)、“罗绮管弦开寿宴”(《六花飞·册宝》)、“箫韶宫殿锵金奏……三千嫔御奉严宸,亿万斯年祈圣寿”(《玉楼春·后宴词》)。宴会中,管弦乐器合奏,喜悦中更有庄重、典雅的情调。相比之下,文人生日宴会的气氛显得轻松,如王之道在陈南仲生日时写道“遗爱满南州。千骑曾为万里游。琳馆归来,无责更无忧。坐听笙歌醉玉舟”(《南乡子》);魏了翁在靖州江通判生日时写道“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龠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鹧鸪天》)。张元幹的祝寿:“安养老成,十年萧散。天要中兴相公健。生朝开宴,长是通宵弦管。藕花香不断,南风远”(《感皇恩》),宴饮之中,欢愉喜悦,祝福欢笑,热闹繁华许久,同时表达了政通人和的志愿。
(二)落寞怅惘、愁怨忧恨的离思
宴饮的欢愉毕竟是短暂的,喜悦只是悲凉与沉重中片刻的释放,宋人在词中更多表达的是悲情与愁思。吹奏乐器中的笛箫与弹拨乐器中的琵琶,在宋词中表现人的离别情思的数量较多。
笛的膜声能带出悠远飘逸的意境,引发人的羁旅情思、离人的情怀。曹勋写“杨柳已吹三叠韵②,何须人在九江船。夜凉人与月婵娟”(《浣溪沙》);赵鼎在秋夜凉月之下,“梦回孤枕琐窗明。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与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共鸣,“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浪淘沙》);韩元吉夜宿余家楼闻笛声,“欹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菩萨蛮》);王武子问“楼角何人吹玉笛”,因是“昭华人去无消息。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玉楼春·闻笛》)凄凉幽怨;李处全在八月初五之夜,“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相见欢》),笛声清远,凸显了他的孤独,尤是盼望团圆。
“箫,其声圆润呜咽,音色较笛更直接动人”③。幕帘垂地,芳草连天,袁去华在回廊院,梦里念旧事,生怕人憔悴,可偏偏这时,“楼上谁家吹长笛(按:指箫),向曲中、说尽相思意。三弄处,寸心碎”(《贺新郎》),加深了内心的惆怅;高观国闻邻女吹笛簫,“横玉声寒……萧郎且放凤箫闲。何处骖鸾。静听三弄霓裳罢,魂飞断、愁里关山”(《风入松》),在凄迷的笛箫声中,思念家乡,落寞怅惘。
唐代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里描写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及幽愁暗恨的心绪,影响至宋代。宋代养伎之风盛行,乐伎推动着音乐的传布,其中的琵琶弹奏者通过琵琶特有的丰富指法撩拨起离人的情思。柳永与歌妓交往甚密,他眼中的琵琶女是“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隔帘听》);张舜民听得“抹幺弦”,发出“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的感慨(《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苏轼于述古席上见“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而“枕泪梦魂中”(《菩萨蛮》);徐俯代思妇言,等候离人,望穿秋水,也不过是“云鬓烟鬓只供愁,琵琶更作相思调”(《踏莎行》);张孝祥听琵琶女弹奏,“檀槽乍捻幺丝慢。弹得相思一半。不道有人肠断。犹作声声颤”(《桃源忆故人》);黄机写道“绮窗拨断琵琶索,一一相思。一一相思。无限柔情说似谁”(《丑奴儿》)。琵琶作为世俗乐器的典型代表,将人世间愁怨忧恨的离人情思渗透在异乡漂泊人的心中,使听者掩泣断肠。 (三)悲凉凄苦、深沉哀伤的身世
两宋之交,山河破碎。徽宗赵佶被掳至金国都城,囚禁期间,受尽凌辱,写下一词《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昔日宫廷的繁盛乐舞一去不返,如今只有沦为阶下囚的悔恨、哀怨与凄苦。南宋宗室赵长卿于壶天冰雪之日午坐,风送琵琶声入耳,作《蓦山溪》一词有感:“一曲断肠声,如怨诉”,“江边马上,弹指成千古”,借琵琶的幽怨之音,诉说自己悲哀凄苦的家国身世。帝王宗室如此伤痛家国,遭遇“靖康之难”的文人也受此打击,中原沦陷、落入敌手,偏安一隅、故土难归,年华老去、壮志难酬,这种种身世之感,深深印刻在南宋的时代洪流之中。
曹勋在“靖康之变”中,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后逃归南宋,请求营救徽宗、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他的一首《饮马歌》流传至今:“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该词序言写道:“此腔自虏中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得知这首词的歌唱应是用纯粹的笛音伴奏,宋金两军对阵之时吹起这曲,定有一番鏖战,归乡遥遥无期,生命无可预知。曹勋听闻笛声凄凉断肠,勾起深沉哀伤的身世之感。
张表臣《蓦山溪》的上阕描写自己在寂寥茫然的烟雨中,努力寻觅初露的春色,下阕写“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结果以《梅花落》的笛曲、数飞鸿及在东风中凝视伫立的细节说明没有寻到春色,反而引起乡愁、家国之忧,将个人的孤独、思乡与国家的动荡巧妙结合,是典型的两宋之交词人的抒情特点。
南宋中兴贤相赵鼎,冬夜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见江月初升,寒风萧飒,满山落叶飘零。夜长冷清,酒筵将尽,炭火渐灭,油灯渐熄,这清冷寂寥之境,着实令人愁肠百结。此时又闻“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花心动》),琴声婉转,似是叹息;朱弦断绝,无人应和。琴曲的萧瑟悲凉,催化了人的满怀愁绪。辛弃疾听琵琶,轻拢慢捻,“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贺新郎》);听箜篌,织纤度梭,“却弹作、清商恨多”,“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太常引》)。琴弦能解语,家国之恨难说。
南宋之后的文人虽没有“靖康之变”的体验,但延续了先辈的血脉;时局更加不稳,比两宋之交的文人的情感更添深沉悲苦。如刘辰翁《唐多令》:“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落叶女墙头。铜驼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高楼之上吹起横笛,笛音凄清,营造了清冷氛围。词人感慨故都沦陷、亡国之痛、民生凋敝、灾难深重,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苦痛。如张炎听袁伯长弹琴,“秋风吹碎江南树,石床自听流水。别鹤不归来,引悲风千里。余音犹在耳。有谁识、醉翁深意。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徵招》),琴声凄凉,情感低沉悲怆,忧愁难消。
南宋中后期,在丝竹之乐的渲染中,词中的“断肠”之音不绝如缕。吴文英回忆卢郎年少吹箫,“和云和雁飞”,再见已是“相看两鬓丝”,唯有“断肠吴苑草凄凄”(《醉桃源·赠卢长笛》);李好古欣赏僧如梵摘阮,“听到三闾沉绝处,惨悲风、摇落寒江岸。不肠断,也肠断”(《贺新郎》)。时光易逝,仕宦飘零,词人们往往借助乐音,表达自己身世的悲凉凄苦、深沉哀伤。
二、《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之乐器词勘误
《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一书,是金千秋女士以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繁体竖排版)为底本,摘选600多首乐舞词及118首乐器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笔者在校对宋代乐器词的过程中,发现金千秋女士摘录于书中的词有部分错误,在此做勘误,见下表:
三、宋代乐器词选注
乐器的专业性较强,今人在阅读宋代乐器词的过程中,常因不熟悉乐器的古称、雅称、根据形制特点所采用的隐称、古乐曲等,进而对明确理解词作的内涵、欣赏词作的艺术品位产生偏差或距离,又因目前鲜有学者对乐器词中涉及乐器名称、形制特点、演奏效果等进行选注,笔者在校对及补遗《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时,以中华书局1999年版《全宋词》(简体增订本)为底本,从中选取几首乐器词做注,管中窥豹,抛砖引玉。
(一)管弦乐器
侍香金童
楚梦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见、扬州桃李。姿秀韵闲何物比。玉管(1)秋风,漫声流美。 燕堂开,双按秦弦(2)呈素指。宝雁参差(3)飞不起。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阑干,断肠千里。
贺铸 一卷P169
注:(1)玉管:玉制的管乐器,指箫或笛。
(2)秦弦:指筝,亦作“秦筝”。
(3)宝雁:筝的弦柱斜向错落排列如雁行,亦有称“雁柱”、“斜雁”、“金雁”、“参差雁”等。
诉衷情
吴宫绝艳楚宫腰。怯挂紫檀槽(1)。纤纤玉笋轻捻,莺语弄春娇。 松钿带,亸金翘。暗香飘。红牙拍碎(2),绛蜡烧残,月淡天高。
晁端礼 一卷P556
注:(1)紫檀槽:紫檀木制成的琵琶面板上架弦的槽格。亦代指琵琶。
(2)红牙:红檀木制成的板,唱歌时打拍子用。亦称“红牙板”、“牙板”、“檀板”、“歌板”等。
(二)吹奏乐器
醉桃源 赠卢长笛
沙河塘上旧游嬉。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1)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吴文英 四卷P3673
注:(1)长笛:指箫(单管竖吹的洞箫)。“笛”当时称为“短箫”、“短笛”、“横吹”、“横管”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长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所赋者。”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乐》:“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該词作者吴文英身处时代在朱熹之后,是词人也是音乐家,用“长笛”一词,是用了“箫”的古称。 (三)弹拨乐器
1.琵琶
木兰花 晏观文画堂席上
檀槽碎响金丝拨(1)。露湿浔阳江上月。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晚发。 画堂花入新声别。红蕊调高弹未彻。暗将深意语胶弦,长愿弦丝无断绝。按此首别又见欧阳修近体乐府卷二。别又误作苏轼词,见词林万选卷四。
张先 一卷P94
注:(1)金丝拨:指用金丝缠绕或以金丝为装饰的拨。宋代的琵琶演奏,用拨弹奏者很多。四弦琵琶,横抱而坐,用拨弹。
南乡子
公旧序云:沈强辅雯上出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
裙带石榴红。却水殷勤解赠侬。应许逐鸡鸡莫怕,相逢。一点灵犀必暗通。 何处遇良工。琢刻天真半欲空。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长在环儿白雪胸。
苏轼 一卷P375
按:词中的“龙香双凤拨”,指的是用名贵香料(龙香)熏染过的,且刻画着双凤图案的琵琶拨。由此确定此词序中的“胡琴”系指琵琶。同见张先的《定西番·执胡琴者九人》(一卷P100)中的“胡琴”,该词原已被金千秋在《〈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中所收录,且注明“胡琴系指琵琶”(见该书P223)。
2.箜篌
太常引 赋十四弦(1)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辛弃疾 三卷P2540
注:(1)十四弦:指凤首箜篌。考证见何昌林论文《十四弦——凤首箜篌(螳螂琴)》,《中国音乐》1990年第1期,第13—14页。危稹《渔家傲》(老去诸馀)有句“十四条弦音调远”,高观国《南乡子》首句“直柱倚冰弦。曾见胡儿马上弹”,亦可为辅证。
注释:
①杨万里著《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3.
②此处当指笛曲《折杨柳》。此曲最早为汉乐府横吹曲,流传至唐宋。唐代张祜《杂曲歌辞·杨柳枝》写有“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
③林谷芳著《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2.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简体增订本)全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金千秋,编.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4]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萧友梅,著.廖辅叔,译.中国古代乐器考[A].叶隽,主編.民国学术丛刊.博士论文编[C].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6]林谷芳.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苏泓月.古乐之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8]林萃青.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9]杨万里.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诸葛忆兵.宋词说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关键词: 宋词 乐器词 思想情感 勘误 选注
乐器在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宋人使用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如笙、笛、箫,有弹拨乐器如琴、琵琶、筝、箜篌,有打击乐器如鼓、牙板、方响,更有管弦与打击乐器的合奏。宋代乐器词描摹了乐器的演奏,展现了乐器的意蕴,表达了宋人独特的思想情感。本文首先对此进行探析。其次,因在撰写准备中,笔者以《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之乐器词作为参照,发现词被收录时的细节问题,做出勘误。最后对几首乐器词从乐器角度做选注。
一、宋代乐器词中的思想情感
对乐器演奏的声音与造设的意境,宋代文人雅士聆听的心理感受,少有欢乐愉悦、兴奋热烈,多是悲凉凄清、愁苦哀伤。文人相轻、党争激烈、内忧外患,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相交织。越是北宋中期之后,乐器词的写作往往越成为传播思想、抒发情感的一个良好出口。
(一)宴饮舒畅、欢愉喜悦的祝贺
主人设宴招待宾客,聚会欢饮的场景自上古起就已被记录,如《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从宫廷到府邸到市井酒楼,宴饮之风绵延不断、繁荣兴盛。宋代文士阶层讲究宴饮,出席宴会、开怀畅饮是社交的必不可少的表现。宴饮必有音乐伴随,宋词中,常用“笙歌”“笙簧”指代宴会音乐,如“鳌宫开宴赏佳致。举笙歌鼎沸”(无名氏《太平年慢》);杨无咎在灯月交光之景中,聆听“笙簧递响”,欣喜“繁华依旧升平样”(《踏莎行》)。
节日为宋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庆祝宴饮在宋代成为一种习俗。如在上元节:“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广庭。罗绮纷盈。动一部、笙歌尽新声”(无名氏《金盏子慢》);如毛滂在立春前日,参加孙使君的宴席,借着落梅雪意,“留取笙歌直到明”(《武陵春》);如在端午节:“龙舟两两飞扬。见飘翻绣旗,歌杂笙簧。清尊满泛,休辞饮到斜阳。”(史浩《夜合花·洞天》)管(弦)乐器乘着节日的瑞气,奏乐浩荡,音韵迤逦,印证宋人的享乐,一天一夜,且乐欢醉。
“词之用于寿筵,乃自上而下影响之结果”①。宋人在祝寿宴会中写词,描摹了宴会的欢愉气氛。曹勋笔下的宫廷寿宴较多,如“六乐丝竹,绕云萦水,总按新声”(《透碧霄·中宫生辰》)、“文箫仪凤,妙舞低云,缓锵钧奏”(《瑞鹤仙·贵妃生辰》)、“罗绮管弦开寿宴”(《六花飞·册宝》)、“箫韶宫殿锵金奏……三千嫔御奉严宸,亿万斯年祈圣寿”(《玉楼春·后宴词》)。宴会中,管弦乐器合奏,喜悦中更有庄重、典雅的情调。相比之下,文人生日宴会的气氛显得轻松,如王之道在陈南仲生日时写道“遗爱满南州。千骑曾为万里游。琳馆归来,无责更无忧。坐听笙歌醉玉舟”(《南乡子》);魏了翁在靖州江通判生日时写道“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龠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鹧鸪天》)。张元幹的祝寿:“安养老成,十年萧散。天要中兴相公健。生朝开宴,长是通宵弦管。藕花香不断,南风远”(《感皇恩》),宴饮之中,欢愉喜悦,祝福欢笑,热闹繁华许久,同时表达了政通人和的志愿。
(二)落寞怅惘、愁怨忧恨的离思
宴饮的欢愉毕竟是短暂的,喜悦只是悲凉与沉重中片刻的释放,宋人在词中更多表达的是悲情与愁思。吹奏乐器中的笛箫与弹拨乐器中的琵琶,在宋词中表现人的离别情思的数量较多。
笛的膜声能带出悠远飘逸的意境,引发人的羁旅情思、离人的情怀。曹勋写“杨柳已吹三叠韵②,何须人在九江船。夜凉人与月婵娟”(《浣溪沙》);赵鼎在秋夜凉月之下,“梦回孤枕琐窗明。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与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共鸣,“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浪淘沙》);韩元吉夜宿余家楼闻笛声,“欹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菩萨蛮》);王武子问“楼角何人吹玉笛”,因是“昭华人去无消息。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玉楼春·闻笛》)凄凉幽怨;李处全在八月初五之夜,“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相见欢》),笛声清远,凸显了他的孤独,尤是盼望团圆。
“箫,其声圆润呜咽,音色较笛更直接动人”③。幕帘垂地,芳草连天,袁去华在回廊院,梦里念旧事,生怕人憔悴,可偏偏这时,“楼上谁家吹长笛(按:指箫),向曲中、说尽相思意。三弄处,寸心碎”(《贺新郎》),加深了内心的惆怅;高观国闻邻女吹笛簫,“横玉声寒……萧郎且放凤箫闲。何处骖鸾。静听三弄霓裳罢,魂飞断、愁里关山”(《风入松》),在凄迷的笛箫声中,思念家乡,落寞怅惘。
唐代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里描写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及幽愁暗恨的心绪,影响至宋代。宋代养伎之风盛行,乐伎推动着音乐的传布,其中的琵琶弹奏者通过琵琶特有的丰富指法撩拨起离人的情思。柳永与歌妓交往甚密,他眼中的琵琶女是“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隔帘听》);张舜民听得“抹幺弦”,发出“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的感慨(《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苏轼于述古席上见“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而“枕泪梦魂中”(《菩萨蛮》);徐俯代思妇言,等候离人,望穿秋水,也不过是“云鬓烟鬓只供愁,琵琶更作相思调”(《踏莎行》);张孝祥听琵琶女弹奏,“檀槽乍捻幺丝慢。弹得相思一半。不道有人肠断。犹作声声颤”(《桃源忆故人》);黄机写道“绮窗拨断琵琶索,一一相思。一一相思。无限柔情说似谁”(《丑奴儿》)。琵琶作为世俗乐器的典型代表,将人世间愁怨忧恨的离人情思渗透在异乡漂泊人的心中,使听者掩泣断肠。 (三)悲凉凄苦、深沉哀伤的身世
两宋之交,山河破碎。徽宗赵佶被掳至金国都城,囚禁期间,受尽凌辱,写下一词《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昔日宫廷的繁盛乐舞一去不返,如今只有沦为阶下囚的悔恨、哀怨与凄苦。南宋宗室赵长卿于壶天冰雪之日午坐,风送琵琶声入耳,作《蓦山溪》一词有感:“一曲断肠声,如怨诉”,“江边马上,弹指成千古”,借琵琶的幽怨之音,诉说自己悲哀凄苦的家国身世。帝王宗室如此伤痛家国,遭遇“靖康之难”的文人也受此打击,中原沦陷、落入敌手,偏安一隅、故土难归,年华老去、壮志难酬,这种种身世之感,深深印刻在南宋的时代洪流之中。
曹勋在“靖康之变”中,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后逃归南宋,请求营救徽宗、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他的一首《饮马歌》流传至今:“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该词序言写道:“此腔自虏中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得知这首词的歌唱应是用纯粹的笛音伴奏,宋金两军对阵之时吹起这曲,定有一番鏖战,归乡遥遥无期,生命无可预知。曹勋听闻笛声凄凉断肠,勾起深沉哀伤的身世之感。
张表臣《蓦山溪》的上阕描写自己在寂寥茫然的烟雨中,努力寻觅初露的春色,下阕写“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结果以《梅花落》的笛曲、数飞鸿及在东风中凝视伫立的细节说明没有寻到春色,反而引起乡愁、家国之忧,将个人的孤独、思乡与国家的动荡巧妙结合,是典型的两宋之交词人的抒情特点。
南宋中兴贤相赵鼎,冬夜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见江月初升,寒风萧飒,满山落叶飘零。夜长冷清,酒筵将尽,炭火渐灭,油灯渐熄,这清冷寂寥之境,着实令人愁肠百结。此时又闻“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花心动》),琴声婉转,似是叹息;朱弦断绝,无人应和。琴曲的萧瑟悲凉,催化了人的满怀愁绪。辛弃疾听琵琶,轻拢慢捻,“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贺新郎》);听箜篌,织纤度梭,“却弹作、清商恨多”,“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太常引》)。琴弦能解语,家国之恨难说。
南宋之后的文人虽没有“靖康之变”的体验,但延续了先辈的血脉;时局更加不稳,比两宋之交的文人的情感更添深沉悲苦。如刘辰翁《唐多令》:“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落叶女墙头。铜驼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高楼之上吹起横笛,笛音凄清,营造了清冷氛围。词人感慨故都沦陷、亡国之痛、民生凋敝、灾难深重,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苦痛。如张炎听袁伯长弹琴,“秋风吹碎江南树,石床自听流水。别鹤不归来,引悲风千里。余音犹在耳。有谁识、醉翁深意。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徵招》),琴声凄凉,情感低沉悲怆,忧愁难消。
南宋中后期,在丝竹之乐的渲染中,词中的“断肠”之音不绝如缕。吴文英回忆卢郎年少吹箫,“和云和雁飞”,再见已是“相看两鬓丝”,唯有“断肠吴苑草凄凄”(《醉桃源·赠卢长笛》);李好古欣赏僧如梵摘阮,“听到三闾沉绝处,惨悲风、摇落寒江岸。不肠断,也肠断”(《贺新郎》)。时光易逝,仕宦飘零,词人们往往借助乐音,表达自己身世的悲凉凄苦、深沉哀伤。
二、《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之乐器词勘误
《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一书,是金千秋女士以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繁体竖排版)为底本,摘选600多首乐舞词及118首乐器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笔者在校对宋代乐器词的过程中,发现金千秋女士摘录于书中的词有部分错误,在此做勘误,见下表:
三、宋代乐器词选注
乐器的专业性较强,今人在阅读宋代乐器词的过程中,常因不熟悉乐器的古称、雅称、根据形制特点所采用的隐称、古乐曲等,进而对明确理解词作的内涵、欣赏词作的艺术品位产生偏差或距离,又因目前鲜有学者对乐器词中涉及乐器名称、形制特点、演奏效果等进行选注,笔者在校对及补遗《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时,以中华书局1999年版《全宋词》(简体增订本)为底本,从中选取几首乐器词做注,管中窥豹,抛砖引玉。
(一)管弦乐器
侍香金童
楚梦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见、扬州桃李。姿秀韵闲何物比。玉管(1)秋风,漫声流美。 燕堂开,双按秦弦(2)呈素指。宝雁参差(3)飞不起。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阑干,断肠千里。
贺铸 一卷P169
注:(1)玉管:玉制的管乐器,指箫或笛。
(2)秦弦:指筝,亦作“秦筝”。
(3)宝雁:筝的弦柱斜向错落排列如雁行,亦有称“雁柱”、“斜雁”、“金雁”、“参差雁”等。
诉衷情
吴宫绝艳楚宫腰。怯挂紫檀槽(1)。纤纤玉笋轻捻,莺语弄春娇。 松钿带,亸金翘。暗香飘。红牙拍碎(2),绛蜡烧残,月淡天高。
晁端礼 一卷P556
注:(1)紫檀槽:紫檀木制成的琵琶面板上架弦的槽格。亦代指琵琶。
(2)红牙:红檀木制成的板,唱歌时打拍子用。亦称“红牙板”、“牙板”、“檀板”、“歌板”等。
(二)吹奏乐器
醉桃源 赠卢长笛
沙河塘上旧游嬉。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1)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吴文英 四卷P3673
注:(1)长笛:指箫(单管竖吹的洞箫)。“笛”当时称为“短箫”、“短笛”、“横吹”、“横管”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长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所赋者。”南宋朱熹《朱子语类·乐》:“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該词作者吴文英身处时代在朱熹之后,是词人也是音乐家,用“长笛”一词,是用了“箫”的古称。 (三)弹拨乐器
1.琵琶
木兰花 晏观文画堂席上
檀槽碎响金丝拨(1)。露湿浔阳江上月。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晚发。 画堂花入新声别。红蕊调高弹未彻。暗将深意语胶弦,长愿弦丝无断绝。按此首别又见欧阳修近体乐府卷二。别又误作苏轼词,见词林万选卷四。
张先 一卷P94
注:(1)金丝拨:指用金丝缠绕或以金丝为装饰的拨。宋代的琵琶演奏,用拨弹奏者很多。四弦琵琶,横抱而坐,用拨弹。
南乡子
公旧序云:沈强辅雯上出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
裙带石榴红。却水殷勤解赠侬。应许逐鸡鸡莫怕,相逢。一点灵犀必暗通。 何处遇良工。琢刻天真半欲空。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长在环儿白雪胸。
苏轼 一卷P375
按:词中的“龙香双凤拨”,指的是用名贵香料(龙香)熏染过的,且刻画着双凤图案的琵琶拨。由此确定此词序中的“胡琴”系指琵琶。同见张先的《定西番·执胡琴者九人》(一卷P100)中的“胡琴”,该词原已被金千秋在《〈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中所收录,且注明“胡琴系指琵琶”(见该书P223)。
2.箜篌
太常引 赋十四弦(1)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辛弃疾 三卷P2540
注:(1)十四弦:指凤首箜篌。考证见何昌林论文《十四弦——凤首箜篌(螳螂琴)》,《中国音乐》1990年第1期,第13—14页。危稹《渔家傲》(老去诸馀)有句“十四条弦音调远”,高观国《南乡子》首句“直柱倚冰弦。曾见胡儿马上弹”,亦可为辅证。
注释:
①杨万里著《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3.
②此处当指笛曲《折杨柳》。此曲最早为汉乐府横吹曲,流传至唐宋。唐代张祜《杂曲歌辞·杨柳枝》写有“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
③林谷芳著《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2.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简体增订本)全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金千秋,编.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4]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萧友梅,著.廖辅叔,译.中国古代乐器考[A].叶隽,主編.民国学术丛刊.博士论文编[C].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6]林谷芳.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苏泓月.古乐之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8]林萃青.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9]杨万里.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诸葛忆兵.宋词说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