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生认识的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
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学生认识的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学生认识的偏差”。
二、学生认识的偏差突出的社会时代背景
学生认识偏差产生的原因来自社会,但作为一种现象突出出来,却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归根到底,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轨变型以及当代国际形势新变化的产物。巨大的时代转变深刻影响着人们(自然也包括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促使其产生各种变化和反应。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这些变化中有许多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等,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有些影响则比较复杂,甚至明显具有非建设性的消极作用,并折射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学生认识上的学生认识的偏差即源于后者。考虑到目前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与冲突,多元价值取向已成现实,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学生认识的偏差”现象的存在不合理性。社会上有人甚至认为在我国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而这又进一步诱发了学校教育环境下“学生认识的偏差”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三、学生认识的偏差的表现
1、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现实性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来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实却有片面性,因为他对我国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实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结果有些事实是被夸张了,有些则是被曲解了。
2、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历史性偏差,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
3、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观点性偏差,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的行为常不自觉地表现了社会上的影响,嘴里哼着顺口的广告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次在课堂讨论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4、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兴趣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于港台的言情武打片,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至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5、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态度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无法正常生活。自从开放搞活以来,我家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学生认识的学生认识的偏差的综合效应是十分消极的,它会为学生的成长设置思想和心理障碍,轻者缺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严重的会成为没有信念追求、喪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由此对政治课教学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根据教育从属于社会的特性,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相对顺应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容易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上述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望予以批评指正.
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学生认识的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学生认识的偏差”。
二、学生认识的偏差突出的社会时代背景
学生认识偏差产生的原因来自社会,但作为一种现象突出出来,却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归根到底,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轨变型以及当代国际形势新变化的产物。巨大的时代转变深刻影响着人们(自然也包括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促使其产生各种变化和反应。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这些变化中有许多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等,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有些影响则比较复杂,甚至明显具有非建设性的消极作用,并折射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学生认识上的学生认识的偏差即源于后者。考虑到目前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与冲突,多元价值取向已成现实,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学生认识的偏差”现象的存在不合理性。社会上有人甚至认为在我国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而这又进一步诱发了学校教育环境下“学生认识的偏差”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三、学生认识的偏差的表现
1、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现实性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来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实却有片面性,因为他对我国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实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结果有些事实是被夸张了,有些则是被曲解了。
2、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历史性偏差,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
3、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观点性偏差,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的行为常不自觉地表现了社会上的影响,嘴里哼着顺口的广告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次在课堂讨论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4、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兴趣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于港台的言情武打片,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至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5、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态度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无法正常生活。自从开放搞活以来,我家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学生认识的学生认识的偏差的综合效应是十分消极的,它会为学生的成长设置思想和心理障碍,轻者缺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严重的会成为没有信念追求、喪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由此对政治课教学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根据教育从属于社会的特性,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相对顺应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容易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上述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望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