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歌曲在我国音乐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作曲家刘聪创作的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展现了当代艺术歌曲的别样魅力。同时,这首歌曲的创作内涵十分独特,具备深刻的教育意义。文章对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处理。
  关键词:《鸟儿在风中歌唱》;艺术歌曲;演唱处理
  作曲家刘聪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将其与西方音乐文化进行了巧妙结合,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还彰显了当代艺术歌曲的别样魅力。《鸟儿在风中歌唱》创作于1996年,作为一首当代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其情绪对比鲜明,极具时代意义和教育意义,不仅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要求演唱者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特征及音乐特性。
  一、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作品分析
  (一)歌曲风格鲜明
  我国的艺术歌曲注重根植于我国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土壤,在学习借鉴西方艺术歌曲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一方面,刘聪的艺术歌曲创作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另一方面,他将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文化背景等融入实际的创作中,使自己的音乐风格显著区别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其作品与传统音乐的相同点是,大多取材自传统诗歌,做到了旋律、歌词、伴奏之间的协调统一[1]。《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歌词就取自《词刊》。该歌曲促进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调式与西方音乐调式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音乐形式的创新,并打造了生动形象的音乐主题。作为一首兼具时代特性与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通过对鸟儿的拟人化处理,描述了环境破坏给动物带来的伤害,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同时,这首歌曲还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二)旋律、歌词与钢琴伴奏相互协调
  《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旋律优美、流畅,结构层次明确,旋律变化与情感表达有着高度的统一性。由于刘聪十分重视旋律、歌词与钢琴伴奏之间的相互融合,这首歌曲在旋律创作方面,表现出了中国民族语言的韵律特征,实现了歌词音调与旋律的巧妙融合。虽然整首歌曲的歌词只有100多个字,但内容质朴纯真,通过对鸟儿的拟人化处理,赋予其凄凉、忧伤等情感,极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与演唱者有着同等的地位。《鸟儿在风中歌唱》有着富于变化的钢琴伴奏,其不仅实现了对音乐氛围的烘托,还配合着演唱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整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比如,《鸟儿在风中歌唱》的首段歌词描绘了鸟儿在空中歌唱的情景,与歌曲旋律相协调,而钢琴伴奏作为引子营造出凄凉的氛围。在歌词“不知为什么”部分,钢琴伴奏变化为半分解和弦。在两句“不知为什么”的铺垫下,在“它不敢飞进自己的村庄”处,作者通过改变音区来烘托情绪,使得歌曲的情绪实现了进一步的高涨。又如,歌曲中出现了两次的歌词“不知为什么”的旋律基本一直处在低音区,加之三连音的出现,让整个乐句听起来像是说话的语气,使音乐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三)曲式结构合理
  《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曲式结构合理,主要可分为前奏、A乐段、间奏、B乐段(包含华彩乐段)以及尾声等部分,为歌曲的整体框架提供了可靠支撑。全曲为f小调,速度和力度对比强烈,情绪富于变化。在前奏部分,速度为小快板,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烘托出紧迫的音乐气氛。在1—4小节,右手单音旋律五度模进,左手单音旋律音阶上行,左右交替进行。这一部分的歌曲旋律如同鸟儿在空中凄凉的歌唱,使听众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生态环境被污染的画面。前奏作为一个结构不对称的部分,主要是由两个弱起小节的动机促成的主题发展形成[2-3]。在此基础上,主题以模进的方式实现了扩充发展,进一步通过和弦三连音音阶下行引出人声演唱。不管是在伴奏织体方面,还是在情绪表达方面,前奏部分与演唱部分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B乐段,作者采用了复调的作曲方法。在32—40小节,八度音的跨越实现了较为突出的高低起伏,使得调性模糊游离,烘托出了一种不和谐的音乐氛围,這是作者在创作时突破调性的局限的重要体现。在B乐段的华彩乐段,音区变高,演唱部分与右手钢琴伴奏处于相同音区,节奏宽广。左手低音伴奏则为快速波浪式的六连音分解琶音,与上一乐段的分解和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尾声部分,通过人声在旋律部分演唱出上行两个八度,同时由伴奏演绎出下行两个八度,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歌曲的思想情感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从作曲技法,特别是从歌曲与钢琴伴奏的配合来看,刘聪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五声调式与西方的大小调式进行了完美结合,赋予了歌曲以强有力的生命力。
  二、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处理
  (一)声音处理
  演唱者应结合自身的演唱风格,按照歌曲的实际要求,合理地控制演唱的速度、音量,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节奏方面,《鸟儿在风中歌唱》反复运用了三连音,旨在起到铺垫、推进的作用。演唱者应充分地了解作者的用意,恰到好处地演绎作品。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始终明确呼吁与倾诉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作品的要求进行角色上的转变,以尽可能地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歌曲中一连串“啊”的部分的节奏主要为三十二分音符的下行音阶,包含了孤单、凄凉、哀号等情绪。在歌曲的结束语部分“有谁能把它带回故乡”处,出现了整首歌曲的一个最高音,表明这是一个结束性高潮,不论是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在音乐张力上都进入了最高点。该部分的钢琴伴奏也颇具表现力,表现了绝望的鸟儿在最后所发出的引人深思的呐喊,以期获得人们思想上、行动上的反响[4]。在技术难度方面,B乐段的华彩乐段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华彩部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半音阶下行的创作方式。这一部分的歌曲技术难度高,速度快,演唱者应从基础开始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演唱者应合理地控制音高,注意气息的支持,保持声音连贯流畅。   (二)情感把握
  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音乐深化了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歌词则确立了音乐的语义内涵。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尤以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融合关系最为紧密。演唱者倘若在演唱中缺乏情感表现,则只能被称为歌唱的匠人,而难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为把握好《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情感,演唱者首先应对其进行仔细研究。比如,在歌曲的前奏部分,作者运用了三连音,旨在烘托音乐气氛以及为接下来的歌曲发展做铺垫,并确立了整部歌曲描述性的、舒缓的情感基调。在A乐段,歌曲情绪逐渐由自发的情感表现转为激动的情感表现,出现了一定的情感波动,而连续三连音预示着悲愤情绪的来临,歌曲由此进入情感过渡期[5]。在进入B乐段后,情感表现变得更加激动,这时演唱者的演唱应给人带来内心上的震撼。在尾声部分,演唱者应缓慢地唱出“有谁能把它”,如同在问自己或是在问别人,由强减弱,这一部分的情感表現应由悲愤转为伤心、无助,进而归于平静,引人深思。综上,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不可局限于演唱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是应该使自身的情感表达随着歌曲的变化而变化。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应注重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实现与听众的交流互动。因此,要想在演唱时有效把握艺术歌曲的情感,演唱者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研究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主题,分析歌曲的旋律特色,提炼歌词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总而言之,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推动了我国当代音乐的创作发展,对其进行探索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曲家刘聪的音乐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新发展。《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歌曲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散发着现代艺术歌曲的别样魅力,是一首经得起人们不断推敲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喻娇.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9(16):56.
  [2]孙文川.对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鉴赏[J].魅力中国,2018(1):266.
  [3]赵晓娜.诗乐共融: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创作与演唱研究[J].作家,2015(24):249-250.
  [4]刘平.刘聪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以《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J].音乐时空,2016(7):65-66.
  [5]侯丽.浅析中国现代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情感表达[J].黄河之声,2018(3):50-51.
  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一、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1.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教学要注重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数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
期刊
兴趣是点燃人类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练兴趣,对体育教学质量的促进乃至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活动之一,影响着人的参加体育与的具体活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我是从以下几人方面着手的:  一、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  1、游戏要有趣好玩  教师所选的
期刊
摘 要:声乐是较为重要的一门艺术类课程,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它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共性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独到的声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个性教学才能实现。文章分别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特点,阐述了实现共性与个性教学统一的难点与意义,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为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金课”背景下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的优势进行互补,力求通过线上资源建设、线下面授教学及全过程教学评价等将钢琴即兴伴奏这一门综合性极强的音乐课程用最佳方式进行呈现,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
期刊
摘 要:缄默知识是与可以用文字或数字符号表达的显性知识相对的一种知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实践性,其中包括有意识的且无法表达的知识与无意识且无法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是教学中公认的难点。文章结合高校古筝专业实践教学,从教师之间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途径、现阶段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缄默知识;古筝;高校教学  注:本文系2020年烟台大学校级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众多传统文化中,书法是十分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它有着不同的形式,而不同的书写原则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文化。书法的表现形式比较抽象,但是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书法作品集中体现着国人的艺术气息和审美观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书法大家,现在也有很多学生在练习书法,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以我国的书法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书法理论的融入,对书法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目前各教育阶段受到重视,很多高校也设有对应的专业课程。音乐作曲理论作为音乐专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不仅是学生日后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所以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期刊
摘 要: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现存最早的山水绘画理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了“理”字。文章借“理”字来分析宗炳的山水观,从山水画中的“理”、宗炳“应目”的物象之“理”、宗炳“会心”的上达之“理”、趋于“神”的绘画之“理”四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宗炳;“理”;山水;《画山水序》  一、山水画中的“理”  《韩非子》云:“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期刊
摘 要: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演唱者应在充分了解歌曲背景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演唱技巧,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演绎出来。从歌词表达、旋律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歌曲《黄河渔娘》的演唱内容,探讨了歌曲《黄河渔娘》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黄河渔娘》;演唱技巧;情感控制  《黄河渔娘》是由当代著名词曲家甲丁、徐沛东共同创作的艺术歌曲,主要描述的是生活在黄河岸上的渔家女性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期刊
摘 要:在網络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微型视频课程已逐步融入高校,并渗透到其方方面面。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微型视频课程的概念和特点,从钢琴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钢琴教学微课视频的设计方法和翻转课堂的开展,以丰富高校钢琴教学的内容。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钢琴;微课教学;翻转课堂  钢琴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