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迅速,这些新生院校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条件有限,其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课程设置方向不明确;课程体系缺乏动态性;实践性教学薄弱。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课程之间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建立紧密结合型的本科课程体系,增设跨门类课程,完善实践课程教学机制。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课程设置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吕艳梅(1971- ),女,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90-01
截至2005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198所,约占我国本科院校的28%。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和老牌院校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还是在学科及专业建设、科研能力、服务功能和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能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融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为一体的连贯的本科课程体系是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其竞争力。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向不明确,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目前,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痕迹依然很明显,尤其是在中小学,大学也不例外。虽然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专业化,但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大多数院校都实行学分制,以学生获得学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这使得很多学生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上课、考试、拿学分上,这也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致使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方向不明确,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效率低。此外,由于学校在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的条件下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完善,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
2.课程体系缺乏动态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弹性不足,缺乏动态性,培养出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增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要,凸显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3.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完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大纲不完善,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基础实践多,创新实践少;实践途径单一;实践的时间短;实践考核制度不健全等。
二、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调整的对策
1.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其基本功能。课程是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在课程设置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形成良性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2.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方案。为了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从宏观上考虑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完善课程体系。大学本科教育应该把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课程改革应坚持所设课程的逻辑顺序并加强各种课程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此来消除大学中存在的因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不同而形成的阻碍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
第一,加强课程之间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各个知识单元之间的互相联系,以保持课程体系中各个知识系统之间的本质联系,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系统、连贯地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连贯性是指本科课程之间应具有逻辑的连贯性,所设科目按照先后顺序、左右次序相互连接。每个科目在纵横之间各自有其位阶。本科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强调大学教育是整体的、均衡的教育。通过完整性及连贯性的本科课程体系的教学,可以加强知识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性分析问题、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第二,建立紧密结合型的本科课程体系,实施综合性教育。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一直以来被人们看做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必需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新建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应坚持以整体知识观来统整大学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建立融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连贯性的大学教育课程体系,这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连贯的教育体系强调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紧密性,主张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把本科课程建设成为一种整合的、跨学科的和基于研究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大学生具有整体知识观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应变能力。
为实现本科综合性教育,衡水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根据新教改课程的要求进行了改制,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今后设计工作的需要,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学、学什么。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为综合教育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使大学生形成了更加连贯的知识观和更加综合的生活观,有利于大学生完成完整的本科教育。
第三,增设跨学科课程门类,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增设跨学科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通过对学科划分不太明显课程的学习,学会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以及用多种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注意与市场需求结合,重新调整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我院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加强了对选修课的改革,强化了选修课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化,同时,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提高了选修课的课时和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课程,由于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内容有极大的兴趣,所以,选修课报名人数倍增。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一种综合一体化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第四,完善实践课程教学机制,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实践课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两种资源,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
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实践课程在高校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在实践课程的开设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绝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都缺少本科教学实践的经验,再加上教学设施及教学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体现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要不断地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实践指导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规范和完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整合信息技术的创新平台;(3)提高实践教学设备的质量和水平,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4)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开辟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5)制定实践课程全面考核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应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从多种角度来考虑新建本科院校课程的设置,使课程设置日趋人性化,让学生和教师在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又能使自身素质也得到相应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定安.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06(1/2).
[2]郭德红.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历史演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课程设置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吕艳梅(1971- ),女,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90-01
截至2005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198所,约占我国本科院校的28%。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和老牌院校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还是在学科及专业建设、科研能力、服务功能和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能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融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为一体的连贯的本科课程体系是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其竞争力。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向不明确,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目前,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痕迹依然很明显,尤其是在中小学,大学也不例外。虽然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专业化,但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大多数院校都实行学分制,以学生获得学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这使得很多学生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上课、考试、拿学分上,这也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致使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方向不明确,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效率低。此外,由于学校在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的条件下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完善,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适应能力不强。
2.课程体系缺乏动态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弹性不足,缺乏动态性,培养出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增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要,凸显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3.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完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大纲不完善,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基础实践多,创新实践少;实践途径单一;实践的时间短;实践考核制度不健全等。
二、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调整的对策
1.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其基本功能。课程是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在课程设置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形成良性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2.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方案。为了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从宏观上考虑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完善课程体系。大学本科教育应该把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课程改革应坚持所设课程的逻辑顺序并加强各种课程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此来消除大学中存在的因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不同而形成的阻碍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
第一,加强课程之间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各个知识单元之间的互相联系,以保持课程体系中各个知识系统之间的本质联系,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系统、连贯地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连贯性是指本科课程之间应具有逻辑的连贯性,所设科目按照先后顺序、左右次序相互连接。每个科目在纵横之间各自有其位阶。本科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强调大学教育是整体的、均衡的教育。通过完整性及连贯性的本科课程体系的教学,可以加强知识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性分析问题、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第二,建立紧密结合型的本科课程体系,实施综合性教育。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一直以来被人们看做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必需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新建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应坚持以整体知识观来统整大学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建立融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连贯性的大学教育课程体系,这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连贯的教育体系强调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紧密性,主张普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把本科课程建设成为一种整合的、跨学科的和基于研究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大学生具有整体知识观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应变能力。
为实现本科综合性教育,衡水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根据新教改课程的要求进行了改制,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今后设计工作的需要,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学、学什么。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为综合教育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使大学生形成了更加连贯的知识观和更加综合的生活观,有利于大学生完成完整的本科教育。
第三,增设跨学科课程门类,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增设跨学科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通过对学科划分不太明显课程的学习,学会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以及用多种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注意与市场需求结合,重新调整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我院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加强了对选修课的改革,强化了选修课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化,同时,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提高了选修课的课时和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课程,由于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内容有极大的兴趣,所以,选修课报名人数倍增。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一种综合一体化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第四,完善实践课程教学机制,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实践课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两种资源,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
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实践课程在高校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在实践课程的开设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绝大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都缺少本科教学实践的经验,再加上教学设施及教学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体现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要不断地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实践指导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规范和完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整合信息技术的创新平台;(3)提高实践教学设备的质量和水平,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4)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开辟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5)制定实践课程全面考核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应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从多种角度来考虑新建本科院校课程的设置,使课程设置日趋人性化,让学生和教师在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又能使自身素质也得到相应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定安.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06(1/2).
[2]郭德红.美国大学课程思想的历史演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