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反潜艇最好的武器就是潜艇、反卫星的最好武器是不是卫星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反卫星卫星的研制倒是很红火反卫星卫星又称截击卫星,是用助推火箭把种带爆破装置的卫星送到与目标卫星相同的轨道上,然后利用自身携带的雷达红外寻的器探测和跟踪目标卫星,在靠近到目标卫星数十米范围内后,将载有高能炸药的卫星战斗部引爆,产生大量碎片,将目标卫星击毁
一般情况下,反卫星卫星与空间监视网、地面监视网、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通过地面控制进行变轨机动,经自动搜寻的系统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
这种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它与目标卫星基本在同一轨道平面内,按相同的方向飞行,接近速度低。
它击毁目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与目标直接碰撞,或机动到目标跟前,用苍蝇拍式的装置(巨大的聚酯材料板)“拍击”毁坏卫星,以避免直接撞击所形成的大量轨道碎片,二是用小型卫星携带爆炸物,其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基本相同,到目标卫星附近后把装有常规炸药的弹头引爆,产生密集、高速的金属碎片,击毁卫星,这种弹头也可叫“天雷”,它可以伴随其要攻击的目标卫星飞行几周或数月,最后通过遥控或者程序引爆,摧毁目标卫星。从理论上讲,“天雷”能布设得很密,常年处于战斗岗位上,威胁处于任何轨道上的卫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试验反卫星卫星,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 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 500千米的卫星。
近年,美国又开始试验了反卫星卫星,用于对敌方卫星进行拦截、摧毁或致残。2003年1月29日,美国空军用“德尔塔”2火箭发射了“实验卫星系统”10。该卫星机动到目标35米范围内,检查、拍摄、传输数字图像,并在整个24小时的任务期间完成了大量在轨机动试验。2005年4月11日,美国又发射了“实验卫星系统”11。在轨道上运行一年时间,主要试验对目标的监视能力,并用于演示先进的轨道机动和位置保持能力,极可能是一种反卫星武器。
“近场红外实验”卫星
2007年4月24日,由美国导弹防御局负责的“近场红外实验”卫星由“人牛怪”1火箭成功射入预定轨道,进行一年多的实验。
它对飞机、航天发射和导弹试验等随机目标进行观测的距离为100~1 000千米,能对专用目标飞行器在10千米以内近距离进行高分辨率观测,方法是从卫星上释放一个携带专用探测器的飞行器飞近目标进行观测,甚至碰撞目标,所以它携带的这个小型致命飞行器具有天基动能拦截飞行器试验性质,能打击乃至摧毁地球低轨道附近的导弹或卫星,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在借此试验空间武器。
“近场红外实验”卫星耗资6 500万美元,质量为406.5千克,载有跟踪传感器,用于获取助推段(主动段)火箭尾焰的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图像,丰富对火箭尾焰的现象学知识,从而增强对助推火箭的识别能力。它也可搜集高瞬态短波红外数据和可见光数据,来评估早期发射探测和跟踪能力。
不过在这次试验中,导弹防御局没有为“近场红外实验”卫星配备具有杀伤作用的飞行器。这种小型致命打击装置是通过低地球轨道运行物体的动能摧毁或破坏来袭导弹或轨道中的卫星。也就是说,如果“近场红外实验”卫星加载杀伤装置后,它就既可以充当预警卫星,也是一种反卫反导武器。美国军方希望将其改造成一种反卫星武器。美国导弹防御局已订购了几颗“近场红外实验”卫星。
对此,俄罗斯表示担忧,并将刺激俄罗斯等国采取对抗措施。
“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
2005年4月15日,美国用空射运载火箭“飞马座”把“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到高约760-771千米的极轨道,其任务是环绕地球运行并与美国国防部1999年发射的3颗通信卫星交会,并最终与其中的“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进行交互试验,目的是试验在无人情况下它和其它卫星于轨道中交会的技术。
有趣的是,该卫星在与“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进行交会时出现了故障,撞击了该卫星,使其轨道升高了3-5千米。美国国防部对这一“撞击”十分感兴趣,因为这一意外验证了一项未来反卫星武器的关键技术,即撞击卫星技术,可把敌方卫星撞到无法发挥作用的轨道上。
“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呈圆柱形,长约1.8米,直径0.9米,包括燃料在内重约362千克,装有先进视频制导敏感器、视频成像仪、推进系统、GPS接收机和计算机等。其中先进视频制导敏感器是它的“眼睛”。在交会操作过程中它将通过从目标卫星上的新型激光测距系统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来测量出两个航天器之间的距离、相对方位和姿态。
进入轨道后,“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能在GPS导航卫星系统的协助下,自行导引它接近目标卫星。GPS转发目标卫星自行传输的方位数据。当“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接近目标卫星时。采用像导弹一样的激光制导方式进行精确制导。一旦锁定了目标,“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在距目标卫星5米处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调整操纵。由于目标卫星没有对接装置,所以“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不会与它对接,但能以毫米级的误差精度接近目标。
与“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交互的“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上装载了2组激光测距系统,它们是这次交会操作中的关键仪器,其中一组在两卫星相对较远时起作用,另一组则在距离非常近的时候起作用。所有的试验项目都由“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上装载的软件自行控制。当“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接近“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时要进行多项机动操作,如利用星载敏感器提供的数据向目标卫星靠近或远离,近距离实施模拟维修等相关操作。
此前,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和对接大都由航天员操纵航天器来完成,或者至少其中一个航天器是载人的。而“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是通过携带的计算机和敏感器在无人控制的条件下执行全部的交会任务,其中包括进行机动飞行而改变轨道和速度,从而能缓慢并准确地对准对接舱口,实现交会对接。具备计算机头脑的“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可依靠GPS导航网络和激光测距系统在距一个高速目标5.18米(17英尺)的范围内机动。因此即便没有交会时撞击卫星的意外,“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也试验了未来美国航天器接近其它航天器进行复杂机动时所需的传感器、推进系统及软件技术,其军事意义也不容小视。
一般情况下,反卫星卫星与空间监视网、地面监视网、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通过地面控制进行变轨机动,经自动搜寻的系统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
这种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它与目标卫星基本在同一轨道平面内,按相同的方向飞行,接近速度低。
它击毁目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与目标直接碰撞,或机动到目标跟前,用苍蝇拍式的装置(巨大的聚酯材料板)“拍击”毁坏卫星,以避免直接撞击所形成的大量轨道碎片,二是用小型卫星携带爆炸物,其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基本相同,到目标卫星附近后把装有常规炸药的弹头引爆,产生密集、高速的金属碎片,击毁卫星,这种弹头也可叫“天雷”,它可以伴随其要攻击的目标卫星飞行几周或数月,最后通过遥控或者程序引爆,摧毁目标卫星。从理论上讲,“天雷”能布设得很密,常年处于战斗岗位上,威胁处于任何轨道上的卫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试验反卫星卫星,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 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 500千米的卫星。
近年,美国又开始试验了反卫星卫星,用于对敌方卫星进行拦截、摧毁或致残。2003年1月29日,美国空军用“德尔塔”2火箭发射了“实验卫星系统”10。该卫星机动到目标35米范围内,检查、拍摄、传输数字图像,并在整个24小时的任务期间完成了大量在轨机动试验。2005年4月11日,美国又发射了“实验卫星系统”11。在轨道上运行一年时间,主要试验对目标的监视能力,并用于演示先进的轨道机动和位置保持能力,极可能是一种反卫星武器。
“近场红外实验”卫星
2007年4月24日,由美国导弹防御局负责的“近场红外实验”卫星由“人牛怪”1火箭成功射入预定轨道,进行一年多的实验。
它对飞机、航天发射和导弹试验等随机目标进行观测的距离为100~1 000千米,能对专用目标飞行器在10千米以内近距离进行高分辨率观测,方法是从卫星上释放一个携带专用探测器的飞行器飞近目标进行观测,甚至碰撞目标,所以它携带的这个小型致命飞行器具有天基动能拦截飞行器试验性质,能打击乃至摧毁地球低轨道附近的导弹或卫星,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在借此试验空间武器。
“近场红外实验”卫星耗资6 500万美元,质量为406.5千克,载有跟踪传感器,用于获取助推段(主动段)火箭尾焰的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图像,丰富对火箭尾焰的现象学知识,从而增强对助推火箭的识别能力。它也可搜集高瞬态短波红外数据和可见光数据,来评估早期发射探测和跟踪能力。
不过在这次试验中,导弹防御局没有为“近场红外实验”卫星配备具有杀伤作用的飞行器。这种小型致命打击装置是通过低地球轨道运行物体的动能摧毁或破坏来袭导弹或轨道中的卫星。也就是说,如果“近场红外实验”卫星加载杀伤装置后,它就既可以充当预警卫星,也是一种反卫反导武器。美国军方希望将其改造成一种反卫星武器。美国导弹防御局已订购了几颗“近场红外实验”卫星。
对此,俄罗斯表示担忧,并将刺激俄罗斯等国采取对抗措施。
“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
2005年4月15日,美国用空射运载火箭“飞马座”把“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到高约760-771千米的极轨道,其任务是环绕地球运行并与美国国防部1999年发射的3颗通信卫星交会,并最终与其中的“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进行交互试验,目的是试验在无人情况下它和其它卫星于轨道中交会的技术。
有趣的是,该卫星在与“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进行交会时出现了故障,撞击了该卫星,使其轨道升高了3-5千米。美国国防部对这一“撞击”十分感兴趣,因为这一意外验证了一项未来反卫星武器的关键技术,即撞击卫星技术,可把敌方卫星撞到无法发挥作用的轨道上。
“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呈圆柱形,长约1.8米,直径0.9米,包括燃料在内重约362千克,装有先进视频制导敏感器、视频成像仪、推进系统、GPS接收机和计算机等。其中先进视频制导敏感器是它的“眼睛”。在交会操作过程中它将通过从目标卫星上的新型激光测距系统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来测量出两个航天器之间的距离、相对方位和姿态。
进入轨道后,“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能在GPS导航卫星系统的协助下,自行导引它接近目标卫星。GPS转发目标卫星自行传输的方位数据。当“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接近目标卫星时。采用像导弹一样的激光制导方式进行精确制导。一旦锁定了目标,“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在距目标卫星5米处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调整操纵。由于目标卫星没有对接装置,所以“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不会与它对接,但能以毫米级的误差精度接近目标。
与“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交互的“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上装载了2组激光测距系统,它们是这次交会操作中的关键仪器,其中一组在两卫星相对较远时起作用,另一组则在距离非常近的时候起作用。所有的试验项目都由“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上装载的软件自行控制。当“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接近“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卫星时要进行多项机动操作,如利用星载敏感器提供的数据向目标卫星靠近或远离,近距离实施模拟维修等相关操作。
此前,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和对接大都由航天员操纵航天器来完成,或者至少其中一个航天器是载人的。而“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是通过携带的计算机和敏感器在无人控制的条件下执行全部的交会任务,其中包括进行机动飞行而改变轨道和速度,从而能缓慢并准确地对准对接舱口,实现交会对接。具备计算机头脑的“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可依靠GPS导航网络和激光测距系统在距一个高速目标5.18米(17英尺)的范围内机动。因此即便没有交会时撞击卫星的意外,“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也试验了未来美国航天器接近其它航天器进行复杂机动时所需的传感器、推进系统及软件技术,其军事意义也不容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