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的对话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an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思想感情在哲学意义上来说是归属于意识范畴的,它是抽象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缺乏具体性,因而具有神秘性,总会勾起人猜测和探求的兴趣。而诗歌则借助文字这个具有物质性的载体来表现思想和感情,因而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具体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作者通过具体的意象间接地把自己潜在的意识情感表达出来,读者则借助于这些物象来揣摩其中所蕴含的意思并且体悟作者的思想,最终与作者达成共鸣。其中,作者所选取的文字的载体必然是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能够激起读者引发联想的东西。说到这里,我有一点疑惑的是,很多时候当你直接地把自己的一些感觉(意)表现出来,也就是没有借助“象”的时候,读那些语言时会有一种空洞、虚幻的感觉;相反,当你借助“象”来表达思想时,却能给人以历历在目,很具体、很亲切的感觉,且容易理解。我的疑问就是,必须要通过这一转换,即作者需要把意识的东西转换成具体的物质的实体呈现给读者,继而读者再自觉地把这些物质的东西转换成结合自己生活体悟的东西,从而真正领会其中的涵义,这样才可称其为成熟的诗语言。那么直抒胸臆的手法或者确切的说是直接用某些比较抽象的语言来表现抽象的意识世界的手法是否适合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那样是不是会给人一种你所寄予的诗的思想、感情还不纯粹或是还没有经过过滤的很粗糙的缺乏某种东西的感觉?即作者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要获得读者的接受和欣赏,就需要寻找一种传情达意的“桥梁”,且这桥梁应该是一种意与象的结合的物。否则,要让彼此陌生的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是很难避免晦涩或无趣这一过程和结果的。是不是这一人与人思想意识的交流过程也遵循着哲学中“物质第一性”原理?罩在我们的思想感情的神秘面纱经过诗人精巧的手法艺术而温柔地剥离,使之活脱脱立体化显现出来,把原来的意识抽象的东西变成可知可感的具体诗句,使我们在读诗歌时有了一种抚摸我们思想与感情的感觉,这就要求诗人自身具备足够丰富的生活体验、足够强的思想感悟能力和足够成熟的驾驭语言的技巧。那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觉,看着诗行我们如同在审视自己的灵魂,那是何等的真切和难得。有了这种感觉和认识,你能不为之而心动吗,作者总是“把小做大”,把他所描写的东西宽而厚地甚至夸张地铺展开来,伸触到恰当的程度和角度,以达到一种大气的效果,从而使读者从中多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仅这一点就足以使读者为之感动甚至震撼——因为我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诗并不是说它的整首诗都让我有所感让我喜欢,而是它的某一句或几句给我以很大触动。
  诗的语言是富有灵性的,每一个文字就像长了翅膀直往读者的心里飞去,而每一次降落都选择了你心灵深处和感情世界里最脆弱和最敏感的区域,我想这因为伟大的诗人总是选择和围绕着人类永恒的主题,例如爱、美、死亡、自由等这些探求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这也便是人们内心世界里最敏感和脆弱的部分。顾诚说过:诗人首先要具备一颗伟大的灵魂。我认为,诗人其实最伟大的便是他的灵魂;他的诗的语言便是他伟大灵魂的折射。你能不为此而颤抖吗?这就是阅读时的感动,鉴赏时的共鸣。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提出来以便探讨。
  关于诗歌的语言,首先是指鲜活、清新、简约、有创意又不失自然的语言。
  谈及鲜活,当指那种化抽象为具体(具有质感),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使人有一种生动形象地感觉,给诗歌以活力和生命的文字。给诗歌以动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文字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有节奏的跳动,它是诗歌的血液。
  至于清新,当指那种清雅、纯真、脱俗,令人耳目一新,看似不飾雕琢却精巧绝伦的词句。所谓清新的语言,一方面是指能共同创设或勾画出某种意境的语言文字的组合;同时相互地,处于此意境中的这些文字,读起来就如同从清水中洗涤过一样,干净、淡雅、明朗。另一方面,当指那些能唤起读者童心的语言,这些文字是直抵读者的最原始的心理状态的——单纯、幼稚、天真、真实等。随着生命的成长,人们不自觉地会把那份童心搁浅或者丢弃,但当他读到这类语言时那份遥远的记忆和本性便顿时复苏和还原,当他重温最初的美好时,能不因此而倍感亲切与清新吗?再一方面,还指那些较纯粹的能描述人们理想化境界的语言,它不携任何粗鲁的成分,也不带任何世俗的功利性色彩。清新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体验。清新的语言把读者对过去的记忆、现在的感触和对未来的想象一同从其思想中唤起,揉合成一个崭新的境界。
  简约,则是化繁复为简明,经锻压和提炼而无可增缩的诗行。一字千金。简约是就其文字本身而言的,鲜活和清新是就其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效果来说的。
  成熟的诗歌语言,同时也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而又极具张力的语言。
  为诗者常常不是理智的主人,而是灵感的宠儿,不是思想的统治者而是情感的奴隶,当情感自由的飞离他们那世俗的躯壳,畅游于宇宙,融入自然万物,此时的诗者则成了情感信号的接收器和处理器,每一次情感信息的回应都会破译为文字符号,再经过诗者的提炼和精选,使每一字每一词都得到了神奇的点化,使原本属于客体的被观照的景物富有了灵性,自觉地参与到诗人的主观意识世界,消弭了主客体原有的界限,诗而人,人而诗,物我化一,诗抒情主体顿然为之而阔大广远,而深厚博大,使一人之感情、之思想、之独特的心理体验,之瞬时的灵光闪现得以充分的突现放大强化,进而固化为文字符号,把它变成一种千万人可恒久揣摩体味的对象,从而使它具有了普遍的意义,这既使其意蕴丰富,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包容性,又使它具备了极强的张力、辐射力和渗透力。
  成熟的诗歌语言又是遵循我国传统的意识原则,注重一种内在的气韵。诗人把个人的气禀和天地之元气打成一片,熔铸到诗歌语言之中,成就了诗歌语言不同的特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读来就给人一种中气充沛,一泻汪洋,大气磅礴之感。“凄凄惨惨戚戚”,则给人一种唏嘘叹惋,九曲回环,幽咽吞泣之感。凡此种种,都是自然之阴阳刚柔之势与作者的秉赋、语言环境与时代相贯通。而形成的生生不息的气循环,显示出立言造句的博大的人文精神。正如姚鼐所言:“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法也。……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臣,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文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言,则为文者之性情性状,举以殊焉。”   说到直接用某些比较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抽象的世界的手法是否适合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问题,我的观点是:不是绝对不可,但有违形象思维这一诗歌创作原则,是不可取的。
  抽象的语言往往缺乏丰满性,缺乏张力,它是干瘪的,是思辨结果的产物,镶嵌于诗行中,会影响诗境的创设,在盘活意象和拓境方面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阻止读者进入阅读再创造的境界。相反而是把他们限制在理解那些艰涩的词句概念之中,削弱诗歌的审美情趣。不要说大量使用抽象语言入诗,就是在使用形象语言时,诗也拒绝那些艰涩难懂的比喻和典故。自然社会是诗的源泉,而他们同时又是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存在,诗歌既然脱不了与它们的关系,也就必须忠实于它本来的面貌,把它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形象艺术地记录下来,从这一点说,诗歌的语言也应是形象的语言。
  人与人思想意识的交流是否遵循“物质第一性”原理,我的观点是肯定的,它一定遵循这一原则。我们知道,人与人交流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分为间接交流和直接交流两种:直接交流应该指我们与别人面对面的交流,间接交流是一种借助于媒介的一种交流。
  直接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口头语言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如手势、眼神、形体等,这里的语言、肢体等就承担了交流的介质,在直接交流的过程中,一旦失去这种介质,交流就难以实现,可见在直接交流的过程中是遵循“物质第一性的原理”的。
  间接交流,是一种借助通讯工具、书信、书籍、音乐、图画、雕塑、符号(指示牌、警示牌等)、舞蹈、戏剧等来实现的一种交流方式,这种交流很显然也是有所凭依、有所附着的。它的泛化物质性比较明显,甚至是实在的,从这一点看,他也没有违背“物质第一性原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也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它又是一种兼有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性质的新型交流方式,当然也具备了两者共有的特点,物质性是明显的。就其借助的工具网络来说,不也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吗?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作为文字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诗歌,它也必然遵循这一原则。再从构成诗歌的内部机理看诗人总是试图为自己的情感、思想寻找出最恰当的最具普遍意义的载体来达到最好的最真切的表达效果。这就是借助于具体的物质实体,把自己特有的一种思想感受、认识呈现给读者,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力求达到所借用的物质实体和要表达的思想意识高度統一,即意与象的完美统一,而这统一程度的高低就决定了诗歌品位的高低。当读者反观这些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语言文字时,也就会捕捉到它的象外之意,形外之神,有一种经过参悟而豁然有所得的快感掠过心头,得到一种审美愉悦,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快乐的阅读,也只有这样的诗才是最具审美价值的。
  我又想到一点:潜伏在诗行中的空白。
  我觉得诗歌的思维或表达过程并不遵循逻辑的路线,不像散文、小说之类一句一句顺着走下去,它会出现一层层的变换、跳跃。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到一种思维的断层,但恰恰是这种断层给读者的思想以深刻的一击,这便是诗行中的空白在启发读者的大脑,之后或者同时使诗歌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或新的空间。诗歌语言本身并没有直接地或按照正常的思路顺着和附和我们的思维,而是带领我们进行突破、启发我们进行联想和想象,以至把作者留有空白的部分补充进来。这是诗歌本身所固有的特点,这需要作者作很好的把握。例如现的现、隐的隐,火候要到,要适而止之等。
其他文献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课内外知识相结合以及知识拓展等几种教学方法,本文对这几种方法的实施途径和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种扎实、有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对于现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从事党委信息工作十多年,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报忧信息难的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不是不想解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都多次发过文件,提出明确要求,中办还就重要紧急
污水分散快速处理的化学方法  申请号:201410409885.0  类型:发明  申请人:北京北计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这是一项适合对一切含有有机高分子的污水的处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隧道施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解决隧道施工问题,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在我国的隧道施工中已经广泛应用了浅埋暗挖法.浅埋暗挖法主要在离地表很近的地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建设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使得人们对工程建设工作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因
几乎每年年底,进口车价都会“跳水”,2003年更是登上了“十米跳台”,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经销商为化解许可证过期风险而采取了杀跌销售的方法.
一、问题提出  初三复习阶段,试卷讲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但在平时教学中,它往往缺乏新鲜感,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鲜活的语言学习被死记硬背一个个“考点”所替代。如何通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融会所学知识并形成能力,提高初中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二、现状分析  笔者认真分析了自己的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情况,并对我校初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情况从师生两个层面进行了调查,从结果看,存在以下几个可以
期刊
数说之“一”一个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个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期刊
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发挥总调度、总协调、总枢纽的作用,协助党委抓好落实,是各级党委督查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做到这些,必须立足实际,努力创新,把着力点放在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