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贸交流到两岸关系研讨
5月18~22日,第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也叫“5.18”活动)在福州举行。十年积累、十年蕴蓄,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海峡西岸经济区投资贸易的重要载体。
两岸交流向纵深拓展
“首次实现了在大陆参展的台湾县市基本覆盖全岛,意味着两岸区域板块互动已由离岛向岛内纵深拓展,由中部向南北两翼延伸。”本届海交会组委会秘书长、福州市常务副市长梁建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去年海交会期间,台湾地区的台中六县市首次由地方政府组团参展,并与福州市县区进行对接座谈,改变了以往对台经贸展览仅限于金马澎地区和主要以行业协会牵头组团的状况,实现了两岸互动模式从产业链接向区域互动模式的转化。
今年的海交会,在两岸区域合作互动上则更进一步,共有23个台湾县市前来参会参展,全岛25个县市中仅有花莲、台东两县未参展,其中有7个县市是由政府派员组团参展。
作为23个台湾县市亮相海交会,全面展示各自风采的“台湾县市映像展”,被安排在第十届海交会主会场——福州(金山)展览城的中心展馆,位置突出醒目。海交会开幕当天,“台湾县市映像展”展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展示本地风土人情、特色特产,为今年7月可能实现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预热”,或许是许多参会参展台湾县市的主要目的。
5月17日,海交会开幕前一天,由澎湖县县长王乾发亲自坐镇的“澎湖旅游推介会”在福州召开。王乾发以“台湾的加勒比海,外婆的澎湖湾”为主题,介绍了澎湖的美丽风光,希望借海交会之机,推动澎湖、福州双方的交流,并为未来的两岸双边直航暖身。
当天,福州市旅行社协会和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订了《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双方表示,要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两地旅游线路对接,构建双方旅游共同市场;双方还将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共同推广两地旅游资源,合作开发跨区域旅游产品,促进两地旅游经济互动,共同开拓两地旅游市场。
5月18日,海交会开幕当天,王乾发又出现在澎湖展区。王乾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去年开通福建居民赴澎湖旅游之后,目前已有近2000名游客经金门、马祖两地赴澎湖旅游。今年,澎湖在酒店、餐饮等接待方面将有质与量的提升,数家星级酒店已投入营业,“包括海关检疫等方面,我们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希望能尽早开通澎湖与福州和厦门之间的包机直航,继而同福建省旅游业界整体包装、推介闽澎旅游资源,实现互利双赢。
凸显“窗口”作用
据台北市新闻发言人、台北市观光传播局局长羊晓东介绍,包括台北市在内的很多台湾县市都是第一次参加海交会,大家都看好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好势头,看好“海交会”这一平台,希望借此展示台湾各地经济、文化、艺术、旅游、休闲、民居饮食、风土人情、地方特产和有代表性的优势产业、产品,增进了解,促成合作。
随着海交会的举办,两岸互动模式进一步向深层次的项目对接拓展,由区域互动落实到具体县(市)区、工业集中区、投资区,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主动开展投资促进工作。
为此,福州市组织了“第十届海交会榕台经贸对接洽谈会”,与台中地区四县市政府代表、台中世贸中心、台湾观光旅游协会等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对接活动,福州市各县(市)区也根据各自的优势和产业特点与台湾的有关县市进行了有效对接,这是福州市首次组织全方位的榕台经贸对接洽谈活动。
本届海交会紧紧把握两岸经贸交流的新趋势,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窗口作用,与台湾县市签署多项合作意向书。
一是福州市与台北市本着“友好合作、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互动往来、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就进一步加强两市合作往来、促进和保护双向投资签订了《福州市与台北市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这是海峡两岸官方首次签订共同声明,意义深远。
二是福州市总商会与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为榕台工商界企业合作搭建了有利平台。
三是福州市旅行社协会与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订了《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双方在旅游合作交流方面达成了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两地旅游線路对接,构建旅游共同市场的共识。
四是福建省消费者协会与台湾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首次合作签订了《闽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意向书》,以达到维护两岸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五是省闽台促进会与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共同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与互补。
两岸交往,先行先试,成为海交会最突出的品牌和功能。
专家建议建立“两岸共同市场”
今年,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5月17~18日,海交会期间,100多位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共同出席了在福州举行的“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围绕“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互利共赢”展开了学术研讨和交流。
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提出构建民间层次与政府层次互动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和“海峡两岸共同市场建设”的初步构想。他表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促进两岸双向贸易与投资发展的需要。当前,时机正在成熟,应当大力推进相应的实质性工作。
蒋正华认为,建立海峡两岸“共同市场”应通过试点逐步推开。福建具有区位交通优越、台商集聚度较高等优势,可作为两岸共同市场的先行区。闽台共同市场建设,要以闽台产业分工为基础,在制造业等领域重点推进,以闽台主要城市为重要支点,通过实施类似于CEPA的政策,推动闽台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教授杨汝万认为,台商已在大陆活跃20多年,在两岸各行业的民间交流水乳交融后,可考虑由点到面,建立联合大陆与台湾的次区域经济-自由贸易区。
对此,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庄奕琦指出,台湾与大陆已先后加入WTO,WTO架构下的平等互惠原则,有利于真正实现按照比较利益原则的两岸分工;“建议两岸可在WTO架构下进行会员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或关税同盟的协商与谈判”。
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长、福建省台湾研究会会长严正表示,两岸共同市场、两岸自由贸易区等观点,实际上已经为构建海峡经济区(即海峡西岸加东岸)奠定了讨论的基础。
一位台湾参会嘉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是第一次到福建,因为语言、文化、饮食等都一样,所以完全没有陌生感,感觉很亲切,“就像从台北到台中一样”。
5月18~22日,第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也叫“5.18”活动)在福州举行。十年积累、十年蕴蓄,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海峡西岸经济区投资贸易的重要载体。
两岸交流向纵深拓展
“首次实现了在大陆参展的台湾县市基本覆盖全岛,意味着两岸区域板块互动已由离岛向岛内纵深拓展,由中部向南北两翼延伸。”本届海交会组委会秘书长、福州市常务副市长梁建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去年海交会期间,台湾地区的台中六县市首次由地方政府组团参展,并与福州市县区进行对接座谈,改变了以往对台经贸展览仅限于金马澎地区和主要以行业协会牵头组团的状况,实现了两岸互动模式从产业链接向区域互动模式的转化。
今年的海交会,在两岸区域合作互动上则更进一步,共有23个台湾县市前来参会参展,全岛25个县市中仅有花莲、台东两县未参展,其中有7个县市是由政府派员组团参展。
作为23个台湾县市亮相海交会,全面展示各自风采的“台湾县市映像展”,被安排在第十届海交会主会场——福州(金山)展览城的中心展馆,位置突出醒目。海交会开幕当天,“台湾县市映像展”展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展示本地风土人情、特色特产,为今年7月可能实现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预热”,或许是许多参会参展台湾县市的主要目的。
5月17日,海交会开幕前一天,由澎湖县县长王乾发亲自坐镇的“澎湖旅游推介会”在福州召开。王乾发以“台湾的加勒比海,外婆的澎湖湾”为主题,介绍了澎湖的美丽风光,希望借海交会之机,推动澎湖、福州双方的交流,并为未来的两岸双边直航暖身。
当天,福州市旅行社协会和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订了《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双方表示,要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两地旅游线路对接,构建双方旅游共同市场;双方还将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共同推广两地旅游资源,合作开发跨区域旅游产品,促进两地旅游经济互动,共同开拓两地旅游市场。
5月18日,海交会开幕当天,王乾发又出现在澎湖展区。王乾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去年开通福建居民赴澎湖旅游之后,目前已有近2000名游客经金门、马祖两地赴澎湖旅游。今年,澎湖在酒店、餐饮等接待方面将有质与量的提升,数家星级酒店已投入营业,“包括海关检疫等方面,我们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希望能尽早开通澎湖与福州和厦门之间的包机直航,继而同福建省旅游业界整体包装、推介闽澎旅游资源,实现互利双赢。
凸显“窗口”作用
据台北市新闻发言人、台北市观光传播局局长羊晓东介绍,包括台北市在内的很多台湾县市都是第一次参加海交会,大家都看好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好势头,看好“海交会”这一平台,希望借此展示台湾各地经济、文化、艺术、旅游、休闲、民居饮食、风土人情、地方特产和有代表性的优势产业、产品,增进了解,促成合作。
随着海交会的举办,两岸互动模式进一步向深层次的项目对接拓展,由区域互动落实到具体县(市)区、工业集中区、投资区,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主动开展投资促进工作。
为此,福州市组织了“第十届海交会榕台经贸对接洽谈会”,与台中地区四县市政府代表、台中世贸中心、台湾观光旅游协会等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对接活动,福州市各县(市)区也根据各自的优势和产业特点与台湾的有关县市进行了有效对接,这是福州市首次组织全方位的榕台经贸对接洽谈活动。
本届海交会紧紧把握两岸经贸交流的新趋势,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窗口作用,与台湾县市签署多项合作意向书。
一是福州市与台北市本着“友好合作、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互动往来、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就进一步加强两市合作往来、促进和保护双向投资签订了《福州市与台北市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这是海峡两岸官方首次签订共同声明,意义深远。
二是福州市总商会与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为榕台工商界企业合作搭建了有利平台。
三是福州市旅行社协会与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订了《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双方在旅游合作交流方面达成了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两地旅游線路对接,构建旅游共同市场的共识。
四是福建省消费者协会与台湾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首次合作签订了《闽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意向书》,以达到维护两岸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五是省闽台促进会与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共同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与互补。
两岸交往,先行先试,成为海交会最突出的品牌和功能。
专家建议建立“两岸共同市场”
今年,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5月17~18日,海交会期间,100多位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共同出席了在福州举行的“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围绕“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互利共赢”展开了学术研讨和交流。
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提出构建民间层次与政府层次互动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和“海峡两岸共同市场建设”的初步构想。他表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促进两岸双向贸易与投资发展的需要。当前,时机正在成熟,应当大力推进相应的实质性工作。
蒋正华认为,建立海峡两岸“共同市场”应通过试点逐步推开。福建具有区位交通优越、台商集聚度较高等优势,可作为两岸共同市场的先行区。闽台共同市场建设,要以闽台产业分工为基础,在制造业等领域重点推进,以闽台主要城市为重要支点,通过实施类似于CEPA的政策,推动闽台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教授杨汝万认为,台商已在大陆活跃20多年,在两岸各行业的民间交流水乳交融后,可考虑由点到面,建立联合大陆与台湾的次区域经济-自由贸易区。
对此,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庄奕琦指出,台湾与大陆已先后加入WTO,WTO架构下的平等互惠原则,有利于真正实现按照比较利益原则的两岸分工;“建议两岸可在WTO架构下进行会员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或关税同盟的协商与谈判”。
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长、福建省台湾研究会会长严正表示,两岸共同市场、两岸自由贸易区等观点,实际上已经为构建海峡经济区(即海峡西岸加东岸)奠定了讨论的基础。
一位台湾参会嘉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是第一次到福建,因为语言、文化、饮食等都一样,所以完全没有陌生感,感觉很亲切,“就像从台北到台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