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当前饮餐饮业、恶臭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三个热点难点环境污染投诉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以期在环境管理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污染投诉 探讨 对策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出现大量的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纠纷和投诉,饮食业油烟、养殖业或屠宰工业等产生的恶臭和餐饮娱乐场所等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成为人们投诉的热点。
一、投诉热点
1.油烟污染
油烟污染问题具有与一般污染不同的特点:量多面广、规模差别大、污染重、管理难群众反映強烈,对环境和居民生活影响较大。餐饮企业均具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税务部门颁发的纳税登记证。饮食业所使用的商品房或商服楼在设计和建设之初就没有设置排油烟专用烟道,受此客观条件限制,根本无法进行彻底治理或整改,唯一的办法就是责令其停止营业、转产或搬迁。根据规定油烟应经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但由于餐饮企业规模差别较大,大型餐饮企业可按照国家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小型企业基本未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同时,部分经营业主守法意识薄弱,社会公德心缺失,追求个人利益,闲置处理装置,造成油烟超标或未经处理排放。
2.畜禽养殖业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城乡畜禽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为丰富市民的“菜蓝子”,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成为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这在城乡混居的县一级城市中显得尤为突出。尤其一到开春气温转暖季节,不堪异味熏扰的群众成群结队到环保部门上访,但环保部门真正解决起来却十分困难,原因是:无法可依。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已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但该办法第3条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畜禽放养不适用本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并要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染纠纷和投诉大都是家庭式散养户造成的,其特点:一是规模小(一般只是几头牛、十几头猪、几十只狐或羊、几百或几千只鸡);二是养殖场地所处位置敏感,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大(一般在自家宅基地范围内搭建或利用现有房舍改建圈舍)。
3.社会生活噪声
当前社会生活噪声扰民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此类污染与其它污染相比具有不同特点,波及面广、影响力大。虽然环境噪声污染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多种类型,但到了夏季居民开窗开门季节,各种文化娱乐、室内装修、商品促销等活动更为活跃,尤其一些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把叫卖吆喝声录入高音小喇叭,不厌其烦反复播放,穿透力极强,严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群众对此十分反感,反映极为强烈。可见,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已成为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事关社会安定稳定的大事。
二、解决对策
1.建立有效的统一监督体系
根据相关环境法律的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并赋予相应的监督手段。将国家环保总局、工商总局环监[1995]10号《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这一规范性文件,经修改完善后上升为国家法规,着重补充法律责任条款,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配合协调机制,对饮食业的行政审批许可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审批程序,对相关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为污染项目大开“绿灯”行为依法进行责任追究,确保环保前置审批落实到位。对建成后可能从事饮食经营活动的商品房、商服楼从建筑设计之初就要求其设立油烟排放专用烟道,并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由环保部门严格把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真正从源头上防治饮食业油烟污染,减少经营者治污费用,降低环境管理成本,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
2.合理设置环境执法主体
鉴于目前环境执法主体过多、环境执法权过于分散、环境管理比较混乱的状况,应改革现行的环境管理和执法体制,最大限度的统一环境执法主体,解决好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的问题
3.建立环保政绩考核制度
以落实市(县)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龙头,建立各级、各部门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以签状的形式将环保监督管理指标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像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
4.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人大、政府、监察部门以及生态市(县)建设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活动,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畅通检举、举报渠道,切实把环境行政行为置于全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
5.完善并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对负有环境监督管理责任的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处理。对造成群访、越级上访等环境信访事故的,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三、结束语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是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真正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环保热点工作,使环保热点工作落实到实处,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好环境。
作者简介: 于雷(1982.05-),男,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关键词:污染投诉 探讨 对策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出现大量的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纠纷和投诉,饮食业油烟、养殖业或屠宰工业等产生的恶臭和餐饮娱乐场所等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成为人们投诉的热点。
一、投诉热点
1.油烟污染
油烟污染问题具有与一般污染不同的特点:量多面广、规模差别大、污染重、管理难群众反映強烈,对环境和居民生活影响较大。餐饮企业均具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税务部门颁发的纳税登记证。饮食业所使用的商品房或商服楼在设计和建设之初就没有设置排油烟专用烟道,受此客观条件限制,根本无法进行彻底治理或整改,唯一的办法就是责令其停止营业、转产或搬迁。根据规定油烟应经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但由于餐饮企业规模差别较大,大型餐饮企业可按照国家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小型企业基本未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同时,部分经营业主守法意识薄弱,社会公德心缺失,追求个人利益,闲置处理装置,造成油烟超标或未经处理排放。
2.畜禽养殖业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城乡畜禽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为丰富市民的“菜蓝子”,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成为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这在城乡混居的县一级城市中显得尤为突出。尤其一到开春气温转暖季节,不堪异味熏扰的群众成群结队到环保部门上访,但环保部门真正解决起来却十分困难,原因是:无法可依。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已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但该办法第3条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畜禽放养不适用本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并要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染纠纷和投诉大都是家庭式散养户造成的,其特点:一是规模小(一般只是几头牛、十几头猪、几十只狐或羊、几百或几千只鸡);二是养殖场地所处位置敏感,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大(一般在自家宅基地范围内搭建或利用现有房舍改建圈舍)。
3.社会生活噪声
当前社会生活噪声扰民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此类污染与其它污染相比具有不同特点,波及面广、影响力大。虽然环境噪声污染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多种类型,但到了夏季居民开窗开门季节,各种文化娱乐、室内装修、商品促销等活动更为活跃,尤其一些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把叫卖吆喝声录入高音小喇叭,不厌其烦反复播放,穿透力极强,严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群众对此十分反感,反映极为强烈。可见,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已成为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事关社会安定稳定的大事。
二、解决对策
1.建立有效的统一监督体系
根据相关环境法律的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并赋予相应的监督手段。将国家环保总局、工商总局环监[1995]10号《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这一规范性文件,经修改完善后上升为国家法规,着重补充法律责任条款,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配合协调机制,对饮食业的行政审批许可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审批程序,对相关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为污染项目大开“绿灯”行为依法进行责任追究,确保环保前置审批落实到位。对建成后可能从事饮食经营活动的商品房、商服楼从建筑设计之初就要求其设立油烟排放专用烟道,并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由环保部门严格把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真正从源头上防治饮食业油烟污染,减少经营者治污费用,降低环境管理成本,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
2.合理设置环境执法主体
鉴于目前环境执法主体过多、环境执法权过于分散、环境管理比较混乱的状况,应改革现行的环境管理和执法体制,最大限度的统一环境执法主体,解决好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的问题
3.建立环保政绩考核制度
以落实市(县)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龙头,建立各级、各部门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以签状的形式将环保监督管理指标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像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
4.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人大、政府、监察部门以及生态市(县)建设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活动,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畅通检举、举报渠道,切实把环境行政行为置于全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
5.完善并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对负有环境监督管理责任的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处理。对造成群访、越级上访等环境信访事故的,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三、结束语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是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真正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环保热点工作,使环保热点工作落实到实处,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好环境。
作者简介: 于雷(1982.05-),男,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