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帮助学生发展多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责任担当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将责任担当意识培养与班级管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班主任可以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建班级管理制度、创设班级环境、塑造班级理念、落实班级行动等方式实施责任担当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30-02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会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生活,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责任担当意识。班主任既要让他们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也要让他们在具体的人与事上坚持正确的行事标准,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树立个人层面的担当意识。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没有责任担当的集体不是一个健康的集体,也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形成一股向上的、奋发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一、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点仍然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作为学生,学习是其重要任务,也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但这并不是全部。一些班主任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责任担当意识时,想到最多的就是其学习成绩是不是优秀、最近是不是有进步、学习方面有没有帮助别人等。这种评判标准将责任担当意识变成了单纯地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忽视了敢于承担、尊重爱护他人、对集体负责、具备家国情怀等。
其次,培养责任担当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引领。要让责任担当意识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就要让学生按照相应制度要求来修正自己的言行。但多数班级管理制度涉及学生值日、出勤、就寝方面的规定,单独就“责任担当”制定制度的还不多见。
最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没有做到全面铺开。一些班主任只把责任落实到少数学生身上,而大多数学生只要正常学习几乎就没有什么责任。其实,作为一个班集体,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责任担当精神,都要为班级建设尽心尽责。比如,如果班级纪律松散,班主任就会教育班长,班长的责任是明显大一些,但其他学生也不是没有任何责任。
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策略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让责任担当意识在班级蔚然成风。
1.建立班级制度,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学生生活在班级中,他们的行为习惯必须以班级的规章制度为准绳,因此责任担当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班级制度的建立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制度建立的主人。这样,就会让学生从心底产生责任担当意识,而不是班主任强加给他们。例如,个别学生上课总打瞌睡,教师上课的时候可能发现不了,但在教室外巡查的学校领导发现后就要扣除班级的常规管理分。睡觉的学生虽然受到了教育,但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有时还会重蹈覆辙。这时,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与学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相应制度。首先,学生上课睡觉,说明其没有责任担当意识,不懂得为自己的前途负责,因此在学期末不能被评为“责任意识小达人”。其次,因为睡觉被学校扣分,班级整体荣誉就会受损,因此当事人要为班级多挣点荣誉。比如,在学科竞赛中要多努力,在卫生环境布置上要多出一份力,在文体节目中要积极参加,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最后,要对同桌的同学进行一定的批评。同桌之间,有责任彼此监督、共同进步,如发现同桌睡觉要提醒,甚至还要汇报。这样,学生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白要遵章守纪,不能给班级抹黑,不能给同学带去麻烦,从而使责任担当意识在心底生根。
2.创设班级环境,培养独当一面的班级干部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培养独当一面的班级干部,让班干部成为责任担当意识的领头羊。为此,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人一天的值日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比如,第一天安排一个学生总负责,再安排若干学生负责具体事务,从擦黑板、打扫卫生包干区、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到参加阳光体育活动都有具体的负责人。作为值日的班干部,首先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还要督促别人养成这样的意识。第二天,教师再安排新一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依此类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一日干部”。但在第二轮的时候,班主任要让第一轮中表现突出的班干部连任,淘汰那些责任心不强的班干部,让学生明白谁的责任担当意识强,谁就可以被委以重任。接着就是第三轮、第四轮,渐渐形成优秀的班干部群体,形成学生们认可的班级领头人。例如,S本是班上一名普通学生,但自控能力强,也能以同样的要求提醒别人,经过几轮锻炼,成了最后为数不多的班干部,不仅成绩提高了,而且责任担当意识更强了。以S为辐射点,班级逐步成为一个有责任擔当意识的团体。
3.塑造班级理念,鼓励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责任担当意识就是能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可能不犯错,甚至可以说学生是在犯错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对学生犯下的错误,班主任要有宽容之心,要鼓励他们找寻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对学生来说,要有对自己错误负责的勇气,这是责任担当的表现,也是继续前行的前提。因此,班主任要塑造这样的班级理念,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自觉行为。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个反省的过程也包括对其自身错误的反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反省情况进行相应辅导,对那些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只要不再犯错就不再追究;对那些明明错了却不承认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让责任意识在他们心里生长;对不知道自己是否错了的学生,要与他们交流,指导他们如何做。班主任的有效介入,能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负责,逐步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4.落实班级行动,积极开展责任担当实践活动
责任担当是意识,也是行动。对班主任来说,要让责任担当成为班级的常态行为。换言之,要让学生真正在行动中改变自己,在行动中收获成长。班主任可以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让学生说说下周他们会做一件什么样的特别有责任担当的事。这样,班主任就能将责任担当作为具体的事务进行有效落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而言,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其实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他们最高层次的需要。不同的学生,其具体需要也不一样。有学生说,他下周准备帮同桌把英语补一下,帮助同桌提高英语成绩,他的责任担当表现为帮助英语学困生。有学生说,他下周想把校园里的小树贴上标签,让经过的同学一眼就认出它们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可见他把对植物的喜爱化为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到下周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担当落实情况做一个小结,并让他们上台展示成果。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践行责任担当的自豪,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形成长久践行的决心,还能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学习别人的良好品质,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
三、结语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将责任担当意识渗透到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师生共建班级管理制度、创设班级环境、塑造班级理念、落实班级行动等方式实施责任担当教育。换言之,“春风”要担当起“化雨”的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道柏,张茹.新常态视野下的班级自治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
[2]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
[3]王晓瑭,安利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7(33).
关键词:班级管理;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30-02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会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生活,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责任担当意识。班主任既要让他们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也要让他们在具体的人与事上坚持正确的行事标准,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树立个人层面的担当意识。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没有责任担当的集体不是一个健康的集体,也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形成一股向上的、奋发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一、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点仍然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作为学生,学习是其重要任务,也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但这并不是全部。一些班主任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责任担当意识时,想到最多的就是其学习成绩是不是优秀、最近是不是有进步、学习方面有没有帮助别人等。这种评判标准将责任担当意识变成了单纯地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忽视了敢于承担、尊重爱护他人、对集体负责、具备家国情怀等。
其次,培养责任担当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引领。要让责任担当意识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就要让学生按照相应制度要求来修正自己的言行。但多数班级管理制度涉及学生值日、出勤、就寝方面的规定,单独就“责任担当”制定制度的还不多见。
最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没有做到全面铺开。一些班主任只把责任落实到少数学生身上,而大多数学生只要正常学习几乎就没有什么责任。其实,作为一个班集体,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责任担当精神,都要为班级建设尽心尽责。比如,如果班级纪律松散,班主任就会教育班长,班长的责任是明显大一些,但其他学生也不是没有任何责任。
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策略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让责任担当意识在班级蔚然成风。
1.建立班级制度,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学生生活在班级中,他们的行为习惯必须以班级的规章制度为准绳,因此责任担当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班级制度的建立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制度建立的主人。这样,就会让学生从心底产生责任担当意识,而不是班主任强加给他们。例如,个别学生上课总打瞌睡,教师上课的时候可能发现不了,但在教室外巡查的学校领导发现后就要扣除班级的常规管理分。睡觉的学生虽然受到了教育,但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有时还会重蹈覆辙。这时,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与学生充分沟通,共同制定相应制度。首先,学生上课睡觉,说明其没有责任担当意识,不懂得为自己的前途负责,因此在学期末不能被评为“责任意识小达人”。其次,因为睡觉被学校扣分,班级整体荣誉就会受损,因此当事人要为班级多挣点荣誉。比如,在学科竞赛中要多努力,在卫生环境布置上要多出一份力,在文体节目中要积极参加,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最后,要对同桌的同学进行一定的批评。同桌之间,有责任彼此监督、共同进步,如发现同桌睡觉要提醒,甚至还要汇报。这样,学生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白要遵章守纪,不能给班级抹黑,不能给同学带去麻烦,从而使责任担当意识在心底生根。
2.创设班级环境,培养独当一面的班级干部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培养独当一面的班级干部,让班干部成为责任担当意识的领头羊。为此,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人一天的值日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比如,第一天安排一个学生总负责,再安排若干学生负责具体事务,从擦黑板、打扫卫生包干区、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到参加阳光体育活动都有具体的负责人。作为值日的班干部,首先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还要督促别人养成这样的意识。第二天,教师再安排新一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依此类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一日干部”。但在第二轮的时候,班主任要让第一轮中表现突出的班干部连任,淘汰那些责任心不强的班干部,让学生明白谁的责任担当意识强,谁就可以被委以重任。接着就是第三轮、第四轮,渐渐形成优秀的班干部群体,形成学生们认可的班级领头人。例如,S本是班上一名普通学生,但自控能力强,也能以同样的要求提醒别人,经过几轮锻炼,成了最后为数不多的班干部,不仅成绩提高了,而且责任担当意识更强了。以S为辐射点,班级逐步成为一个有责任擔当意识的团体。
3.塑造班级理念,鼓励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责任担当意识就是能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可能不犯错,甚至可以说学生是在犯错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对学生犯下的错误,班主任要有宽容之心,要鼓励他们找寻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对学生来说,要有对自己错误负责的勇气,这是责任担当的表现,也是继续前行的前提。因此,班主任要塑造这样的班级理念,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自觉行为。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个反省的过程也包括对其自身错误的反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反省情况进行相应辅导,对那些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只要不再犯错就不再追究;对那些明明错了却不承认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让责任意识在他们心里生长;对不知道自己是否错了的学生,要与他们交流,指导他们如何做。班主任的有效介入,能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负责,逐步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4.落实班级行动,积极开展责任担当实践活动
责任担当是意识,也是行动。对班主任来说,要让责任担当成为班级的常态行为。换言之,要让学生真正在行动中改变自己,在行动中收获成长。班主任可以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让学生说说下周他们会做一件什么样的特别有责任担当的事。这样,班主任就能将责任担当作为具体的事务进行有效落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而言,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其实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他们最高层次的需要。不同的学生,其具体需要也不一样。有学生说,他下周准备帮同桌把英语补一下,帮助同桌提高英语成绩,他的责任担当表现为帮助英语学困生。有学生说,他下周想把校园里的小树贴上标签,让经过的同学一眼就认出它们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可见他把对植物的喜爱化为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到下周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担当落实情况做一个小结,并让他们上台展示成果。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践行责任担当的自豪,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形成长久践行的决心,还能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学习别人的良好品质,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
三、结语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将责任担当意识渗透到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师生共建班级管理制度、创设班级环境、塑造班级理念、落实班级行动等方式实施责任担当教育。换言之,“春风”要担当起“化雨”的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道柏,张茹.新常态视野下的班级自治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
[2]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
[3]王晓瑭,安利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