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胡风批判”r与“日丹诺夫模式”的“亲缘性”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b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人1956年《文学论稿》从政治立场、哲学方法、美学观点三个维度批判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较之1948年与1955年的胡风批判更具理论性.其理论资源与1954年春在北京大学讲学的毕达可夫讲稿《文艺学引论》相同,皆取自“日丹诺夫模式”,由此可反思文学理论是否尊重了文学的审美性.
其他文献
智德是美德伦理学的基本德目,于诸德性中具有前提性或基础性的意义,然而重伦理德性轻理智德性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儒家智德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内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保障.回首党的百年纪律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20世纪60年代福柯以文学活动而著称,他的不少概念都被文学理论家们不断挪用,并构成当代文学理论及批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福柯的文学理论思想究竟是什么却是福柯研究面临的
从交互到共生是文旅深度融合的表征和走向,具体表现在文旅融合的产品、业态、要素、市场、价值五个维度.各维度间形成了互促递进的关系,构成了由表及里的融合型生态系统.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