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相关论文
王阳明的“致良知”有两重向度:就本体而言是复良知本体;就工夫而言是率良知而行。王艮则将王阳明的“致良知”发展为“良知致”:......
王阳明继承并发挥了孟子的良知思想,并把"良知"概念上升到最高的哲学范畴,建构了体大思精的心学体系。"致良知"是王阳明一生学......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都是王阳明重要的思想主张,充实着阳明心学的体系,但是不少学者就二者关系提出了疑问并进行了探讨。有学者认为王阳......
《拔本塞源论》作为王阳明晚年的重要著述之一,其包含了“万物一体”“圣人之学”“理欲之辩”等重要思想。而其中对理欲关系的阐释......
王阳明晚年口授的《大学问》,高度浓缩了他生平讲学义理,堪称“阳明之心印”。在此文当中,王阳明依次回答弟子关于《大学》文本的提......
王阳明气化思想与“心物一体”之旨相通:心物融通一体即呈现为一气之流行。因此,“气”的实情指“心气一体”清明和善的生生存在,并具......
作为阳明高弟,陆原静素以喜好修养工夫为人所熟知。《传习录》收陆原静的问学内容,较为清晰地展现其从博学、养生到致良知的学思转......
从王阳明的思想脉络中不难觉察,"诚"于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多重形态,具体展现为"立诚"、"诚意"、"诚身"、"诚心""、诚明......
王学或阳明学在现代中国,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在儒学备受挞伐的时代,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王学,却获得相当一部分人的......
"心态"问题,是阳明心学的根本关切之一。阳明心学对"心态"问题的发生、结构、特点、危害与解决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
程朱理学以来,“自觉的”中国人纠结于“理”,以为“理”是一个最大的客观必然性.是人人、事事必然遵循的必然和应然。但这个“理”一......
“致良知”是王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其道德修养的归宿.从广义上看,王阳明的心学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但是从狭义的......
教师专业道德是师道与师德的内在统一,是专业价值与主体价值的内在统一,表征为基于德福一致原则的自监督机制,帮助教师在不断变化......
宋明理学既是儒道释长期论争与融合的产物,亦是先秦与汉唐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哲理化与系统化的结晶.王阳明主张“洒落为吾心之体......
阳明由致良知所开展的“万物一体”之说,是在传承儒家从先秦“天人合一”到宋明“一体之仁”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生命历程......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心学一派的集大成者。“本体”、“工夫”之论在阳明心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阳明本体工夫合一思想是在承继融通儒释......
新时代的医学生医德教育不能停步于常态化医德和人文素养教育,探索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医德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
王阳明一生学行,在讲学方面可分为道德学传播与伦理学思辨两大片.前者为面对一般民众的通俗性宣讲(始自贵州处夷时期),后者为与弟......
相对于明代中晚期东南地域心学学术思潮及其学派的盛况而言,同一时期中,北方地域的关中理学,却一转明代初期颇为瞩目的学术状态而......
高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力量,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本文分析当下大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并追根溯源,总......
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思想内涵丰富,并且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被赋予了实践意义,深入分析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结......
作为阳明高弟,陆原静素以喜好修养工夫为人所熟知.《传习录》收陆原静的问学内容,较为清晰地展现其从博学、养生到致良知的学思转......
孟子以“本心”证“本性”的性善论为德育的道德发生学基础,即德育何以可能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孟子通过齐宣王“以羊易牛”之事......
王阳明心学思想主要内容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主,是其所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教育、个人志向和经历等合力产生......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更是中国武术的典型代表......
[摘 要]王阳明是明代儒学的领军人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文章探讨了“致良知”......
阳明心学是一门教人做“圣人”的教育学,以“学知”和“困知”之人为教育对象.“学知”之人在世上罕见,因而“困知”之人是阳明心......
王阳明工夫论经历了从“静”中用功到“动”中用功的演变.龙场悟道,阳明由“静”中用功优入圣域.龙场悟道后,阳明又两度以“静”相......
王阳明一生罹患多种顽疾,饱受疾患煎熬.他的功业和著述正是在与疾病的顽强抗争中实现的,因此,王阳明对生命真谛的体认不能不与中医......
“为善去恶”是王阳明“四句教”中生活德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为善去恶中的善恶观源于本心的良知,要求以良知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坚......
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内涵的个人修养与发展学说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研究这一学说的理论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提......
如何有效开展新时期的高中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与探索的问题。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余姚二中”)充......
任何圣贤、伟大人物与其思想皆为时代结晶。王阳明及其思想学说充满了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是应明朝中叶历史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是指共在的时效性和以信任为前提的实效性.从校企关系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可分“依附型”“名利型”......
心之表现性理则为道心,心之体现人欲则为人心.人心与道心的融通,丰满了朱熹“心”的内涵.王阳明以知行合一为“心”之旨归,落实为......
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了儒家崇尚教育“以教育为本”儒家风范,一生挚爱于教育.他的“致良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工作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良知是中......
2016年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共同主办,宁波余姚市政府协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
程朱理学以来,“自觉的”中国人纠结于“理”,以为“理”是一个最大的客观必然性.是人人、事事必然遵循的必然和应然。但这个“理”一......
工夫论从朱子到阳明再到龙溪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阳明那里可以得到确认,前者是"诚意"工夫的转变,后者则是"正心"工夫的提出。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