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相关论文
王阳明的“致良知”有两重向度:就本体而言是复良知本体;就工夫而言是率良知而行。王艮则将王阳明的“致良知”发展为“良知致”:......
王阳明继承并发挥了孟子的良知思想,并把"良知"概念上升到最高的哲学范畴,建构了体大思精的心学体系。"致良知"是王阳明一生学......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都是王阳明重要的思想主张,充实着阳明心学的体系,但是不少学者就二者关系提出了疑问并进行了探讨。有学者认为王阳......
《拔本塞源论》作为王阳明晚年的重要著述之一,其包含了“万物一体”“圣人之学”“理欲之辩”等重要思想。而其中对理欲关系的阐释......
王阳明晚年口授的《大学问》,高度浓缩了他生平讲学义理,堪称“阳明之心印”。在此文当中,王阳明依次回答弟子关于《大学》文本的提......
王阳明气化思想与“心物一体”之旨相通:心物融通一体即呈现为一气之流行。因此,“气”的实情指“心气一体”清明和善的生生存在,并具......
作为阳明高弟,陆原静素以喜好修养工夫为人所熟知。《传习录》收陆原静的问学内容,较为清晰地展现其从博学、养生到致良知的学思转......
阳明由致良知所开展的“万物一体”之说,是在传承儒家从先秦“天人合一”到宋明“一体之仁”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生命历程......
相对于明代中晚期东南地域心学学术思潮及其学派的盛况而言,同一时期中,北方地域的关中理学,却一转明代初期颇为瞩目的学术状态而......
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思想内涵丰富,并且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被赋予了实践意义,深入分析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结......
王阳明心学思想主要内容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主,是其所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教育、个人志向和经历等合力产生......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更是中国武术的典型代表......
[摘 要]王阳明是明代儒学的领军人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文章探讨了“致良知”......
王阳明一生罹患多种顽疾,饱受疾患煎熬.他的功业和著述正是在与疾病的顽强抗争中实现的,因此,王阳明对生命真谛的体认不能不与中医......
“为善去恶”是王阳明“四句教”中生活德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为善去恶中的善恶观源于本心的良知,要求以良知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坚......
如何有效开展新时期的高中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与探索的问题。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余姚二中”)充......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效性,是指共在的时效性和以信任为前提的实效性.从校企关系看,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可分“依附型”“名利型”......
工夫论从朱子到阳明再到龙溪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阳明那里可以得到确认,前者是"诚意"工夫的转变,后者则是"正心"工夫的提出。朱子的......
摘 要:“阳明心学”指引人们摈弃内心私欲,“克制假己”,从而恢复本性。将王阳明心学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将阳明学说与经营管理相融合,探......
关键词:致良知;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2 — 0064 — 03 ......
讲学自孔子始,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统。从孔孟讲学被看做是政治失意的选择,再到宋儒讲学以“得君行道”,讲学与政治的关系往往......
心学是中国哲学中重要的一门学派,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就非常重视“心”的作用,他认为“心”具有天然的道德意识,又觉得“心”是......
摘 要:针对当下部分研究生道德教育状况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思想追求个体修身养性,其“致良知”“......
智德是美德伦理学的基本德目,于诸德性中具有前提性或基础性的意义,然而重伦理德性轻理智德性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儒家智德......
在"致良知"提出前,王阳明以"诚意格物"为学问宗旨。"诚意格物"是针对意念的工夫,而对意念用功必须先分清意念的善恶,否则便无法存......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要旨,辩证理解王阳明的“致良知”会使人明白真正的道德要发自内心而非假手外界;其对于当......
王守仁被称为心学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守仁一直非常注重儿童的教育,并且他在儿童启......
班主任,对家长,我们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我们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班级管理者呢?下面是......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小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与同龄人不同的精神境界.当他与他的老师探......
王阳明在其代表作《传习录》中,多次用了“树”“根”之喻来阐释他的“致良知”的思想.本文将从“伐树去根”和“种树培根”这两方......
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以千古不易之“心”取代了宋儒的“天理”,从而建构了其心学道统.在此背景下,王阳明的经典诠释以“......
王阳明“致良知”的前提在于恢复“中和之德”.“中和”源出《中庸》,“中和之德”就是人之“诚”,是人之天性良知在心物之间的自......
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聚焦“赢得未来”,强调网络安全从娃娃抓起,推动全民网络安全教育进入新阶段.但同时,作为网络强国建设......
王阳明的心学,并非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强调修养“人心”使之成为合乎“中”的标准的“道心”,是从传统儒学与实践经验总结出来适应于......
黄绾对王阳明思想既有继承也有修正。从修正的角度说,“格物”与“致知”的关系、“天理良知”与“物则”的关系、“工夫”与“效......
最近听了一堂公开课《宋明理学》,可以看出开课的教师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课上有两名学生表演“程门立雪”引出二程,后又有两名学生角......
摘要:“致良知”,提升干部的“心灵生态”修养:阳明文化以其心学思想为起点,以“致良知”的修养哲学来谈论人的本性,而谈人生哲学就不能......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脉中有着无数优秀的文化瑰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对我们当代的政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