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院前急诊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HAMA评分为30.9±4.1分,而对照组为50.1±3.8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65%(2例),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8.60%(8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HAMA评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0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5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通常发病急、病情重,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大部分出现在发病后的6h之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同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的护理息息相关。而急诊护士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第一抢救者,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成功抢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前护理,临床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男性51例,女35例,年龄36岁—82岁,平均60.2岁。前壁梗死48例,侧壁梗死16例,前间壁梗死15例,下壁梗死5例,前壁并下壁梗死1例,前壁并侧并梗死1例,共有9例发生了心源性休克。86例患者中,存在冠心病史的患者35例,存在高血压病史的患者19例,存在糖尿病病史的患者15例,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11例,存在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患者存在严重的胸闷症状;发生心肌缺血性疼痛的时间大于半个小时;患者应用硝酸甘油等相关药物不能缓解疼痛,或者疼痛缓解程度较小;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存在2个及以上的相邻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mV的表现,或者患者的胸导联抬高超过了0.2mV。
2 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院前急诊护理。具体为:
2.1 院前急诊护理。医院在街道患者的急救电话后应当立即出车,同时还应当通过电话指导患者的家属进行适当的救治,例如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及时服用速效救心丸,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绪安抚等,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在医护人员到达后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吸氧、输液以及心理治疗等急救措施。在患者被转运的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并做好各项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措施的记录。
2.2 入院后的护理。两组患者相同的护理措施为:①基础护理,在患病的急性期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禁止患者的家属及其他人员的探视,以免导致患者精神紧张,心理负担加重。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卧床休息的意义,鼓励家属密切配合。吸氧的浓度应当依照患者的心肌缺氧的程度来进行确定,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②饮食护理急性期的患者应当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状态的食物,在病情得到好转之后可逐渐发展为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等食物,饮食期间还应当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③循环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的变化情况,定时对血压、脉搏进行测量。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发白,四肢是否发亮、神志状况、尿量多少等,以确定患者的是否存在休克整块。对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的患者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④心理护理,注意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多同患者进行沟通焦虑,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
3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第7d的HAMA评分为30.9±4.1分,而对照组为50.1±3.8分,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及治疗后24例患者转入内科治疗,14例患者转入CCU进行治疗,另有3例患者转入ICU进行治疗;而对照组18例转入内科进行治疗,12例转入CCU进行治疗,5例转入ICU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整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死亡率方面,研究组为4.65%(2例),对照组为18.60%(8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发病较为突然,并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并发症较多,在进行抢救时做好入院前的急诊护理操作对于患者的成功救治十分重要。本组研究中通过保证患者卧床休息、服用速效救心丸、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等院前护理操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同对照组相比降低了19.2±4.2分,患者的焦虑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研究中患者的成功救治率达到了95.35%,而对照组仅为81.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抚慰、卧床休息、病情监测等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小彤.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及PTCA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4)
[2] 刘素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治疗延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5)
[3] 刘兰琴.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09,(31)
关键词: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HAMA评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0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5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通常发病急、病情重,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大部分出现在发病后的6h之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同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的护理息息相关。而急诊护士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第一抢救者,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成功抢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前护理,临床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男性51例,女35例,年龄36岁—82岁,平均60.2岁。前壁梗死48例,侧壁梗死16例,前间壁梗死15例,下壁梗死5例,前壁并下壁梗死1例,前壁并侧并梗死1例,共有9例发生了心源性休克。86例患者中,存在冠心病史的患者35例,存在高血压病史的患者19例,存在糖尿病病史的患者15例,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11例,存在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患者存在严重的胸闷症状;发生心肌缺血性疼痛的时间大于半个小时;患者应用硝酸甘油等相关药物不能缓解疼痛,或者疼痛缓解程度较小;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存在2个及以上的相邻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mV的表现,或者患者的胸导联抬高超过了0.2mV。
2 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院前急诊护理。具体为:
2.1 院前急诊护理。医院在街道患者的急救电话后应当立即出车,同时还应当通过电话指导患者的家属进行适当的救治,例如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及时服用速效救心丸,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绪安抚等,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在医护人员到达后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吸氧、输液以及心理治疗等急救措施。在患者被转运的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并做好各项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措施的记录。
2.2 入院后的护理。两组患者相同的护理措施为:①基础护理,在患病的急性期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禁止患者的家属及其他人员的探视,以免导致患者精神紧张,心理负担加重。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卧床休息的意义,鼓励家属密切配合。吸氧的浓度应当依照患者的心肌缺氧的程度来进行确定,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5%。②饮食护理急性期的患者应当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状态的食物,在病情得到好转之后可逐渐发展为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等食物,饮食期间还应当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③循环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的变化情况,定时对血压、脉搏进行测量。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发白,四肢是否发亮、神志状况、尿量多少等,以确定患者的是否存在休克整块。对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的患者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④心理护理,注意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多同患者进行沟通焦虑,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
3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第7d的HAMA评分为30.9±4.1分,而对照组为50.1±3.8分,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及治疗后24例患者转入内科治疗,14例患者转入CCU进行治疗,另有3例患者转入ICU进行治疗;而对照组18例转入内科进行治疗,12例转入CCU进行治疗,5例转入ICU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整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死亡率方面,研究组为4.65%(2例),对照组为18.60%(8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发病较为突然,并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并发症较多,在进行抢救时做好入院前的急诊护理操作对于患者的成功救治十分重要。本组研究中通过保证患者卧床休息、服用速效救心丸、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等院前护理操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同对照组相比降低了19.2±4.2分,患者的焦虑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研究中患者的成功救治率达到了95.35%,而对照组仅为81.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抚慰、卧床休息、病情监测等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小彤.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及PTCA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4)
[2] 刘素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治疗延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5)
[3] 刘兰琴.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