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韩国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因此,要培养学生恰当、得体地使用汉语的能力,避免文化休克和文化错误,就必须在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即文化的导入,用以巩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以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为例,通过调查其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了从词汇、习语和文章中导入文化的方法与途径,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汉语教学;韩国;文化导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01-01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某一地区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的总和。H.Douglas Brown在其《语言教学原则》一书中提到“每一种第二语言的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化……使用外国语则会引起更大程度的文化化……學习外国语要比在本族文化环境中学习第二种语言接触更多的文化问题。这是因为学习外语几乎每时每刻都得理解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人[1]。Brown在这里提到的“文化化”,实际上是指人们对区别于本土文化的、另一文化的理解、吸收和适应。换言之,一门语言的习得,既包括语言本身,也包括滋养这门语言的文化。语言和文化两者关系密切,彼此影响,产生正向与反向作用力。一方面,语言作为记录文化的常用符号,成为承载和推动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另一方面,文化不断地为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语言发展的动力和表达的主要内容。“制约着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方向,从而使民族语言带上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2]。在人类社会交际中,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不同的地方语言,反之,语言又极大地折射它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质,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3]
  语言类教学,教授语言表达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内容,除此以外还应包括此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文化思维能力,从而做到准确理解语言所表达的表面与内里的含义,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汉语也同其他民族语言一样,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在历史上,中韩两国曾属于同一汉字文化圈,在政治和文化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长时期受自我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影响,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政治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两国国民在思维方式、政治意识、价值观念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必然造成语言使用的差异。因此,如何培养韩国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做到恰当、得体,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文化休克和文化错误,在汉语语言教学中适当、适量、适时地导入文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用以巩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4]。
  二、文化导入的途径
  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在语言表达中,词汇的产生和运用与孕育其的地域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汉语词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要素,能全面、生动地反映汉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历史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5]。单词的记忆工作单一而枯燥,却是学习外语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汉语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些具有汉语独特意义的词汇,除了教授发音、书写之外,对其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容进行补充扩展介绍,增强和刺激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受,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单词的记忆效率。
  语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中得到提炼,并不断更新。因此,讲解词汇时,还可以尽可能将一些最新流行语带进课堂。这些在网络等场合上出现并逐渐流行的新造词,敏锐的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文化现实。比如“网络红人”,简称“网红”,这个流行语是指在网络平台上或是现实生活中,突然因为某种行为或事件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或者是因为长期从事发表某些专业知识而得到人们关注的人。由此引申的“网红脸”是指具有大眼、尖下巴、高鼻梁等相貌特征的脸型,多为整容脸,脸型极为相似。“网红”、“网红脸”可以看作中性词,甚至在一定场合,略带贬义,盲目使用会引起他人的不悦。只有将网络用语的产生背景、深层含义、代表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一一阐明,学生才可以做到准确运用。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持续学习和敢于尝试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时关注网络语言、外来语等,不断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
  2.习语讲解中的文化导入。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的单个单词意思推测而得。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是一个民族长期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提取的语言精华,精辟而短小,蕴含浓厚的民族气息,带有丰富的地域特色。隶属于同一历史文化圈的中韩,其习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关联,这些类似,甚至是一致的语言表达,有助于韩国学生的迅速掌握和熟练应用。有些习语可以在韩国语中直接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如汉语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韩国语的表达为“(直译为一千里的路也要从第一步开始)”,“苦尽甘来”的韩语对应表达为“(直译为受苦的尽头,乐来了)”。有些习语非常相似,稍作类比,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如“对牛弹琴”韩国语表达为“(直译为对着牛耳朵读经)”,“马有失蹄”在韩国语中则为“(直译为猴子也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
  3.文章讲解中的文化导入。   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6]。比如,由于中韩两国对事物认知角度的不同,所以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动词词组的搭配方式,也往往会有一些区别。比如,汉语的“上网”、“上电视”,韩国语的表达方式则是“(进入网络)”、“(从电视出来)”,由此可见两者使用的动词不同。从对文化认知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在韩国人的思维中,网络和电视是一个类似于箱子一样的封闭空间,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网络和电视则是一个开放的舞台,空间认识的不同造成了语言表达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文化比较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防止出现韩语式的汉语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恰当性和得体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民族长期生存繁衍而创造的产物,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无论采用何种途径与方式,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储备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教师不单纯是语言能力的教授者,更应是中华博大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准确定位自身在语言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既教书,也育人,而非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或翻译官。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只有熟知中韩两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文化内容,才能够更精准地教授语言知识,更客观地释义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含义,从而使学生可以自觉地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达到公平、公正地评价和理解中华文化,最终成为真正的中韩交流的实践者和传递者。
  三、教师如何把握文化导入的时机和比重
  综上,以某些词汇、惯用习语和常用表达作为示例,来阐释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途径。除此之外,在语言教授的过程中,蕴含着文化信息的内容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中国的节日习俗,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服饰文化,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等等。无处不在的海量文化信息,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勿庸置疑,对外汉语教师如何拿捏好导入的时机,把握好导入的比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1.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设计。
  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对自己所讲的语言知识点尽可能的钻研透彻,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之外,还应事先将与语言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精心地提炼出来,选取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研究。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
  体方式,与外国友人交流等人际方式,以及阅读最新专业论文等学术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的尽可能获取全面的、最新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将其适度地揉进不同的语言知识点中,重视文化差异,避免中国文化的单方面输出[7],在讲解的时间点和信息量上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心中有数。
  2.课中的适时导入和适度讲解。
  精心备课固然重要,课堂上适时、适度的发挥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地将自己事先精心准备好文化知识素材,在适当的时机贯穿到语言知识点中去。同时在进行文化知识点输入时,既不能口若悬河,本末倒置,将语言课变成了中国文化课或中韩文化比较课,也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事实证明,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接受能力是大不相同的。一般情况是文科生明显快于理科生,二、三年级学生明显快于一、四年级,语言专业的学生明显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于接受速度快的学生而言,其课堂接受其他信息的时间就相对宽裕一些。因此,在语言课上,如何对中国文化适“量”、适“度”的导入,是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掌控能力的一种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才可以积累完成的。
  3.课后的及时总结和改进。
  课后的及时总结、深刻反思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中哪些部分学生觉得理解有些困难或者有些枯燥乏味,需要适时补充一些相关文化背景,哪些部分学生本来已经轻松掌握,而教师却在上课时拖泥带水、夸夸其谈,这都需要教师本人对实际课堂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和学生保持及时的沟通,不断改进,从而使文化导入在汉语教学中系统化、理论化。教师要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增强文化导入意识,发挥其主导作用,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既可以从文化角度施教,加深语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可以克服语言教学的枯燥性,增强语言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8]。
  既然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成为必然,那么无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设计,还是课中的适时导入和适度讲解、课后的及时总结和改进,对教师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中导入文化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即:一致性原则、务实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导入的文化内容首先要以尊重他人文化习俗为基础,避免触碰敏感话题,且应与所教授的语言知识点关系密切,在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同时,兼顾学生已从事或将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等因素,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地导入。
  四、结语
  总之,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对其两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适时、适度、适量的文化导人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必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人文化内容,重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自觉、有计划、系统地导入相关中国文化背景知识[9],可以积极改善学生的汉语知识结构,避免学生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一些语用错误,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终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H.Douglas 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Prentice-Hall,Inc. Englewood Cliffs, N.J.1980,P130-131.
  [2]韩桂茹.语言文化教学与素质文化教育[J].外语研究.2006(2).
  [3]姚大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1989(5).
  [5]金欽.关于朝鲜语文学科中的文化教育[J].中国朝鲜语文,2008(2).
  [6]石英.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2).
  [7]郭晶.浅析文化差异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3).
  [8]李松月.韩国语教学中文化要素的导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
  [9]陈燕,华山.“沉浸式”对外汉语课堂中国传统文化导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1).
  作者简介:范靓(1982—),女,汉族,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及文化。
  本文系2018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B201865)。
其他文献
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值估计方法的探讨郑大明(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对数正态分布是医学科研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资料处理模型。前人的研究表明,当某一测量值受多种因素的随机影响时,该
综述MOOC发展中数据分析的应用情况,进而以本校开设的MOOC升级版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中学习者学习状况及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发现在SPOC课程学习中,师生自身
经过现行毒理学试验认为20日静胎鼠体重、胎盘毛长均氏于正常分娩胎鼠,且胸骨、枕骨、骨化不全,与21日龄胎上比明显偏低,建议用21日龄胎鼠或产前剖腹胎鼠检查指标更合理。
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除其社会因素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发现胎儿窘迫、特大胎儿、头盆不称是剖宫产决定性因素,孕周及多胎是剖宫产的次要因素,而孕妇年龄、产次与是
为深入推进我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实现学校与企业育人用人战略发展目标,由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与合作企业东易日盛包头总部暨包头
通多问卷和访谈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共十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成绩评定的制度及评价内容上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成绩评定的制度及评价方式上比较全面,但在实际
本文研究了近红外反射一阶导数光谱进行甲硝唑粉末药品质量控制的可能性。用多变量统计分类技术(系统聚类分析、逐步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从甲硝唑粉末药品的近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对南京体育学院2013级学生网球普修课的教学情况展开研究。通过相关实验,得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缩短教学周期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方面影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7届女排世锦赛中前四名队伍扣球技术运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女排强队相比,中国女排在扣球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扣球效果
高职院校应结合职教发展实际,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实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发展。探讨了依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