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对一回族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检测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盲和弱视的重要原因,其中约50%的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性。

目的

应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

方法

于2011年在宁夏眼科医院收集一回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采集家系中患者及表型正常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家系成员进行眼科检查,抽取患者、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3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各5 ml,提取DNA,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筛查和检测候选致病突变位点。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家系成员和正常对照者进行突变位点验证,最终确定致病突变位点。

结果

该家系共6代61名成员,均为回族,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8例,为5代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患者中合并眼球震颤和斜视者7例,合并高度近视者4例,来诊前均已实施白内障摘出术。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查后共得到8个候选致病突变位点,其中5个在非编码区,3个在编码区,通过PCR和直接测序法验证确定CRYGD基因上的P24T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该突变与家系内所有患者表型共分离,在家系表型正常者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突变。

结论

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快速检测CRYGD基因P24T突变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突变,该技术为临床表型多样、致病基因众多的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检测提供新的手段。

其他文献
研究了己内酰胺开环聚合反应,确定了适用于RTM方法原位制备玻纤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工艺.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可抑制玻纤对单体的阻聚作用,使单体转化率达97%,尼龙6的分子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利用传统的基因定位和候选策略,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等技术,目前已经鉴定出16个与POAG发病相关的遗传位点,其中MYOC、OPTN和WDR36是研究较为确切且公认的与POAG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同时,新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如新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性能稳定的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
背景研究表明,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体外诱导和扩增的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s)可通过过继转移的方式抑制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iTregs的诱导方法仍在不断优化,且其对角膜移植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研究iTregs的体外诱导和扩增方法,及其在体内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在体外对效应T细胞(Teffs)增生的抑
在对不同电器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受到时间和外力因素的影响,各种电器元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磨损情况,这样会缩短器械和电器的使用寿命。如果在进行操作和运行的时候缺
分别用PET短纤维和硅灰石(无机针状晶须)增强甲基乙烯基硅树脂,研究了纤维长度、含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并考察了增强纤维对硅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短纤维增强硅树脂
以Fe3O4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0.5-2.0μm、单分散性好、磁含量可达10%的PSt、P(St/MAA)磁性高分子微球。讨论了温度、引发剂、分散介质、稳定剂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首先合成含有6个羟基的三亚苯衍生物,然后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星型聚丙烯腈聚合物(SPAN),最后在星型聚丙烯腈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DMF)中用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得到均一
采用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十二苯磺酸(DB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种表面活性刘为软模板,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0℃冰水浴条件下制备导电聚吡咯。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考
背景闪烁光可以诱导轴性近视的发生,但是参与近视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作为即早基因的一种,对视觉刺激反应灵敏,但其对近视发展的作用值得研究。目的探讨Egr-1基因在闪烁光诱导(FL)眼小鼠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并与形觉剥夺(FD)眼对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只28日龄健康C57BL/6J(B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FD组和FL组。FD组小鼠使用半透明塑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