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有过一块海鸥手表,老式的机械表,圆形玻璃表盘,三个指针走起来,铿锵有力,背后是一只振翅欲飞的海鸥,金属表链,戴在手上,有丝丝的凉意。
那是妈妈送我的12岁生日礼物,可我并不喜欢。12岁那年,我已经是初中生了,跟着一群女孩子在摸索“时尚”的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进。那时,流行宽大的方形表,配上宽宽的帆布表链,怎么看怎么个性。
和妈妈一起逛街的时候,我装作不经意地,拿起一个很时尚的表说:你看,这表多酷啊。妈妈一下子就察觉了我的心思:不是送你一个表了吗?再说,这种电子表最不耐使了。我只好吐吐舌头,叹口气,恋恋不舍地离开。
某次和同学出去玩,大家相互炫耀着自己戴的款式新颖的表,唯有我,默不作声,却还是被人发现了。一群女生围上来,叽叽喳喳地说:这表好土啊。我很无奈地笑笑,暗下决心,要买一块时尚表。
我开始攒钱,把每天一支冰淇淋省了,两个月后,我买到了自己喜欢的新表。宽宽大大的方形表盘,里面是最时兴的流氓兔,荧光指针在黑夜里闪闪发光。这块表,很是让我在同学面前得意,而那个“海鸥”自然就被我丢在抽屉最里面了。
一直到期末考试,我带着“流氓兔”进考场,却悲哀地发现,它不会走了,不管我怎样拍它,就是纹丝不动。它没电了,一个电子表,电池就是它的心脏。而机械表不同,它永远有力量,永远不停止,只要你坚持给它上发条。我认同了妈妈的说法:电子表是不耐用的,把那个被我冷落的“海鸥”重新召回。倒不是因为我真的翻然悔悟了,而是我没有再次攒钱买新表的决心。
高中的时候,我带着“海鸥”军训,列队走正步,我和旁边的女生打着手臂了。一个重物狠狠砸在我的手腕上,待我细看,“海鸥”上出现了一道裂痕。我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人说:你碰着我了,声音严肃得好像一个法官。我只有缄默。按理说,“海鸥”受伤了,我可以再买新表了,我应该高兴,可我的心里,却是对“海鸥”的歉疚。军训休息的间隙,那个女生比画着自己的手表,闪亮厚实,她兴高采烈地说是在香港买的。我的心中,滑过一种酸涩的情绪,我知道,这和物质的贫瘠无关,只是对旧事物的爱怜。
带着伤痕,“海鸥”陪伴我度过3年高中时光,中间,它停过好几次。我去表店修,年轻的店主看了一眼,就摇摇头:修啥呀?换个新的吧。我转身离开了,虽然彼时,我已有足够的钱,买一个新的。在小街的一角,我找到了旧式修表铺,带着黑框花镜的老师傅,慢慢把表盘卸下来,紧弦,上油,重装。“海鸥”又活了,“嚓嚓嚓”地走着,颇有老骥伏枥的样子。
上大学的前夕,妈妈带着我去商场,新衣新鞋,一概重置。她说:买块新表吧,那个太旧了。我低头,“海鸥”正安静地卧在我手腕上,它真的很旧了,却仍然准确,仍然清晰,仍然一丝不苟,即便,带着抹不去的伤痕。
我带着“海鸥”去了天津,就好像二十多年前,一个年轻的女孩经历的那样。她从长辈手中接过一块锃亮的海鸥手表——那是当时最珍贵的礼物,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流年暗换,物是人非,不变的,是止不住的时光和见证时光的——这块手表。
在天津的复康路,我看到了一个厂,门前五个朱红大字“天津手表厂”,旁边还有牌子,海鸥手表生产厂。老式厂房,门脸也是土的,插着的红旗,迎风招展,带着时代的印痕和国营体制的呆板。很多人在门前穿行,没有谁在乎这个没落的厂房,产出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的地方。
若干年前,一块崭新的海鸥手表在这里下了生产线,运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原小城,摆在商场柜台。一个老人买走了,送给最小的女儿做上学的礼物。小女儿在为人母后,把表送给了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长大,兜兜转转,来到了当年海鸥手表诞生的厂房。
这大约就是生命的绵延,一圈圈,永不止息,好像表盘上的指针。而这块传承三代的手表,竟也有了传家宝的意味。它勤劳而忠实,伏贴在我的手腕,如忠贞的仆人,时时提醒我,勤奋、守时、自惜。
我曾有过一块海鸥手表,即使今天我已经不再戴它了,我还记得它的圆形玻璃表盘,铿锵有力的指针,背后振翅欲飞的海鸥,以及金属表链的丝丝凉意,那是属于光阴的凉意。
编辑/梁宇清
那是妈妈送我的12岁生日礼物,可我并不喜欢。12岁那年,我已经是初中生了,跟着一群女孩子在摸索“时尚”的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进。那时,流行宽大的方形表,配上宽宽的帆布表链,怎么看怎么个性。
和妈妈一起逛街的时候,我装作不经意地,拿起一个很时尚的表说:你看,这表多酷啊。妈妈一下子就察觉了我的心思:不是送你一个表了吗?再说,这种电子表最不耐使了。我只好吐吐舌头,叹口气,恋恋不舍地离开。
某次和同学出去玩,大家相互炫耀着自己戴的款式新颖的表,唯有我,默不作声,却还是被人发现了。一群女生围上来,叽叽喳喳地说:这表好土啊。我很无奈地笑笑,暗下决心,要买一块时尚表。
我开始攒钱,把每天一支冰淇淋省了,两个月后,我买到了自己喜欢的新表。宽宽大大的方形表盘,里面是最时兴的流氓兔,荧光指针在黑夜里闪闪发光。这块表,很是让我在同学面前得意,而那个“海鸥”自然就被我丢在抽屉最里面了。
一直到期末考试,我带着“流氓兔”进考场,却悲哀地发现,它不会走了,不管我怎样拍它,就是纹丝不动。它没电了,一个电子表,电池就是它的心脏。而机械表不同,它永远有力量,永远不停止,只要你坚持给它上发条。我认同了妈妈的说法:电子表是不耐用的,把那个被我冷落的“海鸥”重新召回。倒不是因为我真的翻然悔悟了,而是我没有再次攒钱买新表的决心。
高中的时候,我带着“海鸥”军训,列队走正步,我和旁边的女生打着手臂了。一个重物狠狠砸在我的手腕上,待我细看,“海鸥”上出现了一道裂痕。我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人说:你碰着我了,声音严肃得好像一个法官。我只有缄默。按理说,“海鸥”受伤了,我可以再买新表了,我应该高兴,可我的心里,却是对“海鸥”的歉疚。军训休息的间隙,那个女生比画着自己的手表,闪亮厚实,她兴高采烈地说是在香港买的。我的心中,滑过一种酸涩的情绪,我知道,这和物质的贫瘠无关,只是对旧事物的爱怜。
带着伤痕,“海鸥”陪伴我度过3年高中时光,中间,它停过好几次。我去表店修,年轻的店主看了一眼,就摇摇头:修啥呀?换个新的吧。我转身离开了,虽然彼时,我已有足够的钱,买一个新的。在小街的一角,我找到了旧式修表铺,带着黑框花镜的老师傅,慢慢把表盘卸下来,紧弦,上油,重装。“海鸥”又活了,“嚓嚓嚓”地走着,颇有老骥伏枥的样子。
上大学的前夕,妈妈带着我去商场,新衣新鞋,一概重置。她说:买块新表吧,那个太旧了。我低头,“海鸥”正安静地卧在我手腕上,它真的很旧了,却仍然准确,仍然清晰,仍然一丝不苟,即便,带着抹不去的伤痕。
我带着“海鸥”去了天津,就好像二十多年前,一个年轻的女孩经历的那样。她从长辈手中接过一块锃亮的海鸥手表——那是当时最珍贵的礼物,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流年暗换,物是人非,不变的,是止不住的时光和见证时光的——这块手表。
在天津的复康路,我看到了一个厂,门前五个朱红大字“天津手表厂”,旁边还有牌子,海鸥手表生产厂。老式厂房,门脸也是土的,插着的红旗,迎风招展,带着时代的印痕和国营体制的呆板。很多人在门前穿行,没有谁在乎这个没落的厂房,产出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的地方。
若干年前,一块崭新的海鸥手表在这里下了生产线,运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原小城,摆在商场柜台。一个老人买走了,送给最小的女儿做上学的礼物。小女儿在为人母后,把表送给了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长大,兜兜转转,来到了当年海鸥手表诞生的厂房。
这大约就是生命的绵延,一圈圈,永不止息,好像表盘上的指针。而这块传承三代的手表,竟也有了传家宝的意味。它勤劳而忠实,伏贴在我的手腕,如忠贞的仆人,时时提醒我,勤奋、守时、自惜。
我曾有过一块海鸥手表,即使今天我已经不再戴它了,我还记得它的圆形玻璃表盘,铿锵有力的指针,背后振翅欲飞的海鸥,以及金属表链的丝丝凉意,那是属于光阴的凉意。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