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3至4岁的幼儿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形。也就是说3-4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最关键时期,是接受语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下面几个特征:
1.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
有的幼儿能较好地用口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儿则不能。有的幼儿能在公开课上热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连一个短句都说不完整。
2.幼儿发音不清晰,发单音节多于多音节
幼儿园中经常能听见小朋友叫:“老细!老细!”或者“老机!老机”(老师!老师!)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的名字(“黄宇飞”和“王玉菲”)也总是叫不清楚。
3.幼儿的口语往往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用词不规范
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基本是小班幼儿的通病。例如:小朋友总会在选玩具时对我说:“那个,我喜欢。”问他们在做什么的时候也不会说“我在跑步!”之类的话,而往往只会用一两个字告诉你结果。
当然这些特点不是单一存在的,可能是发音不清晰,也可能是语句不完整,或语序颠倒,也有可能是同时都出现。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特征。农村的小班幼儿还有很多自己的特征。首先是幼儿自己,由于平时缺乏交往,故幼儿不能在集体中大胆地表达,胆怯、不愿开口的幼儿比比皆是。再者,农村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缺乏,幼儿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与练习环境。尤其是有些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幼儿,从小开始就习惯与爷爷奶奶用方言交流,接触普通话的机会也少,要他们马上适应、提高时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该如何帮助幼儿练习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我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每一位幼儿都“敢说”
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自信心相伴,口语表达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只有当孩子有自信后,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感后,才能进一步激起敢说的欲望。要培养小班幼儿的信心,首先要以尊重为前提。《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而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话语权显然并没有被充分尊重。“听话”一直是好孩子的标准之一,却没有让他们适当的说说自己心里的话。在幼儿表达他的想法时,我们要做好三点:
1.耐心倾听
当幼儿话多时,不可以厌烦他们“多嘴多舌”,更不能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当你们意见不一致时,不应该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有的老师就可能严重地伤害了他们一心与你交流的热情。
2.蹲下来倾听
表明你确实愿意安静、平等倾听,其实不用长篇大论或者什么复杂的准备。只需要简简单单一个动作,蹲下来与他们平视。其实这个动作对幼儿教师来说是时时需要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确实可以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重视,是对他们的肯定。当我们选择蹲下来,与幼儿平视,还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样大多数幼儿就会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到不打斷、不插话、不逼问,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要学会等待,给他们时间思考。而面对那小部分特别害羞、胆小的幼儿,我们还可以不断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鼓励,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拉手、摸头这些细小的动作。
二、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信心,“敢说”了,也“爱说”了,但是好像还是不太“能说”。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于幼儿的词汇量实在太少,不是不愿意表达,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丰富他们的词汇量,让他们有话可说。丰富词汇量的方法比较多,利用游戏来丰富是幼儿普遍都比较喜欢的一个方式。教师可以在游戏前,设计上一段简短的儿歌或口令,穿插于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练习。也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游戏,让幼儿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开动脑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词汇量。而丰富的词汇量正是幼儿从“敢说”“爱说”到“能说”的关键。
三、与家长配合,为幼儿创设积极的口语交往的环境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接触、使用普通话的机会相对较少。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基本上不会用普通话与家里人交流。所以,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少不了家长的配合。需要积极与家长交流,尤其是孩子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尽量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让他们尽量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这样的话,可以使幼儿园里创设的积极的口语表达环境得到一个延伸。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利用游戏重点练习较难的发音
《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幼儿园的一切学习都与游戏息息相关。尤其是小班幼儿,更需要充分地将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中。我曾经为了让幼儿分清“王玉菲”和“黄宇飞”的名字,特意为他们设计了一个“藏宝游戏”。教师将糖果藏在两名幼儿中间的一个身上,让幼儿猜测到底在哪里。通过猜测的过程,不断练习两个名字的读法,最后再让他们亲自上前去把“宝物”找出来。几轮下来,效果非常好。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农村小班幼儿的口语能力,要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班级及每个幼儿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口语交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将是一个有计划的、长期的过程,并不能急于求成,要知道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1.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
有的幼儿能较好地用口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儿则不能。有的幼儿能在公开课上热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连一个短句都说不完整。
2.幼儿发音不清晰,发单音节多于多音节
幼儿园中经常能听见小朋友叫:“老细!老细!”或者“老机!老机”(老师!老师!)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的名字(“黄宇飞”和“王玉菲”)也总是叫不清楚。
3.幼儿的口语往往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用词不规范
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基本是小班幼儿的通病。例如:小朋友总会在选玩具时对我说:“那个,我喜欢。”问他们在做什么的时候也不会说“我在跑步!”之类的话,而往往只会用一两个字告诉你结果。
当然这些特点不是单一存在的,可能是发音不清晰,也可能是语句不完整,或语序颠倒,也有可能是同时都出现。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特征。农村的小班幼儿还有很多自己的特征。首先是幼儿自己,由于平时缺乏交往,故幼儿不能在集体中大胆地表达,胆怯、不愿开口的幼儿比比皆是。再者,农村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缺乏,幼儿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与练习环境。尤其是有些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幼儿,从小开始就习惯与爷爷奶奶用方言交流,接触普通话的机会也少,要他们马上适应、提高时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该如何帮助幼儿练习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我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每一位幼儿都“敢说”
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自信心相伴,口语表达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只有当孩子有自信后,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感后,才能进一步激起敢说的欲望。要培养小班幼儿的信心,首先要以尊重为前提。《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而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话语权显然并没有被充分尊重。“听话”一直是好孩子的标准之一,却没有让他们适当的说说自己心里的话。在幼儿表达他的想法时,我们要做好三点:
1.耐心倾听
当幼儿话多时,不可以厌烦他们“多嘴多舌”,更不能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当你们意见不一致时,不应该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有的老师就可能严重地伤害了他们一心与你交流的热情。
2.蹲下来倾听
表明你确实愿意安静、平等倾听,其实不用长篇大论或者什么复杂的准备。只需要简简单单一个动作,蹲下来与他们平视。其实这个动作对幼儿教师来说是时时需要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确实可以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重视,是对他们的肯定。当我们选择蹲下来,与幼儿平视,还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样大多数幼儿就会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到不打斷、不插话、不逼问,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要学会等待,给他们时间思考。而面对那小部分特别害羞、胆小的幼儿,我们还可以不断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鼓励,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拉手、摸头这些细小的动作。
二、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信心,“敢说”了,也“爱说”了,但是好像还是不太“能说”。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于幼儿的词汇量实在太少,不是不愿意表达,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丰富他们的词汇量,让他们有话可说。丰富词汇量的方法比较多,利用游戏来丰富是幼儿普遍都比较喜欢的一个方式。教师可以在游戏前,设计上一段简短的儿歌或口令,穿插于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练习。也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游戏,让幼儿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开动脑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词汇量。而丰富的词汇量正是幼儿从“敢说”“爱说”到“能说”的关键。
三、与家长配合,为幼儿创设积极的口语交往的环境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接触、使用普通话的机会相对较少。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基本上不会用普通话与家里人交流。所以,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少不了家长的配合。需要积极与家长交流,尤其是孩子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尽量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让他们尽量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这样的话,可以使幼儿园里创设的积极的口语表达环境得到一个延伸。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利用游戏重点练习较难的发音
《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幼儿园的一切学习都与游戏息息相关。尤其是小班幼儿,更需要充分地将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中。我曾经为了让幼儿分清“王玉菲”和“黄宇飞”的名字,特意为他们设计了一个“藏宝游戏”。教师将糖果藏在两名幼儿中间的一个身上,让幼儿猜测到底在哪里。通过猜测的过程,不断练习两个名字的读法,最后再让他们亲自上前去把“宝物”找出来。几轮下来,效果非常好。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农村小班幼儿的口语能力,要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班级及每个幼儿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口语交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将是一个有计划的、长期的过程,并不能急于求成,要知道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