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手术病人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的选择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拟行食管手术病人安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选择2组医生的食管手术病人各30例,A组病人在全麻气管插管后置入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B组病人在手术中由手术医生逆行安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比较2组病人安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成功例数和操作所需时间。
  结果:两组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共需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
  结论:食管手术病人十二指肠营养管术中逆行置入法较传统置管方法在置管所需时间及置管成功率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食管手术 十二指肠营养管 置管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37-01
  食管手术患者术前多有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且此类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进一步加重了机体的营养缺陷。因此,食管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十分重要的,而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经济、有效、符合生理。为了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方法,本文对食管手术患者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8月在我院胸外科行食管手术的病人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3~72岁,按手术医生分为2组(A组医生的手术病人选择全麻后置管;B组医生的手术病人选择术中逆行置管),2组病人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中:食管与胃颈部吻合7例,食管与胃胸内吻合53例,经左胸切口21例,经上腹右胸切口39例;术后吻合口瘘3例。
  1.2 营养管置管方法。两组在术前访视宣教中均向病人说明放置胃管、营养管的目的,并给以安慰解释,使病人增强信心,缓解其紧张心理。A组在双腔管气管插管全麻时将营养管头端插入胃管侧孔,经同一鼻腔与胃管一起送入胃内。术中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开,胃管留置胃内,营养管经幽门送至十二指肠内。尾端在鼻孔外与胃管用胶布分别固定。B组在游离胃后,将十二指肠营养管经胃贲门处准确放入十二指肠,调整好营养管位置后关闭贲门口并将营养管缠绕固定于此,重建吻合口时将经鼻放置的胃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重叠(10~15cm)绑定后导出鼻腔,用胶布固定好尾端。记录每组一次性成功安置营养管的例数及每次操作共需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食管癌患者术前不同程度地存在进食困难,营养不良。术后为保护吻合口及恢复胃肠功能,常须禁食5~7天,甚至更长。而患者营养不良,体弱消瘦,血浆白蛋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又会导致术后发生吻合口愈合不良、肺部感染、胸腔感染、胸前积液、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研究发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防止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有显著意义。Braga M等[2]测得标志着胃肠动力恢复的胃肠移行运动复合波(MMC)在腹部中等手术后6h即可出现,为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十二指肠营养管能否准确、有效地留置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
  B组经术中逆行置入营养管的患者,不必在术前常规经鼻置入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避免了因手术进程调整胃管、营养管的位置,减少了吻合口和营养管污染的机会及巡回护士的工作量[3]。在切除食管病变后,由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配合完成营养管的逆行置入,不仅减少了因食管病变导致的管道反折,还可减少因置管而导致的肿瘤播散。全麻后病人处于麻醉状态下,全身肌肉松弛,各种反射消失,避免了因置管刺激咽喉而引起恶心、呕吐、呛咳、心血管反应等。当逆行置入营养管时,病人常处于侧卧位状态,有研究表明侧卧位置胃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优势[4]
  通常食管手术无论是经左胸还是右胸切口,行颈部吻合还是胸内吻合,都面临食管胃吻合完毕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困难及置入位置不佳的情况。A组病人置管失败后通常选择静脉营养或行“空肠造瘘”。B组通过经贲门处逆行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不仅解决了以上问题,而且可术后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及进行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治疗[5]
  参考文献
  [1] Keskin M,Duymaz A,Tosun Z,et al. Tissue necrosis following a honey bee sting[J]. Ann Plast Surg,2005,55(1):114-115
  [2] 宋怀先,曾聪普,赵延年.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1):66
  [3] 林如群,刘艳.食管癌手术病人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时间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46-47
  [4] 王晓霞.右侧卧位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8-9
  [5] 陈旭,李晓雷,曹安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8):1428-142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人而言治疗大肠癌以及肛管癌的最优方式,提升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这种病症的发病特点,分析其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特点,得出诊断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诊断要点。  结果:老年期大肠癌以及肛管癌存在误诊现象,需加强诊断工作的研究。  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诊断与治疗需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尽可能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完善治疗方案,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期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绝经女性子宫内出血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其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的结果,观察统计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分析诱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结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癌变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在发病年龄、绝经时间及子宫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差异,
期刊
摘要:探讨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分析腹腔镜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病例资料,采取安全舒适的截石位,选取12-16mmHg气腹压力,充分准备好腔内闭合器和吻合器,及时擦拭镜头保持清晰视野,密切配合手术,总结配合经验。充分准备手术用物,正确放置腹腔镜系统,安全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及时提供手术所需要的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手术配合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 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50例诊治体会。  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到2012年6月我院5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中处理的技巧,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无肠瘘和阑尾残端瘘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的局部炎症,经过治疗后愈合。  结论:经过细致的问诊、认真的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对诊断正确有很大的必要,及时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采用外科手术进行胃肠肿瘤患者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97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97例胃肠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痊愈的有54例,所占比例为55.67%;死亡的胃肠肿瘤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6.19%;另外37例胃肠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所占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就诊前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椎体间植骨法,对照组30例采用椎旁横突间植骨。  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3.3%,对照组优良率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可诊
期刊
摘要:目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与肺结核的CT特征。  方法:本文通过21例病人的CT表现及完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对比。  结果:21例病人位于右上肺的少于左上肺,明确诊断的13例,误诊率为38%。  讨论:正确认识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是避免误诊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超声诊断作用。  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采用超声辅助诊断,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选择病例中,超声胆囊结石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99例,其中充满型结石8例,多发性结石22例,孤立性胆囊结石69例;合并胆囊炎32例,泥沙样结石4例。胆囊发育不全误诊1次,后经手术证实。  结论:胆囊结石采用B型超声诊断,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血脂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转归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2月至2013年0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给予血糖和血脂干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该组血脂、血糖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该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均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厚度和数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治疗中应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72例,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复方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