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协同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的实践探寻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趋势。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创新。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政策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着优势互补,都为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同上一堂课”是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主要包括课前实施深入交流,课中实施“双师课堂”教学模式,课后积极反馈意见及共同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健全各种体制机制,是“同上一堂课”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思政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4-0025-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4.004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此专门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统揽全局的育人战略安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与时代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关于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视角进行的探讨还不多见,这就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提供了空间。
   一、新时代呼唤思政课教学改革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群众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思政课教师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思想实际,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自说自话的“两张皮”现象。第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由于思政课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往往流于“高、大、上”,学生时常感到“假、大、空”,进而导致学生“到课率”和“抬头率”不高。第三,考核评價方式单一。当前,思政课教学评价方式仍然延续着以往的考试评价体制。在这种评价体制下,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方式局限于知识记忆,从而导致思政课应有的价值属性不能充分彰显。第四,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当前,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仍是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多数高校实行大班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2.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许多新期待。第一,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对其进行改进是时代要求。第二,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这其实就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除了按照“六要”“六要”是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标准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之外,还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真正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第三,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思政课是一门融知识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德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果缺乏针对性或脱离学生实际,纯理论化的思政课教学必定陷入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新时代,不仅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载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政课只有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才能用理论武装学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3.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辅导员参与
  当前,虽然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但他们在分工上往往存在着单打独斗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就思政课教学而言,辅导员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首先,二者的根本任务相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力量,二者需要密切配合。二者在工作职责上也没有实质性差异,如果说要有差异的话,也只是在形式上的不同,根本任务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因此,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其次,辅导员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反馈意见。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如何,不能仅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判,而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这样的评价结果才具有说服力。因为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更应该看他做了什么。辅导员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与学生接触较多,较为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因此,辅导员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及时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反馈意见,促使思政课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辅导员的学科背景来源较为广泛,这就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鲜活元素。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既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也包括信息技术等领域在内的多种交叉学科。他们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全过程,不仅能够拓宽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为思政课教学改革赋能。
   二、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历史和现实依据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关键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采取其他形式取而代之。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综合性改革,除了对教材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之外,对教学主体进行改革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1.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或高校政工干部的“独角戏”,而是由多方力量汇成的“大合唱”。其中,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是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职业。我国高校试行辅导员制度可追溯到1951年教育部通过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这个方案提出:“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各院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3]。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应对日趋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先后成立了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出现了专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与辅导员相比,思政课教师同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思政课教师的前身可追溯到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师。改革开放前后,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既从事着理论研究又从事着事务工作,二者之间没有根本界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思政课教师逐渐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2005年教育部出台“05方案”之后,高校调整增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政课教师脱离了辅导员队伍,专门从事教学工作。追根溯源,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原本有着共同的身份,二者原本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力量。
   2.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着优势互补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就思政课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主要“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在‘深 ’‘精’上下工夫,把深刻抽象的理论讲清楚讲透彻,实现理论掌握群众”[4]。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科研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把握学术理论动态等,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多数思政课教师只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而不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对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关注不够,从而带来课堂教学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等一系列问题。就辅导员而言,他们专门从事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与学生接触较多,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教育,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能够把抽象的理论讲得生动形象,也能注入更多的情感力量,这是他们的优势。但由于從事辅导员工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对专业要求不是很严格,多数辅导员理论功底薄弱,科研水平不够,教学能力不强。总而言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想实现突破,从二者之间的协同配合上积极寻找突破口也是一种重要途径。
   3.新时代为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提供政策支持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为破除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壁垒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9〕31号)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要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5],从全局规划了高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并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可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6]。2020年3月起实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将至少一年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作为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必要条件”[7]。由此可见,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破除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壁垒,为辅导员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同上一堂课”是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同上一堂课”为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前进行深入沟通交流,课中实施“双师课堂”教学模式,课后及时反馈建议及共同搭建网络育人平台。
   1.课前积极沟通,实现深入交流
  首先,由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讨论组。高校学工和思政课教学部门应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中选取骨干力量组成讨论组,积极筹划相关课程安排,以便提前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可把本学期开设课程分成若干个专题并组织人员展开讨论,然后就不同专题向辅导员老师征集意向。其次,积极组建团队。辅导员老师可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研究专长以及平时接触到的工作案列与思政课教师主动结“对子”。结成“对子”的辅导员老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密切沟通。一般来说,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应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完成。日常思政课,辅导员老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经常进行深入交流,以便在课堂教学上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不是两者对话的机械组合,而应是对话内容的深度融合,只有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共享和融合,才能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吸纳学生教学建议。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沟通交流的同时,也可吸收一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其中,这样便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辅导员也可在学生中提前收集整理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建议,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中实施“双师课堂”模式,改革教学形式   实施“双师课堂”是“同上一堂课”的中心环节。第一,课堂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由于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平日工作重点不同,“同上一堂课”活动必然要据此分配相关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的宣讲与阐释,注重在“深”与“精”上下功夫。辅导员主要负责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注重在“情”和“义”上下功夫。当然,二者在分工上并不是“两张皮”,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融入,以形成最大教学合力。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双师课堂”。当前的思政教学多是由单个教师上演的“独角戏”,单靠一个人就完成了“一台戏”。“同上一堂课”则是由两个教师共同完成的“合奏曲”。辅导员可提前把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首先以“接地气”的案例实施教学导入,并设置相关议题供学生思考和积极讨论。面对学生的思考及疑问,思政课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阐释,并积极进行解疑释惑,以理论的彻底性说服学生。第三,活跃课堂气氛,打造趣味课堂。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多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学生不敢讲、不愿讲、不想讲,课堂气氛沉闷。“同上一堂课”则一改这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讲、愿讲、多讲。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要积极回应学生的关切,以事、以情、以理教化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让思政课教学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不断增强魅力。
   3.课后及时反馈意见,巩固教学成果
  思政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是融知识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德育课程。一堂成功的思政課并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在于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否得到了转化和提升。学生思想实际的转化与提升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课后持续巩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畅通反馈渠道。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便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升华理论。其次,与学生打成一片。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不仅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做好反馈记录。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意见,除及时做好解答之外,还要认真做好记录。针对反馈记录,二者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便于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4.共同搭建网络平台,提升育人效果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是思政课教学形式的一种改革,目的是提升育人效果。除了现场协同教学外,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还应积极搭建网络育人平台,持续提升育人效果。第一,整合利用原有的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既方便思政课教师了解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便于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二者可通过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合力育人作用,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教育。第二,积极搭建育人平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共同打造适合学生特点的网络育人平台。譬如,利用微信平台开设公众号,不仅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学生关注,而且利用公众平台开展相关事务性活动,积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除此之外,还要定期举办线下活动,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知行合一,不断增强育人实效。第三,适时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要适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常态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持续提升育人效果。
   四、“同上一堂课”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支持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不单单是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两个部门的事情,而应该是学校整体的事情。这是因为,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政策的体现,也是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制度体系的支撑。
   1.学校党委应加强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8]毋庸置疑,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委的使命与职责。进一步而言,学校党委只有高度重视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活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才会取得实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永葆青春活力。为此,学校党委在“同上一堂课”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一,高度重视“同上一堂课”活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必看思政课”。由此可见,思政课不光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学校整体的事情。为此,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积极组织领导,把“同上一堂课”活动作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抓首要、抓拓展、抓有效。第二,持续推动“同上一堂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学校党委要加强集体领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思政课教学改革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持续推动。第三,负责监督“同上一堂课”活动的实施。学校党委要把“同上一堂课”活动摆上重要工作议程,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用以部署或总结“同上一堂课”相关工作,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思政课教学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2.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
  当前,全国高校都在积极谋划“大思政”工作格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校有关部门“躲进小楼成一统”各自为战的局部工作观念,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需要。各部门只有树立起上下“一盘棋”的全局工作观念,才能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找准定位并有所作为。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上一堂课”活动的有效开展则需要学校人事、宣传、组织、教务、就业、统战、团委及各个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而言,人事部门应积极推动人事改革,不断打破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身份限制及利益藩篱,努力构建人人都是教育者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宣传部门应积极发挥主流思想引领作用,在全校形成学校领导重视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教务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同上一堂课”活动,并在活动开展、师资培训、教材开发、课酬计算等方面主动作为。校团委要围绕“同上一堂课”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保持同向同行,共同画好“同心圆”。总之,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虽然是推动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但学校其他部门也不能漠然视之,只当旁观者,而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力军”一道共同推动“同上一堂课”活动的深入开展。    3.应建立健全各种体制机制
  “同上一堂课”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学校应围绕该活动建立健全各种体制机制,不断为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首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同上一堂课”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学校领导、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组成。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主抓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担任,便于日后工作的协调部署。其次,补充和完善相应工作体制机制。“同上一堂课”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尝试,通过打破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壁垒,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强化思政课程育人效果。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辅导员职称评聘体制、津贴分配机制、教学评价机制、评优评先办法以及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等,充分调动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运行机制。“同上一堂课”活动的开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需要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持续推动。因此,工作领导小组除制订各种工作计划外,还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使之固化为常态化的工作运行机制,以更好推动该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4] 胡绪明.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及实施对策[J].学术论坛,2018(4):177.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2-28(1).
  [6]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2020-02-07)[2021-04-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02/t20200207_418877.html.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Abstract:It is a trend of the times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o reform and innovation are needed in this course. College counselo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are both important forc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anges in policies,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in class teaching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for counsel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 Class Together” is a way for counsel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in-depth communication before class,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al-teacher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during class, active feedback after class, and joint construction of a 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 The party committe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model, and the active cooperation made by the cooperation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he“Teaching a Class Together” activity.
  Key words:college counsel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 “Teaching a Class Together”;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責任编辑:杨 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逻辑思维能力是英语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标语言能力的不足、母语思维的负面迁移、理性严谨意识的缺乏,往往影响跨语言思考和写作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文章以一门基于英语二语学生写作语料库的“逻辑谬误与英语写作”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目的、学情要求、教案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微课 对分”教学模式下所教授的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说明这门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学术国
[摘 要]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时代特征明显的工科专业,需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培养面向智慧建造与运维的工程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探索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智慧建造与运维”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性和示范性,能够为我国工程建设与运维领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提供人才培养的基础。从面向智慧建造的工程管理“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摘 要] 学术能力是学生培养要求中的核心能力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学术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以笔者2016—2020年项目制带动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要求、培养过程和相关经验。通过实践总结,项目过程设计、团队合作、教师全程指导和成果发表等方面在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项目制作为有效推动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手段,是非常值得推
[摘 要] “雨课堂”作为一款智慧教学解决方案自推出以来深受教师的喜爱,已经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对“雨课堂”的发展历史与主要功能的梳理与总结。并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学”课程“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旨在与同行相互借鉴交流,更好地提高本科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  [关键词] 雨课堂;技术经济学;智慧教学;教
[摘 要] 通过查阅现有文献,依次分析了美军、俄军、英军等研究生培养情况,总结外国军队针对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总体情况和特点;根据实际教学经历,提出我军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基于外国军队人才培养战略,结合我军现有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几点思考,尤其对我军理工科硕士生,可加强实际部队训练,毕业条件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同时,在理工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中重视
[摘 要] 现阶段的BIM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能学到BIM的基本概念,掌握BIM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但在团队协作意识的训练方面稍显欠缺。“小组协作”模式BIM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BIM教学中仅是教师教授学生建模技能的局限,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从实际工程出发将学生培养成全面的BIM人才。以学科竞赛为背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工协作为抓手,以教师指导和辅助管理为手段,是一套行之有
[摘 要] 为适应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较高表达能力的要求,通过在“园艺文化”课上尝试做报告的形式,对园艺专业大学生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规范报告格式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报告题材相结合;(2)对每次报告的情况予以及时反馈,根据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修改完善情况,对报告成绩进行动态化评定,并将平时成绩的比重从40%提高到60%;(3)将报告完成质量与期末成绩挂钩,鼓励学生注重报告质量的提
摘 要:在新时代人才需求发展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启蒙教育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而且还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课堂教学融入职业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职业启蒙教育优化小学学科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职业启蒙素材,使其融入小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