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情境教学,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而且能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倍数与约数”的内容时,也不是简单的讲“今天我们来学习倍数与约数,什么是倍数?什么是约数呢?”,而是用一种全新的形式,用讲故事的办法““昨天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什么梦呢?老师在梦中收到一封来自数学王国的求救信,信中要老师帮助数学王国的王子,王子的问题是,数学王国里有两个民族,一个是倍数族,一个是约数族,因不了解这两个民族中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王子被其中一个民族的族长囚禁起来了,怎么办,救人要紧?可是要营救王子我们可得要把各个民族的族规搞清楚,到底这两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族规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式或个人独力式地来解答这些问题,教师也可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合作。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把圆转化为长方形的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思考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适时评价,使学生会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当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评价,畅所欲言时,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學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一道应用题:“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有两种方法,即(1)11×12×5 先算每箱卖多少元,再算5箱一共卖多少元。(2)11×(12×5) 先算5箱有多少个水瓶,再算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其中有一个学生却提出还有一种算法:11×5×12,有的同学说这种解法虽然结果正确,但很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算理不2,不能算正确。到底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呢?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耐心地鼓励这位学生大胆地道出这种解题思路。原来这位同学用了“假设法”,假设从每箱中拿出1个热水瓶,共5个,可卖11×5=55(元),像这样可以拿12次,所以一共可以卖55×12=660(元)列出综合算式是11×5×12=660(元)。他讲完后,大家茅塞顿开,这种解法完全正确,并非偶然的巧合。这个意想不到的新解法,如被过早地否认,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吗?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情境教学,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而且能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倍数与约数”的内容时,也不是简单的讲“今天我们来学习倍数与约数,什么是倍数?什么是约数呢?”,而是用一种全新的形式,用讲故事的办法““昨天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什么梦呢?老师在梦中收到一封来自数学王国的求救信,信中要老师帮助数学王国的王子,王子的问题是,数学王国里有两个民族,一个是倍数族,一个是约数族,因不了解这两个民族中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王子被其中一个民族的族长囚禁起来了,怎么办,救人要紧?可是要营救王子我们可得要把各个民族的族规搞清楚,到底这两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族规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式或个人独力式地来解答这些问题,教师也可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合作。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把圆转化为长方形的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思考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适时评价,使学生会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当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评价,畅所欲言时,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學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一道应用题:“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有两种方法,即(1)11×12×5 先算每箱卖多少元,再算5箱一共卖多少元。(2)11×(12×5) 先算5箱有多少个水瓶,再算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其中有一个学生却提出还有一种算法:11×5×12,有的同学说这种解法虽然结果正确,但很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算理不2,不能算正确。到底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呢?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耐心地鼓励这位学生大胆地道出这种解题思路。原来这位同学用了“假设法”,假设从每箱中拿出1个热水瓶,共5个,可卖11×5=55(元),像这样可以拿12次,所以一共可以卖55×12=660(元)列出综合算式是11×5×12=660(元)。他讲完后,大家茅塞顿开,这种解法完全正确,并非偶然的巧合。这个意想不到的新解法,如被过早地否认,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吗?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