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英语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la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者生搬硬套汉语规则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出现在英语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式英语”在写作中的表现形式,并根据其成因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写作 教学策略
  在我国大学英语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在校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学业的深造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英语学习涉及四方面技能,即听、说、读、写,其中写作是一项综合考核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题型,其难度和考核知识点的复杂性使得很多大学生在考试中得分不高。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众多,如学生的兴趣不足、投入的精力不够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主观因素,在客观因素方面,母语的影响不可忽视。作为二语学习者,中国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身的文化环境和母语的影响。在输出时,无论是口语上还是写作上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汉语的痕迹。这种受到汉语影响,在遣词造句上生搬硬套汉语语法或习惯的英语被称为“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甚大,特别是写作方面,如果任其发展,他们通往目标语之路会变得格外艰难。
  一、“中国式英语”的成因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意无意地借鉴母语知识来构造目标语,这被称为“迁移”。当母语和目标语相近,对二语学习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例如汉语和日语在词形和词义方面相似,那么中国学习者学习日语相对来讲就会容易些;当母语和目标语差异较大,对二语学习产生阻碍的叫做“负迁移”。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就属于后者的情况。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意合”语言;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一种“形合”语言,两者差异巨大。这种差异不仅涉及到构词,也涉及到语句乃至篇章。如果中国学生只是简单将汉语规则套用到英语中势必起到反作用,影响表达的正确。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在英语写作中由于时间紧迫、压力较大,会不自主地寻求母语的帮助,将母语的思维和习惯融合到写作中去,利用汉语的结构来套用英语,进行汉英的逐字对译,所形成的英语似是而非,这就是汉语的负迁移。中国式英语就是汉语负迁移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由母语向目标语过渡的形式。如果教师能够悉心指导,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将负迁移的影响转化为对学习产生促进的因素,那么学习者将会在英语学习成功之路上迈出巨大的一步。
  二、“中国式英语”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形式
  1.词汇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任何语言变化或错误都是由词汇开始的。一些中国大学生在写作时由于自身缺乏英语的构词知识而利用补偿策略。当学习者在已知的英语词汇中找不到适合的单词来表达想法时就会利用头脑中存在的构词法进行构词。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木耳”(fungus)如何用英语来表达,就直接用汉语的构词法“名词 名词”创造出了“wood’ ear”这一根本不存在的词汇。另外,“中国式英语”还大量存在于英语名词复数和动词的变化中。在英语中,可数名词数量超过一时,词尾要加上“s”或“es”,可是汉语中却没有类似的规定。因此,在写作中一部分学生会受到汉语构词法的影响,常常忽略在可数名词后加上词尾“s”或“es”。例如:
  1)Teacher are always helpful in my study.
  2)I have many friend, and they are in different city.
  3)The teacher forbids student to use mobile phone in class.
  在以上三个句子中,划线部分的正确形式分别为Teachers,friends,cities,students和mobile phones,但是学生们在构词时受到汉语规则的影响并没有加上复数词尾,从而产生错误。以下例子是“中国式英语”在动词变化上的体现:
  1)Ten years ago, I go to shanghai with my parents.
  2)My friend, Mike like play football in the evening.
  3)Mobile phones have change Chinese lifestyles.
  上述第一个例子中 “go”应改为“went”,第二个例子中的 “like play”是个典型的“中国式英语”,正确形式是 “likes playing”,第三个例子的 “change”应改为“changed”。纵观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词汇上的“中国式英语”对部分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指导,规避这些错误。
  2.句式方面。汉语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句与句之间多是通过逻辑关系和意义相连接,甚少利用连词衔接;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更多关注的是句式之间的形式标记,例如主句和从句间要用连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连接。还有,汉语句意的重心通常在最后,但是英语往往是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中心问题,后面再辅以原因、条件等修饰部分。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对于一部分大学生来讲很难适应,在写作中他们的句式就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的迹象。例如:
  1)weather is good tomorrow, we will go on a picnic.
  2)Now we don’t study hard, we will find it difficult to hunt a job in society.
  3)My friends who are now living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Someday they will come back to their hometowns to help develop economy. This is my hope.   上述的第一个例子明显是因为汉语影响而出现的“中国式英语”,英语注重形合,主句和从句之间要用连词连接,因此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f weather is good tomorrow, we will go on a picnic.”。第二个例子也是缺少连词而导致语意不全,正确形式是“If we don’t study hard now, we will find it difficult to hunt a job in society.”。至于第三个句子则是典型的结构层次方面的“中国式英语”。当涉及到多个从句时,英语一般是直述主题,然后再加上一些附属成分;对汉语来讲,句式更多的是娓娓道来,先进行铺叙,最后突出主题。所以,第三个例子的正确形式是“It is my hope that my former classmates can come back to their hometowns to help develop economy, who are now living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三、针对“中国式英语”的写作教学策略
  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其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经过以上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现在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增强他们规避问题主动性是第一要务。
  1.提高学生对“中国式英语”的认识。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情况,但要指出错误,让学习者对错误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有所了解,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果错误出现后,不加以改正,最终会成为习惯。写作也是如此,有些学生在作文中能够感觉到用词不对或句式不合理,但不知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教师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分析其错误并解释原因,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度,同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中国式英语”负面影响才能逐渐降低。
  2.增加英汉对比分析学习。在上文中提到英汉分属两种语系,无论构词、句型还有篇章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单纯地向学生讲解语法或写作策略不能让学生完全领悟英语的使用规则。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找出英语写作中一些潜在的错误,这对教学大纲制定和课堂教学的改善都有很大的裨益。有了对比分析,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有的放矢,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中国式英语”。
  3.增加输入和输出。语言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没有大量的练习,单凭教师的教导是不足以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质的飞跃。输入输出理论是由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他认为语言输入应该遵循“i 1”原则,“i”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的是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语言材料。输入输出理论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理解性的、足够数量的语料练习,并且通过高于学习者水平的那部分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现阶段的大学生在写作中错误百出就是因为缺少了语料的输出。此时教师就应该通过强制的办法给予他们压力,分配一些写作任务,并且想办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让他们在任务中去除“中国式英语”的影响。写作任务的安排需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来设置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因为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否则欲速则不达。
  4.培养跨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抛去文化,语言仅是一系列符号,毫无意义。要想深刻理解语言,掌握母语者的话语含义,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历经了长期的历史积淀,每一种事物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含。不了解英美文化,在写作中就会出现生搬硬套汉语模式的局面,“中国式英语”就不可避免。现如今跨文化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必须掌握的课程,但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学时有限,很多高校都不开设专门的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系统安排英美文化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由教师讲授也可以学生分组进行。如果想要文化学习更加生动具体,可以多加利用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带来视听说全方位的文化传输。
  四、结语
  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国式英语”不过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一种向目标语靠近的尝试。其主要原因来自汉语的影响还有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但也不能过分担心、矫枉过正,适当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配合能够尽可能地规避“中国式英语”,帮助学生朝向目标语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2]樊新志.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6).
  [3]黄建,赵晶晶.负迁移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中国式英语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H13076,主持人:李伟。
  作者简介:李伟(1978.11-),男,汉族,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由全国十一个单位参加的多模光纤长、短波长损耗测量比对。比对结果的平均标准偏差为:1)短波长:单位损耗偏差0.11dB/km,总损耗偏差0.27dB;2)长波长:单位损耗偏差0.
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反复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是老师们困惑的事。如何看待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我们首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再次,适时合理地“设置错误”,帮助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