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截至2009年,忠县已建成柑橘果园200000亩,涉及15个乡镇5.7万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然而产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的延伸,造成大量废物排放,大批量使用农药、化肥,引起农民燃料方式的转变。
一、问题
1、柑橘生产加工环节中产生的大量废物和产业链上排放的粪便等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据统计,仅2005年,三峡建设集团派森百橙汁加工厂建成投产加工柑橘后,排放的果皮、果渣,采用了野外堆砌,果皮、果渣腐烂后,造成了加工厂附近区域空气污染,腐败的污水所到之处臭气熏天。
其次,随着柑橘产业链的延伸,在橘园养猪、养鸡、养鸭等,已成为忠县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果农增收致富又一途径。以一只羊为例,每天可生产羊粪和尿2公斤,一年可产生730公斤。每亩养2只羊,一年生产羊粪和尿1460公斤。到目前为止,忠县橘园已形成猪、鸡、鸭、羊等养殖基地400多个,每天排粪达7000多吨。
柑橘果皮果渣、林下经济产生的粪便等已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2、柑橘果园管护中农药、化肥的大批量使用已直接影响到柑橘品质。
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县建成施格兰柑橘基地果园20万亩,定植苗木800万株,年施化肥2400吨。喷农药300吨;而50万亩基地果园建成后,年施化肥6000吨,喷农药750吨。农药、化肥的频繁使用,造成面源污染严重,果实品质降低,农药残留物超标。破坏了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控制肥药有限施用,成为柑橘园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客观要求。
3、退粮种果,农民燃料方式处于没有作物秸秆做燃料,天然气、液化气又太贵的两难境地。
在忠县,天然气网络尚未延伸到农村,电力供应也不稳定,普通的液化气每月耗费约70~120元,而柑橘定植前3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果农难以承受。
传统农业时期,作物秸秆是农民主要燃料,发展柑橘产业后,用什么燃料替代作物秸秆,成为果农最为头疼的事情。
二、做法
如何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产生的果渣果皮和产业链上的排放物?如何有效控制果园管护中农药、化肥的大批量使用?如何在产业投入期让果农使用上经济实用的燃料?从2000年开始,忠县围绕互生共养关系,在柑橘园探索建设沼气池,以实现产业发展环境清洁化、经济高效化生产无害化。
1、借政策搭平台,引导果农建沼气池。消化果皮、果渣、落地果和林下经济产生的排放物。
借助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农村能源项目、农村小型公益设施补助项目、国债项目、世行贷款项目等项目搭建政策平台,果农每建好一户沼气池,中央补助1000—1500元;同时通过摄制专题片,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大力宣传“生态绿色”新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引导果农积极建设沼气池。
垃圾、秸秆、果皮、果渣、粪便污水等生产生活废物转化为肥料、燃料等可再利用资源,将脏、乱、差问题解决在生产生活单元内部,推动农业产业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转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面源污染。
2、用沼气作燃料,带动改厕、改厨、改圈。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建设沼气池,同时推进对农村厕所、厨房、牲畜圈舍的改建,彻底改变果农的生活环境。作物秸秆作柴火,烟熏火燎影响环境;电力、天然气作燃料成本太高昂。沼气热值高、不污染,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350~400立方米,能解决3~5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每年可节约秸秆1.5吨或节煤1.5-2万吨,节电约100千瓦时,节约燃料费近1500元。相关资料显示,3.5万户果农都使用沼气,一年就相当于封山育林1600公顷。
3、以沼气为纽带,建立多种能源生态模式,探索沼气综合利用新模式,降低农药、化肥用量。
找准结合点,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果-沼-猪”、“果-沼-菌”、“果-沼-蚕”、“果-沼-鱼”、“果-沼-莱”等多种能源生态模式,将农村沼气从单纯的生活用能向综合利用、生态功能与效益等方向拓展。同时也因沼液用于种养业,降低了产业发展对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减少了用量,提高了产业产品品质。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沼液沼渣是含有18种氨基酸、生长激素、抗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高效优质有机肥,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沼液养鱼能减低80~90%发病率,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据实践统计,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10亩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
三、体会
到目前为止,忠县沼气用户达3.5万户,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9处,年处理粪尿废物47万吨,年产沼气513万立方米,果农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在柑橘园建沼气池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以下几方面还需注意。
1、立足库区环境安全战略,强化政府引导,推进果园沼气池建设。
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新能源建设在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居条件,发展生态农业中的作用缺乏深入了解,以致信心不足,工作不够主动,不少果农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在下一步的推进工作中,要站在库区环境安全、发展生态农业的高度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让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沼气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年、建设生态县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严格监督和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果农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
柑橘园建设沼气池不仅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多从“社会性”和“公益性”角度考虑,注重发挥政策、资金杠杆作用,逐步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中农业发展资金向沼气建设倾斜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多元融投资机制,不断调动社会资金和果农的积极性,有力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沼气池建设的近期和远期规划。
结合生态县建设、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抓好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建设的近期、远期规划,精心编制乡镇、村社实施计划,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在果园科学、合理、有序的推进建设进程。
4、加强基层新能源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沼气池建设使用服务水平。
实施沼气工程技术很关键,要始终建设“五统一”:即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标准,确保农村沼气工本工程质量。严格坚持施工员持证上岗,做到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点火一个,正常使用一个;同时及时建立健全县、镇(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乡镇配备专职沼气技术干部,精心组织沼气规划、建设、使用等技术培训,认真落实农村能源工作技术指导与服务。
截至2009年,忠县已建成柑橘果园200000亩,涉及15个乡镇5.7万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然而产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的延伸,造成大量废物排放,大批量使用农药、化肥,引起农民燃料方式的转变。
一、问题
1、柑橘生产加工环节中产生的大量废物和产业链上排放的粪便等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据统计,仅2005年,三峡建设集团派森百橙汁加工厂建成投产加工柑橘后,排放的果皮、果渣,采用了野外堆砌,果皮、果渣腐烂后,造成了加工厂附近区域空气污染,腐败的污水所到之处臭气熏天。
其次,随着柑橘产业链的延伸,在橘园养猪、养鸡、养鸭等,已成为忠县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果农增收致富又一途径。以一只羊为例,每天可生产羊粪和尿2公斤,一年可产生730公斤。每亩养2只羊,一年生产羊粪和尿1460公斤。到目前为止,忠县橘园已形成猪、鸡、鸭、羊等养殖基地400多个,每天排粪达7000多吨。
柑橘果皮果渣、林下经济产生的粪便等已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2、柑橘果园管护中农药、化肥的大批量使用已直接影响到柑橘品质。
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县建成施格兰柑橘基地果园20万亩,定植苗木800万株,年施化肥2400吨。喷农药300吨;而50万亩基地果园建成后,年施化肥6000吨,喷农药750吨。农药、化肥的频繁使用,造成面源污染严重,果实品质降低,农药残留物超标。破坏了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控制肥药有限施用,成为柑橘园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客观要求。
3、退粮种果,农民燃料方式处于没有作物秸秆做燃料,天然气、液化气又太贵的两难境地。
在忠县,天然气网络尚未延伸到农村,电力供应也不稳定,普通的液化气每月耗费约70~120元,而柑橘定植前3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果农难以承受。
传统农业时期,作物秸秆是农民主要燃料,发展柑橘产业后,用什么燃料替代作物秸秆,成为果农最为头疼的事情。
二、做法
如何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产生的果渣果皮和产业链上的排放物?如何有效控制果园管护中农药、化肥的大批量使用?如何在产业投入期让果农使用上经济实用的燃料?从2000年开始,忠县围绕互生共养关系,在柑橘园探索建设沼气池,以实现产业发展环境清洁化、经济高效化生产无害化。
1、借政策搭平台,引导果农建沼气池。消化果皮、果渣、落地果和林下经济产生的排放物。
借助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农村能源项目、农村小型公益设施补助项目、国债项目、世行贷款项目等项目搭建政策平台,果农每建好一户沼气池,中央补助1000—1500元;同时通过摄制专题片,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大力宣传“生态绿色”新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引导果农积极建设沼气池。
垃圾、秸秆、果皮、果渣、粪便污水等生产生活废物转化为肥料、燃料等可再利用资源,将脏、乱、差问题解决在生产生活单元内部,推动农业产业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转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面源污染。
2、用沼气作燃料,带动改厕、改厨、改圈。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建设沼气池,同时推进对农村厕所、厨房、牲畜圈舍的改建,彻底改变果农的生活环境。作物秸秆作柴火,烟熏火燎影响环境;电力、天然气作燃料成本太高昂。沼气热值高、不污染,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350~400立方米,能解决3~5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每年可节约秸秆1.5吨或节煤1.5-2万吨,节电约100千瓦时,节约燃料费近1500元。相关资料显示,3.5万户果农都使用沼气,一年就相当于封山育林1600公顷。
3、以沼气为纽带,建立多种能源生态模式,探索沼气综合利用新模式,降低农药、化肥用量。
找准结合点,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果-沼-猪”、“果-沼-菌”、“果-沼-蚕”、“果-沼-鱼”、“果-沼-莱”等多种能源生态模式,将农村沼气从单纯的生活用能向综合利用、生态功能与效益等方向拓展。同时也因沼液用于种养业,降低了产业发展对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减少了用量,提高了产业产品品质。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沼液沼渣是含有18种氨基酸、生长激素、抗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高效优质有机肥,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沼液养鱼能减低80~90%发病率,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据实践统计,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10亩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
三、体会
到目前为止,忠县沼气用户达3.5万户,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9处,年处理粪尿废物47万吨,年产沼气513万立方米,果农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在柑橘园建沼气池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以下几方面还需注意。
1、立足库区环境安全战略,强化政府引导,推进果园沼气池建设。
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新能源建设在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居条件,发展生态农业中的作用缺乏深入了解,以致信心不足,工作不够主动,不少果农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在下一步的推进工作中,要站在库区环境安全、发展生态农业的高度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让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沼气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年、建设生态县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严格监督和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果农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
柑橘园建设沼气池不仅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多从“社会性”和“公益性”角度考虑,注重发挥政策、资金杠杆作用,逐步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中农业发展资金向沼气建设倾斜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多元融投资机制,不断调动社会资金和果农的积极性,有力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沼气池建设的近期和远期规划。
结合生态县建设、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抓好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建设的近期、远期规划,精心编制乡镇、村社实施计划,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在果园科学、合理、有序的推进建设进程。
4、加强基层新能源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沼气池建设使用服务水平。
实施沼气工程技术很关键,要始终建设“五统一”:即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标准,确保农村沼气工本工程质量。严格坚持施工员持证上岗,做到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点火一个,正常使用一个;同时及时建立健全县、镇(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乡镇配备专职沼气技术干部,精心组织沼气规划、建设、使用等技术培训,认真落实农村能源工作技术指导与服务。